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真實性存疑:科學故事非事實

2020-11-24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

  新浪科技訊 8月5日消息,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十大科學實驗之一的「自由落體」實驗,在大眾認知裡普遍與伽利略、比薩斜塔這些關鍵詞捆綁在一起。而在本周日晚即將播出的大型科普節目《加油!向未來》中,科研科普專家曹則賢卻提出了讓一眾網友吃驚的疑問:「比薩斜塔實驗真的存在?從科學角度看,真的可以說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此語一出,現場觀眾和網友紛紛做吃瓜群眾狀:「難道我讀了個假課本?」

實驗道具:鐵球和羽毛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作為小學課本中經典的一章,記錄了伽利略勇敢挑戰權威,提出物體降落速度不應該由物體重量決定的故事。這個故事也正是著名的「自由落體定律」的由來。《加油!向未來》本周的實驗之一是關於自由落體的科學猜想。藉由羽毛和鐵球兩大重量差距明顯的實驗道具來進行驗證,科研科普專家曹則賢在解釋實驗結果的同時,卻「語出驚人」道破一個一直被大眾普遍默認為事實的「科學故事」——比薩斜塔「自由落體實驗」。曹則賢提醒,這個著名的實驗在科學史上只是一個「傳說」故事,而非經過驗證的事實。伽利略在比薩斜塔驗證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說法,最早出現在他學生維維亞尼(Yiviani)所著《伽利略傳》(1654年) 之中,而伽利略自己的著作以及其他學者的研究當中,目前都無相關記載 。

科研科普專家曹則賢

  此外,曹則賢還強調:「無論這個實驗是否真實存在,都不能得出任何結論」。事實上比薩斜塔高度50多米,假設物體從最高處落下,時長也不過3秒左右。 僅從人類肉眼的觀察來看,不足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去判斷物體同時釋放、同時下落的事實。即便在計量工具相當完備的現在,藉由精密的鐘表、高速攝影等工具和技術去實證檢驗,也回答不了是否同時落地的問題。因為實證的科學實驗永遠規避不了誤差的存在,因此從嚴格的科學意義上來說,不存在絕對的同時著地。曹則賢也指出,真正能驗證這個過程的實驗「只能在腦子裡做」,通過假設條件和邏輯推導來完成,「沒有獨立於理論的實驗」。

真空重力場

  儘管研究世界規律的方法,在實驗物理學家與理論物理學家之間存在爭議,但不斷探索仍是科學進步發展的需求。如果說理論推導依賴於「腦暴思辨」,那麼實證實驗的意義就在於發現誤差、找到影響因素。即便不能夠徹底規避誤差,但在不斷的實驗過程中,找到影響變量及其內在的變化規律仍具有現實的科學意義。這也正是本周日《加油!向未來》為何精心打造一個真空重力場,去驗證關於自由落體科學猜想的原因。

  撒貝尼兄弟

  節目中曹則賢的一番言論,傳達的正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科學精神。科學的進步,也正是源於科學家們的不斷突破與驗證。網友在「驚奇」之餘,也大呼「漲姿勢」,直言「科學真容不得半點想當然」。究竟本周日《加油!向未來》會如何驗證科學猜想?敬請關注本周日晚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

