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已經發表了100多年,現在它已經成為科學界公認的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然而,許多人仍然對相對論的正確性提出質疑,其中人們質疑最多的是光速不變原理。本文利用光學像差分析證明了真空中光速是恆定的。
我們之所以要採用反證法,是因為目前的光速測量實驗是採用雙向光速來回測量法,這一點受到很多人的批評。同時,採用反證法,我們只考慮光速是否變化,而不考慮光速的具體大小,如何測量光速,交給他人去做好。如果光的速度變化的假設與我們觀察到的現象相反,那就證明了光速是恆定的。
圖1。光學像差的物理解釋
什麼是光學像差
當我們站在地球上仰望恆星時,由於地球的自轉和自轉以及地球在太陽所攜帶的銀河系中的運動,會產生光學像差現象。地球自轉引起的光程差較大,最多可達20.5角秒;地球自轉引起的光程差比每年約十分之幾秒的光程差小兩個數量級;太陽繞銀心自轉引起的光程差約為13角秒,但方向不變;太陽系繞銀河系自轉引起的光程差約為100多角秒,但周期很長。
本文通過地球自轉引起的光學像差現象,證明了真空中光速是恆定的。
圖2。深空攝影
天空的照片顯示所有的星星都以同樣的速度發光
無論是天文學家設立的天文望遠鏡,還是哈勃太空望遠鏡,在拍攝的照片中,所有的恆星都是一個個小點,它們的相對位置保持不變,這說明,首先,所有的恆星發出的光速都是一樣的。其次,來自同一顆恆星的所有光線都有相同的速度。
首先,讓我們看看第一個問題:所有的恆星都發射相同的光速。
假設在離地球10光年遠的地方有兩顆恆星a和B,它們的角視距為10',它們分別以不同的速度發出兩種光,分別是V和V',以及VV'。因為我們看到的恆星不是被摧毀的,而是很快被照亮的,我們可以看到光線是連續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望遠鏡中的速度是V和V』,同時也是光。
假設a星在0的時候以V的速度發光,B星在T的時候以V'的速度發光,a星在0的時候是a,B星在T的時候是B。這兩顆恆星的光同時進入我們的望遠鏡。
V'T2=L/V'的傳播時間
T2=T1+t=L/c+t=315360000+14635=315374635
V』=L/T2=0.999954v(假設光速V為300000 km/s)
換句話說,恆星在天空中的相對位置將發生變化。這與我們在望遠鏡中觀察到的事實不一致。我們從未用望遠鏡觀測到地球自轉引起的恆星位置變化。
因此,我們假設「真空中的光速可變」命題是錯誤的,因此「真空中的光速恆定」這一積極命題是正確的。
圖3。深空攝影
讓我們看看第二個問題:同一顆恆星發出的光速相同
證明過程與前一個類似,因此我們在此不詳細證明。如果同一顆恆星發出的光速不同,由於地球公轉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到一條線段而不是一個亮點。這與我們觀察到的相反,所以積極的觀點是,同一顆恆星發出的光速是相同的。
如果我們使用地球自轉數據,我們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得到同樣的結果。
光速恆定的其他觀測證據
其次,1887年,美國物理學家艾伯特·阿布拉漢·麥可遜和愛德華·莫利用麥可遜幹涉儀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即麥可遜-莫利實驗。實驗結果表明,在不同的慣性參考系和不同的方向上,光速是恆定的。
圖4。麥可遜幹涉儀的結構與光路
結束語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專業天文學家還是業餘天文學家,無論是地面天文還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每一張天空照片,都可以證明:同一顆恆星發出的光線不同,而來自所有恆星的光,其速度是一樣的。
可以看出,愛因斯坦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大膽地將光速常數提高到了原理上,從而解決了麥克斯韋方程中光速需要恆定的問題,也解決了有爭議的以太問題。多聰明的人啊。如果不需要添加物質,這就是愛因斯坦當年的基本思想。
夥計們,你們明白嗎?我將繼續為您提供高質量的科普文章,期待與您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