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他攻克國際難題,發表10餘篇SCI論文,網友:驚為天人

2020-12-05 教育公元

近日,南昌航空大學官方網站發布通知:熱烈祝賀畢業於本校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材料化學專業的杜志國同學在《Nature》雜誌上發表高水平論文,攻克了世界性的難題。其實,除此之外,他還發表了10餘篇SCI論文,申請了一項國家發明專利,這一系列的操作不禁讓人感嘆:真是驚為天人!

杜志國,本科在南昌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就讀,雖然家庭條件一般,但家人對他的培養從未含糊過。杜志國從小就對化學特別感興趣,雖然日常生活中並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化學,但他喜歡看各種各樣的相關書籍以及電視上的實驗類節目,他從小就很疑惑,為什麼明明是兩樣毫不相關的物品,放在一起卻能產生如此奇特的現象,等他到了初中才知道原來這些變化現象有一個系統性的總稱,叫做化學。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杜志國身上完全說明了這一點,無論是化學的正式課,還是在實驗室裡進行實驗,他都十分認真,不放過任何一個實驗的機會,並且會做好實驗記錄,因為實驗室的條件有限,有很多原材料都比較缺乏,但這沒有阻擋他學習的熱情。等到進入了高中,實驗室的設備更加齊全,他也更加系統地學到了很多化學類的知識,文理分科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理科,經過不斷的努力,他考取了南昌航空大學的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

南昌航空大學位於江西省,既不是985,也不是211,這所學校甚至連一本都算不上,只是一個普通的二本工科類院校,但正是因為如此,一個二本院校畢業的學生卻能在《Nature》上發表文章,實屬不易,要知道每年在我國都只有幾個人才能在這上面發表論文,由此可見,杜志國的能力有多強。《Nature》是英國的著名雜誌,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創立於1869年,自從創立以來,一直都在報導與評論全球科技領域最重要的突破。能夠在上面發表文章的人都是學霸級的人物,而且這種人在我國的數量,每年都屈指可數,杜志國作為一個二本學院出來的學生卻做到了。雖然本科在二本就讀,但他並未放棄對學業的追求,南昌航空大學畢業以後,他進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進行碩博連讀。

至今為止杜志國已經發表10餘篇SCI論文,申請了1項國家發明專利。這些成果已經非常不錯了,近日他又在《Nature》上發表文章,攻克了單層二維材料難以製備和不穩定的國際性難題,這一系列的操作不得不讓人感嘆,真的是驚為天人。

(文/教育公元,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立刪)

