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山大學校長,58歲副部長級,今年64歲,發表SCI論文160餘篇

2020-12-04 刻意觀察

曾任華中理工大學教授、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院長、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的羅俊院士,現任中山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副部長級,今年64歲。

公開資料顯示,羅俊出生於1956年11月,湖北省沔陽縣(今仙桃市)人,引力物理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引力實驗的精密測量物理研究。

1982年,羅俊畢業於華中工學院物理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後留校任教。

1985年,他從華中工學院研究生畢業。但在當時,華中工學院沒有理論物理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羅俊到中山大學完成畢業論文答辯,由中山大學代為授予理學碩士學位。

1994年,他任華中理工大學教授。

1999年,羅俊師從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專家許厚澤院士,獲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固體地球物理學專業理學博士學位。

2001年,他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第四批特聘教授。

2002年,羅俊的博士論文《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英文)》獲選為2002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2008年5月,51歲的羅俊任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院長。2010年7月,他任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2013年7月,羅俊任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56歲提正廳級。

2015年1月,他任中山大學黨委常委、校長,58歲提副部長級。2017年4月,任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據2020年7月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官網顯示,羅俊已發表SCI收錄論文160餘篇。

在2020年9月中山大學開學典禮上,羅俊校長致開學訓詞,向新生提出三點期望:立大志,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實現個人價值同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立大志、做大事;練真功,要心無旁騖、苦練真功,夯實學術知識,鍛鍊強健體魄,做到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為報效祖國打下堅實基礎;勇擔當,要勇於奉獻、敢於擔當,爭做引領時代的弄潮兒,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

