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和機器之間的關係將可能重新定義

2020-12-04 電子發燒友

現在,技術可以直接呈現結果。想想你如何使用谷歌地圖:呈現的結果是儘可能快地到達目的地。但是在幕後,應用程式是綜合輸入,如交通、減速和施工,推薦最佳路線。當人們來工作的時候,他們期待的是同樣的體驗。

人工智慧AI和員工經驗:一些用例

大約10年前,人力資源開始從以服從為導向的職能轉變為以員工體驗為導向的職能。這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員工希望了解公司的價值觀,並了解他們如何為公司做出貢獻。人力資源部門負責提供這種員工體驗。幸運的是,人工智慧技術已經可以實現這一點。方法如下:

  • 員工:人工智慧已經在改變人力資源服務臺。早些時候,比如針對hr專用的數字助理,允許員工通過語音或手機簡訊提問。他們可以快速得到答案,比如目錄信息、假期餘額、工資支票、費用報告等等。對話式用戶界面還可以幫助指導員工進行正確的業務流程,比如經理的反饋,而不需要提前知道去哪裡。
  • 求職者:招聘和申請流程是對僱主品牌的第一次體驗,所以提供一個吸引人的求職者體驗是非常重要的。聊天機器人可以通過回答有關工作要求或職位細節的問題,指導求職者完成應聘過程,並為應聘過程的下一步提供指導。
  • 招聘人員:除了幫助招聘人員根據工作要求找到合適的候選人外,人工智慧還可以分析您組織中最成功的員工,以確定您可能沒有意識到的標準,並使用這些標準來幫助您推薦最有可能勝任你的目標職位的候選人。此外,人工智慧可以通過忽略人口統計因素來減少無意識的偏見,比如應聘者的性別、種族和年齡,研究表明這些因素會影響招聘決定。

下一步呢?

人類和機器之間的關係將在未來5到10年內被完全重新定義。隨著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取代常規的重複性工作,與它們一起工作的人類將承擔德勤(Deloitte)所稱的「超級工作」。這些超級工作只能由人類來完成,將溝通、服務和協作等領域的技術技能與「軟」技能結合起來。

假設我負責人力資源服務臺。過去,我的工作是回答員工的問題,並儘快提供答案。現在,我可以用人工智慧來自動回答我預設好的答案。我的工作立即變得更具戰略性,對常見問題提供更快的回答,並為員工提供更多的高接觸服務,這將讓他們的經驗更上一層樓,從而提高員工的參與度,並減少人員流動。

現在人工智慧AI已經達到了一個水平,它可以自動化很多我們並不真正想做的事情,我們有更多的時間來專注於創造力、戰略,更重要的是,相互聯繫,這是人類首先想做的事情。這對於企業向「以客戶為中心」轉變,與客戶建立更密切的關係、發展業務尤其重要,比如人工智慧賦能的CRM系統,將讓企業業務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企業發展業務的機遇

Gartner之前的一份報告稱人工智慧是「緩解客戶和企業之間關係的員工的力量倍增器」。Gartner發現:許多組織計劃將人工智慧與客戶交互應用程式、呼叫中心服務和支持以及數字營銷實踐聯繫起來。隨著CRM軟體越來越善於處理大量數據,並利用機器學習算法更快地生成洞見,它們將允許每個用戶更好地了解每個客戶,並更有效地預見和預測客戶的需求。收集各種非結構化數據,包括社交媒體帖子、電子郵件、呼叫中心記錄等,並將這些行為數據與事務數據結合起來,CRM軟體將能夠對客戶偏好提供更深入的見解,從而加深客戶關係。尤其是社交數據可以幫助一個組織在更全面的層面上認識客戶並與他們打交道。

實際上,機器學習正把CRM軟體變成一個不可或缺的「機器人助手」,它不僅能讓用戶更高效地完成工作,還能告訴他們關於客戶的一些他們不知道的事情。我們將看到更多的嵌入式人工智慧作為每個用戶的個人數字助理。

