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多交異性朋友,有助於長壽

2020-10-27 AngelBlessing

信源:國際科學公眾號

與異性的親密關係不但可以帶來浪漫,還能夠給男性帶來更好的生存機會。

一項對肯亞野生狒狒的研究表明,這不僅對人類,而且對我們的靈長類表親也是如此。

這項研究通過對肯亞安博塞利國家公園540多隻狒狒進行為期35年的觀察,發現擁有親密女性朋友的雄性狒狒比沒有女性朋友的雄性狒狒存活率更高。

研究人員通常認為,當一隻雄性對某些雌性更友好時,是為了獲得生殖方面的好處:更好地繁衍後代,或者增加與雌性交配的機會。

但這項新的研究指出了另一個潛在的好處:雌性朋友可以幫助他們長壽。

研究小組的研究結果發表在9月21日的《英國皇家學會哲學學報B》專刊上。

眾所周知,有親密友誼的人比沒有朋友的人長壽的可能性更大。事實上,人類研究表明,交友和保持朋友對長壽的重要性,與減肥和鍛鍊一樣重要。

在過去的十年裡,從猴子、馬到海豚和虎鯨,都發現了類似的模式。然而,這項研究大多集中在女性身上,而男性則更為神秘。

原因是,在大多數社會性哺乳動物中,雌性通常一生都在同一個群體中度過,而雄性則來來往往,留給研究人員的只是它們生活的一部分身影。

杜克大學進化人類學系主任、資深作家蘇珊·艾伯茨說:「這意味著我們對男性社會生活的理解存在很多差距。」

艾伯茨和同事們利用統計技術從稀疏的數據中推斷出每個年齡段的死亡率風險,研究了雄性和雌性狒狒的生存和友誼之間的聯繫是否相同。

自1971年以來,研究人員幾乎每天都跟蹤觀察肯亞南部的狒狒個體,作為安博塞利狒狒研究項目的一部分,他們關注著它們與誰交往,以及它們在一生中的表現。

狒狒們不會趕去喝咖啡,也不會在啤酒桌上露面,但它們卻會花時間在一起(電視劇)梳理毛髮,這種相互幫助包括坐在一起,撫摸、梳理對方的皮毛,尋找蜱蟲和其他寄生蟲。

艾伯茨說:「這是狒狒的一種交往方式,可以緩解壓力,也可以在衛生方面相互提供一些幫助。」

雄性之間花很少的時間互相梳理,但它們卻會和雌性一起梳洗,而不僅僅是在雌性有生育能力的時候。

研究小組分析了277隻雄性狒狒和265隻雌性狒狒的數據,通過測量狒狒與最親密的朋友一起梳洗的頻率,估算出了它們內部圈子的親密度。

毫不奇怪,研究人員首次在一種野生靈長類動物身上發現,兩性都能從牢固的社會關係中獲益。就像人類一樣,「雄狒狒如果有社會關係,壽命會更長」,阿爾伯茨說。

與社會孤立的男性相比,保持女性友誼的男性過下一個生日的可能性要高出28%。

事實上,研究小組發現,友誼硬幣的另一面——社會孤立,對男性生存的威脅,可能比他們奮力往上爬的壓力和危險更大。

艾伯茨說,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證實狒狒的這種聯繫實際上是一種因果關係,如果是的話,還需要弄清楚友誼的紐帶是如何產生生理影響從而延長它們的壽命的。

