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外,依託學校特色學科優勢建立實習基地;在校內,建立創業創新中心,完善硬體軟體設備。如今,內蒙古民族大學「內外兼修」,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進行多種社會實踐,為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搭建優質平臺,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創業就業教育道路。
近日,內蒙古民族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的第7個教學實踐基地,在續望康動物醫院掛牌成立。大二學生李永志第一個報了名。儘管還有兩年才畢業,但李永志已經開始為自己將來的就業尋找門路。
「有空的時候經常過來看看,跟老師們學習。現在我對以後的就業有了好幾種設想,可以到公司上班,如果條件允許,最好自己能開個獸藥店或者寵物醫院也行。」經過幾天的參觀和了解,李永志對自己以後的發展方向也有了新的規劃。
續望康動物醫院負責人郭續告訴記者,本專業的大學生在他們醫院經過培訓後,可以獲得一個就業的機會。如果大學生選擇留在他信動物醫院,可以當員工,也可以做大夫,甚至是股東,另外他還可以選擇自主創業,成為望康連鎖動物醫院的院長。
不定期的社會實踐可以讓學生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內蒙古民族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多家本學院的教學實踐基地,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社會接軌。
校外的教學實踐基地,為學生就業打下基礎。而在校內,總佔地面積約3600㎡的內蒙古民族大學創新創業中心也在今年初投入使用,為學生們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會。
大學生宋寧和同伴合開了一家公司,以前在校外租了一間辦公室,光房租這一項,就花掉了很大的成本。今年開學初,宋寧和同伴把公司搬到了學校的創新創業中心,而且是免費入駐。更讓他滿意的是,學校裡的各種創業團隊都聚集在這裡,大家的思想經常可以得到碰撞。「每天非常多的頭腦風暴!我們可以做移動網際網路站,別的團隊他們地推能力非常強,實戰能力非常強,我們可以合作,資源共享。」
除了可以提供寬敞的場地,創新創業中心內齊全的設施,同樣為學生實踐提供方便。在實踐創新區,記者見到了正在用3d印表機複製零件的大三學生張林峰,張林峰平時就喜歡做一些發明創造,以前苦於沒有設備,很多機器和零件都要上網定做,即浪費時間,又浪費錢。現在各種設備一應俱全,張林峰和同學們無論是準備比賽還是搞發明,都方便了。
據介紹,內蒙古民族大學創新創業中心分為實踐創新區、創業孵化項目區、成型(特色)創新創業項目展示區、創新創業實訓區和綜合服務區等5個功能區域。各相關功能區內配備了3d印表機、三維掃描儀、數控車床、銑床、電火花穿孔機、電焊機等儀器設備,為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