28歲中山大學碩士患骨癌離世,曾在病床前完成畢業論文

2020-12-04 廣州日報

「我想用』天空未留痕跡,

鳥兒卻已飛過『來安慰自己,

卻發現根本無濟於事。」

當一個頗有才華的學生於今年4月中旬突然病逝,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如此悲痛地說到。他所惋惜的學生楊曜彰,今年28歲,被同學們譽為互動設計中的「天才設計師」,自信陽光熱愛健身,曾擁有一身健碩的肌肉。而2014年進入中山大學讀研後的第二年,就開始和骨癌做長久的抗爭,因為治療不斷輾轉於北京和廣州兩地,還是沒能抵禦病魔的侵蝕。

大家記住的,不僅是他的開朗和樂於助人,還有他對所學專業的堅持和熱愛。他曾在剛完成化療手術後,忍著疼痛在病床上完成畢業論文,並成功拿到學位。參加工作後他再次入院,他在病床遠程幫同事完成設計工作。

同學問他為什麼不願意選擇休養一陣,延期畢業或工作。他回答說:「我喜歡這個專業,再苦再累我都不拍,我一定要把學業完成,我要去工作,把自己能量發揮出來。」

(楊曜彰在學校的留影。)

做互動設計的一把好手

作為燕山大學09級機械工程系的本科生,楊曜彰卻一直對網際網路、IT非常感興趣。大四時,他對家人大膽的提出,自己要轉到「互動設計」專業讀研究生,家人不同意,因為大四又要完成本科的學習,又要攻讀新專業的知識,壓力可想而知。

憑藉平時的涉獵,加上樂於嘗試新事物的探索精神,他對互動設計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並在2014年考上中山大學設計藝術學的研究生。他在PPT上設計出的交互界面動態效果驚豔,很多人根本想不到這是通過PPT製作的,這既令同學佩服,也在網絡上吸引了一批粉絲。華北理工大學的陳馳就是其中之一,「我是在微博上翻閱設計相關的作品時,與他認識的,那個作品真的很令人震驚。」

楊曜彰熱愛健身,有一身健碩的肌肉,被稱為「溝哥「。另外性格開朗的他,只要有動感的音樂,就能跳起舞來,他微博上的座右銘是:」不懂音樂的肌肉男不是好設計師「。

中大傳設學院的學生王惟鼎告訴記者,「曜彰是一個很熱情的人,自己常詢問他一些秋招面試和簡歷方面的經驗,他都耐心解答,鼓勵我遇到困難時也不要放棄希望,認真準備積極嘗試。王惟鼎說,」師兄確實幫到了他很多。沒有想到那一次就成了我們最後一次聊天。「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常在學術會議見到楊曜彰來幫忙:「這是一個專業水平很高、性格也很陽光樂觀的同學。「張志安說,曜彰是學校裡的「健身達人」,「肌肉發達,自我約束力也很好。「

張志安曾經好奇詢問他是如何堅持健身的,他回答說:自己每天飲食習慣控制得很嚴格,精確到一天要吃多少個雞蛋,平時也很規律地去健身房鍛鍊。張志安說:「他做互動設計是一把好手,有很強的自我約束力和上進心,生活中也是很開朗樂觀的人。」

(楊曜彰在微博上曬出的健身用食品。圖片來源:@楊曜彰)

抗癌2年,曾一度以為成功了

2015年,骨癌就突如其來降臨到這個年輕人身上,這讓楊曜彰感到不可思議,「在我即將畢業的第二年,我的右肩開始出現長時間的隱痛。由於平時喜歡運動,一開始以為這只是常見的跌打損傷而沒太在意,直到後來發展到持續性的劇痛,整夜整夜睡不著覺,到學校附近的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分院一檢查拍片,發現右手手臂有一塊11.5×8cm的巨大腫瘤!」他曾如此回憶得病的過程。後來他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做了全面的檢查,病理報告顯示為惡性腫瘤。

病理結果出來後,在和母親租住的房子裡,楊曜彰哭了兩天,他和母親說:「媽媽,我沒有希望了,我的理想都被打破了。」但是他心底從沒有放棄,這兩年,他一直在北京堅持治療。

2015年12月11日,楊曜彰順利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完成了腫瘤切除手術,保住了手臂,並留在北京做術後化療。他曾說:「化療的劇烈反應讓自己度日如年。當時我每天都在想,什麼時候才可以結束啊?」

陳馳從來沒見楊曜彰在微博、微信提過病情。偶爾被問起病情,楊曜彰常說還算穩定,「我的感覺是,他根本就不想讓別人擔心」。陳馳感嘆地說,承擔著這麼大的壓力,如果是自己,也許會抱怨老天的不公,但是楊曜彰卻依然有說有笑。

