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科學之父伽利略曾經說過:我恨哥白尼。這句話是真的嗎

2020-08-28 小衝說

學過初中物理的人都知道,義大利人伽利略是牛頓之前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被稱為「近代科學之父」。

伽利略畫像

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證明了物體的下落速度與物體的質量無關,這從根本上否定了哲學家亞裡斯多德關於物體大小決定下降速度快慢的認識,為近代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但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晚年卻遭遇不幸,伽利略多次被教會審訊,險遭不測,而且,這些事情都和提倡「日心說」的哥白尼有關。

關於這件事情,如果我們有朝一日可以穿越時空,到古代義大利找到伽利略,或許,他會如此敘述事情的經過:

老實說,我挺恨哥白尼的,雖然他的學問讓我膜拜,但對這些學問的信仰卻給我帶來了大麻煩。事情還得從離開比薩大學說起。

比薩斜塔美景

話說因為在比薩斜塔上做了那場落體實驗,我把比薩大學的老教授們全得罪了。他們聯合起來找了個藉口,讓比薩大學把我開除了。

好在,一位貴族朋友幫助了我,介紹我到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學任教。不得不說,威尼斯是個自由之城,在這裡,大家可以毫無顧忌地討論學問。一來到威尼斯,我就愛上了它。我廣招門徒,積極社交,身邊很快形成了一個熱鬧活躍的社交圈子。

這可以說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期間,我進行了關於地球磁力的研究,發明了精確的指南針,還有溫度計、圓規、擺錘等。成果纍纍,數不勝數。

美麗水城威尼斯

1609年,有消息傳到威尼斯說,荷蘭的工匠發明了一種望遠鏡,可以把物體放大三倍,能讓很遠處的物體看起來非常近。

我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良機:如果可以在荷蘭商人到來之前,製造出一臺望遠鏡,然後獻給威尼斯公爵,公爵肯定會重賞我的。望遠鏡的設計並不複雜,我早知道荷蘭的望遠鏡是利用了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某種組合,還知道該如何改進它。

我馬上找來一個儀器製造師,讓他按照我的最新設計磨製透鏡鏡片。不到三天,新的望遠鏡就製成了。經過改進,我的望遠鏡能望遠三十倍,比荷蘭工匠造的更好。我特地選了個黃道吉日,到威尼斯最高的鐘樓上,向威尼斯的名流們演示了我的新望遠鏡。大家都嘆為觀止,紛紛表示祝賀。

演示完畢,我把新望遠鏡獻給了威尼斯公爵。公爵的虛榮心獲得了極大地滿足,當即下令聘請我為帕多瓦大學的終身教授,年薪五千元。

伽利略向威尼斯總督展示自己發明的望遠鏡

其實,我發明望遠鏡可不僅僅是為了玩新奇。在暗地裡,我早就是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的信徒了,只是還沒有足夠的觀察數據。現在,我發明瞭望遠鏡,就可以把鏡頭直接對著天空,好去驗證哥白尼的日心說是否正確。

在此後的數年中,每逢天氣晴朗、滿天星鬥的夜晚,我都會架起望遠鏡觀測星空。我的幾個發現也非同小可。我先將鏡頭對準月亮,發現明鏡般的月亮上竟然凸凹不平。我又將鏡頭對準木星,發現木星上居然有像月亮一樣的衛星,而且有四顆。

我再將鏡頭對準銀河,哪有什麼河,原來是無數的小星星組成的。這明顯和託勒密所說的天體結構完全不同,這些發現無疑證明,哥白尼是對的,地球在動,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原來並沒有所謂的天。其他星球的人看我們的地球也是在天上,他們若信上帝,我們豈不就是上帝。

當我把這些發現告訴我的一位朋友時,他驚呼道:「天哪,快住口,你忘記十年前因支持日心說被燒死的布魯諾了嗎?」

太陽系和哥白尼

朋友的話雖有道理,但我還是大聲嚷道:「哥白尼靠得是假設,布魯諾靠的是計算,而我們有這個望遠鏡,是可以直接觀測的,還有什麼理由不相信日心說呢?」

或許是勝利衝昏了頭腦,1610年,我不顧朋友們的勸阻,出版了記錄我觀測結果的專著《星際信使》。

這本書一出版,就轟動了整個歐洲,我一下成了學術界的明星,歐洲各地的大學紛紛邀請我去做報告,連遠在羅馬的教皇大人都對我的發明大加讚賞。人人爭相傳頌:「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

