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隻合格的雞,到底有多難?

2020-12-03 騰訊網

又到秋天了,萬物成熟的季節,是時候說一說雞這個動物了。

昨天阿信隔壁小姐姐一邊吃著炸雞腿一邊發出了靈魂感嘆:「為什麼雞這麼好吃?!」

阿信突然發現,好像我們每周的「攝雞量」的確有點高,什麼雞蛋、炸雞、咖喱雞、三杯雞、黃燜雞……都是社畜常備的工作伴侶。

不僅僅是食物,雞似乎包圍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大家所熟悉的「大吉大利,今晚吃雞」,其實這句口號源自賭桌術語,指玩家手氣好,贏下的錢購買一份雞肉飯,漸漸也就演變成一句求好運的經典口號。

為什麼我們生活中的「含雞量」如此之高?人類是如何馴化了雞,雞又是如何「徵服」了人類的呢?

曾經能飛9米高的雞

如何淪為人類的盤中餐

雞,以絕對龐大的數量存在於這個世界,作為世界上最為普遍的鳥類以及最常見的農場動物,在這顆星球上時時刻刻都生存著200多億隻雞,換算下來,平均每人擁有3隻。

但是回顧歷史,雞幾乎是最晚被馴化的主要家養動物。

人類在公元前15000年馴化了狗,公元9000年馴化了豬,公元前8000年馴化了牛……直到公元前6000年才馴化了雞。

最近的考古學研究顯示,人類最開始馴化雞並不是為了吃它,而是為了鬥雞和佔卜。

能夠飛9米以上的紅原雞

很多人都以為我們所吃的家雞是從野雞馴化而來,其實野雞和家雞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動物。

野雞的學名叫雉雞(Phasianus colchicus),而家雞的祖先叫原雞(Gallus),外形與現代家雞非常相似,只是毛色更鮮豔、更加健美且善飛。

在一些熱帶、亞熱帶地區的叢林裡,仍生活著野生的原雞。

雲南人俗稱的「茶花雞」就是原雞,當地家雞在林中覓食時偶與原雞雜交,其雜交後代比普通家雞更加美味。

「茶花雞」

原雞又有紅原雞、灰紋原雞、黑尾原雞和綠頸原雞4 種。

科學家還發現,現代家雞產蛋產肉量遠超原雞,主要是因為存在兩個基因的變異,這能讓雞更多的產蛋和長肉。

現代化飼養的家雞沒有名字,有的只是型號名稱。比如羅斯308號(Ross 308)、哈伯德·福萊克斯肉雞(Hubbard Flex)或柯布500號(Cobb 500)