黃雲曉是楊曜彰的大學本科同學,曾經數次去北京看望他。他說,「這個人心特別善,一直沒有和我們說過病情有多嚴重。他總是非常樂觀,總是說挺好的。」在化療臨近結束時,醫生給他做了全身檢查,並告知從影像學上已經看不到任何腫瘤了!楊曜彰本以為自己可以迎來新生活,在住院期間,完成了碩士畢業論文,順利完成了論文答辯,2016年6月也參加了畢業典禮,拿到學位那天,他高興的吃不下飯。之後他進入網易工作,做著他最喜歡的互動設計師工作。

正當一切回到正軌,2017年3月,他胸部開始隱痛,到醫院複查拍片時被告知,肺部出現可疑陰影。3月中旬,他再次來到北京做檢查,主治大夫判斷胸部腫瘤應是病灶轉移,並且又檢查出之前做手術的手臂位置也發現了復發病灶。他又回到最痛苦的原點,身體越來越虛弱,直到4月16日,同學們得知他已經去世的消息。

曜彰的母親告訴記者,兒子腫瘤復發後,醫生曾經告訴她,因為病情發展太快,希望家屬心裡做好準備。「醫生說,想要做的事情趕緊做吧,靶向藥的副作用太大,就別吃了,不需要這麼折騰自己。」他母親告訴記者。

楊曜彰一直堅持要吃藥,從來沒有放棄生的希望,藥的副作用讓他常常睡不著覺,他就在走廊裡來回走動。臨走的前三天,他還要拿藥吃,他說:「吃吧,如果有奇蹟發生,那是莫大的幸福。「但是奇蹟最終沒有發生。」

病床上寫出畢業論文

張志安至今記得,楊曜彰拖著虛弱的身體參加畢業典禮的樣子。「生病了還堅持完成畢業論文,太不容易了,畢業典禮的時候,我主動過去和他合影了幾張照片,聽過他去了網易工作,我也真的替他高興。「

2016年,楊曜彰在醫院做完化療後,住在北京租的房子裡準備畢業論文,按照醫囑,手術至少需要3個月恢復期,但是楊曜彰在拼命想把論文寫好,母親勸他說,這會影響你的身體,「他回答說:「我要努力一把,如果通過了我就很高興,沒有通過也沒關係。何況我的身體可以撐下去的。「

他母親說,楊曜彰坐在病床寫論文,她提醒過兒子,最晚時間不能超過12點。楊曜彰總是說,寫論文不能半途而廢,中斷了就寫不出來了。「他始終對學業信心百倍,他喜歡這個專業,他願意全心地付出。「

同學黃雲曉說,「曜彰告訴我,自己知道這個病的嚴重性,但是他不能把學業放下的,不想讓自己一個人閒著,說如果休學就像一種等死的狀態。他說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所以要按時把學業完成,去嘗試工作,把身上的能量發揮出來。」

在癌症復發後,每當病情稍微好一點時,身在北京的楊曜彰常想回廣州,他說通過手機得知好多同事的近況,他們每個月能掙到多少錢,評到什麼職稱,心裡就常想著:「如果我不生病,我也可以。」

在部門同事任務做不完時候,躺在醫院的他依然拿著電腦主動幫忙。母親勸他注意休息,他說,「我走了,部門也沒有請人,他們其實在幫我做事。「

楊曜彰母親說:「曜彰為了別人,再犧牲也無所謂。別人要他做什麼事情,他再忙,也會擠出時間來。「

2017年12月5日,在北京接受治療的楊曜彰,最後一次回到廣州,此時身體已經極度虛弱,走幾圈就會喘氣。他拖著病體回到網易公司,專門看了自己的工位,他始終記著自己是這家公司的互動設計師,這是他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他對同行的母親說:「我的辦公桌電腦還在那裡,他們還給我留著位置,我還要回去。」

楊曜彰走後,在他的微信裡,陳馳給他留了一段話:「如果你還能聽見我的聲音,我想說,我想變得和你一樣的優秀,你永遠是我的偶像,雖然這些話你已經看不到了,但是我絕對不會忘記曾經有個這麼優秀的榜樣的。彰哥。」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龍錕 實習生胡心儀

來源:廣州日報、廣州參考(gzcankao)