相關焦點

  • 日本學者:伽利略沒在比薩斜塔做自由落體實驗
    四百年前,著名科學家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更讓這座斜塔聲名遠播。數百年來,人們一直把這作為科學史上的重大事件,也從來沒人懷疑過這個事實。但不久前,一位日本科學史研究家市場泰男對此提出了質疑,他認為:伽利略根本沒有在比薩斜塔上做過自由落體的實驗。  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做實驗?
  • 比薩斜塔的故事是假的?近代物理學啟蒙人——伽利略
    可能很多人知道比薩斜塔是因為中學課本上的那個故事——《兩個鐵球同時落地》:話說在1590年,伽利略在認真研究了亞里斯多德的「物體落下的速度和它的質量成正比」這個觀點後產生了質疑。於是他就帶領自己的學生做了個實驗,登上了比薩斜塔的頂層,讓手中兩個質量不等的鐵球同時從塔頂垂直自由落下,結果他的學生不幸被鐵球砸死了。
  • 子彈說 | 不靠譜的名人故事(五)伽利略與比薩斜塔
    這個青史留名的故事最大的貢獻並非伽利略的試驗成果,而是讓我們都知道了比薩斜塔,從此比薩斜塔成為了全世界最著名的景點之一,無數遊客慕名而來。根據維瓦尼的記述,伽利略在比薩擔任教授時(大約25歲),特地召集了比薩大學的所有教授和學生,請他們來觀摩斜塔實驗。
  • 把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做的自由落體試驗,搬到月球重做,結果……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從人類首次開始探索太空至今已超過了50年,對於太空環境從迷惑到逐步的了解,經歷了各種各樣的科學試驗。比如在離開地球之外,火會如何燃燒,產生的煙霧有什麼變化?動物、植物能正常的生存和生長嗎?
  • 伽利略沒做比薩斜塔實驗 "兩球同時落地"也並非事實
    大洋網訊 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歷史上著名的兩個球同時落地的重力實驗是伽利略在義大利的比薩斜塔上做的。現在,絕大多數國家正式發行的課本上也是這麼說的。但美國語言與信息研究中心的執行主任、美國加州史丹福大學數學系的客座教授凱斯·達維林卻提出一個驚人的理論:伽利略根本就沒有做過那樣的重力實驗!
  • 揭秘「比薩斜塔實驗」,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比薩斜塔實驗」,這個聞名世界的實驗,也因為它的盛名,讓被譽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比薩斜塔再次收穫一大批「鐵粉」,每天來此參觀的遊客數不勝數!然而,這個實驗已有足夠多的記載和證據來推翻它的存在,因此,基本可以宣告,這個實驗是假的!非史實的!接下來,我們看看,具體怎麼回事!「比薩斜塔實驗」講述的是著名物理界大佬伽利略,曾在著名建築比薩斜塔上做過的一個著名的實驗,從而證明了一個著名的定則,留下了著名的影響!
  • 不動手如何證明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
    二、伽利略實驗在1590年,伽利略曾在比薩斜塔做自由落體實驗。在相同高度下,他同時扔下兩個重量不同的鉛球,發現兩個球幾乎同時落地。因此推翻了亞里斯多德認為重物會先落地的觀點。他學生維維安尼在1654年發表的《伽利略生平的歷史故事》一書中記載著這次的實驗。但是伽利略本人及其同時代的人都沒有對這場實驗的記載,因此在歷史上存在著不同的看法。
  • 4個伽利略的事實,可能沒有在比薩斜塔進行自由落體實驗
    1.伽利略可能沒有在比薩斜塔上做「鐵球實驗」1971年8月2日美國太空人在月球表面重現伽利略物體自由下落實驗,伽利略著名的「鐵球實驗」,是他在比薩斜塔上用兩個鐵球進行自由落體的著名實驗,該實驗證明物品的下落速度與重量無關,並否定了亞里斯多德的觀點
  • 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是比薩城的標誌,1987年它和相鄰的大教堂、洗禮堂、墓園一起因其對11世紀至14世紀義大利建築藝術的巨大影響,而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評選為世界遺產。義大利比薩斜塔修建於1173年,由著名建築師那諾·皮薩諾主持修建。它位於羅馬式大教堂後面右側,是比薩城的標誌。
  • 陽明格物致知實踐vs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
    至今仍被人常常談論的陽明格竹的故事就流傳至今了。理學的格物致知方法沒有具體的實施方式,王陽明自然沒有成功。王陽明也因為此事認為格物是一個錯誤的方式,後來也創立了自己的獨特的心學思想體系,也就是他自己的成聖途徑。(下一期會對比分析兩種成聖途徑,敬請期待。)
  • 每天一個你一直認為是真的故事:比薩斜塔