相關焦點

  • 他在研究生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14篇SCI論文
    研究生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在8本頂級國際期刊發表SCI論文14篇,其中一區論文10篇,累計影響因子達60以上;現為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Hydrocolloids,Food Chemistry等10餘本國際SCI期刊邀約審稿人;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金龍魚獎學金」等榮譽;主持「江南大學優秀博士培育基金
  • 西工大「硬核學霸」集體亮相:保研清華、發17篇SCI論文、太優秀……
    7、韓浩傑,材料學院本科生,在2018-2019學年國際數模競賽中獲得了一等獎獎項;分別以學生一作、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3篇,並申請有國家發明專利兩項。他榮獲2019年寶鋼優秀學生獎,優秀學生標兵以及國家獎學金等榮譽,現保研至清華大學材料學院。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博士生,國際頂級期刊《Nature》發表論文!
    一起看看這篇攻克國際難題的Nature!當期Nature封面日前,《Nature》雜誌在線以全文Article的形式發表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楊樹斌教授課題組在單層二維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進展。
  • 北航材料學院最新成果,攻克國際性難題!《Nature》刊發!
    第一作者是北航博士生通訊作者是北航教授第一完成單位是北航一起看看這篇攻克國際難題的Nature當期Nature封面 日前,《Nature》雜誌在線以全文Article的形式發表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楊樹斌教授課題組在單層二維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進展
  • 他直博保研北大,1年發表5篇SCI論文,來自山東聊城一中
    2018年共發表5篇SCI論文,影響因子超過25。2018年獲得了博士生國家獎學金,北京大學三好學生標兵,北京大學學術創新獎和北京大學一等學業獎學金,並被評為「北京大學學生年度人物·2018」。選擇——「我就是要當學術型研究生」2014年,當彭鼎本科畢業面臨保研的選擇時,有專業型和學術型兩條路擺在他的面前。
  • 優秀!華理博士獲得IUPAC青年化學家獎,曾4次獲國獎,發表32篇SCI論文
    來自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的張琦博士憑藉其題為「基於大環主客體化學的納米粒子可控自組裝及其性能研究」的博士學位論文從全球優秀青年化學家中脫穎而出,斬獲本獎項。IUPAC成立於1919年,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大、最具權威性的化學組織,致力於推動解決化學科學的世界問題,促進化學更好地服務於人類的發展。
  • 優秀!讀博期間一作發10篇1區SCI,他坦言自己也曾走過彎路
    研究生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在8本頂級國際期刊發表SCI論文14篇,其中一區論文10篇,累計影響因子達60以上;現為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Hydrocolloids,Food Chemistry等10餘本國際SCI期刊邀約審稿人;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金龍魚獎學金」等榮譽;主持「江南大學優秀博士培育基金」
  • 攻克多個世界級難題,4年8篇高水平論文,90後清華女博士太傳奇
    她是武漢大學這個985高校的本科生,又保送到清華直博,讀博期間發表8篇高水平研究論文,5篇發在《科學》期刊,3篇發在《細胞》期刊。普通學生拿個普通學校的國家勵志獎學金都難如登天,白蕊拿的是清華的國家獎學金和特等獎……最為難得的是,白蕊攻克了多個世界級難題,在多次世界級的競爭中快人一步。
  • 優秀!累計發表SCI論文9篇,擔任3本SCI期刊審稿人,累計獲獎50餘項
    2017年,他實現了當初定下的「小目標」,作為第一作者發表一篇SCI論文。主持一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課題,申請一項國家發明專利。2020年,他已累計發表SCI論文9篇,授權國家專利4項,擔任3本SCI期刊審稿人,累計榮獲校長特別獎、國家獎學金、省優乾等各級獎勵50餘項。
  • 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
    統計一個人或單位或國家sci論文發表情況時,既包括論文質量,也包括論文數量。那麼,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兩者都重要,只是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作者面對的情況不同,側重點有所不同。質量是作者在sci期刊發表論文的最終追求,在論文質量接近的前提下,論文數量才有意義。這並不是說論文數量不如論文質量,只是在告訴大家沒有必要一味地追求論文數量,而不顧論文的質量。比如A發表了2篇Nature,B發表了1篇Nature,A與B比較,顯然A重要,因為數量多。
  • 中科院院士發表SCI論文300多篇-英輯學術
    SCI.副主編;  在包括Science等期刊上發表SCI檢索論文300餘篇,獲授權專利20餘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  首批「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國化學會副理事長(而且是中國化學會歷史上首位女性副理事長)……  如果要把
  • 他發表6篇SCI、6篇EI、1篇為《Nature》子刊論文,榮獲寶鋼特等獎
    博士期間,他在國際一流期刊上共發表SCI收錄論文25篇,影響因子總計204.863,引用次數總計701次,h指數13;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12篇,其中高水平SCI期刊收錄6篇,EI收錄6篇;一作SCI論文總影響因子高達69.579,引用次數達231次,其中有一篇為《Nature》子刊,兩篇被選為封面,三篇發表在影響因子高於
  • 他16歲考入985,顏值堪比明星,發表5篇SCI論文,真正才貌雙全!
    他顏值堪比明星,發表過5篇SCI論文,才貌雙全,網友:想嫁給他!每個社會職業都有其存在的社會價值,對不同的工作進行三六九等的劃分我是不贊同的,即便是再簡單的工作也有不少的門道。在今年這個特殊的疫情下,每個小人物都在為社會做出不平凡的大貢獻。
  • 他是中山大學校長,58歲副部長級,今年64歲,發表SCI論文160餘篇
    1985年,他從華中工學院研究生畢業。但在當時,華中工學院沒有理論物理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羅俊到中山大學完成畢業論文答辯,由中山大學代為授予理學碩士學位。 1994年,他任華中理工大學教授。2001年,他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第四批特聘教授。2002年,羅俊的博士論文《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英文)》獲選為2002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8年5月,51歲的羅俊任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院長。
  • 14篇SCI,累計IF>60,十餘本SCI期刊審稿人
    研究生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在8本頂級國際期刊發表SCI論文14篇,其中一區論文10篇,累計影響因子達60以上;現為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Hydrocolloids,Food Chemistry等10餘本國際SCI期刊邀約審稿人;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金龍魚獎學金」等榮譽;主持「江南大學優秀博士培育基金」
  • 為什麼要發表sci論文,有多難
    sci論文是國際核心論文,隨著學術國際化的發展,發表sci論文成為一項常見的要求。但sci論文發表,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但依舊有那麼多人努力著、爭搶著要發表,肯定是有原因所在。那麼,為什麼要發表sci論文,有多難?
  • 發表sci論文有哪些規定
    與國際學術交流,證明自己的學術研究能力水準,很多人把目光放在了發表sci論文上。sci論文發表是有難度上,若你寫的論文達不到一定的水準,或者滿足不了發文的規定,哪怕是投稿也是被拒稿。那麼,發表sci論文有哪些規定?
  • 學霸:他以一作發表SCI論文多篇,全獎直博麻省理工學院,太優秀
    大一就將寢室改造成小型「實驗室」,把各領域的學術論文當課外書讀,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多篇SCI期刊和國際會議論文,時刻關注學術界和工業界的焦點問題,這樣的學霸操作你見過麼?前後共有57位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19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60位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的院士在該系任教,堪稱全美之最。而2019年全球共有超過3600名優秀學子申請了該系博士項目。寢室也是「實驗室」,大一就開始的學術路這一份榮譽得來不易,一切努力要從王金辰的大一生活開始說起。
  • 科研達人:入學至今,他總共參與發表SCI論文12篇,分享這些經驗!
    揭旭重慶大學藥學院在讀博士生學術成就申請並主持一項中央高校科研項目,以三篇SCI論文成果超額完成。其研發的化學發光納米設備可用於疾病標誌物檢測及胰島素類藥物篩選,成功的解決了傳統檢測方法的底靈敏度與高背景幹擾等缺點,成果發表於國際頂級化學綜合雜誌《Angew. Chem. Int. Ed.》。此外,其他成果相繼發表於分析化學權威雜誌《Analytical Chemistry》和《ACS Sensors》。
  • sci論文發表流程
    發表sci論文,不知道流程是不行的,否則完成sci論文發表,要經過幾個步驟,每個步驟做什麼,要滿足什麼要求,準備什麼資料等,都無法理清思路,成為sci論文成功發表的阻礙。那麼,sci論文發表流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