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姐妹四個同時查出甲狀腺癌!剩下一個……醫生感嘆:有件事一定要做!

2021-01-11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0M

浙江浦江的一家五姐妹

竟同時被查出有甲狀腺癌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甲狀腺疾病診治中心同一個病房裡住著43歲的王五姐(化名)、50歲的王四姐(化名),她們是甲狀腺癌病友,也是親姐妹。

更令人驚訝的是,王家有五姐妹。除了老四、老五兩姐妹外,其他三個姐姐也在同一個時期查出甲狀腺相關的嚴重疾病。

王家大姐查出惡性淋巴瘤

從此五姐妹癌症噩夢開始!

王家大姐是五姐妹中的老大,今年63歲,在浦江務農。前段時間由於高燒不退,並且身上發癢,便到浦江當地醫院檢查。

當地醫生穿刺檢查結果為惡性淋巴瘤,並已經轉移到其他部位,只能進行化療治療。大姐得了癌症的消息讓其他四姐妹聚到了病床前。

「醫生說我如果每年有體檢的話,不至於一發現就是晚期了。你們每年還是花點錢做個健康體檢吧。」大姐在病床上囑咐她們有空一定去做個體檢。

沒想到一體檢

發現五姐妹竟然全部中招!

在上海務工的老二在上海當地醫院體檢查出甲狀腺癌中晚期,老三在浦江當地醫院查出甲狀腺結節,醫生建議每3個月定期複查。

老四與老五得知後,嚇得一起跑到了浙大一院做檢查。結果,在同一天確診甲狀腺乳頭狀癌中晚期,並伴有淋巴轉移。

為何甲狀腺癌賴上五姐妹?

定期體檢至關重要

除了患惡性淋巴瘤的大姐是因為出現不適症狀,在就醫時發現癌症外,其他四姐妹生活中均沒有任何不適症狀,為何一做檢查就確診癌症?

專家表示,因為甲狀腺疾病多為「隱匿殺手」,早期症狀並不明顯,所以很多人在被甲狀腺疾病找上門時,也毫無知覺。

那為何甲狀腺癌就偏偏賴上這王家姐妹?

老四與老五的主管醫生胡靚主治醫生調查了王家家族史,發現家族裡有不少親屬有患癌史,所以不排除王家姐妹為癌症易發人群,但五姐妹沒有做過相應的基因檢測檢查,無法確定是否存在基因問題。

「像這家五姐妹來說,一檢查就是癌症中晚期,除了可能存在的基因問題以外,最大的問題就是從來沒有體檢過,如果早發現早治療不至於發展到癌症。

專家表示,我國近30年間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已升高近3倍,男性和女性的發病比例約為1:3。而甲狀腺癌高發於女性,這由多因素造成,有可能跟女性雌孕激素水平有關。與高發病率相對應的,是目前大家對於甲狀腺疾病普遍存在的知曉率、就診率和治療率皆低的現狀。所以很多人沒有明確症狀就不重視甲狀腺問題,不定期檢查,一旦發現問題就是比較嚴重的情況。

怎樣發現甲狀腺癌?

影像學檢查中,超聲已被臨床作為首先檢查方法而且對身體沒有任何傷害,還能評估頸部淋巴結的情況,如:有沒有轉移及其轉移的部位;在臨床上,超聲檢查對甲狀腺癌治療方法和手術切除的範圍,都有指導意義。

目前認為以下超聲徵象提示惡性風險增加:結節內探及鈣化灶(尤其微鈣化)、結節邊緣不規則、呈縱向生長、呈極低/低回聲、呈實性、硬度增加等,如合併上述徵象越多,則提示惡性風險越高。甲狀腺功能檢查對於判斷甲狀腺結節的性質有一定價值,如TSH低於正常,提示結節多為良性。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張彤表示,通常據超聲結果對甲狀腺結節進行風險評估、分層管理。對於小於1釐米的結節,多臨床觀察即可,對於1釐米以上,如有可疑超聲徵象,如微鈣化、邊緣不規整、低回聲等表現,可行超聲引導下的甲狀腺結節細針穿刺活檢,微創方法鑑別其良惡性,該技術是目前國內外指南推薦的術前評估甲狀腺結節的方法。如果經細針穿刺細胞病檢提示為良性,則建議患者1~2年內複查超聲。

