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平湖(1897年3月4日-1967年3月28日)著名古琴家、畫家
管平湖先生演奏的古琴曲《流水》是1977年旅行者探測器金唱片裡最長的音樂,更是唯一一首進入宇宙空間的中國音樂。
這首曲子仿佛是地球的遊子,跟隨探測器飛出了太陽系,在星辰大海裡尋覓「高山流水」的知音。
外星人沒準會聽到這個哦!
旅行者金唱片
旅行者金唱片(Voyager Golden Records)是一張1977年跟著「旅行者探測器」進入太空的唱片,據稱能保存10億年之久。
這張唱片是人類放進太空的漂流瓶,是人類丟進星辰大海的小石子。人類選擇了音樂,尋求外星生命的回應。
唱片的收錄內容由NASA的著名科學家、科普專家卡爾·薩根策劃。
入選的內容有:115幅圖像;多種大自然的聲音,包括滑浪、風、雷、鳥鳴、鯨魚歌聲、其他動物叫聲等;來自不同文化及年代的音樂;地球人的55種語言(或方言)說「你好」的聲音。
實際上,依賴旅行者探測器當年的技術,需要耗費4萬年以上才有機會遇到距離太陽系最近的鄰居。
這意味著,遇到外星生命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卡爾·薩根清楚地知道這一點。
他說:「發射這個『漂流瓶』到宇宙『海洋』,真正訴說的,是這顆星球上生命的願望。這是向外星生命發送的信息,更是我們對自己的表達。」
旅行者1號和金唱片 (圖中金色圓形)
有一個說法是,在籌備金唱片樂單的過程中,編輯聯繫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周文中教授,請他推薦一首中國樂曲。
周文中幾乎不用思考,脫口而出:「《流水》!這是一首人類意識與宇宙共鳴的冥想曲,用古琴演奏。《流水》一曲就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選送這首樂曲足以代表中國。」
創意總監安·德魯彥和卡爾·薩根兩人在策劃《流水》的時候定情結婚1977年6月1日
初選入圍的世界各地音樂有五十多首,最後評委們決定從裡面選出二十七首,並且要控制長度。
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時間長達七分三十七秒,被認為實在是太長了,需要裁減。周文中教授堅持認為,這首音樂,一秒都不能少。
最後,《流水》成為旅行者金唱片中最長、也是最早確定入選的樂曲。
長度僅次於它的,是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樂》第一樂章,七分二十秒。
《呂氏春秋·本味》版本的「高山流水」最有名: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伯牙鼓琴圖》元·王振鵬 卷絹本水墨 31.4cmx9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奏。剛彈琴時表現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鍾子期說:「彈琴彈得真好啊!好像泰山一樣高大。」
過了一會兒,琴聲表現出了隨流水常進不懈的志向,鍾子期再一次說:「彈琴彈得真好啊!好像長江黃河一樣激蕩。」
鍾子期死後,伯牙摔破琴,拉斷弦,終身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為之彈琴的人了。
《伯牙鼓琴圖》局部:伯牙撫琴
《伯牙鼓琴圖》局部:子期低頭靜心諦聽
伯牙子期的真實曲譜並沒有流傳下來,現在最古老的《流水》版本來自古明朝的《神奇秘譜》和《西麓堂琴統》等多部琴書,版本有一百多個。
近代的《流水》演奏版來自川派琴家張孔山,中間加有「七十二滾拂」,渲染出流水的磅礴之勢。管平湖先生曾跟隨山東秦鶴鳴學習過川派的《流水》。
管平湖(1897年3月4日-1967年3月28日)一生多貧苦,1949年一度靠畫幻燈片餬口。冬天,他既沒有取暖設施也沒有禦寒的衣服。因為需要自己生火做飯,手指縫常留有煤渣。
他的指甲有問題,因此不蓄指甲。這本是彈琴的大忌,但經過長期彈奏,他的指尖形成了老繭,因此彈琴時反而產生了一種蒼古、剛健的音色。(章華英,2007,管平湖古琴打譜藝術探窺,中國音樂學2007年第3期)
建國後,管平湖先生被聘為中國民族音樂研究所副研究員,專門從事於古琴研究、整理古譜,包括《廣陵散》、《幽蘭》、《大胡茄》、《小胡茄》、《獲麟操》、《烏夜啼》、《長清》、《短清》、《離騷》、《白雪》等重要琴曲。
管平湖先生的古琴演奏風格蒼勁古樸,剛柔相濟,現存的錄音資料大多數來自五十年代或更早期,音響效果難以和現在的錄音效果比較。
網上管平湖先生彈奏《流水》的視頻-來自《絕響——國鵬輯近世琴人音像遺珍》DVD盤1完整版,是目前僅有的影像資料之一。
2013年9月12日,旅行者1號帶著金唱片衝出了太陽系。
2020年3月12日,旅行者1號和金唱片與地球的距離為222億公裡,成為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物體。
截止到2020年7月9日,旅行者1號帶著金唱片已經運行了42年零10個月零4天,部分功能依然正常運作並持續與NASA通信。
而「高山流水」的旋律,依舊在宇宙深處,等待一次不期而至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