  • 提高智能工作流的自動化程度:長期以來,自動化一直是優質CRM系統的主要內容,但人工智慧正開始讓這些自動化變得真正有用,因為它能為用戶建議並設置自動化。那些使用CRM軟體的人不再需要技術技能來實現自動化——因為,CRM現在可以為用戶做這件事,或者至少建議自動化,大大提高銷售人員的工作效率。
  • 數據改善業務戰略:利用基於人工智慧的技術,企業可以利用電子設備、小配件、可穿戴設備、社交網絡等技術,更有效地更新和處理數據,通過增強數據挖掘,改善客戶關係。獲得的客戶信息越多,企業就能提供越多的產品和服務機會。比如通話高度個性化的通訊和電子郵件。個性化消息傳遞將有效地使CRM軟體能夠在一天中的最佳時間通過使用具有戰略意義的消息來吸引客戶,這些消息是結合大數據來設計的,這一功能將允許機器人實際識別一天中發送消息的具體時間,以及發送給誰。
  • 預測性評分和預測:例如當利用Salesforce Einstein 為您給出評分時,同時還會深入解析分數根源。 例如,預測性銷售線索評分將為各個銷售線索提供評分,表示轉換成業務機會的可能性。 還能了解分數背後的原因 - 例如,潛在客戶來源、行業或某個其他因素可能構成非常重要的指標,決定銷售線索最終是否轉換成功。此外,利用AI的預測功能還可用於預測事物的未來價值,例如股票投資組合或房地產投資。
  • 減少數據輸入:CRM所捕獲的數據可以提供關於銷售團隊和管理行為的絕好信息。通過增強與人工智慧的結合,改善了可以自動添加到CRM系統中的內容,使傳入的數據變得更有意義和價值。銷售人員可以更好地專注於建立關係,而不是而不是執行低價值的數據錄入。
  • 使用語音助手優化銷售電話:人工智慧和CRM的對話是自然語言(語音/文本)通過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開始驅動CRM系統的地方。由於銷售電話在銷售活動中佔很大比例,因此創建完全無縫和智能的銷售電話方法對於提高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現代CRM系統開始收集和記錄關於銷售電話的共享數據,以執行這些電話中的操作,並最大限度地提高改善問題解決、客戶支持、質量保證和整體客戶關係的潛力。
  • 每個接觸點都有無縫的客戶體驗:為數不多的與人工智慧沒有直接關係的趨勢之一是,CRM正在演變為包含更全面的渠道支持,因此每個客戶渠道都與公司的系統或記錄掛鈎。這使員工能夠深入了解以前的交互,並最終改進統一的客戶體驗。此外, 任何在線購物用戶都知道 AI 將會提供零售購買建議,但還會針對任何其他產品或服務類別(從業務軟體、稅務諮詢到貨輪貨櫃)提供智能建議。 除了產品之外,AI 還可提供其他推薦 - 例如,應該向潛在客戶發送哪份白皮書,提升客戶體驗從而增加達成交易的機率。

