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認識伽利略的落體實驗,原來比薩斜塔一直是謠傳

2020-12-03 蘇蘇科學論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蘇蘇,歡迎閱讀我的科學文章,喜歡的可以關注我哦!在同一高度讓兩塊重量不同的石頭同時落下,你猜哪一個先著地呢?也許你已經知道答案了,但是歷史上第一個破解它的人,比你早出生了五個世紀,他還發明了早期的鐘擺、溫度計,望遠鏡等等,他就是現代科學之父略伽利略。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其實第一個關注物體下落快慢的人並不是伽利略,而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亞里斯多德是這麼說的,重量決定了物體下落的快慢,越重的也就越快,比如同一高度下,大石頭就會比小石頭落的更快。當時的人們都覺得說的太對了,所以這句話就成為了真理,直到伽利略的出現。

年輕的伽利略學習努力,還喜歡提問題,哪怕是人們司空見慣的現象,他也要弄個一清二楚,所以當他知道亞里斯多德的觀點後就想,如果把一塊大石頭和一塊小石頭捆在一起下落,大石頭會被小石頭拖著而減慢速度,那整個下落應該比單獨大石頭下落的慢。但兩塊石頭捆在一起,總的重量卻比單獨的大石頭還重,理應下落得更快,怎麼能說越重的就是越快呢?厲害的伽利略就這樣,僅通過推理就把亞里斯多德立足近2000年的真理給推翻了,那麼亞里斯多德為什麼錯了呢?就好像將手中落下的石塊,掉到地上的蘋果,這些我們平時再熟悉不過的現象叫落體運動,當一個物體下落時,會有兩個力,一個是向下重力,一個是向上的阻力。

阻力當然不是重力的對手,但是阻力總想要和重力作對。阻力喜歡那些表面積大的東西,表面積越大,阻力的力量就越強,比如兩張一樣紙,其中一張揉成團,一張完全展開,在同一高度下落,完全展開的紙其表面積比揉成團的紙大,阻力的作用也就更大,所以完全展開的紙下落的速度就比較慢。因此並不是越重的物體下落得越快,而是自身阻力越小的物體下落得越快,這就是亞里斯多德錯的原因。伽利略雖然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的理論,但是它並沒有滿足,作為一個刨根問底的人,他更想知道在沒有阻力的情況下,不同物體的下落速度又是什麼樣的呢?他甚至用一個違背常理的猜想,在沒有阻力的情況下,輕的物體和重的物體會同時落地。

為了求證這個不可思議的想法,有人說他在比薩斜塔上當著眾人的面,同時放下一大一小兩個鐵球,結果兩個鐵球同時落地,從而證明了自己的猜測,但實際上這僅僅是個傳聞。儘管如此,比薩斜塔還是成為了名勝古蹟,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要前往參觀,人們把這座古塔看成了伽利略的紀念碑,真實的故事則是伽利略開始了更為嚴謹和深入的探究。伽利略每天都認真觀察不同物體的落體運動,可是重力實在是太強大了,強大到物體落體的速度非常快,當時還沒有計時器,只能靠水滴計時。落體下落的速度遠遠快於水滴計時的速度,所以對於一瞬間的事,計時就是天方夜譚,這讓伽利略的研究陷入了困境。

伽利略開始苦思冥想,正當大家都以為伽利略已經搞不出什麼名堂時,他卻奇怪的搬出來一個打磨的非常光滑的長長的斜面,他要幹什麼呢?原來伽利略想到了一個巧妙的方法,來減慢物體下落的速度。他讓銅球在這個長長的斜面上滾下,這樣滾下來的時間就會延長,也就更容易計時了。然後他一遍一遍用不同的銅球在斜面上滾下,測量它們滾下的時間,大概做了上百次實驗,伽利略把計算結果拿出來一看,激動極了,因為實驗結果非常的明顯,不同的小球下落的快慢相同。但這是斜面運動,不是落體運動,這樣的結果靠譜嗎?

高明的伽利略早就已經想好了,如果斜面足夠的陡峭,直到90°角,斜面就變成了垂直的立面了,而且斜面那麼光滑,一點阻力也沒有,在上面滑動的小球,也就變成了無阻力的落體運動。於是伽利略真的成功了,他徹底否定了亞里斯多德的理論,用他的實驗證明了傳統思辨法是多麼的不可靠。後來伽利略又不斷在物理學、天文學、數學等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在被神學思想禁錮的時代,科學有時候會威脅到當權者的利益,所以這位本該受人尊敬的科學家,因為一些言論觸怒了羅馬教廷,被宗教裁判所誣陷,並處以八年軟禁,年邁時飽受煎熬。直到1979年,羅馬教廷才為伽利略平冤昭雪,承認346年前對他的審判是錯誤的,並為他恢復名譽。

