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斜塔實驗」,這個聞名世界的實驗,也因為它的盛名,讓被譽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比薩斜塔再次收穫一大批「鐵粉」,每天來此參觀的遊客數不勝數!
然而,這個實驗已有足夠多的記載和證據來推翻它的存在,因此,基本可以宣告,這個實驗是假的!非史實的!接下來,我們看看,具體怎麼回事!
「比薩斜塔實驗」講述的是著名物理界大佬伽利略,曾在著名建築比薩斜塔上做過的一個著名的實驗,從而證明了一個著名的定則,留下了著名的影響!(多次用著名,渲染一下重要性,哈哈!)
拿著兩個重量不一樣的球,來到比薩斜塔上。塔下面已經有很多人在圍觀。在一片驚呼聲中,他們緊緊地盯著伽利略,他手裡那兩隻球同時從塔頂下落。「是一起著地的。」人們大聲喊起來!
這個故事情節相信大家在上學階段都聽老師講過吧。但是,現在知道了,這個僅僅只是伽利略晚年的一個名叫維安尼的學生在寫伽利略傳記中提到的故事而已,其實是個謊言。。。
在權威書籍《科學的歷程》這本書中,我們就可找到證據!
《科學的歷程》一書為我們打開了科學真實的歷史過程。對於「比薩斜塔實驗」這件事,《科學的歷程》這本書多處談到,經過科學史家的考證表明,沒有任何理由顯示伽利略做過這一實驗,伽利略本人對這個實驗也從來沒有提起過。
而在伽利略之前,倒是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
1856年,荷蘭物理學家斯臺文使兩個大小不同、重量比為1比10的鉛球,從30英尺的高度下落,結果兩個球幾乎同時落在地面上的木板上。伽利略也許聽說了這個實驗,可能也親自動手做過,但是這只是可能,畢竟他本人也不曾說起,更別說權威記載了。
不過,既然說到「比薩斜塔實驗」這個事,其實也算是發生過的,只是主角不是伽利略!實驗結果不是對的!影響力也實在太小!
1612年,一位亞里斯多德派的物理學家為了反駁伽利略,倒真的是在比薩斜塔做了一個實驗,結果是相同材料但重量不同的物體並不是同一時刻到達地面的。顯然與我們今天所證明所接受的定則不一樣,而巧了,伽利略對此還站出來做了一個辯護,意思是說,重量1比10的兩個物體下落時只差很小的距離,可是亞里斯多德派卻說差10倍,為什麼忽視亞里斯多德派如此重大的失誤,卻盯著我小小的誤差不放呢?這個辯護也足以說明,伽利略並沒有在比薩斜塔上做過那個著名的判決性實驗,他要是做了這個實驗,那就是自討苦吃。。。
但是,小編覺得他的學生編造這個謊言,其實也是有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的!
《科學的歷程》此書的第18章對近代科學方法論介紹中,不難發現,真正代表近代科學方法論精神的,只有伽利略和牛頓。伽利略最先倡導並實踐了「實驗加教學」的方法。但是,伽利略的實驗並不是現實意義上的觀察實驗,而是理想化的實驗。地球上的任何力學實驗都不可能避免摩擦力的影響,但要認識基本的力學規律,必須首先從觀念上排除摩擦力。
因此,我們不妨,把這個實驗當成是一次頭腦中的「理想實驗」。就一個理想實驗來說,它當然是真實的。這就是所謂的「真實的謊言」吧!
而放眼全球,人們還是樂意去相信,去接受它,畢竟,它是否真實存在已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它給我們留下來的那一份份「精神財富」和「科學精神」!
最後,謝謝大家的閱讀!
想了解更多有趣和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熱愛文化的小達人吧!
備註:故事來源於網絡和書籍,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刪文、刪圖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