佛羅倫斯美景

歡喜背後總是隱藏著危機,這是我所始料未及的。情況從我回到佛羅倫斯後開始發生了變化。

佛羅倫斯是守舊派的大本營,有很多極度仇視哥白尼學說的人,我自然成了他們的眼中釘。他們紛紛從《星際信使》裡搜集我支持哥白尼的條文,還四處散布不利於我的謠言,甚至連我寫給別人的信都被他們當作反對聖經的證據,不久,這些精心編造的證據被呈交給羅馬宗教裁判所。

1916年,我接到傳票,前往羅馬接受審判。教皇親自下達了命令:不得教授或討論哥白尼的學說,如果忤逆不從,則判處監禁。我逼不得已,只得在判決書上簽字,表示服從。同年,所有哥白尼的著作被列為禁書,不允許再出版發行。

克裡斯蒂諾·巴蒂1857年所繪的《伽利略受審》

從羅馬回來後,我整日悶悶不樂,我想研究的事情不讓研究,我想大聲呼喊卻又不敢,只有獨自在屋子裡自問自答,做著各種假設,各種計算,或者在夜裡偷偷用望遠鏡觀測星辰。

唉,對哥白尼和他的日心說,我的感情是複雜的,真是既愛又恨,無以言表呀!但我始終堅信,不管怎麼樣,地球仍在轉動。

相關焦點

  • 「近代科學之父」的伽利略,給了歐洲黑暗時期,致命的一擊
    「近代科學之父」的伽利略,給了歐洲黑暗時期,致命的一擊我們今天都知道,宇宙是無邊無際的,是沒有中心的。地球只不過是宇宙中不大的塵埃。但是在中世紀的歐洲,他們並不這麼認為,換句話說就是 ,他們當中的一些人,為了個人私利,掩蓋了真理的發展。
  • 伽利略: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
    伽利略,義大利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伽利略敢以懷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來被人們奉為經典的學說。比如亞里斯多德憑藉直覺提出的「重物體比輕物體下落的速度要快些」的觀點。1590年的一天,26歲的比薩大學數學教授伽利略邀請比薩的一些學者和大學生來到斜塔下面,他和他的助手登上斜塔,讓一個重一百磅和一個重一磅的鐵球,同時由塔上自由落下,輕的和重的幾乎同時落地。伽利略把實驗重複一次,結果仍然相同。這一實驗動搖了亞里斯多德在物理學領域的統治地位,引起了極大震動。伽利略發現了真理,但卻觸怒了比薩大學裡亞里斯多德學派的信徒,他們攻擊伽利略,並將其趕出了比薩大學。
  • 伽利略真的在比薩斜塔上做過自由落體實驗嗎?
    媽咪說:知識就是力量按照順序咱們今天該講最美物理學實驗第八名了,但是有趣的是在這份排名當中的第八名和第二名居然都是出自一個人的手筆,所以咱們就放在一起講了,這個人就是號稱現代科學之父、現代物理學之父和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的伽利略
  • 古代科學家的故事,伽利略,現代科學之父
    伽利略伽利略是17世紀的科學巨匠,屢建科學奇勳。伽利略是比薩大學的教授,因捍衛科學真理,遭到天主教會的殘酷迫害。事情是從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開始的。哥白尼創立了「日心說」,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繞著太陽運轉的。這違反了天主教關於「人類中心」的教義。天主教歷來認為,地球是人類居住的地方,是宇宙的中心,是不動的,日月星辰是繞地球轉動的。
  • 帶你認識伽利略的落體實驗,原來比薩斜塔一直是謠傳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蘇蘇,歡迎閱讀我的科學文章,喜歡的可以關注我哦!在同一高度讓兩塊重量不同的石頭同時落下,你猜哪一個先著地呢?也許你已經知道答案了,但是歷史上第一個破解它的人,比你早出生了五個世紀,他還發明了早期的鐘擺、溫度計,望遠鏡等等,他就是現代科學之父略伽利略。
  • 近代的伽利略和牛頓眼中的「時間」與「空間」的關係
    ,關於時間和空間的這兩大物理學概念分別是來自於伽利略和牛頓這兩個偉大的科學家之手。當然在此之前,古希臘時期的亞里斯多德也曾說過:「物體的自然狀態是靜止的,並且只存在於受到力或者是衝擊作用時才有的運動。這樣,那些較重的物體會比那些較輕的物體下落的時間要更快,因為較重的物體受到更大的力因而被拉向了地球。」 同樣他還說過:「人們的純粹思維可以找到制約宇宙的定律,而不須用觀測去檢驗這些。」 伽利略這樣說道反映出了其並不相信亞里斯多德的說法和觀點。
