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者:伽利略沒在比薩斜塔做自由落體實驗

2020-11-24 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片

  義大利比薩斜塔是舉世聞名的建築。四百年前,著名科學家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更讓這座斜塔聲名遠播。數百年來,人們一直把這作為科學史上的重大事件,也從來沒人懷疑過這個事實。但不久前,一位日本科學史研究家市場泰男對此提出了質疑,他認為:伽利略根本沒有在比薩斜塔上做過自由落體的實驗。

  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做實驗?

  日本科學史研究者市場泰男對伽利略的傳說提出質疑的原因之一,是沒有找到當時的有關記載。傳說伽利略做落體實驗是在1590年,即伽利略26歲在比薩大學當講師的時候。那時學界的主流觀點是古希臘大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學說。這位哲學家認為「物體越重下落越快」,這種觀點「統治」了學術界近兩千年,誰也不敢說個「不」字。

  市場泰男認為,初出茅廬的伽利略竟然敢向大人物挑戰,並在鼎鼎大名的比薩斜塔上當眾做實驗去驗證孰真孰偽。這在當時是一件大新聞,肯定會引起轟動,也必然會在文獻中有所記錄。可是他查遍了當時的各種文獻,以及伽利略本人的著作和手稿,卻根本沒有一點兒記載。這實在令人費解。

  研究人員考證,關於伽利略在斜塔做實驗的記載,首先見於維維亞尼撰寫的《伽利略傳》。維維亞尼是伽利略的學生,但這本傳記是在伽利略去世12年後出版的。伽利略本人不可能親自審閱書稿,因此這件史料的可靠性就非常值得懷疑了。

  或因張冠李戴

  研究人員並不認為故事是維維亞尼憑空捏造的,這或許是張冠李戴的結果。

  據考證,1587年,荷蘭的西蒙·斯臺文曾經在比薩斜塔做過一次落體實驗:他在比薩斜塔二樓窗戶,用兩個銅球向下落做實驗。當時伽利略正在比薩任教,經常到比薩斜塔去遊玩。因此,對自己的老師十分崇拜的維維亞尼,很可能把西蒙的實驗當作伽利略的實驗了。

  當然,僅憑上面的觀點就完全否定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做過實驗,似乎是證據不足,在後人的心裡也難以通過。真相究竟如何,還需要更多科學史專家繼續研究,撥開歷史的迷霧,還原本來面目。

  伽利略的「紙上實驗」

  其實,不管真相如何,都不會動搖伽利略的聲名——他用「紙上實驗」對自己的理論作了檢驗。

  據考證,伽利略先設想了兩個一輕一重的球,並且用一根理想的杆子把這兩個球連接起來,變成一個一頭重、一頭輕的啞鈴。他設想讓這個啞鈴從高處自由落下,情況會是怎麼樣的呢?

  按亞里斯多德的觀點,重球應該落得快,輕球應該落得慢。但因為兩個球有杆子連著,重球、輕球互相牽制,結果就是啞鈴應該落得不快不慢。但是,從另一方面分析,整個啞鈴是個整體,它的總重量應該比重球還要重。根據亞里斯多德的觀點,這個啞鈴應該比重球下落得還要快!

  矛盾就此產生了!根據同一個觀點,從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問題,卻得出矛盾結論——這就表明亞里斯多德的理論是錯誤的。

  這種分析問題的方法叫「矛盾法」或「反證法」,說得形象些,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你看,伽利略既沒有使用真正的銅球,也沒有真正跑到斜塔上去,全靠一紙一筆就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的理論,這是多麼巧妙的「理想實驗」啊!其實,「理想實驗」是科學研究中的一種重要方法,在數學和物理等學科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蔡海雁)

