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井子派出所地處巴丹吉林沙漠,位於中蒙邊境,「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蒸發量卻高達5000毫米,1992年,聯合國生物考察組就將算井子地區定為「人類不能生存的地方」。49年來,一代又一代算井子邊境派出所民警紮根北疆,履職奉獻,把職責和使命化為一年年無悔的堅守,化為一件件具體的小事,與牧民為親、與戈壁為伴,在「生命禁區」書寫出了一曲曲守邊護邊、親民愛民的忠誠讚歌,以實際行動傳承和弘揚「最苦最遠最忠誠,愛黨愛邊愛牧民」的算井子戍邊精神,忠誠守護著41.145公裡邊境線、9400平方公裡邊境轄區的安寧。先後受到中央、自治區表彰獎勵30餘次。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算井子」三個字在每一位移民管理警察心中是神秘而又神聖的。為了探索心中的秘境,內蒙古鄂爾多斯出入境邊防檢查站艱苦教育培訓班一行人踏上了西行的列車。
近些年來,在各級的關心與支持下,算井子邊界派出所的生活條件日新月異,現在不僅打出了深層地下水,安裝了淨水設備,還接通了常明電、移動信號和無線網絡。但即使有著近乎現代化的條件,在這裡長期堅守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培訓班進駐兩天之後,「生命禁區」展現出了它可怕的一面,沙塵暴不期而遇,飛沙走石、狂風呼嘯。短短幾分鐘天色便暗了下來,雙層密封的門窗也無法抵禦沙塵的瘋狂侵襲,剎那間,屋內每個角落都蒙上了一層厚厚的沙土……
在算井子,真正的敵人不是顛簸的路途,也不是艱苦的條件,而是與世隔絕的孤獨,是面對風沙肆虐的恐慌,是面對荒涼戈壁的無助,是面對荒蕪大陸的未知。
在當今的社會中,市井喧囂、燈紅酒綠,人們變得越來越浮躁,很難有像算井子這樣的「世外桃源」,讓人們去找尋真我——萬籟寂靜,星光璀璨,只有孤獨和寧靜。
清晨,在派出所民警的帶領下,培訓班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幫牧民搬草料、和水泥修繕營區、下鄉走訪、巡邊踏查……在這樣的不毛之地,堅守已是奉獻,而他們每個人身上迸發出來的激情和幹勁,會讓你有一種奮鬥在北上廣的錯覺。當你企圖尋找原因時,他們只輕描淡寫的告訴你:「我把這裡當成家了」。
早已被身邊人口口相傳的大紅山,是歷代「算所人」心目中的精神高地。山頂上密密麻麻擺滿了算井子歷代民警的名字。
第三任教導員寶成的故事令我動容:他給相戀7年的女朋友寫信求婚,等他輾轉收到回信時,已是半年之後,而女朋友早已成了別人的新娘。寶成爬上大紅山,望著家鄉的方向用石頭擺下自己的名字。他在日記裡寫道:「古人勒石銘志,我也要把對祖國和人民的忠誠深深鐫刻在北疆的土地上。」不知還有多少「寶成」遠離家鄉、遠離愛人,無悔地踏上了這條戍邊衛國之路。這些名字註定將會與他們所承載的厚重歷史永遠鐫刻在大紅山頂,守護著算井子的每一個角落,祖國不會忘記,歷史不會忘記,大紅山為他們見證著,他們也為大紅山見證著。
算井子就像一名身經百戰的戰士,無數的考驗只會讓他更加成熟與自信。他舉手投足間都彰顯著青春奮進的模樣,用真誠、愛心幫助著轄區的每一名群眾,一絲不苟地守護著轄區的每一寸土地,為祖國北大門的平安與繁榮無私奉獻。
算井子的歷代民警都是值得尊敬的。他們從初出茅廬的小夥子,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全能警察,也許歲月磨去了稜角,卻將一顆顆赤子之心永遠留在這片他們熱愛的土地上。
時代更迭卻總有一脈傳承至今。這裡艱苦,但所有可觸可感的艱苦,都在堅守和奮鬥的溫情中孕育。他們像頑強紮根的胡楊林,屹立在祖國北疆的戈壁荒山中。
作為新時代移民管理事業中的「後浪」,我們將繼續傳承「算井子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劈波斬浪,奮勇向前,既要有「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毅,也要有「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膽魂,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始終做一名合格的移民管理警察。
(來源:鄂爾多斯邊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