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真的在比薩斜塔上做過自由落體實驗嗎?

2021-02-11 媽咪說MommyTalk

媽咪說:知識就是力量

按照順序咱們今天該講最美物理學實驗第八名了,但是有趣的是在這份排名當中的第八名和第二名居然都是出自一個人的手筆,所以咱們就放在一起講了,這個人就是號稱現代科學之父、現代物理學之父和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的伽利略·伽利雷。兩個上榜的實驗則是第八名:加速度斜面實驗,第二名比薩斜塔實驗。這兩個實驗是不是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了?全都是初中的內容。那你現在回過頭來再來看初中的知識,絕對另有一番風味。先說伽利略其人,伽利略是1564年出生在義大利的比薩,是義大利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我很少把一個人的名頭說全了,但是這位前輩必須說全了,尤其是他在物理學和天文學上的貢獻。等我說完你就知道為啥了。

伽利略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音樂家,魯特琴大師,所以伽利略從小對於音樂的造詣也是很高的,但是音樂是一個很追求細節的量化的藝術形式,就是可能稍稍有點走音,聽著就不舒服,所以伽利略對於細節的把握和在實驗上量化的標準簡直就是與生俱來的天賦。小的時候伽利略曾經想要當一名傳教士,但是他父親堅持讓他學醫,所以1581年,17歲的伽利略來到比薩大學學醫,在那個年代學醫就是最有用的最現實的專業的,但是伽利略在學校裡卻以數學和物理而聞名,是當時比薩大學出了名的辯論手。因為伽利略認為數學是解讀宇宙和上帝的工具,你要想去了解宇宙,就必須要用宇宙的語言那就是數學和物理。

儘管如此,伽利略卻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就是科學和信仰兩不耽誤,其實這個就是時代的影響,就是你沒辦法,就是一種文化,還有一個事兒也算是時代的影響,就是當時的義大利很多人都有私生子,包括當時的天主教皇,所以這可能是伽利略生平中唯一的一個算是汙點吧,他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但是全部都是私生子。兒子還好辦,女兒是私生子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嫁不出去,沒人娶,除非你有高額的嫁妝,但是伽利略怎麼看都不像有錢人是吧?所以被逼無奈兩個女兒就只能出家,就是去當修女。她的大女兒維吉尼亞在修道院經常和伽利略寫信,這些信件被後人保存了下來。好說回到伽利略上學的時候,在學醫期間,偶然去聽了幾節幾何課,哎呀更加喜歡數學了,於是就去找父親,說我要改行學數學和自然哲學,他父親雖然很不情願,但是答應了。在這期間,伽利略一邊學習一邊還搞一些小發明,其中就包括咱們之前說過的溫度計的鼻祖,液壓溫度計,中途又學習了美術,還當過素描老師等等履歷,在1589年,25歲的伽利略被任命為比薩大學的數學主任。1591年伽利略的父親去世了,1592年來到帕多瓦大學教幾何、機械與天文學,一教就是18年,正是在這期間,伽利略為自然科學做出了諸多貢獻。