    相信大家在語文課本中都曾經看到過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這個說法最早出現在伽利略的學生維維亞尼寫的《伽利略傳》。他的學生在書中寫到:「我的老師曾登上比薩斜塔在許多哲學家和科學家的目前將兩個重量不一樣的鐵球懸空後,同時在塔上將其拋下,結果聽說落地。」
  • 世界上最斜的塔根本不是比薩斜塔,綏中縣一塔斜度是比薩斜塔三倍
    那時候,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斯多德,並把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許更改的真理。亞里斯多德說,兩個大小不一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一定是重的先著地,但是伽利略卻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實驗向眾人宣告鐵球下落的結果。
  • 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扔過鐵球嗎
    我們的問題是,伽利略究竟有沒有在比薩斜塔上做過落體實驗?關於伽利略的比薩斜塔實驗,傳說紛紜。很多人認為伽利略是做落體實驗的第一人。然而,伽利略在《兩門新科學》中,並沒有提到他在比薩斜塔做過實驗。有關這個實驗的說法大概來自他晚年的學生維維安尼在《伽利略傳》中的一段不準確的回憶。這篇傳記是在伽利略死後十幾年即1657年出版的。
  • 伽利略真的在比薩斜塔拋過鐵球嗎?真相沒那麼簡單!
    ,相傳他還為此在義大利的比薩斜塔上做了實驗——用大小兩個不同質量的鐵球,同時從比薩斜塔上同一高度拋下,結果果然證明,兩個鐵球是同時著地的。  雖然伽利略提出自由落體運動模型打破了亞里斯多德「重物先落」的理論,不過,歷史上伽利略並沒有做過比薩斜塔實驗哦  事實上,伽利略並未做過比薩斜塔實驗
  • 伽利略真的在比薩斜塔上做過自由落體實驗嗎?
    媽咪說:知識就是力量按照順序咱們今天該講最美物理學實驗第八名了,但是有趣的是在這份排名當中的第八名和第二名居然都是出自一個人的手筆,所以咱們就放在一起講了,這個人就是號稱現代科學之父、現代物理學之父和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的伽利略
  • 帶你認識伽利略的落體實驗,原來比薩斜塔一直是謠傳
    為了求證這個不可思議的想法,有人說他在比薩斜塔上當著眾人的面,同時放下一大一小兩個鐵球,結果兩個鐵球同時落地,從而證明了自己的猜測,但實際上這僅僅是個傳聞。儘管如此,比薩斜塔還是成為了名勝古蹟,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要前往參觀,人們把這座古塔看成了伽利略的紀念碑,真實的故事則是伽利略開始了更為嚴謹和深入的探究。
  • 比薩斜塔為什麼是斜的?中國鄭州版比薩斜塔
    在義大利奇蹟廣場上有一座著名的比薩斜塔,身處在比薩大教堂後面,每年都有許多遊客到奇蹟廣場去目睹比薩斜塔的奇特,那麼比薩斜塔為什麼會傾斜呢?下面小編將給大家介紹一下比薩斜塔的許多故事,順便看看我們中國的「比薩斜塔」。
  • 比薩斜塔伽利略鐵球落體實驗,亞里斯多德為什麼會犯錯,是他蠢?
    初中時我們學物理老師講到伽利略的比薩斜塔實驗: 從比薩斜塔上同時自由落體兩個重量不等的鐵球,兩個鐵球同時落地。實驗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課堂上老師對亞里斯多德鄙夷的眼光基本上是一般中國人對亞里斯多德的最初印象,亞里斯多德在年少的我們心中基本是反科學的代名詞。
  • 《義大利遊記》比薩斜塔
    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驗說起,那麼多年了我記得比薩斜塔,都因這個實驗而起。至今仍然不知道這是故事還是實驗,我其實鍾情比薩斜塔。毫無疑問的是,伽利略選擇這座中世紀的古城作為他實驗的場所:一是用以吸引民眾的眼球,這是在向權威亞里斯多德挑戰;二是比薩斜塔的「斜」,一定不同凡響。比薩斜塔適合鐵球墜落時的觀察角度,我大概還惡意地想像,那種斜拉橋狀的古塔,三角形一樣的弧度。
  • 伽利略: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
    伽利略,義大利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伽利略敢以懷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來被人們奉為經典的學說。比如亞里斯多德憑藉直覺提出的「重物體比輕物體下落的速度要快些」的觀點。1590年的一天,26歲的比薩大學數學教授伽利略邀請比薩的一些學者和大學生來到斜塔下面,他和他的助手登上斜塔,讓一個重一百磅和一個重一磅的鐵球,同時由塔上自由落下,輕的和重的幾乎同時落地。伽利略把實驗重複一次,結果仍然相同。這一實驗動搖了亞里斯多德在物理學領域的統治地位,引起了極大震動。伽利略發現了真理,但卻觸怒了比薩大學裡亞里斯多德學派的信徒,他們攻擊伽利略,並將其趕出了比薩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