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6歲考入985,顏值堪比明星,發表5篇SCI論文,真正才貌雙全!

2021-01-13 職引官

他顏值堪比明星,發表過5篇SCI論文,才貌雙全,網友:想嫁給他!

每個社會職業都有其存在的社會價值,對不同的工作進行三六九等的劃分我是不贊同的,即便是再簡單的工作也有不少的門道。在今年這個特殊的疫情下,每個小人物都在為社會做出不平凡的大貢獻。如四處奔波的外賣員、物資派送員、上網課的教師、辛勤值班的警察、衝向前線的醫生等等。每個在疫情中繼續工作的人們各司其職,為更多的人帶來心安。不可否認的是醫生在這場疫情戰役中充當著關鍵角色。

在這場人民戰役中,全國各地的醫生們給我們帶來了無限希望。不僅僅是鍾南山、李蘭娟等醫學大牛,所有醫護人員不畏困難攻克疫情的決心讓全國人民無比感動。就在春節期間一部《中國醫生》再一次觸動了很多觀眾。

《中國醫生》有一位顏值擔當——徐曄。徐曄可以說得上是很多女生心目中的醫學男神,真正稱得上是才華與顏值並存的醫生。徐曄年僅28歲已經擔起了南京鼓樓醫院燒傷科住院醫師、主治醫師的重擔。南京鼓樓醫院是江蘇省的一所三甲醫院,年紀輕輕擔起這樣的責任,算得上是年少有為。

徐曄之所以這麼年輕就能獲得這樣的認可,與他從小的學習經歷是脫不開干係的。徐曄從小就聰明伶俐,5歲的時候就進入小學學習,天分和勤奮並存的他,成績相當出色。他很早就掌握了自學的能力,小學初中時期他都申請了跳級。16歲的他就參加了高考,高考後他順利被中山大學醫學院錄取。考進了這樣一所優秀的醫學院並不容易,在這樣一所醫學院讀書更不容易。

徐曄偏偏就是喜歡迎難而上的人,在中山大學讀書的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本碩博連讀。除了要完成緊張的學業外,他還在讀書期間發表了5篇SCI論文,這樣高產的水平令人羨慕,同時他還在專業項目上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年僅25歲的他就取得了博士學位,畢業後他就在南京鼓樓醫院實習,直到現在他也不曾離開。

正是懷抱著醫者仁心,徐曄對病人很溫柔。特別是在給燒傷的病人換藥時,他理解病人的疼痛與內心的折磨,所以他經常像哄小孩一樣溫柔對待換藥的病人。當病人出汗時,他也會幫忙為病人擦汗。徐曄的言行舉止溫暖著每一位被他醫治的病人,給他們的內心帶來一絲慰藉

紮實的醫術、帥氣的面孔、溫柔的態度,讓無數觀眾在看過《中國醫生》後成為了徐曄醫生的粉絲。很多女生直言,嫁人就嫁徐醫生。對徐曄來說參演《中國醫生》不是為了出名,他很明白自己的身份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醫生。作為一名合格的醫生,不斷學習專業知識,不停歇幫助病人是他最重要的職責。這樣的品質在現在浮躁的信息世界實屬難得。

醫生在很多人看來是一個高危職業,醫生要面對不斷學習進步的挑戰、要面對救治病人的強度壓力,甚至還要面對患者醫鬧的風險。在重重困難下還能堅守醫者仁心真的很不容易。

徐曄一直都活成家長眼中「別人家孩子」的模樣,這不僅僅是他有天分,更因為他很早就有自覺學習的心態。不少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成為像徐曄一樣優秀的人。所有優秀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經常讀書。讀書這一習慣要從小就開始培養,今天我要向家長們推薦一本《課裡名人課外讀》,這本書特別適用於中小學生。裡面彙編了很多中外名人的故事,這些名人都選自教材中學生們有所了解的名人。這些名人故事為孩子提供了不少值得積極的學習經驗,這利於孩子學習方法的養成,還利於孩子課外知識的積累。這是非常不錯的一本課外讀物,為了孩子的學習發展,買給孩子看看吧!

