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用』天空未留痕跡,
鳥兒卻已飛過『來安慰自己,
卻發現根本無濟於事。」
當一個頗有才華的學生於今年4月中旬突然病逝,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如此悲痛地說到。他所惋惜的學生楊曜彰,今年28歲,被同學們譽為互動設計中的「天才設計師」,自信陽光熱愛健身,曾擁有一身健碩的肌肉。而2014年進入中山大學讀研後的第二年,就開始和骨癌做長久的抗爭,因為治療不斷輾轉於北京和廣州兩地,還是沒能抵禦病魔的侵蝕。
大家記住的,不僅是他的開朗和樂於助人,還有他對所學專業的堅持和熱愛。他曾在剛完成化療手術後,忍著疼痛在病床上完成畢業論文,並成功拿到學位。參加工作後他再次入院,他在病床遠程幫同事完成設計工作。
同學問他為什麼不願意選擇休養一陣,延期畢業或工作。他回答說:「我喜歡這個專業,再苦再累我都不拍,我一定要把學業完成,我要去工作,把自己能量發揮出來。」
(楊曜彰在學校的留影。)
做互動設計的一把好手
作為燕山大學09級機械工程系的本科生,楊曜彰卻一直對網際網路、IT非常感興趣。大四時,他對家人大膽的提出,自己要轉到「互動設計」專業讀研究生,家人不同意,因為大四又要完成本科的學習,又要攻讀新專業的知識,壓力可想而知。
憑藉平時的涉獵,加上樂於嘗試新事物的探索精神,他對互動設計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並在2014年考上中山大學設計藝術學的研究生。他在PPT上設計出的交互界面動態效果驚豔,很多人根本想不到這是通過PPT製作的,這既令同學佩服,也在網絡上吸引了一批粉絲。華北理工大學的陳馳就是其中之一,「我是在微博上翻閱設計相關的作品時,與他認識的,那個作品真的很令人震驚。」
楊曜彰熱愛健身,有一身健碩的肌肉,被稱為「溝哥「。另外性格開朗的他,只要有動感的音樂,就能跳起舞來,他微博上的座右銘是:」不懂音樂的肌肉男不是好設計師「。
中大傳設學院的學生王惟鼎告訴記者,「曜彰是一個很熱情的人,自己常詢問他一些秋招面試和簡歷方面的經驗,他都耐心解答,鼓勵我遇到困難時也不要放棄希望,認真準備積極嘗試。王惟鼎說,」師兄確實幫到了他很多。沒有想到那一次就成了我們最後一次聊天。「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常在學術會議見到楊曜彰來幫忙:「這是一個專業水平很高、性格也很陽光樂觀的同學。「張志安說,曜彰是學校裡的「健身達人」,「肌肉發達,自我約束力也很好。「
張志安曾經好奇詢問他是如何堅持健身的,他回答說:自己每天飲食習慣控制得很嚴格,精確到一天要吃多少個雞蛋,平時也很規律地去健身房鍛鍊。張志安說:「他做互動設計是一把好手,有很強的自我約束力和上進心,生活中也是很開朗樂觀的人。」
(楊曜彰在微博上曬出的健身用食品。圖片來源:@楊曜彰)
抗癌2年,曾一度以為成功了
2015年,骨癌就突如其來降臨到這個年輕人身上,這讓楊曜彰感到不可思議,「在我即將畢業的第二年,我的右肩開始出現長時間的隱痛。由於平時喜歡運動,一開始以為這只是常見的跌打損傷而沒太在意,直到後來發展到持續性的劇痛,整夜整夜睡不著覺,到學校附近的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分院一檢查拍片,發現右手手臂有一塊11.5×8cm的巨大腫瘤!」他曾如此回憶得病的過程。後來他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做了全面的檢查,病理報告顯示為惡性腫瘤。
病理結果出來後,在和母親租住的房子裡,楊曜彰哭了兩天,他和母親說:「媽媽,我沒有希望了,我的理想都被打破了。」但是他心底從沒有放棄,這兩年,他一直在北京堅持治療。
2015年12月11日,楊曜彰順利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完成了腫瘤切除手術,保住了手臂,並留在北京做術後化療。他曾說:「化療的劇烈反應讓自己度日如年。當時我每天都在想,什麼時候才可以結束啊?」