但是研究人員說,他們對狒狒社會行為的研究表明,友誼的力量可能在靈長類動物的家譜中有著深刻的進化根源。

靈長類動物的友誼是如何在微妙的狀態下延長壽命的?阿爾伯茨說:「我們還是不知道,這是我這輩子最美妙的黑匣子之一。」

相關焦點

  • 對狒狒的研究表明 多交異性朋友有益長壽
    朋友越多的個體能夠得到更多的社會支持,而更高的社會階層保證了個體能獲得更豐富的生存資源,這兩個因素都可能帶來壽命的提高。然而,一項新研究將促使我們重新審視這些結論。在與人類基因相似度高達94%的狒狒種群中,這些社會因素對於它們壽命的影響與人類截然不同。
  • 「多吃肉多喝酒,多與異性交朋友,最少活到九十九」,這說法可信嗎?
    『』多吃肉多喝酒,多與異性交朋友,最少活到九十九『』,這說法可信嗎?這種說法我第一次看到,我認為不可信。首先,多吃肉多喝酒就違反了養生的規律,特別是多喝酒就傷我們的肝臟,怎麼會長壽,在有多吃肉就會造成我們身體的膽固醇增加。這些都會危害到我們的身體健康。至於,多交異性朋友,這也看怎麼個交法。是交有那種關係的異性朋友還是純友誼的異性朋友。
  • 對狒狒的研究表明:多交異性朋友有益長壽
    擁有更多朋友的個人可以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而較高的社會階層則可以保證個人獲得更豐富的生活資源。這兩個因素都可能導致預期壽命的增加。然而,一項新的研究將促使我們重新審視這些結論。在與人類遺傳相似性為94%的狒狒種群中,這些社會因素對其壽命的影響與人類大不相同。在這個非人靈長類動物群落中,男性地位越高,壽命越短;與異性的友誼越密切,壽命越長。
  • 倭黑猩猩也會老花眼 有助於研究為什麼人類比類人猿更為長壽
    這將有助於了解人類的老化過程。該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上。 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的研究小組對棲息在剛果共和國的14隻11歲至45歲的野生倭黑猩猩進行了調查。他們測量了倭黑猩猩在梳理夥伴毛髮時眼睛與手指間的距離。 結果表明,10歲至20歲倭黑猩猩在10公分以內,而5隻40至50歲的倭黑猩猩距離在16至42公分。從40歲左右開始距離出現明顯增加,並且花眼進展速度與人眼類似。之前已經發現在同為類人猿的黑猩猩中也有花眼現象發生。
  • 文藝點,更長壽,研究發現:藝術活動可降低死亡率
    藝術活動有益身心健康科學家們發現,多參加藝術活動有益於身體健康。在以往研究中,藝術活動被認為是「多模式」健康幹預活動,它可以將心理、身體、社交和行為因素以及內在的審美動機結合在一起。歷史研究表明,藝術活動參與有助於預防和治療如抑鬱症、痴呆症、慢性疼痛和虛弱等方面的精神和身體健康狀況。
  • 紐西蘭研究人員發現長壽秘密:不吸菸,多參加社交活動
    新華社北京6月23日新媒體專電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6月18日報導,紐西蘭奧塔戈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些長壽的秘密。最新研究顯示,不吸菸和整個老年期間保持社交是紐西蘭百歲老人的共同特徵。老年心理學顧問約拉姆·巴拉克副教授說,研究結果表明,人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衰老過程有所控制。他說:「選擇不抽菸並致力於維護社交網絡將是人們對成功老去的最佳投資。」
  • 有人說長壽之道是:多吃肉多喝酒,多和異性交朋友!有道理嗎?
    在養生界,有一句比較有名的話:多吃肉多喝酒,多和異性交朋友!很多人把這句話奉為圭臬,也有人用這句話作為自己喝酒找異性朋友的藉口。這句話是一位著名的國學大師文懷沙說的。而且,文懷沙也是一位非常長壽的老人,他是1910生的,直到2018才去世,活了108歲。一個長壽的著名學者的話,當然是有人相信的。
  • 科研人員在百歲老人健康長壽保護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新網昆明11月7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及海南醫學院專家近日通過研究發現,自噬-溶酶體信號通路基因表達上調為百歲老人最為顯著的信號,且該信號同樣存在於百歲老人F1後代。研究還發現,自噬-溶酶體信號通路功能增強可能有助於人類健康壽命延長。
  • 全基因組關聯的meta分析研究確定了多種長壽基因
    此項研究成果有助於人類識別長壽生物遺傳標誌物。相關研究成果8月14日在線發表於Nat Commun雜誌上。從埃及法老貢獻出自己的屍體做木乃伊期望肉體不死靈魂總有一天會回來,到秦始皇為了實現自己的不死夢想派上千名童男童女去東海為他尋求不死仙藥,上至王宮貴胄,下至百姓黎民,自古以來人類對於長生的追求都沒有止步。
