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動物園,華南虎,種群,貉,白鸛,丹頂鶴,生境,-上海頻道-東方網

2021-01-20 東方網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4月22日報導:今天是第50個世界地球日,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正式開放。園區以上海溼地生境、丘陵密林生境營造為主,展示在這兩種生境中棲息的動物物種,既有國家重點保護物種水獺、獐、豹貓、華南虎、東方白鸛等,也有豬獾、狗獾、貉、綠頭鴨等本區域的代表性物種。

鄉土動物區成員——丹頂鶴

  三萬平米溼地丘陵營造「家」的環境

  據介紹,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於2017年8月在原小獸園和豹房地塊進行改擴建,建成之後的展區總面積3萬多平方米,不設「園中園」門票,凡購買上海動物園門票皆可進入參觀。

  以往,遊客們總是更關注大熊貓、獅子、金絲猴等明星動物,卻對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動物不甚了解。其實,上海是一座建立在溼地上的城市,豐富的自然資源養育著長三角地區近90%的野生動植物物種。「我們定義的鄉土動物,是指在上海或周邊鄰近區域生活的,或歷史上在該區域有分布但現在消失的野生動物。」動物園相關人士表示。

  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是國內第一家以「鄉土動物」冠名的展區,以上海溼地生活環境、丘陵密林自然形態為特色,儘量讓動物生活在模擬自然的展區裡,表現出其原本的天性。走進鳥區可以看到,整片區域由湖面、淺灘、溪流、小島等溼地景觀組成,不僅有利於展示鳥類的自然行為,還能吸引許多本地的野鳥,豐富了整個鳥區的自然生態。而在獐和黃麂的展區內,斜坡、草坪、灌木叢,足夠大的空間滿足了小鹿們躲藏、奔跑的需要。貉、狗獾、豬獾等小獸展區則營造了以灌木、水池它們喜歡的生活環境,並輔以各種樹洞和土穴。

鄉土動物區成員——果子狸

  「人造」食物鏈提升小動物福利

  在鳥區的溼地環境裡,種植了很多水生植物,並放養了部分小魚、螺和蝌蚪。動物園在島上還搭建了一個「昆蟲旅館」,選擇了生態環保的材料。在一些廢棄的科普木盒裡,放置了稻草、枯樹枝、枯樹皮等材料,以便吸引不同的昆蟲。這些昆蟲和部分水生植物同時也成為鶴類的食物。與此同時,飼養員還會不定時投放一些麵包蟲和蟋蟀在島上,讓鶴類自行捕捉。

  細心的遊客會發覺,展區裡安放著各種造型的大小樹杈,有真有假,看似雜亂,其實別具匠心。「它們都是供動物消遣娛樂的神器,還原了動物在野外的生活環境。」工作人員揭秘。

鄉土動物區成員——華南虎

  隨著人們對自身環境的日益重視和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加強,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保護人類和動物生存環境的重要性。上海動物園表示,長久以來園方一直在努力從傳統動物園向現代動物園轉變,將野生動物科學研究、綜合保護、科普教育和生態保護宣傳作為重要使命,並付諸行動,鄉土動物區的建成即是一次重大的實踐。

鄉土動物區成員——黃麂

  你能在鄉土動物區裡邂逅它們

  丹頂鶴: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每年9-10月,丹頂鶴都要向南方遷徙過冬,上海是其南下越冬路線的一個重要的遷徙點。據傳,上海浦東的航頭地區曾是丹頂鶴棲息地,有史書紀錄唐代大墨客李白和劉禹錫都曾來過當地,並寫下不朽的鶴詩。

鄉土動物區成員——水獺

  東方白鸛: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上海動物園於1982年實現該物種的國際上首次繁殖。東方白鸛的種群在上海地區主要分布於南匯東灘、橫沙東灘、崇明東部和北部。近十年來單點單次最高數量10隻(2017年11月,橫沙東灘),近年來種群數量不穩定。

  貉:正宗的上海土著動物,是一種小型而古老的犬科動物是一種古老的犬科動物。在上海動物園就生活著野生貉,運氣好遊客還能在道路旁及灌木叢中「瞄」到它們。近年來,有好幾則關於在上海住宅小區內發現貉的新聞,野生貉在上海地區的遇見率呈上升趨勢,這也從側面驗證了上海的生態環境正在逐漸改善。

鄉土動物區成員——獐

  狗獾:上海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上海現存體型最大的獸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前,狗獾廣布於上海郊區。但隨著城市的發展,上海野生狗獾的數量日益稀少。從2003年開始,市野保管理部門聯同華東師範大學開展了狗獾的生態恢復項目,用了10年的時間建立起了一個可供狗獾生存和繁衍的棲息地,狗獾的野外種群得到了發展。

  獐:上海地區重引入物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早在新石器時代,上海就有獐的分布,在19世紀末其數量還相當多,曾一度充溢於青浦、奉賢等地的市場。但由於長期的自然環境變化,特別是人類活動的影響,20世紀初獐在上海地區絕跡。2006年開始進行獐的重引入,開創了國內大型哺乳動物重引入城市綠地的先例。目前在上海明珠湖公園,上海濱江森林公園,華夏公園,都有獐的圈養種群。