健康提醒

甲狀腺結節臨床常見、多發,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為20%~76%,且呈增長的趨勢,其中又以中年女性多見。大部分結節屬於良性,僅5%左右甲狀腺結節為惡性。

不過,對於良性結節也不要掉以輕心;隨著結節的增大,可產生壓迫感、喉部異物感、頸部不適或疼痛、聲音嘶啞,嚴重時甚至會引起呼吸困難、窒息等情況。

甲狀腺結節跟這個習慣有關,很多人都有!

吸菸、精神壓力大,也會誘發甲狀腺結節

南醫三院內分泌代謝科陳志博士介紹說,甲狀腺作為人體最大的內分泌器官,合成並分泌人體必需的甲狀腺激素,會影響人一生的生長、發育、生殖、衰老等。而甲狀腺內的腫塊(統稱為甲狀腺結節),也稱為甲狀腺瘤,是最常見的一種甲狀腺病症。

甲狀腺為什麼會出現結節?最為人熟知的一個患病影響因素是碘攝入量。但值得注意的是,自身免疫、吸菸、精神壓力等都會成為甲狀腺結節的發病誘因。說起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則是很多人都有的。

幸運的是,臨床上絕大多數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的,惡性僅佔10%左右;良性結節僅會引起某些不適症狀,預後良好,一般都可以與患者和平共處。南醫三院內分泌代謝科副主任李晨鐘教授表示,大部分的良性甲狀腺結節是不會演變成惡性的。但容易疏忽的是,人體如果發現甲狀腺結節,很可能不只是一處,而且還會有新發的情況。

所以,一旦發現了甲狀腺結節,應該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診,檢測甲狀腺功能是否有亢進或減退的異常,以及排查橋本氏甲狀腺炎;醫生會結合病史、體檢、化驗檢查,甚至病理檢查來綜合判斷。定期檢查、增加檢查頻率也是必要的。

發現甲狀腺結節,怎麼辦?

甲狀腺結節出現,往往是因為長期的碘攝入不當,攝入過多或者過少;壓力過大,女性壓力過大;服用激素、利尿劑人群;放射性檢查或治療;不恰當的飲食等。

因此,為了預防甲狀腺結節,需要保持好的心情,少吃辛辣刺激的東西,儘量戒菸戒酒,少吃高脂、高膽固醇的食物,多吃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能減少結節的發生。

如何正確食用

加碘鹽和含碘食物?

陳志說,從甲狀腺疾病的誘因來看,調節情緒,改善生活習慣和注意飲食對於防病來說是很重要的。

大家都知道碘攝入過量對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存在明顯影響,但碘攝入不足同樣會增加甲狀腺結節的患病風險;原則上食用加碘鹽可滿足人體碘的需要,如果吃碘鹽的同時攝入含碘高的食物則可能造成碘過量。

李晨鐘提醒,如果明確是存在碘攝入過量的患者,是可以適量使用無碘鹽的。以前一些地區存在碘攝入不足的情況,於是推廣碘鹽。不過在沿海地區一般不會出現碘攝入不足的情況,因此現在南方部分地方市面也是有無碘鹽銷售的。

到底每天應該攝入多少計量的碘呢?

專家介紹,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組織建議碘攝入劑量的推薦——

12歲以上成人為150ug/天;

6-12歲兒童為120ug/天;

孕婦哺乳期婦女為250ug/天。

而人對碘的可耐受最高攝入量為1000ug/天。

目前,廣州市場的鹽一般每克約含18微克碘,如每天5~6克加碘鹽(相當於攝入約90~108微克碘),再加上含碘食物/輔料,每日的碘攝入量即可滿足人體需要。

如果患有甲狀腺結節,

如何正確食用加碘鹽?

