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機器不可能取代人類!那會取代什麼呢?

2020-12-06 智能製造網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等技術的發展,以及機器人、智能裝備的廣泛應用,人類生產生活向著自動化、智能化、數位化加速轉變。在這一過程中,人類的就業崗位是否會被取代成為了全球公眾的關注熱點。

圖片

有業內人士認為,智慧機器人的持續普及,必將導致生產線一線員工及金融、教育、醫療等多個領域的就業人員面臨被代替的可能,而事實上這些情況已經在發生。也有人認為,人類不可能被取代,例如近日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就在一次演講中稱:「機器是不可能取代人類的。」

人類為什麼不會被取代?

人類文明發展至今,已經過去了數千年。在這段漫長而又短暫的歷史長河中,人類在科技、社會、經濟、農業等諸多方面取得了不少的進步,甚至是突破。但是,到目前為止,人類勞動者依然是普遍的存在,幾乎任何一個人都能找到一份工作。

可見,不管是發明了蒸汽機也好,發明了計算機也罷,說到底這個社會依然是人類社會。只要有人類存在,那麼必然就有各種適應於人類生產生活的就業崗位存在,這是不可避免的。哪怕現在人工智慧技術與機器人應用越發廣泛,但是人類勞動者並不會就此消失。

從現在來看,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與機器人應用還處於初級階段,即使是西方發達國家,相對於龐大的就業崗位數量來看,機器人「取代」的工作也極為有限。而在很多發展中國家,尚且處於機械化、自動化階段,就更被提智能化、信息化了。

就算各個國家、各個行業再進一步引入人工智慧技術與機器人產品,那麼是否意味著人類就可以徹底退出了呢?當然不是,在管理、維護、服務、銷售等多個環節,仍然需要人類的參與,才能保障這些機器人、智能裝備等可以順暢和高效運行。

所以,眼下就開始談論人類會被機器取代,實際上還不具有太大現實意義。總體來看,在絕大多數工作當中,人類勞動者仍舊是佔據絕對地位的;在一些機器人、智能裝備應用將為廣泛的行業中,人類勞動者也是居於主導地位。故而,馬雲說的話有其道理所在。

部分崗位的「興衰更替」不可避免

雖說人類不會被取代,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崗位不會被取代。事實上,伴隨著科技的進步,一些舊的崗位慢慢被淘汰,也有許多新的崗位逐漸出現,在這個過程中,崗位的「興衰更替」不可避免,而人們工作的變動也就自然產生了。

也就是說,實質上,在人工智慧時代,被取代的不是人類,而是部分不再適合時代發展的就業崗位。例如車間一線工人,很多的工廠在完成智能化升級後,大量採用了碼垛、噴塗、搬運、焊接機器人以及工業網際網路等技術,這時候原來的崗位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崗位上的人自然而然也就被「淘汰」,需要去尋找新的工作。

因此,很多人擔心的所謂「人類會被取代」嚴格來說是一個偽命題。我們無需太過擔憂這樣的爭論,而更應該去關注自己知識與技能的成長。只有自己強大起來,即使當前的崗位被「淘汰」了,那也能快速尋找到下一份工作。

人工智慧發展潮流勢不可擋,智慧機器人、智能裝備等產品的應用將會越來越普及。誠如馬雲所言,機器不可能取代人類,但是對於機器人類會越發倚重。相信在以後的日子裡,機器人也好,其他的一些智能產品也好,將會成為人類生產生活中的重要助力,幫助我們一道創造更大的價值、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相關焦點