再後來大約是伽利略去世後的320多年,阿波羅15號飛船的太空人斯科特登上了月球,月球上沒有空氣,就相當於沒有阻力,還同時將一把錘子和一根羽毛帶上月球,在沒有空氣的月球上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一手拿著錘子,一手拿著羽毛,雙手舉到同一高度,然後鬆開手,讓錘子和羽毛同時下落,結果確實是輕柔的羽毛和沉重的鐵錘同時落到月球地面上,這也再次驗證了伽利略的實驗結果。這就是伽利略的科學故事,他用實驗的方法來研究科學,這種嚴密的科學研究方法與邏輯體系開啟了近代科學的大門,伽利略也因此被尊為現代科學之父。那麼我們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蘇蘇哦!

相關焦點

  • 日本學者:伽利略沒在比薩斜塔做自由落體實驗
    四百年前,著名科學家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更讓這座斜塔聲名遠播。數百年來,人們一直把這作為科學史上的重大事件,也從來沒人懷疑過這個事實。但不久前,一位日本科學史研究家市場泰男對此提出了質疑,他認為:伽利略根本沒有在比薩斜塔上做過自由落體的實驗。  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做實驗?
  • 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真實性存疑:科學故事非事實
    新浪科技訊 8月5日消息,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十大科學實驗之一的「自由落體」實驗,在大眾認知裡普遍與伽利略
  • 把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做的自由落體試驗,搬到月球重做,結果……
    以前亞里斯多德認為,不同質量的自由落體,重的會先到達地面,即落體的速度同它的質量成正比。但16世紀末,伽利略提出,所有物體,無論其質量如何,它們的重力加速度都是一致的,所以都應以相同的速度下落,最終同時落地——即「自由落體定律」,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從義大利的比薩斜塔同時扔下了兩個質量不等的鉛球,用實際的實驗結果反駁了以前的觀點。
  • 4個伽利略的事實,可能沒有在比薩斜塔進行自由落體實驗
    1.伽利略可能沒有在比薩斜塔上做「鐵球實驗」1971年8月2日美國太空人在月球表面重現伽利略物體自由下落實驗,伽利略著名的「鐵球實驗」,是他在比薩斜塔上用兩個鐵球進行自由落體的著名實驗,該實驗證明物品的下落速度與重量無關,並否定了亞里斯多德的觀點
  • 比薩斜塔:自由落體實驗地,比薩城乃至義大利的標誌性建築!
    比薩斜塔是義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鐘樓,世界著名的景觀,也是義大利標誌之一。位於比薩大教堂的後面,是奇蹟廣場的三大建築之一。 鐘樓始建於1173年,設計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開始後不久便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鬆軟而傾斜,1372年完工,塔身傾斜向東南。
  • 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扔過鐵球嗎
    正因為如此,批駁亞里斯多德關於落體運動的錯誤理論,不僅是一個具體的運動學問題,也是涉及自然哲學的基礎問題,是從亞里斯多德的精神枷鎖下解脫的一場思想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毫無疑問,伽利略在這場鬥爭中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他認識到通過自由落體的研究打開的缺口,會導致一門廣博的新科學出現。
  • 比薩斜塔伽利略鐵球落體實驗,亞里斯多德為什麼會犯錯,是他蠢?
    初中時我們學物理老師講到伽利略的比薩斜塔實驗: 從比薩斜塔上同時自由落體兩個重量不等的鐵球,兩個鐵球同時落地。實驗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課堂上老師對亞里斯多德鄙夷的眼光基本上是一般中國人對亞里斯多德的最初印象,亞里斯多德在年少的我們心中基本是反科學的代名詞。
  • 十大經典物理實驗 | 比薩斜塔的自由落體實驗
    他首先為自然科學創立了兩個研究法則:觀察實驗和量化方法,創立了實驗和數學相結合、真實實驗和理想實驗相結合的方法,從而創造了和以往不同的近代科學研究方法,使近代物理學從此走上了以實驗精確觀測為基礎的道路。愛因斯坦高度評價道:「伽利略的發現以及他所應用的科學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 比薩斜塔
    而且一直不斷地向下傾斜。      比薩斜塔位於義大利託斯卡納省比薩城北面的奇蹟廣場上。廣場的大片草坪上散布著一組宗教建築,它們是大教堂(建造於1063年—13世紀)、洗禮堂(建造於1153年—14世紀)、鐘樓(即比薩斜塔)和墓園(建造於1278年—15世紀),它們的外牆面均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對獨立但又形成統一羅馬式建築風格。比薩斜塔位於比薩大教堂的後面。
