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歐普與雷士,兩位照明「大佬」已是天壤之別
2019-03-29 17:13:43 閱讀:188960
摘要成立於1996年的歐普照明與成立於1998年的雷士照明,兩位傳統照明時代曾經的「王者」,在經歷向LED照明轉型之後,如今已是天壤之別。
隨著替換市場遭遇增長瓶頸,LED通用照明市場增長乏力,再加上競爭日趨白熱化,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成品不斷降價,毛利率也呈現下滑的態勢,行業集中度也在大幅提升。「大者恆大,強者愈強」的趨勢下,照明企業走在不同的路口。
成立於1996年的歐普照明與成立於1998年的雷士照明,兩位傳統照明時代曾經的「王者」,在經歷向LED照明轉型之後,如今已是天壤之別。
歐普照明始於1996年,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綜合型照明企業。2016年8月19日,歐普照明成功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正式掛牌上市。
其實,這麼多年以來,歐普照明的發展並非「順風順水」。2013年到2015年期間,歐普營收雖有所增長,但淨利潤卻有所下降。對此,歐普照明表示,當時受國內消費者需求升級、LED技術替代、電子商務興起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照明行業逐步由眾多企業分散競爭的市場轉向少數企業集中競爭的格局,競爭要素由傳統的「品牌+渠道」轉變為「產品+品牌+渠道+管理」的綜合能力競爭。
針對市場的變化,歐普照明在2014年加大投入,不斷加大產品研發投入,並推動國內營銷渠道向三四線城市及鄉村下沉,並致力於提高線上、線下業務的消費者服務能力。與此同時,歐普照明也在加強海外業務投入。
歐普的一系列舉措為公司未來種下了「福根」。從2015年到2018年期間,歐普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持續保持增長勢頭。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在多家照明企業利潤同比下滑之時,歐普照明增速雖有所放緩,但營業收入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仍然保持增長。
「我在過去23年的企業經營中,一次次面臨壓力與挑戰,但一直相信要把產品做好。」3月21日,歐普照明創始人、總裁馬秀慧對媒體表示。也正是基於這種信念,歐普照明將重心放在產品研發上,建立研發中心,致力於技術和產品創新。
如今,歐普照明產品線已經涵蓋家居、商照、道路照明、電工等諸多板塊。照明產品從最初單燈的控制,到場景化的智慧燈光方案,再到全屋的智慧家居解決方案,歐普照明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專業、智能、健康的高品質生活體驗,實現照明智能化產品與人互聯,與家裝互聯的生態系統,打造基於不同需求的多入口、多場景的照明控制體系。歐普正在做的是「超越所見」。
一直以來,歐普照明始終堅持「家商並舉」戰略,引領企業穩健可持續發展。同時在新零售與傳統行業加速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歐普照明加速實現全渠道、全產業鏈融合,優化服務體驗,滿足不同消費需求,提供高品質體驗。
雷士照明,作為同時代的照明行業引領者,曾作為國際泳聯(FINA)、亞奧理事會、中國香港奧委會、中國澳門奧委會、中華臺北奧委會的合作夥伴,在體育行業留下屬於自己的輝煌。2017年NVC雷士照明品牌價值206.85億元,連續6年蟬聯照明行業第一。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雷士全面整合上遊LED晶片研發、封裝、驅動和下遊自主品牌營銷渠道資源,在中國照明行業完成上下遊產業鏈一體化整合生態布局。
近年以來,雷士照明以「商照+家居」雙輪驅動,在夯實商業照明業務同時大力提升家居照明業務的戰略,實現「商照家居」的雙引擎增長模式。在過去幾年,雷士照明在家居照明業務上下了狠功夫,「伯克麗Berkeley」、「東東」、「利茲城堡」等一系列子品牌相繼亮相,在業內引起不小的轟動。
另外,除不斷深化和乏力智慧戰略外,雷士照明也在謀求轉型,制定了從製造型企業向分銷渠道型企業轉變的發展戰略。2018年7月,雷士收購了蔚藍芯光100%股權,拓展線上分銷渠道,實現了線上線下渠道相互融合;並於去年11月收購了香港怡達100%股權,打通北美市場通道及增加海外銷售量。以上兩項收購實現了雷士從製造型企業向渠道型企業轉型,以及從國內走向國際的戰略邁進一步。
然而,從雷士近幾年的業績來看,這些舉措效果並不太明顯。從2015年到2018年期間,雷士的營業收入從38.46億元增長為49.05億元,雖然有所增長,但期間也曾出現過小幅下滑;更為不利的是,2018年雷士的淨利潤為-3.28億元,出現巨額虧損。
雷士照明表示,公司去年出現虧損的部分原因為銷售成本、銷售及分銷費用、管理費用等大幅上升。另外,近兩年來,由於部分金屬原材料、元器件及人工成本持續攀升,導致照明產品製造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壓縮。
無論是淨利潤還是稅前利潤雷士表現均不理想。規模和盈利作為企業的一體兩面,唯有實現同步增長,才不至於遭行業「增收不增利」的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