人類在家雞馴化過程中長期選育蛋、肉產量高的品種,對產蛋、產肉相關基因進行了正向選擇——美味營養的雞蛋、雞肉,自然是多多益善。

當然,雖然科技發達,所謂的「六翅四腿」洋快餐轉基因雞也只是個PS圖片謠言。

要知道,讓動物一出生就多長几個器官談何容易,如果真有這種技術,必是器官移植者的福音,用於餐飲業實在是「大材小用」了。

隨著現代育種、養殖技術的發展,雞肉價格越來越便宜,幾乎人人都識雞肉之味。

在戶外探險紀錄片《荒野求生》中,主持人貝爺經常食蟲充飢,一句「味道像雞肉」瞬間讓觀眾get了蟲子的味道。

「雞肉味,嘎嘣脆」

但是雞真正被送上世界餐桌,還是最近一百年的事情。

雖然雞的養殖成本較低,但是容易患病、被鷹和狼叼走,所以在中世紀,雞在歐洲都沒有流行起來。

直到1849年,一隻體態豐腴的白色交趾雞出現在英國伯明罕博覽會上,點燃了人們對雞的熱情。

疫情期間,荷蘭弟在家養雞

而美國人「攝雞量」大幅增加則是因為戰爭。首先是一戰,美國作為歐洲的同盟國要為盟軍提供大量的軍糧,就造成了國內食品短缺。

於是美國政府就號召民眾自己在家養雞。到一戰結束,美國人的吃雞量是之前的3倍。

給雞一個機會

到了二戰,糧食又短缺了,巨大的需求推動了工業化養雞,從此開啟了人類吃雞的「黃金時代」。

相對來說,中國人吃雞還算比較「克制」,但依然在不斷增長。

1978年,年人均消費0.9公斤雞肉,2008年是10.3公斤,2019年是12.01公斤。

人類還積極對家雞進行基因編輯,為的是讓雞對人類更加有用。

2015 年12 月,FDA 批准了一種基因編輯家雞,這種雞下的蛋中含有溶酶體酸性脂肪酶,從這些雞蛋中提取脂肪酶,可以用於治療脂肪酶基因缺陷患者——這類患者無法分解自身脂肪,死亡率非常高。

人類不僅吃雞,還讓雞為人類所用,世間動物那麼多,為什麼偏偏是雞成為了人類後院的主宰呢?

雞是如何「徵服」世界的?

無獎競猜——全球僅有一個國家塊大陸沒有雞這種禽類,請問是哪兩個地方?

答案:梵蒂岡和南極洲。

梵蒂岡的雞肉均採購於羅馬的市場,畢竟梵蒂岡已經沒什麼空間能用來放雞籠子養雞了。

而在南極洲,雞被嚴令禁止。原因是在國際公約下,南極大陸禁止攜帶活禽或生禽肉進入,目的是保護帝企鵝免受疾病的侵害。

話雖如此,實際上大部分帝企鵝卻早已暴露在常見的雞所攜帶的病毒之下。

從長遠來看,鵝最終仍不是雞的對手,畢竟後者的產蛋量更高,生長更快,而且飲食結構更加寬廣——包括在潮溼的環境中的大量蚊蟲。

此外在古代,公雞比鬧鐘更為可靠,能夠準確地報鳴清晨的到來,在主要由農民構成的社會裡,這樣的特徵很受歡迎。

雞頭也是厲害的穩定器,它才是最牛的「微雲臺」!

這兩個特例均印證了雞的支配性地位。

從西伯利亞到南大西洋的南桑威奇群島,雞的身影無處不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甚至研究過雞是否能在登陸火星的旅途中存活下來。

這種起源於南亞森林灌木叢中的鳥類,現在已經成為人類最主要的蛋白質來源。

早在1879年,美國經濟學家亨利·喬治(Henry George)就曾寫道:「老鷹與人類都吃雞肉。只不過老鷹越多,雞越少;而人越多,雞越多。」

儘管現代雞無法飛行,卻藉助國際貿易成了世界上遷徙最頻繁的鳥類。

一隻雞身上的各個部位可能會分布在全球的兩端:

雞爪去了中國,雞腿去了俄羅斯,西班牙人拿到了雞翅,土耳其人拿到了雞腸,荷蘭的雞湯廠家得到了雞骨,而雞胸肉則去了美國與英國。

在全球化商業的作用下,巴西的雞吃上了來自堪薩斯的穀子,歐洲的抗生素被用來治療美國的禽病,而南美的雞則被放入了印度生產的雞籠中。

查爾斯·達爾文利用雞進一步鞏固了他的進化學說,而路易·巴斯德則利用雞制出了第一支現代意義上的疫苗。

此外,人類對雞蛋進行了長達2500年的研究,現在雞蛋仍然是科學上的最佳模式生物(modelorganism),同時也是人類每年用於製作免疫血清的媒介。

雞就像一把長了羽毛的瑞士軍刀,用途廣泛,能夠在特定的時間與空間裡為我們提供所需要的一切。

做一隻為人類服務的雞

到底有多難?