  • 馬雲:機器不可能取代人類
    馬雲:機器不可能取代人類(央廣網記者石昊鑫 攝)  央廣網天津5月16日消息(記者張喬)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今日在天津舉行,在大會主論壇環節,就人工智慧的趨勢、人才培養和區塊鏈等話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談到了他對時代的思考。
  • 馬雲:機器永遠不可能取代人類—因為人類有心,機器只有晶片!
    馬雲在全球XIN公益大會上9月5日,阿里巴巴第二屆「全球XIN公益大會」在杭州舉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登臺演講,談教育,說自己現在是遊走於都育外緣,「誤打誤撞進了商界,本來只是想在商界搞兩年,沒想到搞了二十年,以後還會回到教育界,把自己經歷經驗給教育」,還說自己是處女座的人,追求完美。
  • 機器不可能取代人 而是人類的夥伴
    (原標題:機器不可能取代人 而是人類的夥伴) 4月2日,在2017
  • 馬雲:用 10% 大腦創造出來的機器不可能毀滅人類
    這幾年幾乎全球都瀰漫著一種對新技術時代的擔心,擔心機器會搶佔工作機會,擔心機器會控制人類,擔心人類會毀滅在自己最偉大的發明之中。但馬雲認為,新技術不是讓人失業,而是讓人做更有價值的事情。讓人不去重複自己,而是去創新,讓人的工作能夠進一步地進化。
  • 馬雲:機器永遠不可能超越人類
    馬雲:機器永遠不可能超越人類 (4/16) "← →"翻頁
  • 「AI」機器最終會取代人類的所有工作嗎?人類該何去何從?
    網飛2019年的紀錄片《美國工廠》曾引發國內外網絡上的討論熱潮,片中赴美開廠的福耀玻璃和美國工會在長期的鬥智鬥勇之後選擇用機器取代工人這一充滿諷刺意味的結局讓很多普通人唏噓和後怕。隨著AI和機器人技術的成熟,未來越來越多的工種轉向無人化是可以預期的,難道人類終將被自己創造的東西取代而一敗塗地嗎?
  • 人類戰勝不了AI?我們會被機器取代嗎?
    近日,柯潔在某節目中再次談到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時表示,「可能我太笨了,這輩子都打敗不了AI了。」柯潔對AI的態度從最初的不屑到謙遜再到悲壯,讓很多網友不禁感慨:難道人真的要被AI取代了嗎?人類會被AI所取代嗎?
  • 馬雲:創造出來的機器不可能超越人類
    中關村在線消息:第四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馬雲發言:人類對自己大腦的認識,不到10%,10%創造出來的機器,不可能超越人類。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馬雲發言      馬雲表示,新時代將會面臨諸多新的問題,今天的問題不是全球化造成的,而是全球化不完全造成的
  • 未來的人們工作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嗎?
    會,不過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不像是很多人想的那樣,瞬間取代,搞的和災難片似得。要讓你理解這個過程,需要講一個故事:原始社會,天給人類吃什麼、人類就吃什麼。不存在工作,當然也就沒有分工什麼的。後來,人們發現農作物可以自己種、動物可以圈養、火可以自己生,所以大家就能自己做的自己做,那時候也不存在工作。隨著人們可以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他們發現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做的衣服穿著就是舒服、有的人種的糧食就是高產,所以專業的人搞專業的事,這就是工作的雛形。
  • 機器會取代人類嗎?解局人工智慧技術的倫理風險
    來源:經濟觀察網原標題:機器會取代人類嗎?解局人工智慧技術的倫理風險丨數據政治經濟觀察網 劉志毅/文 目前的人工智慧技術發展,主要是以計算機為載體推動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基於數據的人工智慧的技術可以幫助我們用各種自動化裝置取代人們的各種生產活動,從而提升社會整體發展效率。人工智慧帶來巨大的效能提升的同時,也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 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嗎?
    我們會不會被人工智慧所毀滅或者取代?這是無數人們心中的問題,同時也是霍金留下來的預言之一,人工智慧將會取代人類。人工智慧那麼就讓我們來好好想一想,為什麼很多人會相信人工智慧最終會取代人類呢?首先我們先來搞懂什麼是人工智慧,顧名思義,人工智慧最終的目的便是為了模仿人類思考,而阿爾法狗便是最好的例子,大部分都會問,人工智慧不就是下圍棋下過了柯潔嗎,在其他方面它還是一竅不通,這有什麼可恐怖之說?原因來自於圍棋,下過圍棋的人都知道,圍棋的變化太多了