  • 天才遺物——伽利略的手指
    2011年,在伽利略的《星際信使》出版四百周年的時候,這座博物館改名為「伽利略博物館」。伽利略博物館在博物館一樓的九間屋子裡,陳列著很多與「近代科學之父」伽利略相關的,同時也是在科學史上意義非凡的物品,比如現在僅存於世的兩件伽利略望遠鏡原件:
  • 科學與信仰,互不相屬?——從近代化學之父波義耳說起
    事實上,波義耳對後世有許多重大的貢獻,他被稱為「近代化學之父」,是英國「皇家學會」的創始人之一,是「波義耳定律」的發現者,是17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化學家。他設計的許多實驗儀器和方法,成為後來化學實驗的基礎。波義耳是出生於愛爾蘭的英格蘭人,家境富有。幼年曾就讀貴族學校伊頓學院,並隨家教老師學習拉丁文、法文及希臘文。
  • 他是近代實驗科學與經典力學奠基的使者!一起了解一下吧!
    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這位「近代科學之父」——伽利略。伽利略·伽利雷是義大利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伽利略發明了擺針和溫度計,在科學上為人類作出過巨大貢獻,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 「我思故我在」與「形上學」什麼關係?這句話竟然是錯的?
    「我思故我在」與「形上學」什麼關係?這句話竟然是錯的?今天我決定嘗試一下新的問題,一個哲學問題。有一位童鞋是這樣提問的:康德對「我思故我在」的反駁真的成立嗎?相信大家對「我思故我在」這句話一定很熟悉,也經常看到各場合有人引用它,那麼既然被反駁了,說明它可能是錯的,現在我們想知道的是,這句話難道不對嗎?「我」即上帝其實哲學上的話常常不是它表面的意思,一般人會理解「我能思考當然證明我還活著,我死了就不能思考了,當然我思故我在」。
  • 愛因斯坦說過這些話?盤點被杜撰的"愛因斯坦名句"
    然而,除了他在科學領域作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很多他沒有說過的話和做過的事也都被歸在他身上,有的人甚至直接杜撰他的名言。英國科學期刊《自然》雜誌日前總結了一些並非出自他之口的愛因斯坦名言:「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人類只能活4年。」這句話一向被認為是愛因斯坦所講。這句不容置辯的話語引起了人們對傳粉昆蟲的重視,但卻忘記了世界上存在數千種傳粉昆蟲的事實。
  • 影響世界的重要試驗:伽利略加速度實驗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是科學家們一直所追求的。伽利略(Galileo)於1564年2月15日出生於義大利比薩(佛羅倫斯公國的一部分),他是義大利偉大的文學家,物理學家和工程師。伽利略被稱為「觀測天文學之父」、「現代物理學之父」、「科學方法之父」、「現代科學之父 」。他所進行的加速度試驗對科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做了一個6m多長、3m多寬的光滑直木板槽,再把這個木板槽傾斜固定,讓不同質量的鋼球從斜面滑下,並用他的脈搏記錄時間以測量球運動的快慢,最後他得出了兩個結論。
  • 近代科學的誕生
    但此事成為教會神父和學者們組成「反伽利略聯盟」的開始。不久他被召到羅馬,接受異端裁判所的殘酷審訊。經過三個月的審訊和種種嚴刑拷問,伽利略「悔罪」之後被放了出來,這時他已是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了。他在晚年失去自由又失去了唯一的女兒後,仍然進行科學研究。他說:「我的腦筋是不肯讓我閒著的,我現在寫一本《新科學對話》。」
  • 不要忘記這個為了科學在人類歷史上獨自抗爭的人——伽利略!
