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雲:機器永遠不可能取代人類—因為人類有心,機器只有晶片!
馬雲在全球XIN公益大會上9月5日,阿里巴巴第二屆「全球XIN公益大會」在杭州舉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登臺演講,談教育,說自己現在是遊走於都育外緣,「誤打誤撞進了商界,本來只是想在商界搞兩年,沒想到搞了二十年,以後還會回到教育界,把自己經歷經驗給教育」,還說自己是處女座的人,追求完美。
-
馬雲:機器不可能取代人類!那會取代什麼呢?
也有人認為,人類不可能被取代,例如近日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就在一次演講中稱:「機器是不可能取代人類的。」人類為什麼不會被取代?人類文明發展至今,已經過去了數千年。只要有人類存在,那麼必然就有各種適應於人類生產生活的就業崗位存在,這是不可避免的。哪怕現在人工智慧技術與機器人應用越發廣泛,但是人類勞動者並不會就此消失。從現在來看,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與機器人應用還處於初級階段,即使是西方發達國家,相對於龐大的就業崗位數量來看,機器人「取代」的工作也極為有限。
-
機器不可能取代人 而是人類的夥伴
(原標題:機器不可能取代人 而是人類的夥伴) 4月2日,在2017
-
馬雲:機器永遠不可能超越人類
馬雲:機器永遠不可能超越人類 (4/16) "← →"翻頁
-
馬雲:用 10% 大腦創造出來的機器不可能毀滅人類
這幾年幾乎全球都瀰漫著一種對新技術時代的擔心,擔心機器會搶佔工作機會,擔心機器會控制人類,擔心人類會毀滅在自己最偉大的發明之中。但馬雲認為,新技術不是讓人失業,而是讓人做更有價值的事情。讓人不去重複自己,而是去創新,讓人的工作能夠進一步地進化。
-
馬雲:創造出來的機器不可能超越人類
中關村在線消息:第四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馬雲發言:人類對自己大腦的認識,不到10%,10%創造出來的機器,不可能超越人類。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馬雲發言 馬雲表示,新時代將會面臨諸多新的問題,今天的問題不是全球化造成的,而是全球化不完全造成的
-
馬雲:人類不可能被機器滅亡,要解放思想擁抱技術加大管理
5月16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出席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澎湃新聞記者 李聞鶯 圖人工智慧或將大量減少甚至消滅就業機會?5月16日,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在天津舉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會上表示,決定世界未來的不是技術,而是技術背後的人,是技術背後的理想、夢想和價值體系。「人類要有足夠的自信。」馬雲指出,人類永遠具備對美好生活、美好世界、和平綠色可持續的追求,機器卻不具備。
-
人工智慧:人類是高估了自己還是低估了機器的智能?
動物有本能,機器有智能,人類有智慧。馬雲這番話解讀下來,大概有以下兩層意思:第一、馬雲認為在人工智慧社會,有智慧的人類賦予了機器智能,智慧不等於智能;第二、人類依賴地球生存,但如果人類不善待地球,地球會變得不適應人類。
-
馬雲:現在已經沒有時間擔憂
今天舉行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緊跟馬斯克之後,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馬雲帶來全息演講。馬雲說,去年人們還在擔心機器會不會取代人類,今年變成了思考機器如何儘快取代人類,比如用機器去對抗病毒。與去年相比,今年面臨完全不同的局面,疫情對世界的改變可以看做是來自未來的信號,人類離不開地球,但地球可以離開人類。
-
未來,打敗的你的,不一定是「人」,馬雲再出金句,窮人或更難?
人工智慧是科技發展下的產物,可以比人工具有更高的智商,工作效率也更高,所以,未來,打敗的你的,不一定是「人」,而是機器人。就連一些大佬,也十分看好人工智慧的發展,畢竟,現在科技行業的發展前景很不錯。而人工智慧的出現,也是大勢所趨,能夠滿足一些行業特殊的需求,也為人類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和更多的可能性。
-
馬雲直言:20年後,有50%的工作會消失,這1500萬人會成為依靠!