相關焦點

  • 日本學者:伽利略沒在比薩斜塔做自由落體實驗
    四百年前,著名科學家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更讓這座斜塔聲名遠播。數百年來,人們一直把這作為科學史上的重大事件,也從來沒人懷疑過這個事實。但不久前,一位日本科學史研究家市場泰男對此提出了質疑,他認為:伽利略根本沒有在比薩斜塔上做過自由落體的實驗。  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做實驗?
  • 把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做的自由落體試驗,搬到月球重做,結果……
    以前亞里斯多德認為,不同質量的自由落體,重的會先到達地面,即落體的速度同它的質量成正比。但16世紀末,伽利略提出,所有物體,無論其質量如何,它們的重力加速度都是一致的,所以都應以相同的速度下落,最終同時落地——即「自由落體定律」,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從義大利的比薩斜塔同時扔下了兩個質量不等的鉛球,用實際的實驗結果反駁了以前的觀點。
  • 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扔過鐵球嗎
    ……」關於落體問題的討論在伽利略1589 年當比薩大學教授之前已經廣泛展開了,並且已有人做過實驗。問題在於,沒有人敢於觸犯亞里斯多德的教義。因為亞裡土多德的理論指的是落體的自然運動,即沒有媒質作用的自由落體運動,這是一種理想情況,在沒有真空泵的16世紀誰都沒有可能真正做這類實驗。但是到了16世紀,在文藝復興的思潮影響下,不斷出現對亞里斯多德的運動理論的質疑。
  • 4個伽利略的事實,可能沒有在比薩斜塔進行自由落體實驗
    1.伽利略可能沒有在比薩斜塔上做「鐵球實驗」1971年8月2日美國太空人在月球表面重現伽利略物體自由下落實驗,伽利略著名的「鐵球實驗」,是他在比薩斜塔上用兩個鐵球進行自由落體的著名實驗,該實驗證明物品的下落速度與重量無關,並否定了亞里斯多德的觀點
  • 伽利略真的在比薩斜塔拋過鐵球嗎?真相沒那麼簡單!
    伽利略(1564-1642)  1636年,伽利略在一篇論著裡認為,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其下落速度應該是勻速變化的,相傳他還為此在義大利的比薩斜塔上做了實驗——用大小兩個不同質量的鐵球,同時從比薩斜塔上同一高度拋下,結果果然證明,兩個鐵球是同時著地的。
  • 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真實性存疑:科學故事非事實
    新浪科技訊 8月5日消息,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十大科學實驗之一的「自由落體」實驗,在大眾認知裡普遍與伽利略
  • 十大經典物理實驗 | 比薩斜塔的自由落體實驗
    他首先為自然科學創立了兩個研究法則:觀察實驗和量化方法,創立了實驗和數學相結合、真實實驗和理想實驗相結合的方法,從而創造了和以往不同的近代科學研究方法,使近代物理學從此走上了以實驗精確觀測為基礎的道路。愛因斯坦高度評價道:「伽利略的發現以及他所應用的科學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 比薩斜塔:自由落體實驗地,比薩城乃至義大利的標誌性建築!
    比薩斜塔是義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鐘樓,世界著名的景觀,也是義大利標誌之一。位於比薩大教堂的後面,是奇蹟廣場的三大建築之一。 鐘樓始建於1173年,設計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開始後不久便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鬆軟而傾斜,1372年完工,塔身傾斜向東南。
  • 帶你認識伽利略的落體實驗,原來比薩斜塔一直是謠傳
    為了求證這個不可思議的想法,有人說他在比薩斜塔上當著眾人的面,同時放下一大一小兩個鐵球,結果兩個鐵球同時落地,從而證明了自己的猜測,但實際上這僅僅是個傳聞。儘管如此,比薩斜塔還是成為了名勝古蹟,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要前往參觀,人們把這座古塔看成了伽利略的紀念碑,真實的故事則是伽利略開始了更為嚴謹和深入的探究。
  • 不動手如何證明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
    二、伽利略實驗在1590年,伽利略曾在比薩斜塔做自由落體實驗。在相同高度下,他同時扔下兩個重量不同的鉛球,發現兩個球幾乎同時落地。因此推翻了亞里斯多德認為重物會先落地的觀點。他學生維維安尼在1654年發表的《伽利略生平的歷史故事》一書中記載著這次的實驗。但是伽利略本人及其同時代的人都沒有對這場實驗的記載,因此在歷史上存在著不同的看法。
  • 比薩斜塔為什麼是斜的?中國鄭州版比薩斜塔
    在義大利奇蹟廣場上有一座著名的比薩斜塔,身處在比薩大教堂後面,每年都有許多遊客到奇蹟廣場去目睹比薩斜塔的奇特,那麼比薩斜塔為什麼會傾斜呢?下面小編將給大家介紹一下比薩斜塔的許多故事,順便看看我們中國的「比薩斜塔」。
  • 子彈說 | 不靠譜的名人故事(五)伽利略與比薩斜塔
    根據維瓦尼的記述,伽利略在比薩擔任教授時(大約25歲),特地召集了比薩大學的所有教授和學生,請他們來觀摩斜塔實驗。可是,伽利略真的在比薩斜塔上做過這次實驗嗎?伽利略雖然曾在自己的書中描述過類似的實驗,不過他從未指明說是在比薩做的。
  • 比薩斜塔伽利略鐵球落體實驗,亞里斯多德為什麼會犯錯,是他蠢?
    初中時我們學物理老師講到伽利略的比薩斜塔實驗: 從比薩斜塔上同時自由落體兩個重量不等的鐵球,兩個鐵球同時落地。實驗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課堂上老師對亞里斯多德鄙夷的眼光基本上是一般中國人對亞里斯多德的最初印象,亞里斯多德在年少的我們心中基本是反科學的代名詞。
  • 比薩斜塔
    54米高的8層鐘樓共有7口鐘,但是由於鐘樓時刻都有倒塌的危險而沒有撞響過。而且一直不斷地向下傾斜。      比薩斜塔位於義大利託斯卡納省比薩城北面的奇蹟廣場上。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傳說1590年,出生在比薩城的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曾在比薩斜塔上做,將兩個質量不同的球體從相同的高度同時扔下,結果兩個鉛球同時落地,由此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推翻了此前亞里斯多德認為的重的物體會先到達地面,落體的速度同它的質量成正比的觀點。
  • 伽利略的自由落體運動試驗是在哪做的?到了比薩,就知道了
    比薩最迷人的,不是比薩斜塔,而是比薩大教堂建築群。這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建築群之一。比薩斜塔,只是這個建築群中的一個附屬建築,比薩交通方便,距離佛羅倫斯不到100公裡,城市也不大,抽出一天時間就夠了,那裡的建築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 排名第二: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
    伽利略(1564—1642)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者,是科學史上第一位現代意義上的科學家。
  • 伽利略上斜塔,牛頓被蘋果砸,這些經典科學史竟然是假的?
    伽利略登上斜塔扔鐵球,證明了自由落體定律。 瓦特盯著沸水壺出神,於是發明了蒸汽機...... 在這些經典的科學故事裡,我們被科學家的堅持、探索、好奇和不畏懼權威的精神感動。 但你有沒有想過,其實這些故事是編造出來的?
  • 揭秘「比薩斜塔實驗」,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然而,這個實驗已有足夠多的記載和證據來推翻它的存在,因此,基本可以宣告,這個實驗是假的!非史實的!接下來,我們看看,具體怎麼回事!「比薩斜塔實驗」講述的是著名物理界大佬伽利略,曾在著名建築比薩斜塔上做過的一個著名的實驗,從而證明了一個著名的定則,留下了著名的影響!
  • 自由落體定律
    亞里斯多德的論斷影響深遠,在其後近2000年的時間裡,人們一直信奉他的學說,從來沒有懷疑過,直到1590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實驗,得出了重量不同的兩個鐵球同時下落的結論,從此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糾正了這個持續了1900多年之久的錯誤結論 [傳聞1590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實驗,得出了重量不同的兩個鐵球同時下落的結論
  • 原子「比薩斜塔實驗」精度創新紀錄
    原標題:原子「比薩斜塔實驗」精度創新紀錄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究員詹明生和王謹領導的課題組通過設計創新性的冷原子幹涉方案,使微觀粒子弱等效原理檢驗精度達到10-8,從而刷新了此前國際最高檢驗精度10-7。相關成果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