    伽利略1564年生於比薩。「近代科學之父」伽利略·伽利雷(8張)伽利略自幼受父親的影響,對音樂、詩歌、繪畫以及機械興趣極濃;也像他父親一樣,不迷信權威。他以系統的實驗和觀察推翻了純屬思辨傳統的自然觀,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並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因此被譽為「近代力學之父」、「現代科學之父」。其工作為牛頓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伽利略倡導數學與實驗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這種研究方法是他在科學上取得偉大成就的源泉,也是他對近代科學的最重要貢獻 。
  • 木星亡靈——莎士比亞與伽利略的陳年往事
    > 周日 · 視頻天象撰寫:楊伯順校對:王茸 尼安吉 王婧彧 張硯斌審閱:牧夫校對組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導讀伽利略是近代科學之父,因發現了四顆木衛而在天文學史中留下傳奇的一筆但時代的思潮中,這兩位科學與藝術的巨匠卻遙相呼應,這種呼應其實折射出了那個時代歐洲人宇宙觀的巨大變化。本文材料來源於科學記者丹·福克的著作《莎士比亞的科學:重審劇作家的宇宙》,先為您講述伽利略得到望遠鏡、發現新天體的過程,以及當時社會對這些新發現的巨大反響;而後揭示莎翁作品中隱寓的伽利略新天文學,展現科學與藝術之間的密切聯繫。
  • 鬼滅之刃漫畫202話讓我想起了曾經老師對我說過的一句話
    #鬼滅之刃#漫畫202話,此話富岡義勇、我妻善逸、伊之助的戲份並不多,大家都是希望炭治郎會恢復,奇蹟會發生。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千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闌珊處的香奈乎,終於出現了,但是老實說看到這裡,我有點不好的預感。香奈乎的回憶開始,原來之前珠世和蝴蝶忍共同研製出來的神奇變人藥劑,還沒有使用斷貨,最後一份蝴蝶忍交給了香奈乎保管,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 魯迅和郭沫若交惡,「遠看是條狗近看郭沫若」,這句話是誰說的?
    這是在告訴我們,對於那些莫須有的謠言和誹謗,有時候會變得越描越黑,最好的辦法就是置之不理,總有理智的人會明白這是謠言;但是我們也知道另一句話叫做「三人成虎」,一件事情一旦說的人多了,就會變成真的了。特別是在現在的社會,網絡科技的普遍,讓人們傳播一些話,一些信息變得極為平常,甚至可以毫無根據就脫口而出。
  • 迷之巧合:伽利略、麥克斯韋去世當年牛頓、愛因斯坦出生
    歷史真的很有趣,很多歷史的巧合都值得深思甚至讓人不明覺厲,細思恐極。為避免誤解,先解釋一下題目,這是指科學史上非常特別的兩個巧合,即伽利略去世當年的聖誕節,牛頓出生;而偉大的麥克斯韋去世當年,愛因斯坦出生。
  • 愛因斯坦真說過「沒有蜜蜂人類只能活4年」嗎?這件事是真的嗎?
    愛因斯坦真說過「沒有蜜蜂人類只能活4年」嗎?這件事是真的嗎?蜂蜜一直都是非常美味的食品,也是非常好的保養品,更是很多女孩子眼中的上佳的天然保養品。而蜂蜜有很多的副產品,比如花粉也是有很好的保健的作用,還有蜂蠟也是護膚品裡一種不可或缺的一種材料。
  • 愛因斯坦說過這些話?西媒盤點被杜撰的「愛因斯坦名句」
    然而,除了他在科學領域作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很多他沒有說過的話和做過的事也都被歸在他身上,有的人甚至直接杜撰他的名言。英國科學期刊《自然》雜誌日前總結了一些並非出自他之口的愛因斯坦名言:「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人類只能活4年。」這句話一向被認為是愛因斯坦所講。這句不容置辯的話語引起了人們對傳粉昆蟲的重視,但卻忘記了世界上存在數千種傳粉昆蟲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