  • 不動手如何證明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
    二、伽利略實驗在1590年,伽利略曾在比薩斜塔做自由落體實驗。在相同高度下,他同時扔下兩個重量不同的鉛球,發現兩個球幾乎同時落地。因此推翻了亞里斯多德認為重物會先落地的觀點。他學生維維安尼在1654年發表的《伽利略生平的歷史故事》一書中記載著這次的實驗。但是伽利略本人及其同時代的人都沒有對這場實驗的記載,因此在歷史上存在著不同的看法。
  • 比薩斜塔為什麼是斜的?中國鄭州版比薩斜塔
    在義大利奇蹟廣場上有一座著名的比薩斜塔,身處在比薩大教堂後面,每年都有許多遊客到奇蹟廣場去目睹比薩斜塔的奇特,那麼比薩斜塔為什麼會傾斜呢?下面小編將給大家介紹一下比薩斜塔的許多故事,順便看看我們中國的「比薩斜塔」。
  • 伽利略真的在比薩斜塔拋過鐵球嗎?真相沒那麼簡單!
    伽利略(1564-1642)  1636年,伽利略在一篇論著裡認為,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其下落速度應該是勻速變化的,相傳他還為此在義大利的比薩斜塔上做了實驗——用大小兩個不同質量的鐵球,同時從比薩斜塔上同一高度拋下,結果果然證明,兩個鐵球是同時著地的。
  • 伽利略真的在比薩斜塔上做過自由落體實驗嗎?
    兩個上榜的實驗則是第八名:加速度斜面實驗,第二名比薩斜塔實驗。這兩個實驗是不是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了?全都是初中的內容。那你現在回過頭來再來看初中的知識,絕對另有一番風味。先說伽利略其人,伽利略是1564年出生在義大利的比薩,是義大利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我很少把一個人的名頭說全了,但是這位前輩必須說全了,尤其是他在物理學和天文學上的貢獻。等我說完你就知道為啥了。
  • 子彈說 | 不靠譜的名人故事(五)伽利略與比薩斜塔
    這個青史留名的故事最大的貢獻並非伽利略的試驗成果,而是讓我們都知道了比薩斜塔,從此比薩斜塔成為了全世界最著名的景點之一,無數遊客慕名而來。根據維瓦尼的記述,伽利略在比薩擔任教授時(大約25歲),特地召集了比薩大學的所有教授和學生,請他們來觀摩斜塔實驗。
  • 原子「比薩斜塔實驗」精度創新紀錄
    原標題:原子「比薩斜塔實驗」精度創新紀錄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究員詹明生和王謹領導的課題組通過設計創新性的冷原子幹涉方案,使微觀粒子弱等效原理檢驗精度達到10-8,從而刷新了此前國際最高檢驗精度10-7。相關成果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 伽利略沒做比薩斜塔實驗 "兩球同時落地"也並非事實
    大洋網訊 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歷史上著名的兩個球同時落地的重力實驗是伽利略在義大利的比薩斜塔上做的。現在,絕大多數國家正式發行的課本上也是這麼說的。但美國語言與信息研究中心的執行主任、美國加州史丹福大學數學系的客座教授凱斯·達維林卻提出一個驚人的理論:伽利略根本就沒有做過那樣的重力實驗!
  • 「自由落體」發現之地,比薩斜塔為何會傾斜至今未解
    奇蹟廣場的大片草坪上散布著一組宗教建築,它們是大教堂(建造於1063年—13世紀)、洗禮堂(建造於1153年—14世紀)、鐘樓(即比薩斜塔)和墓園(建造於1174年),它們的外牆面均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對獨立但又形成統一羅馬式建築風格。比薩斜塔位於比薩大教堂的後面。
  • 每天一個你一直認為是真的故事:比薩斜塔
    相信大家在語文課本中都曾經看到過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這個說法最早出現在伽利略的學生維維亞尼寫的《伽利略傳》。他的學生在書中寫到:「我的老師曾登上比薩斜塔在許多哲學家和科學家的目前將兩個重量不一樣的鐵球懸空後,同時在塔上將其拋下,結果聽說落地。」
  • 比薩斜塔的故事是假的?近代物理學啟蒙人——伽利略
    可能很多人知道比薩斜塔是因為中學課本上的那個故事——《兩個鐵球同時落地》:話說在1590年,伽利略在認真研究了亞里斯多德的「物體落下的速度和它的質量成正比」這個觀點後產生了質疑。於是他就帶領自己的學生做了個實驗,登上了比薩斜塔的頂層,讓手中兩個質量不等的鐵球同時從塔頂垂直自由落下,結果他的學生不幸被鐵球砸死了。
  • 義大利比薩斜塔即將變成比薩直塔?是瘋了嗎?
    公元1590年,偉大的物理學家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一個轟動科學界的自由落體試驗。那就是把兩個重量不一的鐵球同時從塔頂自由放下,看哪個鐵球先落地。結果,明明兩個質量、體積都相差很大的鐵球,竟然是差不多同時落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