  • 臺灣科學家發現長壽基因
    據臺灣臺視新聞網5月3日報導,臺灣陽明大學生物專家通過對老鼠的研究發現了一種長壽基因,這個長壽基因的專業名稱叫做Cisd2這個「高齡」小老鼠之所以很活潑、活得特別長,是因為它體內的長壽基因——Cisd2被活化了。在多年的研究中發生的種種意外和巧合,讓陽明大學的蔡亭芬教授和她的研究團隊,發現了長壽基因Cisd2。如果少了這個基因,老鼠會很快變老;但如果該基因蛋白質適當增加,老鼠的肌肉和神經功能就隨之變好,顯得更健康。
  • 西媒:研究表明幸福者更長壽
    多項研究表明,有這種幸福感的人壽命更長,而且總體上享有更好的健康狀況。相反,不滿情緒往往使人更易患病。報導稱,關於這個問題,最引人注目的可能是,自認為生活幸福的人的預期壽命不僅比感到不幸福的人更高,而且研究表明這個數字要高很多。具體來說,大約為10年。但是,這類研究存在一個基本問題。所有研究都將幸福作為衡量標準,而每個人對幸福的感受又是不同的。
  • 格陵蘭鯊魚壽命長達392年,科學家正在研究其長壽秘訣
    據《澳大利亞新聞網》7月6日報導,格陵蘭鯊魚分布在北大西洋的深海中,這種鯊魚的壽命能長達392年,它們的身上隱藏著長壽的秘訣,但我們對格陵蘭鯊魚的生物學和遺傳學卻知之甚少。科學家們認為這些鯊魚擁有獨特的長壽基因,現在正在尋找這些基因。
  • 臺研究發現長壽基因 小鼠增壽1.4倍人類應用尚早
    長壽基因被發現 小鼠增壽1.4倍   臺灣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教授蔡亭芬,昨天在高齡醫學研討會中,發表了這項新發現。研究團隊去年在長壽基因染色體中發現Cisd2蛋白,並證實少了Cisd2基因的小鼠會變成「早衰鼠」,壽命減半,首度成功破解生物老化口令。在國際期刊《基因與發育》發表之後,備受矚目。
  • 科學家揭開貓比狗長壽之謎
    據國外媒體報導,貓的特點是冷酷和孤立獨行,它們不像狗一樣被稱為人類最好的朋友,但是貓的獨立性格可能是它們長壽的決定性因素。
  • 溫度低有益健康更有助於長壽
    《體溫與疾病》第二章 基本原則 經代代相傳,37℃成了「最標準溫度」,然而稍加留意就會發現 今年初一項美國的體溫研究給出了答案。該研究在校正多項測量因素後確認:我們的體溫真的比19世紀的人低。從157年前至今,若將10歲視為一代溝,則鄰近的每2代人之間體溫都相差0.03℃。目前歐美國人的體溫平均值在36.4℃左右[1],37℃顯然過時了。
  • 尋找格陵蘭鯊魚長壽的秘密
    去年,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結果估計,最長壽的格陵蘭鯊魚能達到392歲,是世界上已知壽命最長的脊椎動物。如今,科學家正在通過基因技術試圖從它們身上尋找到長壽的秘密。格陵蘭鯊魚身長能達到6.4米,跟一頭大白鯊差不多。它們生活在大西洋北部的格陵蘭島以及加拿大、挪威、英國北部的周邊海域。
  • 愛笑的人特別長壽?哈佛大學花80年研究724人,揭開了這個秘密
    然而最終得出的結論,讓每一個研究人員都很意外。研究人員發現,一個人到了晚年是否過得幸福、長壽,與他擁有什麼地位,多少財富,完全無關。而是另外一樣最簡單的,每個普通人擁有的東西。決定著每個人的幸福、健康和壽命。這樣東西,就是「人際關係」。
  • 尋找格陵蘭鯊魚長壽的秘密—新聞—科學網
    去年,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結果估計,最長壽的格陵蘭鯊魚能達到392歲,是世界上已知壽命最長的脊椎動物。如今,科學家正在通過基因技術試圖從它們身上尋找到長壽的秘密。 格陵蘭鯊魚身長能達到6.4米,跟一頭大白鯊差不多。它們生活在大西洋北部的格陵蘭島以及加拿大、挪威、英國北部的周邊海域。
  • 多聽音樂沒毛病!研究發現音樂療法有助於中風患者康復
    3月6日,據外媒報導,英國安格利亞羅斯金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音樂治療對急性腦卒中患者的神經康復以及他們的情緒都有積極的影響。腦卒中俗稱「中風」,目前已成世界範圍內致死第二大原因、致殘第三大原因。
  • 人類是否能長壽?研究指出:小龍蝦身上蘊含著長壽密碼
    不管是我們的古代還是現代,長壽是所有人類的願望。現代經濟和醫療的發展就是為了讓我們活得時間更長,也更加健康。目前我們的健康意識也是得到了加強,對很多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也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現在人類的壽命比之前會長上很多。影響人類壽命的因素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