其中,馬雲出席世界教育論壇並發表演講:世界正在迅速變化,今天最緊迫的是教育改革。他還警告並暗示,工業時代把人變成了機器,數字時代把機器變成了人。20年後,中國可能會有50%的工作崗位消失,那個時候會有約1500萬嬰兒出生。未來50年,中國將依靠這1500萬人口,他們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將直接影響世界。
-
機器會取代人類嗎?解局人工智慧技術的倫理風險
來源:經濟觀察網原標題:機器會取代人類嗎?解局人工智慧技術的倫理風險丨數據政治經濟觀察網 劉志毅/文 目前的人工智慧技術發展,主要是以計算機為載體推動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基於數據的人工智慧的技術可以幫助我們用各種自動化裝置取代人們的各種生產活動,從而提升社會整體發展效率。人工智慧帶來巨大的效能提升的同時,也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
「AI」機器最終會取代人類的所有工作嗎?人類該何去何從?
網飛2019年的紀錄片《美國工廠》曾引發國內外網絡上的討論熱潮,片中赴美開廠的福耀玻璃和美國工會在長期的鬥智鬥勇之後選擇用機器取代工人這一充滿諷刺意味的結局讓很多普通人唏噓和後怕。隨著AI和機器人技術的成熟,未來越來越多的工種轉向無人化是可以預期的,難道人類終將被自己創造的東西取代而一敗塗地嗎?
-
馬雲、馬化騰隔空激辯:人工智慧會摧毀人類嗎?
馬雲在演講中引用了新冠疫情的例子,他對AI大唱讚歌:「疫情沒有改變技術變革的趨勢,但是疫情加速了數位技術的變革,因為災難在逼迫我們創新。我們一位專家用肉眼看一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CT片子,需要15~20分鐘,後來中國的技術人員在很短時間內開發出的新冠CT,隱形的智能算法,機器看到一個疑似病例的片子只需要20秒,是肉眼專家效率的60倍。」
-
盤點 七大威脅可能毀滅世界 霍金:機器將取代人類
這位劍橋大學物理學家聲稱,人工智慧領域的最新發展意味著只需幾十年時間,比現在強大千萬倍的計算機就會下決心篡奪其創造者的地位,相當於結束人類對地球的10萬年統治。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2月7日以《所以世界將這樣結束……不是嗎?》為題發表文章稱,除了機器的崛起,我們還發現許多可能對我們種群、我們的文明乃至我們的星球構成威脅的因素。現在介紹其中最靠譜的七種威脅。
-
人類戰勝不了AI?我們會被機器取代嗎?
近日,柯潔在某節目中再次談到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時表示,「可能我太笨了,這輩子都打敗不了AI了。」柯潔對AI的態度從最初的不屑到謙遜再到悲壯,讓很多網友不禁感慨:難道人真的要被AI取代了嗎?人類會被AI所取代嗎?
-
馬雲再預測,20年後50%的工作或被取代,這10種工作或提前淘汰
馬雲再次預測,20年後50%的工作或將被取代,這10種工作或將提前淘汰!網際網路的誕生促使了很多新興行業的誕生及發展,比如電商、社交以及一些和科技相關的行業。這些新行業的誕生也帶來了很多新的工作崗位,比如客服、軟體開發、新媒體運營等。
-
機器翻譯什麼時候能取代人工翻譯?知行翻譯公司認為不可能
機器翻譯是通過計算機將一種自然語言(源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自然語言(目標語言)的過程。它是計算語言學的一個分支,是人工智慧的終極目標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機器翻譯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機器翻譯技術在促進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馬雲給出暗示:20年後50%的工作消失,中國未來取決於這1500萬人
比如,全球人口衰老化嚴重,中國的未來將依靠1500萬新生兒,他們才是未來產業發展的根本源泉,因為數字時代的人工智慧將取代很多人類能夠做到的事情,也許過不了二十年,世界上有將近一半的工作崗位就要消失,機器人將充斥我們的生活。馬雲信口雌黃?
-
聶衛平:馬雲幹什麼的不懂圍棋 阿法狗至少二十段
,對於馬雲的觀點,聶衛平也做出了回應,不知道馬雲是做什麼的,認為對方應該將精力放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上。,在網上絕大部分人認為機器肯定會被人搞死掉,打輸了以後所有人都認為機器一定會搞死人,我們這麼顛來倒去的『認為』,我並不以為然,尤其中國我們很多公司別再去搞AlphaGo這樣的東西了,沒有多大意義,因為可以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