雖然雞和人類如此緊密不分,但是今天雞的地位並不高,不僅如此,為了滿足人們無止盡的需求,雞要承受的,還有很多。

圖:冷兔

很多人都覺得我們吃的雞就是從小雞長成大雞。

事實情況要複雜得多:首先雞分為祖代父系公雞和祖代母系母雞,父系公雞和母雞的孩子們中,只有公雞才能傳宗接代,母雞就要被淘汰了;而母系公雞和母雞的後代則只要母雞,把公雞淘汰掉。(注意,這不是繞口令)

一個冷知識:在人類語境中,雞多多少少都有男性生殖器的意思。但是,雞是沒有雞雞的,和97%的鳥類一樣,雞交配只要靠洩殖腔完成。

而那些被淘汰的小雞,還沒來得及開始它的雞生,就結束了短暫的一生。

被送進碾碎機的小雞

拿母系母雞來說,在進雞舍之初是能夠吃飽喝足的,然後每一隻雞都要打針,防止生病,接下來的日子就是生活在昏暗的雞舍。

雞舍裡沒有陽光,是為了快速發育,因為光照會抑制性成熟,而且還吃不飽飯,因為要保持體形。

然後父系公雞就會和母系母雞生出父系母雞,就是我們所謂的蛋雞

在暗淡的燈光下生活四五個月之後,母雞就要開始聯誼了,聯誼之後,就要進入產蛋的節奏。

作為一隻蛋雞,大半輩子都在產蛋,大概10個月左右,能產150個蛋。

至於那些肉雞的結局嘛……

真香!

參考資料:

[1]《雞徵服世界》【美】安德魯·勞勒 中信出版集團 2017.

[2]《生命密碼2》尹燁 中信出版集團 2020.

[3]聽雞給你講講,「雞籠」裡的故事 SamKakeru 物種日曆 2020.1.11.

[4]雞是如何徵服世界的?| 小巴侃經濟 巴九靈 吳曉波頻道 2017.1.28

[5]我觀察了100隻雞,得出一個結論…… 好奇博士2019.8.29

[6]紀錄片 《雞鳴星球》 《食品公司》

部分圖源網絡

#今日份福利#

你喜歡吃雞嗎?你覺得最好吃的有雞的菜是什麼?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阿信將pick 2位讀者,隨機送出中信好書一本。

雞肉怎麼吃才美味?