陳馳從來沒見楊曜彰在微博、微信提過病情。偶爾被問起病情,楊曜彰常說還算穩定,「我的感覺是,他根本就不想讓別人擔心」。陳馳感嘆地說,承擔著這麼大的壓力,如果是自己,也許會抱怨老天的不公,但是楊曜彰卻依然有說有笑。
黃雲曉是楊曜彰的大學本科同學,曾經數次去北京看望他。他說,「這個人心特別善,一直沒有和我們說過病情有多嚴重。他總是非常樂觀,總是說挺好的。」在化療臨近結束時,醫生給他做了全身檢查,並告知從影像學上已經看不到任何腫瘤了!楊曜彰本以為自己可以迎來新生活,在住院期間,完成了碩士畢業論文,順利完成了論文答辯,2016年6月也參加了畢業典禮,拿到學位那天,他高興的吃不下飯。之後他進入網易工作,做著他最喜歡的互動設計師工作。
正當一切回到正軌,2017年3月,他胸部開始隱痛,到醫院複查拍片時被告知,肺部出現可疑陰影。3月中旬,他再次來到北京做檢查,主治大夫判斷胸部腫瘤應是病灶轉移,並且又檢查出之前做手術的手臂位置也發現了復發病灶。他又回到最痛苦的原點,身體越來越虛弱,直到4月16日,同學們得知他已經去世的消息。
曜彰的母親告訴記者,兒子腫瘤復發後,醫生曾經告訴她,因為病情發展太快,希望家屬心裡做好準備。「醫生說,想要做的事情趕緊做吧,靶向藥的副作用太大,就別吃了,不需要這麼折騰自己。」他母親告訴記者。
楊曜彰一直堅持要吃藥,從來沒有放棄生的希望,藥的副作用讓他常常睡不著覺,他就在走廊裡來回走動。臨走的前三天,他還要拿藥吃,他說:「吃吧,如果有奇蹟發生,那是莫大的幸福。「但是奇蹟最終沒有發生。」
病床上寫出畢業論文
張志安至今記得,楊曜彰拖著虛弱的身體參加畢業典禮的樣子。「生病了還堅持完成畢業論文,太不容易了,畢業典禮的時候,我主動過去和他合影了幾張照片,聽過他去了網易工作,我也真的替他高興。「
2016年,楊曜彰在醫院做完化療後,住在北京租的房子裡準備畢業論文,按照醫囑,手術至少需要3個月恢復期,但是楊曜彰在拼命想把論文寫好,母親勸他說,這會影響你的身體,「他回答說:「我要努力一把,如果通過了我就很高興,沒有通過也沒關係。何況我的身體可以撐下去的。「
他母親說,楊曜彰坐在病床寫論文,她提醒過兒子,最晚時間不能超過12點。楊曜彰總是說,寫論文不能半途而廢,中斷了就寫不出來了。「他始終對學業信心百倍,他喜歡這個專業,他願意全心地付出。「
同學黃雲曉說,「曜彰告訴我,自己知道這個病的嚴重性,但是他不能把學業放下的,不想讓自己一個人閒著,說如果休學就像一種等死的狀態。他說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所以要按時把學業完成,去嘗試工作,把身上的能量發揮出來。」
在癌症復發後,每當病情稍微好一點時,身在北京的楊曜彰常想回廣州,他說通過手機得知好多同事的近況,他們每個月能掙到多少錢,評到什麼職稱,心裡就常想著:「如果我不生病,我也可以。」
在部門同事任務做不完時候,躺在醫院的他依然拿著電腦主動幫忙。母親勸他注意休息,他說,「我走了,部門也沒有請人,他們其實在幫我做事。「
楊曜彰母親說:「曜彰為了別人,再犧牲也無所謂。別人要他做什麼事情,他再忙,也會擠出時間來。「
2017年12月5日,在北京接受治療的楊曜彰,最後一次回到廣州,此時身體已經極度虛弱,走幾圈就會喘氣。他拖著病體回到網易公司,專門看了自己的工位,他始終記著自己是這家公司的互動設計師,這是他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他對同行的母親說:「我的辦公桌電腦還在那裡,他們還給我留著位置,我還要回去。」
楊曜彰走後,在他的微信裡,陳馳給他留了一段話:「如果你還能聽見我的聲音,我想說,我想變得和你一樣的優秀,你永遠是我的偶像,雖然這些話你已經看不到了,但是我絕對不會忘記曾經有個這麼優秀的榜樣的。彰哥。」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龍錕 實習生胡心儀
來源:廣州日報、廣州參考(gzcank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