相關焦點

  • 27歲浙大女博導顏值爆表,研究生發20篇論文,學生只比她小3歲!
    而今天和大家要說的就是一位美貌與才華並存的90後女生,不過這個女生可不普通,她16歲那年就考上浙大,還在27歲那年成為浙大最年輕的一位教授,她就是劉琬璐。很多朋友可能對她會感到陌生,但是她的事跡說出來卻實在是讓人太驚訝,她5歲那年就上小學,10歲進入初中,16歲考入浙江大學,在當地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小天才。
  • 雙非院校讀研,有幸發了二區SCI論文,不讀博如何利用論文優勢?
    小師弟讀研時發了4篇中科院II區sci論文,均是環境類期刊中影響力較高的。畢業後,他還留2篇初稿給師妹,期間參與了實驗。研二時拒絕了團隊的碩博連讀,研三拒絕了團隊小導師的留學建議,更為遺憾的是他研三拒絕了推薦的一個博導(願意招他),去年新增為院士。不想讀博的理由很簡單,兩個字「累了」。之前,和他聊過,他的想法是工作2年後再去國外讀博。
  • 天才少年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4歲發表4篇自然,曾拒美國綠卡
    「天才少年」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4歲已發表4篇自然,曾拒美國綠卡!24歲中國天才曹原歷史上,天才並不罕見,但是像曹原這樣的超級天才,可能就不多了。那麼,超級天才曹原到底有多強呢?2018年3月,時年22歲的曹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兩篇有關石墨烯研究的重磅論文。因此,曹原還登上了2018年Nature年度人物榜,同時也被譽為了「中國潛在的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 25歲博士奶爸走紅,曾睡4小時打3份工,發表16篇SCI論文
    全民K歌顯示,他已經錄製了486首單曲,獲得了超過24000次的收聽。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25歲博士奶爸王言博火了。16篇SCI論文、十佳歌手、六塊腹肌……近日,還榮獲上海交通大學2019「學生年度人物」和第四屆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的榮譽。他的學業和生活經歷引發網友關注。人民日報等官微也予以轉發,為他打Call。
  • 川農博士發表8篇SCI,其中5篇top期刊!屬於他的科研故事
    在校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其中5篇發表在SCI TOP期刊,累計就讀碩士時,他就已了解到四川農業大學在動物遺傳育種方向的卓越學術成就,尤其是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多篇論文的行業翹楚李明洲教授,這一切都成為了他選擇加入川農,在動物遺傳育種領域深耕的動力和緣由。  然而,那一年他並沒有成功,頂著壓力再次複習準備,終於在2016年成功考入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談起他的導師李明洲教授,孫俊龍非常敬佩:「他年輕,有活力,最讓我折服的是他活躍的科研思維。
  • 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
    統計一個人或單位或國家sci論文發表情況時,既包括論文質量,也包括論文數量。那麼,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兩者都重要,只是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作者面對的情況不同,側重點有所不同。質量是作者在sci期刊發表論文的最終追求,在論文質量接近的前提下,論文數量才有意義。這並不是說論文數量不如論文質量,只是在告訴大家沒有必要一味地追求論文數量,而不顧論文的質量。比如A發表了2篇Nature,B發表了1篇Nature,A與B比較,顯然A重要,因為數量多。
  • 92年的小哥,985的特聘教授:3年博士期間發表40篇SCI
    新智元報導來源:知乎、個人主頁等編輯:肖琴【新智元導讀】最近,中南大學一名90後特聘教授火了:本科畢業後3年讀完博士,博士期間發表40餘篇SCI (一作/通訊31篇),畢業即獲聘成為985高校特聘教授。
  • 「送」5篇SCI論文,意味著什麼?
    不過,相比男主的送房、送車,大家更關心的是他「送」了5篇SCI論文給女主。對於頭懸梁錐刺股、只為發表一篇SCI論文的博士們來說,5篇SCI論文真的太有震撼力了,其中還包括一篇發在《自然》子刊的論文。5篇SCI論文對於博士意味著什麼?到底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這引發了人們的熱議。送了哪5篇論文?
  • sci論文發表流程
    發表sci論文,不知道流程是不行的,否則完成sci論文發表,要經過幾個步驟,每個步驟做什麼,要滿足什麼要求,準備什麼資料等,都無法理清思路,成為sci論文成功發表的阻礙。那麼,sci論文發表流程是什麼?
  • 他攻克國際難題,發表10餘篇SCI論文,網友:驚為天人
    近日,南昌航空大學官方網站發布通知:熱烈祝賀畢業於本校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材料化學專業的杜志國同學在《Nature》雜誌上發表高水平論文,攻克了世界性的難題。其實,除此之外,他還發表了10餘篇SCI論文,申請了一項國家發明專利,這一系列的操作不禁讓人感嘆:真是驚為天人!