一本雞肉料理大全,告訴你

用有理、有據的科學知識

糾正我們原本以為正確的常識

被遺忘的達爾文配偶選擇理論

如何塑造了動物世界以及我們

-End-

編輯:hh

2020.9.8

更多經典書單和深度好文

歡迎關注「中信出版集團」公眾號

「在看」,給阿信加雞腿

相關焦點

  • 黑猩猩進化成人類到底有多難?一隻黑猩猩基因突變,無限接近人類
    黑猩猩進化成人類到底有多難?一隻黑猩猩基因突變,無限接近人類文/圓非日月對於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確實站在一定的角度上來看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從他的進化理論,我們不難看出自然是殘酷的,人類的進化也是一段血淋淋的歷史,若說起這個世界上和人類最為相似的動物,相信很多人都會異口同聲的說,黑猩猩,在他們看來,黑猩猩的基因和人類的相似度是
  • 做一隻雞真的好難
    我們太不尊重雞了,嘴上吃著雞,心裡卻瞧不起雞。然而,人類聽了這絕望中透著尷尬的叫聲,卻有種難以言說的快感。它願做你最盡心的倒車雷達▼NASA曾經讓一隻叫卡米拉的尖叫雞,獨自坐著熱氣球上天,幫助收集輻射數據,完成飛行任務。▼
  • 大學裡熱門的空乘專業,畢業後想當空姐到底有多難?看完你就懂了
    在這裡我們就來談談空姐這個職業,從大學裡面的空乘專業,看看畢業生想當上空姐到底有多難。大學裡熱門的空乘專業,畢業後想當空姐到底有多難?看完你就懂了如今很多大學都開設了空乘專業,也不管到底能不能實現就業,也不管大學的性質是什麼,反正就是什麼專業熱門就開設什麼專業。而大家對於當空姐也是情有獨鍾,所以只要開設了這個專業,那都是會報滿人的。
  • 3分鐘看懂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這到底有多難?
    3分鐘看懂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這到底有多難?時間:2020-11-24 23:0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3分鐘看懂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這到底有多難?   原標題:3分鐘看懂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這到底有多難?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鑽一口通向「地心」的井,到底有多難?
    鑽一口通向「地心」的井,到底有多難?>本文轉載自科普中國原標題:《鑽一口通向「地心」的井,到底有多難?》
  • 蜜蜂世界:想要成為一隻「警察蜂」有多難?專家:只有3個條件
    說到「警察蜂」,很多朋友難免會想到我們人類社會,因為在我們人類社會中,警察是一個非常神聖的職業,是維護社會安定的重要力量,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警察,那可是要經過嚴格考驗的。那麼一隻正常的蜜蜂,在蜜蜂世界中想要成為「警察蜂」有多難呢?
  • 第一個人類,第一隻雞到底是如何誕生的?人類起源至今仍是個謎!
    說到人類起源的問題,很容易就能讓人聯想到一個很有名的駁論,那就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世界之初,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是一個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古老爭論謎題,不過發展到現代,科學家們通過對雞和蛋的相關研究發現,雞蛋的形成跟雞有脫不開的關係,因而世界上應該是先有了一隻雞,之後才生出了一顆雞蛋。那麼,第一隻雞又是怎麼來的呢?
  • 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你覺得呢?
    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到底是哲學問題還是科學問題觀點一:先有雞,後有蛋查閱了相關化石研究資料得知,雞是由恐龍進化而來的,而恐龍是卵生動物,再結合各種文獻資料,可得知:①始祖雞也是卵生動物
  • 一隻老母雞待在牆角不願意離開,主人抱起雞,雞身下藏著這個
    農村一位大媽家裡養了幾隻老母雞,這些雞每天都會到處走來走去的,但是這幾天,大媽發現有一隻老母雞非常的奇怪,這隻老母雞變得特別的不愛動,每天就是待在牆角那個位置,不願意離開。主人覺得很奇怪,主人還以為這隻雞是得了什麼怪病,這幾天訂餐的時候,這隻雞也不出來吃了,阿姨很擔心,所以想看看這隻雞到底是怎麼了,當阿姨拿起這雞的時候,才發現這個秘密就藏在雞身上。原來啊,小雞下面藏著一隻小貓,小雞是把貓當成自己的寶貝,怕別人傷害小貓,而小貓對小雞也很依賴,當主人把小雞放下後,小貓又對著雞媽媽。
