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7月11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夜晚探索動物行蹤,清晨被鳥鳴和猿啼喚醒,這樣的「動物園奇妙夜」你想不想來體驗呢?青年報記者近日從上海動物園獲悉,該園有望於明年推出動物園「夜宿」活動。不過針對全體市民常年進行的大規模夜間開放,暫時還不具備條件。
動物園首推「夜宿」體驗
參與者感受:奇妙的一夜
近日,上海動物園發起了一次夜探踩點和夜宿體驗活動。
這是動物園首次開展「夜宿」活動,因為之前沒有「經驗」,參加的都是「志願者」:包括動物園科普工作人員、上海夜鳥會成員和部分自然導賞員培訓班的學員。
當晚的情況怎樣的?
剛被大雨衝刷過的動物園格外清爽,空氣中瀰漫著青草的芬芳。
晚上7點,大家手持電筒,頸掛相機,開始夜間探索之行。樹皮褶皺的柳樹、楓楊是尋找昆蟲的重點,溼潤的樹皮裡生活著蛞蝓、鼠婦等。薄翅天牛有趨光性,在手電光的照射下一動不動;黑蚱蟬緊緊抓住樹幹,行金蟬脫殼之舉,這都是只有夜間才能見到的景象。
在鳴禽園,志願者們發現了第一隻螢火蟲。黑漆漆的樹影裡,一閃一閃的螢光綠格外顯眼。動物園裡的螢火蟲品種是黃脈翅螢,發光比較柔和,雄蟲提著綠色的小燈籠在林間飛舞,雌蟲則待在草叢中、落葉上,它們靠發光互相聯絡。之後,在熊貓館的竹林裡、天鵝湖邊的杉樹林裡,更多的螢火蟲出現。幾十隻或明或暗地交替發光,非常夢幻。
夜間動物園裡的哺乳動物也非常有看點。黑豹、白虎、美洲獅在夜晚明顯精神很多。大熊貓睡得仰臉八叉,連「露點」了也不在意。一隻小熊貓在木平臺上睡得正酣,另一隻還在吊橋上走來走去。
晚上11點,大家返回營地。伴著細碎的蟲鳴聲進入夢鄉。早上,鳥叫猿啼則充當了天然鬧鐘,把志願者們叫醒。收拾完帳篷,帶上望遠鏡,一行人又開始了觀鳥之行。
第二天,一位志願者這樣描述她的感受:「奇妙的體驗,可以看到和白天完全不一樣的動物世界。」
明年擬向市民推出
每次將有人數限制
據上海動物園總工程師塗榮秀介紹,由於清晨和夜間的動物園也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因此動物園明年暑假計劃向市民正式推出「夜宿」活動,讓市民能全方位感受動物園的魅力,更加全面地了解動物。這樣的嘗試將是小規模地分批進行,屆時會接受市民的事先報名,每一次也都會有一定的人數限制。
今年的這次「夜宿」體驗就是一次踩點,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可以通過這次活動摸清夜間的生物教育資源,而作為平時就對動物昆蟲有興趣、有了解的一些「準專業」志願者們,也可以通過自身的體驗站在遊客的角度提出意見,改進夜間活動設計細節,讓面
向市民們的「夜宿」能夠更加完善。
「以前帶孩子到動物園感覺都是走馬觀花,而這種方式對孩子更有吸引力。」一位小朋友的媽媽馮女士說,孩子參加完活動後特別開心,一路上都不斷地講自己的見聞,讓她也對動物園的奇妙夜充滿了興趣。
幕後
夜晚遊園到底能看到什麼?