將人工智慧融入CRM對所有企業來說都是一個福音。這對那些迄今為止缺乏準確了解客戶的有意義的方法的中小型企業來說尤其如此。

最後,有一個問題大家可以思考下:在Deloitte的調查中,36%的受訪者說他們正在「重新構想工作」。「現在你有了人工智慧的力量,你會把工作想像成什麼?」

相關焦點

  • 阿爾法狗 4:1大勝人類冠軍後,也重新定義了人類
    學界也早有共識,無論透明還是不透明遊戲,只要是有確定的規則和邊界,人工智慧(網際網路、電腦、機器,不管你怎麼稱呼)必將勝出。十年以後,再回看這一次世紀大戰五局棋,很可能會發現,這是人類從網際網路轉向人工智慧的一個標誌性事件。網際網路重點解決的是「人際交流」,人工智慧將重點解決「人機交流」。
  • 訪液態金屬機器研發者:下一使命是重新定義生命
    原標題:訪液態金屬機器研發者:下一使命是重新定義生命  特別的師徒關係——導師「和盤託出」培養精英徒弟撬動世界級科研   劉靜教授有一個習慣,無論是出差還是開會,他總是隨身攜帶一支筆,以便隨時隨地幫學生修改論文。
  • 現代的悖論:機器與人類關係
    機器與人類發展關係歷程 從很大程度上來說,現代的歷史就是人與機器(技術)的關係史。 借用馬爾薩斯理論,機器和技術以幾何級數在迅速飛躍,而人卻只能以算術級數緩慢地進步。機器進化的速度遠遠大於人的進化速度。
  • 機器的「無限有趣空間」:人類將無法理解機器的崛起
    但是它們是如何實現這些成就的過程在人類眼裡卻是個黑箱。技術作家及藝術家James Bridle最近出版了一本反映機器崛起的新書,《New Dark Age(新黑暗時代)》。其中對機器如何思考的探討令人感到氣餒——借用科幻作家Iain M. Banks的話來說,在超智機器的腦子裡有一個無限有趣的空間,這個地方是人類永遠也無法進入的。
  • 馬斯克重新定義人機關係,黑科技會毀滅人類嗎?
    有專家認為,不排除這種可能,如果機器可以控制人類大腦,那比核飛彈威脅還大。,如果人類意識被機器理解,那麼各種神經系統疾病都將不治而愈,帕金森患者能獨立行走和思考,自閉症患者的痛苦和需求也能被大眾所理解,因為各種原因造成的身體殘疾也不會影響正常生活,聾啞盲人能重新與世界取得聯繫,殘疾者在更換機械義肢後能像正常人一樣行走跑跳,屆時即使是不可治癒的漸凍症患者也能重新擁抱親人與世界
  • 「千克」被重新定義 物理教材將修訂
    圖/國際計量局官網千克、安培、開爾文、摩爾……這些人類描述和定義世間萬物的標尺,今後將全部由「常數」定義。昨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舉行「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專題新聞發布會。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在發布會上透露,明年5月20日起,中國將啟用新國際單位制,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將改由基本物理常數重新定義。7個基本單位改由常數定義「2018年11月16日,貌似平淡無奇的一天,人類文明悄然度過了一個關鍵節點。」
  • 現代物理科學的最大盲點:現實和人類體驗之間的關係
    畢竟,自17世紀以來,「物理」一詞的含義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曾經認為物質是惰性的,不可穿透的,剛性的,只受確定的和局部相互的作用的影響。但現在,我們知道這種定義在幾乎所有方面都是錯誤的:我們接受的有幾種基本力量,即沒有質量的粒子,量子不確定性和非局部關係。我們應該期待在未來我們的物理現實概念會進一步發生巨大變化。
  • 「千克」被重新定義 中學物理教材將改寫
    圖/國際計量局官網千克、安培、開爾文、摩爾……這些人類描述和定義世間萬物的標尺,今後將全部由「常數」定義。昨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舉行「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專題新聞發布會。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在發布會上透露,明年5月20日起,中國將啟用新國際單位制,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將改由基本物理常數重新定義。7個基本單位改由常數定義「2018年11月16日,貌似平淡無奇的一天,人類文明悄然度過了一個關鍵節點。」
  • 機器視覺和智能圖像處理技術之間的關係
    機器視覺和智能圖像處理技術之間的關係 工程師曾玲 發表於 2018-06-13 15:16:00 機器視覺(Machine Vision)是人工智慧領域中發展迅速的一個重要分支
  • 許煜: 機器與生態學
    該書駁斥一些特定的哲學、人類學的傳統和技術史,比起將從人類學觀點出發對技術定義出的通用概念視為理所當然,我們更應該去設想技術多樣性的概念,而這種概念的特徵是架構在宇宙、道德、技術之間的動態差異上。一般都認為機器和生態學是兩個對立的範疇,因為機器是人造的、機械的,而生態學是自然的、有機的。