  • 作為一隻雞,它怎麼會有了飛上天的主意?
    作為一隻雞,它怎麼會有了飛上天的主意?我覺得一隻雞隻要有了飛上五樓的業績,就算沒有枉活一世。我實在佩服那隻雞。」——《黃金時代》一邊讀著王小波的金句,一邊感覺心被戳得生痛。真不愧是我pick的作家。如果你是那隻雞,在知道自己無論如何也飛不高、飛不遠的時候,你們還會不斷地作出嘗試嗎?如果你是旁觀那隻想飛的雞的人,會不會只是嘲笑它為「蠢雞」,而不會想一想自己連雞都不如?我是真的自愧不如啊,連一隻雞的理想都比我遠大。
  • 晶片製造到底有多難?真正的晶片製造過程十分複雜
    晶片製造到底有多難?真正的晶片製造過程十分複雜 李倩 發表於 2018-09-08 10:41:53 今年4月中興事件引發了全民對國產晶片的關注。
  • 一隻雞的壽命是多久?
    在中國,一年要吃掉40000億個雞蛋和70億隻雞,雞和我們的關係如此密切,我們居然無法準確回答這問題。顯然,這也是一個帶有爭議的話題,因為雞在我們眼裡,食物屬性遠遠超過寵物屬性,幾乎沒有一隻雞能活到壽終正寢,就已經成為了我們嘴裡的炸雞和雞腿。
  • 小夥玩空手套白狼,不養一隻雞,卻靠「賣雞」一年掙60萬,絕了
    小夥玩空手套白狼,不養一隻雞,卻靠「賣雞」一年掙60萬,絕了 伴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是越來越高了,在滿足基本的吃飽穿暖的需求之後,人們對於「吃」是越來越會享受了,有的人在節日假日,不用休息,可以自駕遊去到幾百公裡外的地區遊玩,然後目的只是為了品嘗一下當地的土雞?
  • 造晶片到底有多難?單看這幾個技術就知道不一般!
    自老美對我國實施技術封堵後,高科技產業方面影響就比較多,特別是晶片製造方面,即便我們有晶片設計技術,但若沒製造能力,同樣只能望洋興嘆,故近一年來自力更生造晶片風潮流很盛。但是晶片到底有多難造?各位可能只懂其一不懂其二。那到底有多難呢?
  • 關注丨屍僵過2小時的雞才更美味 附如何挑選健康雞
    樓主在養雞場做了個實驗,兩隻活雞,一隻現殺,另一隻人為悶死,放了8小時後再殺白。光從外觀來看,現殺和悶死的兩隻雞,身上都光滑白嫩,幾乎沒有區別!那麼到底要怎麼辦才能吃到健康雞據了解,超市和農貿市場銷售的冰鮮、冰凍雞基本上要經過這樣幾道安全環節:①不管外地雞、本地雞
  • 定遠一隻雞有「公雞頭 母雞身」 不會下蛋會打鳴
    動物一般都分公母,例如公雞母雞,就比較好區分:公雞體型較大,毛色鮮亮,而且有高高的雞冠,和長長的墜子。而母雞體型相對較小,毛色和雞冠,也沒有公雞那麼明顯。然而,在定遠縣倉鎮的倉南村,村民王朝安家卻養了一隻「怪雞」——它有公雞的腦袋,母雞的身子,雖說不下蛋,偶爾卻會打個鳴,你說奇怪不奇怪。
  • 恐龍到底有沒有可能進化成雞?
    曾經有科學家提出:恐龍並沒有滅絕,而是進化成了雞。而這一觀點卻遭到了許多網友的質疑,那麼恐龍到底有沒有可能進化成雞呢?專家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研究:他們對雞和鱷魚的皮下組織進行了檢測,結果在雞和鱷魚的DNA序列中,都發現Sox2, Zic1, Grem1, Spry2, Sox18序列的基因,可能這麼說大家不太清楚,簡單的說,專家在鱷魚的DNA序列中,發現了控制著雞的羽毛生長的基因,也就是說,鱷魚也可能長出羽毛。
  • 英國基因學家證實先有雞蛋後有雞
    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近日,英國主要媒體報導了這場辯論的最新結果——先有蛋。參與這場討論的是英國諾丁漢大學的基因學專家約翰·布魯克菲爾德教授、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科學哲學家大衛·帕皮諾教授,以及英國家禽養殖協會主席查爾斯·博羅什先生。他們各自從不同的角度論證了「先有蛋」這一結論。
  • 搞笑漫畫:被一隻螳螂瞧不起的抓雞男子!
    】愛鳳最近了解到了一家農莊,只要是能夠在農莊裡面抓到一隻雞,那麼就可以贈送清燉的了。於是就抓來了一隻螳螂來做誘餌,慢慢的公雞慢慢地靠近,石頭想著自己的陷阱馬上就要成功了。想著公雞們都喜歡去攻擊那些弱小的動物。但是,最後,公雞攻擊的是石頭,而不是螳螂,所以石頭是雞眼中的弱小動物。而被石頭用繩子綁著的那一隻螳螂非常呆萌地反牽著繩子,心裡激動地喊著自己的媽媽,讓他看看自己的成就,竟然是牽著一個人然後 成功地抓到了一隻公雞。而石頭的自尊心徹底是受到了傷害。
  • 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背著娃娃回娘家
    從大年三十晚上開始算起,每天都有不同的安排,行程安排的滿滿當當,所以說過年也叫忙年。也許只有大年初一,才會在老人的叮囑下,不去管那鍋碗瓢盆,放鬆一下吧。到了大年初二,又有任務了。在我們老家的風俗是家裡的男孩子要去嫁出去的姐姐或者妹妹家去把她們接回來,也有去叫姑姑的。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