  華南虎:中國特有的虎亞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根據上海各縣誌和鄉鎮志中的記載,最早記錄今上海地區有老虎活動的蹤跡是從元代開始,共有20餘次老虎在上海活動的記錄。但隨著上海城市的發展,在清朝乾隆二十六年後,上海地區再也沒有老虎的蹤跡了。上海動物園作為華南虎種群保護與復壯的發起單位,圍繞華南虎種群保護的相關項目已經開展。

  

  

  

  

  

相關焦點

  • 浦東航頭曾是丹頂鶴棲息地? 這些動物竟然曾經都在上海生存過
    東方網4月23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豹貓、華南虎、東方白鸛、丹頂鶴,豬獾、狗獾、貉、獐……昨天,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正式向公眾開放,展示20多種本土鳥類、食草和食肉動物。讓人想不到的是,一些看似不可能的動物竟然曾經都在上海這片土地上生存過。據傳浦東航頭地區曾是丹頂鶴棲息地,史書上也記錄過上海有老虎活動的蹤跡。
  • 上海動物園鄉土區正式開園 20多種「土著」動物喬遷新居
    原標題:上海動物園鄉土區正式開園 20多種「土著」動物喬遷新居  上海的「土著」,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新家。今天是第50個世界地球日,上午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正式開園,成為我國首個以「鄉土動物」冠名的展區。
  • 別再說上海鄉土動物是蟑螂野貓三黃雞 親子遊去這裡 長知識還安全
    每一個負責任的家長,想要讓小朋友安全而科學地了解、親近動物,還是得去正規動物園。老牌的上海動物園,被上海人親切地稱為「西郊動物園」,在2019年開闢了專門的一個鄉土區,就十分適合喜歡動物的小朋友,科學而安全了解身邊的動物。
  • 華南虎恐將野外滅絕 動物園需加強物種種群管理
    23日,中國動物園協會物種種群管理委員會主任王進軍教授在南京表示,動物園需要承擔起華南虎等瀕危物種保存延續的任務,加強物種種群管理。  當天,中國動物園協會2014科技委員會暨物種種群管理委員會年會在南京召開。出席會議的王進軍在接受採訪時介紹說,當年的「正龍拍虎」事件出現時,已經25年沒有在野外發現華南虎了,所以學術界都很興奮。
  • 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改造在即,在線等待大家的建議
    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改造在即,在線等待大家的建議 2021-01-05 1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要改造了 你有什麼好建議?
    圖說:擬對鄉土動物區進行改造 採訪對象提供(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旻矣)2019年4月,上海動物園的鄉土動物區正式開放,3萬多平方米的展區成了20多種鄉土動物的家,包括貉、獾、獐、水獺、水禽等,它們的繁殖率也攀升新高。
  • ...上海,鳳梨,植物園,動物園,窩頭,箬竹,遊客,園內,-上海頻道-東方網
    原標題:全家總動員,足不出「滬」享受假日時光  東方網6月18日消息:昨天是端午小長假第二天,申城公園綠地迎來遊覽小高峰。很多市民舉家出動,遊園、賞花,參加端午民俗和科普活動,足不出「滬」享受假日時光。  昨天,上海動物園和上海野生動物園均迎來大客流。市民遊客多是 「全家總動員」,帶上食物、玩具等來場假日親子遊。
  • 華南虎還有望恢復野生種群嗎?為什麼?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華南虎只是野外滅絕,在動物園中還有人工飼養狀態下的華南虎存在,這就證明華南虎這個物種並沒有從這個地球上消失。那麼,憑藉著人工飼養下的華南虎是否能夠重建野生華南虎的種群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逍遙津動物園的「十大明星」(圖)
    1989年黑麂在逍遙津動物園繁殖成功,這是世界上人工飼養條件下首次繁殖,目前合肥野生動物園仍擁有世界最大的黑麂人工飼養種群,逍遙津動物園有2隻,將在9月1日搬運至野生動物園黑麂園。  明星二:白鸛——子女遍布大江南北  逍遙津動物園1980年開始飼養白鸛。
  • 廣州動物園今年以來70多隻動物寶寶出生