  • 他是中山大學校長,58歲副部長級,今年64歲,發表SCI論文160餘篇
    曾任華中理工大學教授、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院長、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的羅俊院士,現任中山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副部長級,今年64歲。1985年,他從華中工學院研究生畢業。但在當時,華中工學院沒有理論物理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羅俊到中山大學完成畢業論文答辯,由中山大學代為授予理學碩士學位。 1994年,他任華中理工大學教授。
  • sci論文多久能發表
    一篇文章不是投稿sci期刊就能夠立刻安排印刷出版,不僅要經過期刊編輯的審核,還要根據期刊周期和版面進行排期。因而,不花時間,花幾天時間完成sci論文發表是不現實的。那麼,sci論文多久能發表?首先,sci論文發表要匹配期刊,期刊不同,完成論文發表所需要的時間有差異,可能是3-6個月,可能是一年,甚至更久。作者在投稿前,先了解期刊的大概發表時間,著急發表的,優先考慮所需時間短的期刊,以免sci論文不能及時發表。
  • 發表sci論文有哪些規定
    與國際學術交流,證明自己的學術研究能力水準,很多人把目光放在了發表sci論文上。sci論文發表是有難度上,若你寫的論文達不到一定的水準,或者滿足不了發文的規定,哪怕是投稿也是被拒稿。那麼,發表sci論文有哪些規定?
  • 應屆碩士3年發表16篇SCI論文,就能「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對這名優秀碩士畢業生破格授予博士學位,應該根據其撰寫的碩士學位論文水平,而非其在讀研期間所發表的SCI論文。這篇由媒體發布的報導,源自西安交大新聞網9月2日在《身邊交大人》欄目刊文《孫光宇:發表16篇SCI,我用了三年》。該文介紹,孫光宇,錢學森學院院友,電氣學院應屆碩士畢業生,被電氣學院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 3年發表16篇SCI論文,應屆碩士真能破格成博士?
    如要對這名優秀碩士畢業生破格授予博士學位,應該根據其撰寫的碩士學位論文水平,而非其在讀研期間所發表的SCI論文。  《三年發16篇SCI,這名應屆碩士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9月6日,多家媒體發布的以此為題的報導,引發輿論關注。
  • 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
    sci論文在科研評價、評職稱中認可度非常高,同時也意味著其不好發表。不好發表的原因中,除了sci期刊錄用標準高之外,還有很多注意事項未能引起作者的重視。那麼,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1、期刊選擇發表sci論文要找sci期刊。作者可以先通過下載sci期刊影響因子表,或閱讀文獻,或相關單位推薦,或找專業人推薦等多個渠道查找到sci期刊名單。再根據本sci論文的內容方向、質量水平,以及相關單位要求,從學科、收稿範圍、影響因子、分區、審稿周期、發表費用等多少角度,綜合考慮分析來確定目標sci期刊。
  • SCI論文查重是SCI論文發表前必須的一個環節
    Sci論文查重是sci論文發表前必須的一個環節,主要是為了確保論文的原創性、新穎性是否達到刊登標準,同時也是為了防止有抄襲的行為出現。那sci期刊哪個階段查重呢?下面學術顧問給大家介紹介紹。sci期刊查重都是在作者將sci論文提交給雜誌社後,雜誌社會對sci論文進行三審,三個審分為:初審、覆審和終審。Sci論文查重是在初審階段進行的,往往是將sci查重放在初審的第一位。只有sci論文查重率符合投稿要求後,才會進行接下來的審稿流程。
  •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不是。發表sci論文經常遇到英語的要求,甚至很多作者因為英語水平不夠高,影響了sci論文發表。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sci期刊要求英語,但不是所有的sci期刊都要求英語。sci中收錄的期刊來自很多個國家,包含很多本期刊,每本期刊都有各自相應的要求。
  • 為什麼要發表sci論文,有多難
    sci論文是國際核心論文,隨著學術國際化的發展,發表sci論文成為一項常見的要求。但sci論文發表,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但依舊有那麼多人努力著、爭搶著要發表,肯定是有原因所在。那麼,為什麼要發表sci論文,有多難?
  • 3年發表16篇SCI論文,應屆碩士真能「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在我國大學辦學實踐中,有碩士生因碩士畢業論文被答辯專家認為達到博士畢業水平,進而建議授予博士學位的美談,但似乎還沒有在碩士求學期間發表論文多,就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的先例。期刊發表論文和學位論文是不能混為一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