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7個小片段排名出爐!「白晝流星」很多人沒看懂
兩個多小時的電影,7個大導演參與拍攝。單單這陣容,就足夠強大了。7個小片段,每個時長約15~16分鐘。因為故事短,所以考驗的就是導演講故事的能力了。
因為有7個片段,所以也就有了哪個最好看,哪個最不好看這種榜單。
以下是部分觀眾對7個小故事的好看程度做出的評價。
你好北京,前夜,奪冠,相遇,這幾個片段被觀眾提及的頻率比較高。基本上獲得了多數觀眾的肯定。
寧浩導演的「你好北京」無疑獲贊最多,這也難怪。寧式幽默再加上葛大爺的演繹,出彩是意料之中。
這一個小片段。觀眾提及的最多的兩個名字就是「寧浩」,「葛大爺」。寧浩的寧式幽默,葛大爺的從來不會讓人失望的演技,讓這個15~16分鐘左右的片段,逗的觀影的觀眾樂呵呵的幾乎從頭笑到了尾。該說的事情,說了,但一點也不教條!搞笑貫穿始終,但是內核卻悄悄的在與普通人共情了。
當年辦奧運會,是我們國家最大的大事。而葛大爺飾演的的哥,最大的特點就是普通,除了普通之外,他還缺點不少,懶散外加愛吹牛,在他身上表現地分毫不差。通過這樣一個小人物的角度去看這場鑼鼓喧天國人格外揚眉吐氣的盛事,普通觀眾被葛大爺的演技帶入影片中,和葛大爺「共了情」。
這個片段收穫了最多的肯定和讚揚,這一次還真不完全是因為葛大爺的演技有多神乎其神。而在於葛大爺的所說所感,就是普通老百姓最真實感的情感。
說不感動,怎麼可能。
附上一則觀眾評價!講得非常客觀了。
同樣也獲贊較多的「奪冠」。這一小段的敘事角度和」你好北京「差不多。所以觀眾對這兩個片段的觀感也都不錯。
為了拍好這一小段,徐崢該是用盡了洪荒之力了,」大長焦、大廣角、柔光鏡「統統用上,80年代的上海弄堂,生活氣十足代入感十足。在這種背景下,用調侃的方式輕快的節奏把」主旋律「拍了出來。特色鮮明好看度也十足。
」回歸「這一小段,相對來說被吐槽的比較多。十幾分鐘的小片段開了3個切入點:工匠和警察夫婦;1秒鐘談判;旗手升旗時出現意外。鏡頭的頻繁切換,不同人物因為香港回歸所會有的緊張和期待,雖然可起共情之效,但是也是因為導演想插入的內容太多,而時長又不夠,所以第3個切入點中旗手遇到意外之後的內心掙扎反而沒有拍出來。
這一點略微有些可惜了。
再就是,中方部隊負責人的」啤酒肚「,也被觀眾調侃了。如此莊重的場合,護衛隊也是高顏值加持的當紅演員,這個時候啤酒肚明顯的高亞麟一出,不少人直呼」太出戲「了。
7個片段中,由陳凱歌導演執導的」白晝流星「在排名中墊底。而且,墊底的票數領先的非常明顯。
網上一片爭議之聲。評論區點讚最多的一條評價是」強行(航天精神和扶貧)掛鈎,故事土「
比較針對性的反駁是」導演意在表示,我們國家的很多領域已經是非常領先,但是與此同時國內還有很多人的生活仍然貧困「。
比較中立的評價是」回歸「的寫意大於寫實,寓意大於邏輯。而且因為前後的邏輯差了點,風格落差又太大,這也讓它備受爭議。
至於不少觀眾質疑的為什麼普通人可以接近航天飛船這一點,倒是真有事實依據的。
早在03年神州五號落地之後,是牧民最先發現的。半個小時之後,大批的車隊才找到具體的位置。據說是因為當時還沒有完全掌握航天飛船的著陸地點的確認技術!
也有新聞為證。
不過,觀眾在議論作品的缺點之外,也肯定了陳導的功力的。譬如鏡頭的運用和畫面的拍攝及處理。而且對」扶貧「也表達了自己的思考。觀眾的最後一句話,該是說出了不少人的心聲的:一個作品有爭議,不能單純的怪老百姓的審美水平低」。你覺得呢?
最後,問題來了,7個小片段中,哪個是你最喜歡的,哪個是你覺得沒有把故事講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