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在黑天鵝層出不窮的過去一年中,龍頭房企碧桂園行穩致遠。根據克而瑞發布的2020年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榜TOP200,碧桂園再度穩居行業龍頭,2020年全口徑銷售額達到7888億元。
不過,住宅開發已不再是碧桂園的唯一底色。面對多元化發展和行業周期變化的挑戰與不確定性,碧桂園堅持高質量發展,持之以恆地提升全周期綜合競爭力,趟出了一條獨具一格的科技發展道路。
碧桂園集團黨委書記、總裁莫斌在對外發布的「全競提升,立基百年」2021年新年致辭中提到,經過兩年多時間的不懈奮鬥,碧桂園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的發展藍圖已初現端倪:
建築機器人及智能產品逐步進入工地應用,千璽機器人餐廳火爆開業,萬畝無人化農場示範成果驚豔,碧優選也推出全新生活超市。新事業的蓬勃發展,為主業掛上了科技的風帆,助力集團駛入以科技創造美好生活的星辰大海!
革新建築業:從智慧工地到智能建造
近年來碧桂園積極應用裝配式建築,以工廠化生產部件取代現場建造,部件質量穩定、產品精度高;以機械化裝配取代手工砌築等手工作業,有效解決工程建設領域的「老大難」問題。
例如工廠化生產的鋁合金模板,精鍛可達到毫米級結構。其具有優質的穩定性、環保、高效,承載力強、施工質量好,拆模整體觀感好等優點;又例如全現澆外牆工藝,在施工圖設計階段,依據整體建築設計方案,進行深入的優化設計,通過鋁模及結構拉縫技術,實現全混凝土現澆外牆體系,對建築外門窗洞口、防水企口、滴水線、空調板、陽臺反坎、外立面線條等進行優化,並使主體結構一次澆築成型。
在裝配式建築的基礎上,隨著對智能製造、機器人領域的深入布局,碧桂園率先在業內運用「建築機器人+裝配式建造」模式探索建築業生產方式的變革,推動施工安全、工程質量、人才短缺、減少能耗和汙染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碧桂園早在2018年7月就成立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後者進行建築機器人及相關智能施工設備、裝配式等的研發、生產與應用,同步實施系統化產業布局,以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為手段,致力於打造全周期的智慧建造體系。
截至2020年9月,博智林已遞交專利有效申請2500多項,其中已獲授權700多項,發明專利120多項,其餘的正在審查待授權中,在關鍵領域擁有一批自主核心技術。據博智林副總裁劉震透露,目前博智林在研發的建築機器人有50款,有4款已經實現商業化服務,租售給建築企業提供服務。
這些豐碩的研發成果得益於博智林對人才的高度重視。據悉,博智林從全球引進高科技人才、研發人員超過4000人。其中,博士和碩士佔比已經超過了20%,海歸人才超過160名,各領域的專家級人才超過220人。同時,博智林還與清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合作,積極引入外部科研力量、提升科研人員綜合實力。
投身機器人餐飲:帶來更高品質的用餐體驗
圍繞著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初衷,繼博智林之後,碧桂園又在2019年年初成立了千璽機器人集團。後者是一個以智能科技為核心驅動,致力於將更先進的科技、文化主張運用於多元化餐飲服務的創新型綜合性高科技企業。
千璽機器人集團整合碧桂園全集團農業資源研發自有中央廚房及農產品供應體系,全力打造中國領先的機器人餐廳連鎖品牌。截止2020年10月,該集團已申請700多項各類專利,自主研發機器人設備及軟體系統 80 多種,並獲得國內首家系統集成餐飲機器人CR認證。旗下產品涵蓋火鍋、中餐、快餐、煲仔飯、粉面等多個業態。
在去年新冠疫情最為嚴峻的2月, 許多餐飲企業暫停營業,尤其在湖北地區,配餐需求急迫。千璽機器人集團攜手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會, 第一時間向湖北捐贈兩批自主研發貨櫃煲仔飯機器人,單臺設備出餐效率每小時達120份,全程實現自動烹飪,提供24小時無接觸式免費熱餐服務, 為醫護人員的後勤需要提供了極大保障,助力打贏新冠疫情阻擊戰,充分體現了「黑科技」助力一線抗疫的產業成果。
截至到2020年10月,機器人餐廳有14家實體門店正式對外營業,超200餘臺各類餐飲機器人單機設備在北京、江西、陝西等10餘個省市的醫院、商業中心、景區、大學和政企單位實現運營。此外,該公司在東莞投資興建的60000平方米中央廚房也即將投產,食材供應能力每天可達180噸,能夠滿足1000家餐廳門店供應需求。
當前,基於自動化生產線,千璽機器人集團旗下的多款餐飲機器人設備已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未來,該公司將加速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連鎖化機器人餐廳布局,並將向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拓展。
進軍現代農業:打造無人化農場試驗示範項目
自2018年5月成立碧桂園農業以來,通過與地業主業和機器人產業的協同發展,碧桂園現代農業版塊逐步搭建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鏈結構,其中包括前端研發,「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的中端生產組織,以碧優選社區門店為主體的終端銷售。目前,碧桂園農業已經形成了研發服務、智慧種業、現代農業科技園、海外大農業、社區生鮮門店等五大核心業務版塊。
在創始人楊國強的領導下,碧桂園早早意識到農業走科技化、智能化發展道路是大勢所趨。2020年3月,碧桂園農業以3億元的價格收購行業翹楚——華大農業80%股權,成為後者的控股股東,探索構建全產業鏈現代農業。碧桂園集團還聯手華大農業於武漢建「中國種穀」,推進中國種業發展。
華大農業業務範圍涵蓋動植物新品種培育、農業種植、農產品深加工以及微生態研究與應用等領域。據公開數據,華大農業掌握專利199件,刊發SCI文章66篇,並建立了「農業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基因組學農業部重點實驗室」,以及多個省市級重點實驗室,主持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53個。
另一方面,碧桂園深耕規模化無人農場,助推農業生產力提升。2019年10月,碧桂園農業與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籤署合作協議,宣布聯合國內外頭部農機製造、智能農機裝備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在黑龍江建三江打造超萬畝的無人化農場試驗示範項目。
一年之後,這一無人化農場試驗示範項目啟動了首次農機無人駕駛作業集中演示。會上,有來自17家國內外頭部農機生產企業的44臺/件農機設備,在現場展示了農作物種植生產全流程無人化作業的場景,從耕整地、播種、插秧、噴藥、噴肥、收穫到運糧等進行農業生產全過程演示,總共20項生產環節全部無人化作業。
該示範項目也被業內專家評價為目前國內外針對主糧作物的規模最大、參加試驗示範的農機設備最多、作業環節項目最全、無人化技術最先進、農機田間作業無人化程度最高的一個無人化農場項目,也是迄今為止全球首個超萬畝的無人化農場試驗示範項目。
從傳統的房地產開發商到邁向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碧桂園用實際行動證明,在大變局之下,企業唯有堅持高質量發展,以科技賦能,提升全周期生命力,才能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實現自我進化,創造社會價值。(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