  • 劉復興|教育與機器的關係
    首先,智能機器是一種存在物。拉斯穆森(曾使用5個公理和3個推論論證了智能機器的實在性)認為,增強智能時代造就的大量人機結合體本身就是一種新型的存在物。「在後人類看來,身體性存在與計算機仿真之間、人機關係結構與生物組織之間、機器人科技與人類目標之間,並沒有本質的不同或者絕對的界限。」生物人與智能機器以及人機結合體共存、共生與合作成為一種社會生產與社會生活的常態。
  • 人工智慧和人類智能的最終走向是「夥伴關係」?
    人工智慧(AI)基本上是通過機器在人腦之外展示的智能。機器學習(ML)是實現人工智慧的一種方式,可以被定義為計算機使用統計技術進行學習而不需要特別編程的能力。這兩個術語都是共生的,但它們本身的權利也是相互排斥的,並且有不同的定義。
  • 馬雲:機器不可能取代人類
    馬雲:機器不可能取代人類(央廣網記者石昊鑫 攝)  央廣網天津5月16日消息(記者張喬)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今日在天津舉行,在大會主論壇環節,就人工智慧的趨勢、人才培養和區塊鏈等話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談到了他對時代的思考。
  • 機器學習時代的體驗設計(下):對創造人類行為學習系統的設計師和...
    人與機器之間的新關係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會發現機器學習驅動的用戶體驗不是線性的,也不是基於靜態的業務和設計規則的。它們會根據人類行為進行演變,並通過不斷變化的數據模型進行更新。每件產品或服務仿佛都有生命一般,就像如谷歌的工作人員說的那樣:「 這是一項與眾不同的工程」。
  • 機器智能將是人類意識進化的巔峰?
    這些對未來反反覆覆的猜想或能解釋長期以來備受爭議的費米悖論(Fermi Paradox),即儘管看起來我們身邊的生活中沒有出現比人類更進化的高智商物種,但實際上是可能已經出現了,只是我們沒有發覺而已。圖源:Medium這些未來預測中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意味:我們理想中完美的機器智能是這樣的(雖然我們沒有掛在嘴邊):「ta」的形態不是人類般的血肉之軀,而是堅不可摧、數據化和讓全人類臣服的智能機器。
  • 港科大教授權龍:三維視覺重新定義人工智慧安防
    峰會現場,香港科技大學教授,CVPR 2022、ICCV 2011大會主席,Altizure創始人權龍教授發表了題為《三維視覺重新定義人工智慧安防》的演講。權教授表示,人工智慧的核心是視覺,視覺定義了智能安防,但現在的視覺仍局限在二維識別層面,未來三維視覺重建將會成為最重要的任務, 它也將重新定義智能安防。
  • 【正定數博會】史軍:機器視覺技術將重新定義智能車輛和交通
    記者 趙曉慧 攝  長城網訊(記者 趙曉慧 煙成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開車犯困不自知、東西落在了車裡……隨著機器視覺技術的發展,這樣的情況將不復存在。  10月10日,「數字經濟『獨角獸引領創新發展』」主題活動在石家莊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商湯科技亞太事業群總裁史軍與到場觀眾分享了機器視覺技術在智能交通和智能駕駛上的應用。  「談到智能交通、智能車輛,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自動駕駛,自動駕駛其實還處於探索階段,它的商業化可能出現在5—10年之後。
  • 肖沐秋:重新定義生物個體和複雜性主體了嗎?
    以下為肖沐秋老師線上分享(經講者確認,有刪減)大家好,之前分享的三位老師都沒有講這篇文章的數據和推理過程。如果大家仔細讀過文章,再思考我提出下面問題,可能會比較容易理解。這篇文章提出了一個超越傳統生物學概念邊界的,對於生物「個體」,更確切說是複雜性主體的重新定義。我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討論以下幾點。一、本文拓寬了生物學對個體與邊界的定義嗎?
  • 機器不可能取代人 而是人類的夥伴
    (原標題:機器不可能取代人 而是人類的夥伴) 4月2日,在2017
  • 繼北極38℃後,阿爾卑斯山傳來了一個消息,海岸線或將重新定義
    而且,據英國研究人員報導,南阿爾卑斯山已經不知不覺消失了一半的冰川,如果不加以重視很有可能未來某天就無冰了,海岸線也將重新定義。高山無冰看似與人類沒有關係,卻嚴重威脅著人類。首先會導致海平面的上升,許多低洼沿海地區很可能就被淹沒,海岸線都需要重新定義。第二,高山冰川正常季節性融化是許多地區的重要水源,一旦高山無冰,將會造成缺水乾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