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馬東閣等科研人員發明的「紅光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專利,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有機電致發光器件作為新一代平板顯示技術,具有開啟電壓低、響應速度快、主動發光、視角寬、無輻射、耐低溫和抗震性能好等優點,因此在全彩色顯示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全彩色顯示技術中,彩色模式多採用RGB獨立發光模式,這種模式是利用精密的金屬蔭罩與CCD像素對位技術,首先製備紅、綠、藍三基色發光中心,然後調節三種顏色組合的混色比,產生真彩色。該項技術的關鍵在於提高各發光元件的色純度和發光效率。對目前有機電致發光全彩顯示器而言,紅光的效率和色純度普遍偏低。因此,開發和研製高性能的紅光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對實現有機電致發光全彩顯示具有重要意義。
本發明是一種紅光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製備方法,它以在主體材料中共摻雜綠光敏化劑和紅光發光材料作為發光層,通過載流子瀑布式俘獲的發光過程,有效地抑制了器件中空間電荷的過度積累,降低了激子淬滅效應,從而達到提高紅光發光效率和亮度的目的。同時,通過優化敏化劑和發光材料的摻雜濃度,實現了純紅光發射,保證了紅光的色純度。本發明的方法簡單,製備的全螢光紅光器件具有高效率、高亮度和高色純度的特點,完全能夠滿足全彩顯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