  • 馬雲:人類不可能被機器滅亡,要解放思想擁抱技術加大管理
    5月16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出席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澎湃新聞記者 李聞鶯 圖人工智慧或將大量減少甚至消滅就業機會?5月16日,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在天津舉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會上表示,決定世界未來的不是技術,而是技術背後的人,是技術背後的理想、夢想和價值體系。「人類要有足夠的自信。」馬雲指出,人類永遠具備對美好生活、美好世界、和平綠色可持續的追求,機器卻不具備。
  • 未來已來,你的崗位會被「機器人」取代嗎?
    馬雲曾經說,再過十年,進入全面智能時代,很多傳統專業將無工作可做,中間商將無錢可賺……通俗的講,人工智慧就是「機器人」,可是,你是否想過是誰發明了機器人?未來你的崗位會被機器人取代嗎?「機器人」(Robota)這個詞語的正式出現,時間周期並不是很長。
  • 機器翻譯什麼時候能取代人工翻譯?知行翻譯公司認為不可能
    機器翻譯是通過計算機將一種自然語言(源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自然語言(目標語言)的過程。它是計算語言學的一個分支,是人工智慧的終極目標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機器翻譯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機器翻譯技術在促進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人工智慧能否取代人類?
    知乎2016年上線了知乎算法機器人「瓦力」,它已經可以高效處理包括答非所問、歧視、惡意貼標籤、辱罵等各種不友善行為,在部分場景下瓦力的準確率可以超過99%。  更多的問題又隨之而來。當人工智慧時代最終到來,人究竟該居於何位?人能否逃脫最終被算法替代的命運?筆者在英國的不少採訪對象已經開始思考這一問題。
  • 如果月亮被七大行星取代,會發生什麼?可能你晚上都不敢出門
    也正是因為它比較大,我們在地球上才能夠看到一個大大的月亮,曾經有人提出這樣一個有趣的話題:那就是如果月亮被七大行星取代,會發生什麼?太陽系有八大行星,除了地球之外還有七個,如果它們放在了月球現在這個位置,那對於地球以及人類來說影響就會非常大了。地月的距離達38萬千米,這個距離在宇宙中其實不算什麼,是衛星和行星之間比較正常的一個軌道,就是如此短的一個距離,並排放下七大行星也是很寬敞的。
  • 馬雲直言:20年後,有50%的工作會消失,這1500萬人會成為依靠!
    其中,馬雲出席世界教育論壇並發表演講:世界正在迅速變化,今天最緊迫的是教育改革。他還警告並暗示,工業時代把人變成了機器,數字時代把機器變成了人。20年後,中國可能會有50%的工作崗位消失,那個時候會有約1500萬嬰兒出生。未來50年,中國將依靠這1500萬人口,他們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將直接影響世界。
  • 人工智慧:人類是高估了自己還是低估了機器的智能?
    動物有本能,機器有智能,人類有智慧。馬雲這番話解讀下來,大概有以下兩層意思:第一、馬雲認為在人工智慧社會,有智慧的人類賦予了機器智能,智慧不等於智能;第二、人類依賴地球生存,但如果人類不善待地球,地球會變得不適應人類。
  • 馬雲再預測,20年後50%的工作或被取代,這10種工作或提前淘汰
    馬雲再次預測,20年後50%的工作或將被取代,這10種工作或將提前淘汰!網際網路的誕生促使了很多新興行業的誕生及發展,比如電商、社交以及一些和科技相關的行業。這些新行業的誕生也帶來了很多新的工作崗位,比如客服、軟體開發、新媒體運營等。
  • 未來,打敗的你的,不一定是「人」,馬雲再出金句,窮人或更難?
    人工智慧是科技發展下的產物,可以比人工具有更高的智商,工作效率也更高,所以,未來,打敗的你的,不一定是「人」,而是機器人。就連一些大佬,也十分看好人工智慧的發展,畢竟,現在科技行業的發展前景很不錯。而人工智慧的出現,也是大勢所趨,能夠滿足一些行業特殊的需求,也為人類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和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