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義大利比薩斜塔是舉世聞名的建築。四百年前,著名科學家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更讓這座斜塔聲名遠播。數百年來,人們一直把這作為科學史上的重大事件,也從來沒人懷疑過這個事實。但不久前,一位日本科學史研究家市場泰男對此提出了質疑,他認為:伽利略根本沒有在比薩斜塔上做過自由落體的實驗。
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做實驗?
日本科學史研究者市場泰男對伽利略的傳說提出質疑的原因之一,是沒有找到當時的有關記載。傳說伽利略做落體實驗是在1590年,即伽利略26歲在比薩大學當講師的時候。那時學界的主流觀點是古希臘大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學說。這位哲學家認為「物體越重下落越快」,這種觀點「統治」了學術界近兩千年,誰也不敢說個「不」字。
市場泰男認為,初出茅廬的伽利略竟然敢向大人物挑戰,並在鼎鼎大名的比薩斜塔上當眾做實驗去驗證孰真孰偽。這在當時是一件大新聞,肯定會引起轟動,也必然會在文獻中有所記錄。可是他查遍了當時的各種文獻,以及伽利略本人的著作和手稿,卻根本沒有一點兒記載。這實在令人費解。
研究人員考證,關於伽利略在斜塔做實驗的記載,首先見於維維亞尼撰寫的《伽利略傳》。維維亞尼是伽利略的學生,但這本傳記是在伽利略去世12年後出版的。伽利略本人不可能親自審閱書稿,因此這件史料的可靠性就非常值得懷疑了。
或因張冠李戴
研究人員並不認為故事是維維亞尼憑空捏造的,這或許是張冠李戴的結果。
據考證,1587年,荷蘭的西蒙·斯臺文曾經在比薩斜塔做過一次落體實驗:他在比薩斜塔二樓窗戶,用兩個銅球向下落做實驗。當時伽利略正在比薩任教,經常到比薩斜塔去遊玩。因此,對自己的老師十分崇拜的維維亞尼,很可能把西蒙的實驗當作伽利略的實驗了。
當然,僅憑上面的觀點就完全否定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做過實驗,似乎是證據不足,在後人的心裡也難以通過。真相究竟如何,還需要更多科學史專家繼續研究,撥開歷史的迷霧,還原本來面目。
伽利略的「紙上實驗」
其實,不管真相如何,都不會動搖伽利略的聲名——他用「紙上實驗」對自己的理論作了檢驗。
據考證,伽利略先設想了兩個一輕一重的球,並且用一根理想的杆子把這兩個球連接起來,變成一個一頭重、一頭輕的啞鈴。他設想讓這個啞鈴從高處自由落下,情況會是怎麼樣的呢?
按亞里斯多德的觀點,重球應該落得快,輕球應該落得慢。但因為兩個球有杆子連著,重球、輕球互相牽制,結果就是啞鈴應該落得不快不慢。但是,從另一方面分析,整個啞鈴是個整體,它的總重量應該比重球還要重。根據亞里斯多德的觀點,這個啞鈴應該比重球下落得還要快!
矛盾就此產生了!根據同一個觀點,從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問題,卻得出矛盾結論——這就表明亞里斯多德的理論是錯誤的。
這種分析問題的方法叫「矛盾法」或「反證法」,說得形象些,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你看,伽利略既沒有使用真正的銅球,也沒有真正跑到斜塔上去,全靠一紙一筆就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的理論,這是多麼巧妙的「理想實驗」啊!其實,「理想實驗」是科學研究中的一種重要方法,在數學和物理等學科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蔡海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