貓科類和熱帶動物很活躍
「清晨和黃昏是不少動物最活躍的時候,和白天懶洋洋的樣子會非常不一樣。夜間也有一些動物是值得一看的。」上海動物園總工程師塗榮秀告訴青年報記者,大家都習慣了看白天的動物,其實不少動物在大白天以外的時間可看之處不少。
比如獅子、老虎、獵豹等貓科動物,都屬於夜行性動物,白天到動物園,常常會發現它們都會懶懶地趴在地上睡覺,不太搭理人。不過休息一整天之後,晚上就會精神煥發,睜著眼睛到處踱步,「晚上還可以聽到獅吼、虎嘯,夜深人靜正是它們練練嗓子的好時候。」
此外有一些靈長類動物比如懶猴、二趾樹懶之類,也屬於晚上精神白天瞌睡的類型。二趾樹懶平時喜歡倒掛在樹枝上睡覺,是來自於南美洲的一種動物。名字中有個「懶」字,說明了它的習性。這個小傢伙平時難得下地,能長時間倒掛,睡覺也是這種姿勢。所以如果白天看它,只能看到它一動不動倒掛在樹上睡覺的身影,而到了晚上,就能看到這位小懶蟲抱著樹枝,豎著身體向上爬行,或是倒掛著靠四肢交替在樹上移動的「英姿」了。
「有90%的熱帶動物都習慣在夜間活動,在黃昏後尤其活躍。」塗榮秀表示。像兩棲爬行動物區的動物,蟒蛇、鱷龜之類,到了晚上是全園最活躍的。野生的蛇類動物一般都會晚上出來覓食,以吃活體鼠或雞為主食。動物園也會在晚上進行餵食,通常2至3周餵一次。這些蛇類看上去可怕,其實是溫馴、友善的動物,很少有攻擊性。
除了這些大型動物,還有一些眾所周知只有晚上才會「出場」的昆蟲和動物,他們所在的草叢、樹林和洞穴,是夜間動物園裡值得「探秘」的好去處。像蝙蝠,是典型的夜行動物,晚上才能覓得全貌。夜間的寧靜會讓一些平時少見的昆蟲大膽地冒出頭,天氣晴朗的日子,還能看到大家都喜愛的螢火蟲。
「一些非夜行性動物,比如天鵝,鶴類,白天常常分散活動,晚上則經常會聚在一起,抱成一團睡覺。」塗榮秀告訴青年報記者,這些動物和白天不一樣的地方,都很值得細細觀察。
全球夜間動物園不超10家
上海夜間開放尚不具備條件
夜間的動物園妙趣橫生,那麼首次「夜宿」活動的成功,是否意味著上海動物園有可能在夜間也對市民開放呢?
對此,上海動物園和野生動物園都表示,目前兩大動物園都不具備常年夜間開放的條件,暫時也不會有此計劃。
「夜間開放的動物園需要具備很多與日間開放動物園不同的條件。」上海動物園總工程師塗榮秀告訴青年報記者,新加坡的夜間動物園就是全球首座夜間開放的動物園,但不同於設計用於日間開放的動物園,他們在遊覽道路的設計、燈光設計等設施方面都要有特別考慮。
比如說燈光,考慮到夜間動物的休息,日間動物園一般不會安裝耀眼的燈光設施,刺眼的環境容易刺激動物,這樣昏暗的燈光設計就不適合遊客晚上入內參觀,有些區域根本就沒辦法在黑暗的晚上對外開放。
再比如說道路設施,為了滿足動物的需要,動物園的環境設計會有很多適合動物的自然生態環境,遊覽觀光的道路也比較曲折通幽,小路很多,還有一些臨水的道路。白天當然沒問題,如果是在晚上,燈光昏暗的情況下,根本看不清這些道路,也不適合夜間行走。「工作人員也是打著手電筒進出的。」
此外,在最重要的動物選擇上,夜間動物園也會和日間開放的動物園有所區別。「就像我之前說的,有些動物晚上比較活躍,但是也有些動物就是適合白天觀賞的,白天正是它們的活動時間,所以在動物種類的選擇上也有所不同。」塗榮秀表示。如果是夜間動物園,參觀路線、參觀項目、互動活動的設計上都要有特別的考慮。
「據我所知,新加坡的夜間動物園只在夜間開放,白天是不開放的。」據悉,目前全世界的夜間動物園不超過10家,由於日間動物園和夜間動物園的差異性很大,所以不少動物園分成了兩個區,分別在白天和夜間分開開放。比如我國首個夜間開放的探秘型動物園雲南野生動物園,夜間所開放的動物園就是和日間動物園分開的。
而由於上海動物園和上海野生動物園在設計建造之初就是以日間動物園為本,所以都不具備常年、大規模地向市民夜間開放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