相關焦點

  • 把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做的自由落體試驗,搬到月球重做,結果……
    我們來說說存疑最多,受眾最廣,最為有名的「自由落體」定律——不同質量的物體,在相同的高度,同時下落,最終會同時落地——根據實際的生活經驗,很多人是不相信的,到底它是真理還是偽理?為了證明,科學家們把這個試驗搬到了太空重演了一次。月球重演自由落體試驗我們都知道,不受任何阻力,只受重力作用影響而降落的物體,叫「自由落體」。
  • 4個伽利略的事實,可能沒有在比薩斜塔進行自由落體實驗
    1.伽利略可能沒有在比薩斜塔上做「鐵球實驗」1971年8月2日美國太空人在月球表面重現伽利略物體自由下落實驗,伽利略著名的「鐵球實驗」,是他在比薩斜塔上用兩個鐵球進行自由落體的著名實驗,該實驗證明物品的下落速度與重量無關,並否定了亞里斯多德的觀點
  • 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真實性存疑:科學故事非事實
    新浪科技訊 8月5日消息,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十大科學實驗之一的「自由落體」實驗,在大眾認知裡普遍與伽利略
  • 十大經典物理實驗 | 比薩斜塔的自由落體實驗
    他首先為自然科學創立了兩個研究法則:觀察實驗和量化方法,創立了實驗和數學相結合、真實實驗和理想實驗相結合的方法,從而創造了和以往不同的近代科學研究方法,使近代物理學從此走上了以實驗精確觀測為基礎的道路。愛因斯坦高度評價道:「伽利略的發現以及他所應用的科學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 比薩斜塔:自由落體實驗地,比薩城乃至義大利的標誌性建築!
    比薩斜塔是義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鐘樓,世界著名的景觀,也是義大利標誌之一。位於比薩大教堂的後面,是奇蹟廣場的三大建築之一。 鐘樓始建於1173年,設計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開始後不久便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鬆軟而傾斜,1372年完工,塔身傾斜向東南。
  • 伽利略真的在比薩斜塔上做過自由落體實驗嗎?
    兩個上榜的實驗則是第八名:加速度斜面實驗,第二名比薩斜塔實驗。這兩個實驗是不是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了?全都是初中的內容。那你現在回過頭來再來看初中的知識,絕對另有一番風味。先說伽利略其人,伽利略是1564年出生在義大利的比薩,是義大利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我很少把一個人的名頭說全了,但是這位前輩必須說全了,尤其是他在物理學和天文學上的貢獻。等我說完你就知道為啥了。
  • 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扔過鐵球嗎
    ……」關於落體問題的討論在伽利略1589 年當比薩大學教授之前已經廣泛展開了,並且已有人做過實驗。問題在於,沒有人敢於觸犯亞里斯多德的教義。因為亞裡土多德的理論指的是落體的自然運動,即沒有媒質作用的自由落體運動,這是一種理想情況,在沒有真空泵的16世紀誰都沒有可能真正做這類實驗。但是到了16世紀,在文藝復興的思潮影響下,不斷出現對亞里斯多德的運動理論的質疑。
  • 不動手如何證明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
    二、伽利略實驗在1590年,伽利略曾在比薩斜塔做自由落體實驗。在相同高度下,他同時扔下兩個重量不同的鉛球,發現兩個球幾乎同時落地。因此推翻了亞里斯多德認為重物會先落地的觀點。他學生維維安尼在1654年發表的《伽利略生平的歷史故事》一書中記載著這次的實驗。但是伽利略本人及其同時代的人都沒有對這場實驗的記載,因此在歷史上存在著不同的看法。
  • 伽利略真的在比薩斜塔拋過鐵球嗎?真相沒那麼簡單!
    伽利略(1564-1642)  1636年,伽利略在一篇論著裡認為,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其下落速度應該是勻速變化的,相傳他還為此在義大利的比薩斜塔上做了實驗——用大小兩個不同質量的鐵球,同時從比薩斜塔上同一高度拋下,結果果然證明,兩個鐵球是同時著地的。
  • 伽利略沒做比薩斜塔實驗 "兩球同時落地"也並非事實
    大洋網訊 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歷史上著名的兩個球同時落地的重力實驗是伽利略在義大利的比薩斜塔上做的。現在,絕大多數國家正式發行的課本上也是這麼說的。但美國語言與信息研究中心的執行主任、美國加州史丹福大學數學系的客座教授凱斯·達維林卻提出一個驚人的理論:伽利略根本就沒有做過那樣的重力實驗!