相關焦點

  • 中山大學碩士在寢室自縊身亡 畢業面臨就業壓力
    新華網廣州4月17日新媒體專電 題:中山大學1名碩士在寢室自縊身亡 「畢業季」大學生壓力如何紓解?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馮璐 廖婷婷  16日晚,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文物與博物館專業2012級碩士研究生蔡某某在宿舍內自縊身亡,死者在遺書中稱,畢業論文、找工作困難重重,無顏面對家人。
  • 能否在一周之內完成碩士畢業論文的撰寫
    碩士畢業論文如果要在一周之內完成是非常困難的,一方面碩士畢業論文需要具有一定的創新性,需要有大量的數據支撐,另一方面碩士畢業論文在篇幅上往往也比較長,通常需要形成一個完整的論述體系。按照歷史經驗來看,即使研究生已經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在準備畢業論文的時候也需要至少幾個月的時間。
  • 他是中山大學校長,58歲副部長級,今年64歲,發表SCI論文160餘篇
    曾任華中理工大學教授、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院長、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的羅俊院士,現任中山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副部長級,今年64歲。1982年,羅俊畢業於華中工學院物理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後留校任教。1985年,他從華中工學院研究生畢業。但在當時,華中工學院沒有理論物理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羅俊到中山大學完成畢業論文答辯,由中山大學代為授予理學碩士學位。
  • 前TVB小生完成3萬字論文即將北大畢業 6歲起開始照顧患癌母親
    前TVB當家小生馬浚偉兩年前報讀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EMBA(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而今年他即將修完課程畢業。因特殊情況,還有兩個課程需要延後,不過他已經提前完成了3萬字的畢業論文。
  • 中山大學博士畢業論文50%的抽檢率,其實是向教育部表達一種態度
    一份教育部的簡報2020年3月2日,教育部發布一份《中山大學堅持與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同頻共振,推動研究生教育內涵建設》的簡報,這份簡報並不簡短,然而最核心和最引人注目的是簡報結尾的部分,中山大學計劃2020年將博士學位論文的抽查比例提高至50%,碩士學位論文抽查至20%,也許很多人不清楚這個數字背後的概念
  • 中山大學碩士寢室自縊身亡 遺書稱論文找工作難
    原標題:中大碩士生寢室自縊身亡   據新華社電16日晚,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文物與博物館專業2012級碩士研究生蔡某某在宿舍內自縊身亡。死者在遺書中稱,畢業論文、找工作困難重重,無顏面對家人。   17日上午,中山大學官方微博確認稱,16日晚,該校歷史學系一學生於校內身亡,學校相關老師第一時間前往現場,並通知了學生家長,目前警方已初步排除他殺。有中山大學的學生表示,目前正是提交論文的階段,事件可能與畢業事宜相關。還有學生說,研究生一般各自都很忙,見面時間都很少,更別談互相交流了。記者了解到,死者在遺書中自稱,畢業論文、找工作困難重重,無顏面對家人。
  • 完成碩士畢業論文所需要具備的能力有哪些?
    完成碩士畢業論文所需要具備的能力有哪些?完成碩士論文所需的能力包括以下項目,這些項目根據其培訓順序逐項討論。(1)數據檢索能力:在給定(或自行設計)的主題中,必須能夠使用數據檢索系統(特別是教育部三套論文信息索引系統,即「碩士論文檢索系統」、「摘要」和「SCI」)查找所有相關的P。
  • 湖南大學一碩士畢業論文涉嫌剽竊,校方已將論文從知網撤下
    湖南大學一碩士畢業論文涉嫌剽竊事件最新進展:3月28日凌晨,學生劉夢潔的碩士畢業論文被湖南大學從知網撤下。3月27日,一位自稱雲南財經大學教師的網友在微博發帖稱,湖南大學學生劉夢潔的碩士論文涉嫌剽竊了其2017年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書。
  • 快訊:中山大學2020年博士論文抽查50%、碩士20%,嚴把「出口關」!
    近年來,國內學術圈以及高校圈裡經常出現學術造假、論文造假事件,國家及高校方面也是採取了若干措施,就在前不久,教育部刊發了《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避免論文的功利導向。
  • 碩士寫畢業論文的目的是什麼?