(配圖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他16歲考入985,顏值堪比明星,發表5篇SCI論文,真正才貌雙全!
    他顏值堪比明星,發表過5篇SCI論文,才貌雙全,網友:想嫁給他!每個社會職業都有其存在的社會價值,對不同的工作進行三六九等的劃分我是不贊同的,即便是再簡單的工作也有不少的門道。在今年這個特殊的疫情下,每個小人物都在為社會做出不平凡的大貢獻。
  • 幸福來得很突然,中山大學兩篇論文同一日被《nature》Online發表
    中山大學校長羅俊團隊論文 中山大學新任校長帶來的捷報2018年8月29日,國際權威期刊《nature》刊登了通訊作者為中山大學新任校長羅俊,物理與天文學院,青年教授薛超為並列一作的論文《Measurements
  • 90後少女博導獲阿里百萬獎金,三年發表SCI論文20餘篇
    9月9日,今年29歲的浙江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趙保丹收穫了一份獎勵青年科技學者的大禮,其和另外9位青年科學家一起入選2020年阿里巴巴達摩院青橙獎。10位青年科學家獲得達摩院的1000萬元獎金。雖然僅有29歲,但她的學術成就已經極為硬核:2019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MIT Technology Review – Innovators Under 35 China)榜單最年輕的入選者之一。
  • 90後少女博導獲阿里百萬獎金,三年發表SCI論文20餘篇
    9月9日,今年29歲的浙江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趙保丹收穫了一份獎勵青年科技學者的大禮,其和另外9位青年科學家一起入選2020年阿里巴巴達摩院青橙獎。10位青年科學家獲得達摩院的1000萬元獎金。雖然僅有29歲,但她的學術成就已經極為硬核:2019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MIT Technology Review – Innovators Under 35 China)榜單最年輕的入選者之一。她以製備簡單、成本低廉的新方法突破了鈣鈦礦LED效率的世界紀錄;還利用錫代替鉛的手段降低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毒性。
  • 韓國「男神教授」:入選世界馬奎斯名人錄,發表100餘篇SCI一區論文
    以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發表SCI一區論文100餘篇。 副校長李志健對YongMook Kang(姜龍默)教授到陝西科技大學工作他指出,學校化學學科是繼材料學科之後第二個進入ESI全球前1%的學科,標誌著化學學科已躋身進入國際高水平學科行列。
  • 職稱不再「唯論文」?手握520餘篇SCI的「網紅教授」鄭強有話說
    逐步規範學術論文指標,論文發表數量、論文引用榜單等僅作為評價參考,不以SCI(科學引文索引)等論文相關指標作為前置條件和判斷的直接依據。 重磅:破「五唯」,不得把SCI、出國經歷等作為限制性條件!
  • 他17歲上大學,25歲中山大學博士畢業,人稱現實版江直樹!
    不僅僅是因為他具有高顏值的外表,專注認真的態度,還因為他溫柔細心的語言:「出汗了,給她擦擦汗」;「小孩要生長發育,你現在也要生長發育」;「那我走了啊,有什麼不舒服和你老公說,老公再和我講,好不好」。你印象中是醫生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是《歡樂頌》裡的趙啟平,是《惡作劇之吻》的江直樹,是《小美好》裡的江辰,又或是《餘生,請多指教》的顧魏。
  • 他攻克國際難題,發表10餘篇SCI論文,網友:驚為天人
    近日,南昌航空大學官方網站發布通知:熱烈祝賀畢業於本校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材料化學專業的杜志國同學在《Nature》雜誌上發表高水平論文,攻克了世界性的難題。其實,除此之外,他還發表了10餘篇SCI論文,申請了一項國家發明專利,這一系列的操作不禁讓人感嘆:真是驚為天人!
  • 他51歲任央行行長,58歲當選天津市長,70歲退休,今年76歲
    曾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黨委書記,中央金融工委副書記,天津市委副書記、市長,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黨組書記、理事長等職的博士生導師戴相龍,今年
  • 他34歲入選國家「萬人計劃」,發表106篇SCI-英輯官網
    如今我國的科技日新月異,離不開這些辛勤工作的科研人員,在我國這麼多科研人才中,有這樣一位奇才,他叫饒中浩,2013年就破格成為副教授,2015年破格成為教授,34歲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這樣的青年才俊,在學術上的成就非常驚人,發表SCI論文106篇,聽到的小夥伴是不是驚呆了
  • 58歲建築工人堅守數學夢想 發現孿生素數重大規律
    利用業餘時間認真學習的姬坤明今年2月,長安區58歲的電焊工人姬坤明在雜誌《締客世界》中發表了一篇數學論文,這篇名為《關於孿生素數的重大發現》的論文主要闡述發現孿生素數的共同特性及規律,一時間,他和他的數學夢在工人中成為傳奇。
  • 58歲建築工人堅守數學夢想,發現孿生素數重大規律
    今年2月,長安區58歲的電焊工人姬坤明在雜誌《締客世界》中發表了一篇數學論文,這篇名為《關於孿生素數的重大發現》的論文主要闡述發現孿生素數的共同特性及規律,一時間,他和他的數學夢在工人中成為傳奇。58歲的姬坤明出生於西安市長安區杜曲街道的一個農民家庭。由於家境貧寒,高中畢業後他便開始務農、務工、做生意以補貼家用。「但我一直沒有放下過對數學的興趣,所以閒時總愛看數學方面的書籍…….」姬坤明告訴記者,無論工作有多忙、生活有多難,他始終堅守著數學夢想。
  • 南開大學校長40篇論文被疑造假
    原標題:南開大學校長40篇論文被疑造假   11月15日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18篇論文造假,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等消息在網上熱傳。在這40多篇文章中,目前有4篇被更正勘誤,有一篇2008年發表於《生物化學雜誌》的論文被撤回。   這些被疑造假的論文發表時間從2003年一直延續到2018年,絕大部分在曹雪濤供職第二軍醫大學、浙江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期間發表。
  • 86歲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蘇鏘逝世
    86歲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蘇鏘逝世 「中山大學」微信公眾號 2017-02-17 19:59
  • 他41歲成院士,任985大學校長,被「美國方舟子」質疑,該如何解決
    ——屈原《九章》提起曹雪濤,真可謂是年少有為,他41歲成為中國工程院的院士,2018年擔任南開大學校長,同時還是免疫學會秘書長和最牛博導,是無數腫瘤免疫領域研究生心中的偶像。26歲博士畢業的他憑藉個人的努力一直留在第二軍醫大學任教,就職僅僅兩年就被學校破格提升為醫學教授,成為當時學校裡最年輕的教授。在2005年,41歲的他被授予專業技術少將軍銜,同時還當選了中國工程院院士,2017年他來到985院校南開大學,擔任南開大學校長。
  • 浙江大學美女博導:29歲獲百萬獎金,3年發SCI論文20餘篇
    而年僅29歲的浙江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趙保丹,也名列其中,併入選了2020年青橙獎。作為擁有如此成果的青年科學家,不僅擁有豐富的留學經歷,還發表了不少國際頂尖論文,3年發表SCI論文20餘篇。儘管趙保丹是2019年起,才開始擔任浙大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但是憑藉29歲的年齡優勢,未來的發展將會不可限量,尤其是中國在大力發展半導體的大背景下,必然會讓這樣的人才發揮最大的作用。
  • 25歲博士奶爸走紅,曾睡4小時打3份工,發表16篇SCI論文
    全民K歌顯示,他已經錄製了486首單曲,獲得了超過24000次的收聽。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25歲博士奶爸王言博火了。16篇SCI論文、十佳歌手、六塊腹肌……近日,還榮獲上海交通大學2019「學生年度人物」和第四屆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的榮譽。他的學業和生活經歷引發網友關注。人民日報等官微也予以轉發,為他打Call。
  • 他21歲保研,22歲讀博,1年又達博士畢業要求,發表11篇SCI/EI論文
    21歲保研到電子科技大學,22歲成為國家青年特聘專家胡維昊教授的博士生。已發表SCI/EI論文11篇,受理專利6項,獲得行業旗艦會議最佳論文獎……作為學生第一負責人,他協助指導6位研究生正在進行導師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分布式光伏與梯級小水電互補聯合發電技術研究及應用示範」;作為導師助理,他協助導師撰寫項目申報書3項,其中中英合作項目「Optimal Design and Schedule of Distributed Energy Sources and
  • 美國烏爾辛納斯學院華裔校長方伯侶去世 享年64歲
    美國烏爾辛納斯學院華裔校長方伯侶去世 享年64歲
  • 李眉蓁論文爭議風波延燒 中山大學校長道歉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26日發信道歉,承諾檢討教授指導人數及在職專班的運作制度,縮短審定論文抄襲的時間(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    高雄市長補選國民黨候選人李眉蓁論文抄襲風波延燒,同黨議員李雅靜也被挖出口試委員為前「立委」侯彩鳳和已故高市議長許昆源。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26日發信道歉,強調學校將儘速修正法規不足之處,校方也承諾檢討教授指導人數及在職專班運作制度,絕不寬貸。    面對質疑聲浪,中山大學表示正調閱當年檔,屆時會向外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