  • 比薩斜塔伽利略鐵球落體實驗,亞里斯多德為什麼會犯錯,是他蠢?
    初中時我們學物理老師講到伽利略的比薩斜塔實驗: 從比薩斜塔上同時自由落體兩個重量不等的鐵球,兩個鐵球同時落地。實驗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課堂上老師對亞里斯多德鄙夷的眼光基本上是一般中國人對亞里斯多德的最初印象,亞里斯多德在年少的我們心中基本是反科學的代名詞。
  • 帶你認識伽利略的落體實驗,原來比薩斜塔一直是謠傳
    為了求證這個不可思議的想法,有人說他在比薩斜塔上當著眾人的面,同時放下一大一小兩個鐵球,結果兩個鐵球同時落地,從而證明了自己的猜測,但實際上這僅僅是個傳聞。儘管如此,比薩斜塔還是成為了名勝古蹟,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要前往參觀,人們把這座古塔看成了伽利略的紀念碑,真實的故事則是伽利略開始了更為嚴謹和深入的探究。
  • 伽利略的自由落體運動試驗是在哪做的?到了比薩,就知道了
    比薩最迷人的,不是比薩斜塔,而是比薩大教堂建築群。這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建築群之一。比薩斜塔,只是這個建築群中的一個附屬建築,比薩交通方便,距離佛羅倫斯不到100公裡,城市也不大,抽出一天時間就夠了,那裡的建築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 排名第二: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
    伽利略(1564—1642)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者,是科學史上第一位現代意義上的科學家。
  • 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位於義大利託斯卡納省比薩城北面的奇蹟廣場上。廣場的大片草坪上散布著一組宗教建築,它們是大教堂(建造於1063年—13世紀)、洗禮堂(建造於1153年—14世紀)、鐘樓(即比薩斜塔)和墓園(建造於1278年—15世紀),它們的外牆面均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對獨立但又形成統一羅馬式建築風格。比薩斜塔位於比薩大教堂的後面。
  • 比薩斜塔為什麼是斜的?中國鄭州版比薩斜塔
    在義大利奇蹟廣場上有一座著名的比薩斜塔,身處在比薩大教堂後面,每年都有許多遊客到奇蹟廣場去目睹比薩斜塔的奇特,那麼比薩斜塔為什麼會傾斜呢?下面小編將給大家介紹一下比薩斜塔的許多故事,順便看看我們中國的「比薩斜塔」。
  • 子彈說 | 不靠譜的名人故事(五)伽利略與比薩斜塔
    這個青史留名的故事最大的貢獻並非伽利略的試驗成果,而是讓我們都知道了比薩斜塔,從此比薩斜塔成為了全世界最著名的景點之一,無數遊客慕名而來。根據維瓦尼的記述,伽利略在比薩擔任教授時(大約25歲),特地召集了比薩大學的所有教授和學生,請他們來觀摩斜塔實驗。
  • 中國科學家拋原子 為證伽利略自由落體定律錯了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這是伽利略像。新華社發參考消息網7月15日報導 港媒稱,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於1589年在比薩斜塔上進行自由落體實驗,因此提出自由落體定律。現在,內地科學家把伽利略所做的推到另一個層次,令實驗結果出現前所未有的準確性。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15日報導,隸屬於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王謹教授,是這方面的頂尖專家,他表示,這次的實驗遠遠超越了以往的類似研究。他說:「實驗結果比以前準確十倍,而以往的記錄已有十年時間沒有被打破。」
  • 原子「比薩斜塔實驗」精度創新紀錄
    原標題:原子「比薩斜塔實驗」精度創新紀錄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究員詹明生和王謹領導的課題組通過設計創新性的冷原子幹涉方案,使微觀粒子弱等效原理檢驗精度達到10-8,從而刷新了此前國際最高檢驗精度10-7。相關成果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 自由落體定律
    當物體受到重力作用,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過程,就是自由落體運動。古希臘的學者們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由它們的重量決定的,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