    碩士寫畢業論文的目的是什麼?又是畢業論文?又要要求發表論文?語文作文一般在考場上花上幾十分鐘就可以完成,而一篇較好的畢業論文通常是一篇較長的有文獻資料佐證的學術論文,所以很多在職的碩士甚至在職的博士都沒有寬裕的時間來完成論文寫作,那麼我們查查唄論文查重網現在就教你如何快速完成論文!再者也有同學可能會疑惑到,寫論文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呀?
  • 兩同年畢業碩士學位論文現雷同,相關高校啟動調查
    付勝波表示碩士學位論文是本人原創,並介紹了論文從確定題目到寫作完成的過程。他表示,汽車電子是導師黃濤的主攻方向,CAN總線是黃濤的研究方向之一,因此選擇這個題目做碩士學位論文。付勝波印象深刻的是,寫論文時還曾和同學用導師黃濤的汽車做試驗測量信號。付勝波表示,碩士學位論文是2007年元旦左右完成的,第一版內容比較多,80頁左右。
  • 在職碩士畢業論文盲審嗎?
    作者:新風學術網 一、在職碩士畢業論文盲審嗎 需要盲審的,隨著教育部對研究生培養質量,特別是學位論文質量的要求越發嚴格,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對碩士畢業論文進行雙盲評審(評閱專家和學生互相不知道名字、,嚴格的高校是百分百盲審,一些則採取一定的比例原則盲審。 一般的高校在論文答辯前都要進行論文盲審,會隨機抽取幾篇論文,統一送審。
  • 一篇論文讓兩名碩士同年畢業?調查結果公布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郵件回復澎湃新聞,宣布了一項調查結果:該校2005級碩士研究生賈桂林碩士學位論文抄襲事實成立,決定撤銷其碩士學位。但是,武漢理工大學付勝波的碩士學位論文比電子科技大學賈桂林的碩士學位論文提交早了7個月。涉嫌抄襲者:在職研究生要求不是很高付勝波碩士學位論文的指導教師、武漢理工大學黃濤副教授表示,付勝波的論文是在一個科研項目下完成的。
  • 70元「買」篇碩士畢業論文?
    又到了高校學子畢業前寫論文的高峰時節,最近有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如今論文完全可以不用親自動筆,只要上網花點錢,就能買到稱心如意的論文。事實是否如此?記者昨天就此展開調查。  報料:網上賣論文「生意」紅火  這位知情人士介紹,每年12月前後,各高校畢業生論文寫作進入「開題」階段。
  • 廈大、天大兩碩士畢業論文高度雷同!如何預防論文被認定為抄襲?
    近期的畢業季也是頻繁發生此類事件:5月份接到網友反映稱,發現兩篇標題一模一樣的碩士學位論文。陝西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田曉飛2017年5月完成的碩士學位論文《我國高校專業結構優化研究——基於生態學的視角》,涉嫌大面積抄襲武漢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譚鵬2016年5月完成的碩士學位論文《高校專業結構優化研究——基於生態學的視角》,兩篇文章通篇比對顯示,兩人碩士學位論文正文高度雷同。
  • 抄襲泛濫成災,碩士畢業論文可以取消
    為了避免出現論文抄襲,高校也祭出殺手鐧,對論文進行「查重」檢測——在你參與答辯前,把你的論文與網上公開的其他學術作品進行比對,如果重合率超過一定比例,則論文被打回修改。一般來說,重合率在60%以上的論文會被斃掉,30%—60%的需要學校進一步檢查,低於30%方可過關,有的學校甚至要求低於10%。
  • 安大學生碩士論文疑被抄襲 小標題四個一樣
    昨天,山東大學一碩士論文疑似抄襲事件引起多方關注。據介紹,山東大學碩士畢業生陳振的學位論文《檔案開放利用與信息安全保障研究》與安徽大學碩士畢業生劉俊玲的學位論文《檔案開放利用的信息安全保障研究》,不僅正文部分高度相似,連摘要、關鍵詞、目錄都極度相近,近乎一字不差,「致謝語」也只是改了一下導師名字而已。劉俊玲論文完成於2012年4月,陳振論文完成於2013年4月。
  • 男子患尿毒症 病床上寫百首歌感恩妻子不離不棄
    資中男子身患尿毒症 病床上寫歌感恩妻子不離棄  「有一個姑娘善良又美麗,相遇的緣分怎會忘記?天天想念她都是她,多麼多麼的牽掛……」44歲的原創歌手戈浪在自己原創的歌曲《張小姐》中唱道,而歌曲中的張小姐,正是他的妻子。  兩年前,戈浪被查出身患尿毒症,靠血液透析維持生命,患病期間,妻子張小姐不離不棄,悉心照顧。
  • 畢業前還要被宰?碩士學位論文查重為何大漲價
    「2月初120元,現在550元,翻倍地漲」「買的時候480元,剛買完就漲到580元」……臨近畢業,碩士學位論文查重服務價格漲勢「兇猛」。不少研究生直言,查重負擔越來越重,畢業前還要被宰一次。  論文查重又稱「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目的是杜絕抄襲、剽竊、侵佔、篡改他人學術成果等行為。
  • 中山大學碩士研究生宿舍自殺身亡 遺書稱工作難找(圖)
    中山大學一名碩士研究生宿舍內自縊身亡 遺書:畢業論文、找工作難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文物與博物館專業2012級碩士研究生蔡某某(男)16日晚在宿舍內自縊身亡。警方初步排除他殺可能性。死者遺書中稱,畢業論文、找工作困難重重,無顏面對家人。校方已通知家長,當晚家長到現場了解了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