    (拼圖) 通訊員供圖  中新網廣州5月30日電 (程景偉 王益)記者30日從廣州動物園獲悉,今年以來,廣州動物園先後有70多隻動物寶寶出生,包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疣鼻天鵝、非洲赤猴、丹頂鶴等。  黃黑相間的乳毛布滿全身,兩隻精靈的眼睛望來望去……目前,還在廣州動物園保溫箱裡的非洲赤猴寶寶,圓頭圓腦的模樣相當可愛。「赤猴媽媽因為第一次當媽,完全不會照顧猴寶寶。」廣州動物園飼養員說,赤猴寶寶5月7日出生時體重才300多克,只有人的手掌那麼大,由於被赤猴媽媽遺棄,赤猴寶寶的狀態越來越不好。
  • 黑龍江丹頂鶴數量已佔全世界種群數量的四分之一
    新華社哈爾濱2月19日電(記者 潘祺、劉景洋)經過多年溼地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黑龍江省的珍稀鳥類種群得以恢復,數量不斷上升,其中丹頂鶴數量已佔全世界種群數量的四分之一。    黑龍江省自1998年開始搶救性建設溼地類型自然保護區,全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將鳥類繁殖棲息地、遷徙停歇地保護起來,使珍稀鳥類種群得以恢復。
  • 中國華南虎:1905-2019
    上海動物園的華南虎 /圖源網絡 70年代,其中3隻及其後代生活在上海動物園,後來廣州動物園也有;另外3隻生活在貴陽動物園,後來轉移到重慶動物園。
  • 【一日一題】(71)歐洲白鸛
    歐洲白鸛是遷徙性鳥類,平日常在水域岸邊或開闊的沼澤地上啄食水生生物,大多在8月中下旬至9月初遷離歐洲繁殖地,於3-4月離開南非越冬地返回,遷徙途中主要依靠上升的熱氣流進行高空滑翔。歐洲白鸛的分布範圍曾經很廣,種群數量也十分豐富,如今分布範圍已大大縮小,種群數量也明顯下降。下圖為歐洲白鸛秋季遷徙路線示意圖。
  • 不一樣的六一,廣州動物園裡趣味多
    「赤猴媽媽生下寶寶後,因為第一次當媽的緣故,因此完全不會照顧猴寶寶,不懂哺育,猴寶寶喝不到媽媽的奶,猴媽媽抱的姿勢也不對,直接就把猴寶寶擱在一旁,不理寶寶了。」廣州動物園飼養員說,5月7日剛出生時,赤猴寶寶的狀態越來越不好,出生時只有300多克,只有人的手掌那麼大,連奶液都不會吮吸。飼養員見狀,連忙把赤猴寶寶取出來,儘管被猴媽媽遺棄,幸好還有飼養員的悉心照料。
  • 河南洛陽:王城公園動物園華南虎再添丁
    2021年1月12日,河南省洛陽市王城公園動物園,兩隻已滿百天的雄性華南虎亮相。這兩隻華南虎幼崽是2020年10月3日出生的,經過人工育幼,順利度過危險期。幼虎體重由剛出生的約1000克,增至目前的7000克左右。華南虎被列為極度瀕危的十大物種之一。
  • 久違的華南虎四姐妹花橫空出世!!!
    小姐妹抱團四小花的媽媽「露露」是土生土長的「本地虎」,2014年出生於上海動物園繁殖場,她和從小一起玩到大的小姐妹「寒寒」、洛陽小夥「馬四」於2018年一同來到獅虎山西山,接管上一任「一王二後」的霸業。
  • 物種悲劇 湖南野生華南虎可能僅剩3隻
    華南虎一旦滅絕,在鄧學建眼中,其生態後果非常嚴重,「老虎作為生物中的『旗艦物種』,其衰亡和興盛左右著它生存的整個生態系統的衰亡與興盛」。      野外找不到,動物園裡還有。中國動物園協會副秘書長謝鍾介紹說,到今年11月止,國內動物園圈養的華南虎有69隻。
  • 重慶動物園30年來首次自然哺育華南虎幼崽(圖)
    重慶動物園30年來首次自然哺育華南虎幼崽(圖) 2015-02-15 16:58:1615日發布消息稱,該園8歲華南虎「復復」日前產下2隻華南虎幼崽並自然哺育,成為重慶動物園30年來首次自然哺育的華南虎。
  • 常德石門壺瓶山被確定為華南虎野外種群恢復地
    常德新聞網7月9日訊(通訊員 謝應林)由國家林業局全國野生動植物研究與發展中心、美國明尼達州動物園華南虎顧問辦公室聯合主持的華南虎野外種群恢復項目,在湖南壺瓶山和湖北後河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施。  7月5日,國家林業局全國野生動植物研發中心、湖南省林業廳等棲息專家和動物專家,華南虎顧問辦主任提爾森等6名美國棲息專家和華南虎專家及翻譯共12人,在國家林業局華南虎野外種群恢復項目負責人陸軍研究員的帶領下抵達壺瓶山,與壺瓶山自然保護區技術人員組成30人的聯合考察隊,從7月6日深入大山密林進行為期4天的野外實地調查,利用GPS全球定位,採取GIS地圖與現地對照標繪,對該地區地形、海拔
  • 野外基本滅絕的華南虎在滬誕四胞胎,全國180餘只園養虎都是6隻野生...
    上海動物園今天透露,園方繁殖的華南虎「四姐妹花」,如今都已滿月,正在虎媽媽和飼養員的悉心照料下健康成長。它們是正宗的中國本土虎種華南虎,極為珍稀,在野外已基本滅絕,目前僅有180餘只存於中國各家動物園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