由於碘攝入量增加是甲狀腺結節、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甲減的危險因素,建議大家不要長期保持高碘飲食習慣,要注意均衡適度攝碘。

如果有甲狀腺結節但沒有合併甲亢,推薦低碘飲食,可食加碘鹽,限制海帶、紫菜等高碘食物;

如果甲狀腺結節合併甲亢,則需要忌碘飲食,吃無碘鹽。

含碘量高的食物列表

(單位:微克/100克可食部分)

海帶(幹) 36240

海草 15982

紫菜(幹) 4323

螺旋藻 3830

海帶(溼) 2950

海苔 2427

蝦米(幹) 983

海米(幹) 394

蝦皮 373

含碘量較低的食物列表

(單位:微克/100克可食部分)

馬鈴薯 1.2

杏鮑菇 1.2

玉米 1.1

黃瓜 1

酸奶 0.9

茄子 0.8

尖椒 0.8

西葫蘆 0.8

番茄 0.7

南瓜 0.7

蒜苔 0.6

蟹味菇 0.6

紅薯 0.5

關於甲狀腺疾病的預防、診治經驗:

1.患有甲狀腺疾病的父母,最好從小就給孩子定期做甲狀腺體檢。

2.頸部脹大不一定是胖,可能是甲狀腺結節,發現後最好儘快檢查就診。

3.射頻治療的要求非常高,不要輕率選擇,儘可能諮詢專科醫生。

4.手術依然是目前推薦的首選治療方式。

相關知識

常見癌症有這些徵兆!

來源: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青年時報、江蘇新聞、健康有約(gzrbjkgj)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廖嘉明

相關焦點

  • 女子咽喉不舒服,到醫院查出甲狀腺癌,醫生:3個信號不能輕視
    咽喉不舒服是比較常見的一個問題,在大多數人看來,要麼是呼吸道問題,要麼是慢性咽炎引起的,總之問題不大。如果將咽喉不舒服跟癌症連到一塊,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很詫異,但作為醫生,真的要提醒大家不容忽視。有位女性甲狀腺癌患者,因為咽喉不舒服前來就診,沒想到經過檢查,最後卻確診甲狀腺癌。
  • 47歲女子,體檢意外查出甲狀腺癌,醫生:甲狀腺癌往往有4個表現
    王女士自己覺得沒什麼,認為變瘦是件好事,直到上個星期朋友和自己去體檢,卻查出來甲狀腺癌,這時才意識到不妙,心想平時也覺得不舒服,最大的異常就是脖子上長了個疙瘩,不過也不痛不癢的,怎麼就得病了呢?什麼是甲狀腺癌?甲狀腺位於頸部,在喉結下方兩指處,外觀看起來像蝴蝶,呈左右對稱形狀。當甲狀腺細胞發生癌變時,就成了甲狀腺癌。
  • 母女倆同時查出腸癌——有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提前腸鏡檢查!
    媽媽74歲,是一位直腸癌患者,在進行術前準備期間,醫生勸她的50歲的女兒也做個腸鏡檢查,因為她自訴長有「痔瘡」而長期便血。檢查結果為患有降結腸腫瘤,經病理進一步證實為降結腸癌。為方便患者家屬術後照料,安排母女倆同住一間病室,共同面對病魔。
  • 醫生:做好三件事,或能實現與癌共存
    很多人在查出癌症以後心裡是絕望的,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癌症基本上等同於死亡,活不長的,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在臨床上有近30%的癌症是可以被治癒的。得了癌症,壽命還有多長?跟三個因素是有關係的。因此癌症還是要做好預防工作,按時體檢,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避免耽誤病情。第二、癌症的種類癌症種類不一樣,惡性程度也會有所差別,對人身體傷害也不一樣。比如甲狀腺癌,一般發展得比較慢,治癒效果是不錯的,很多甲狀腺癌患者經過治療以後會活得比較長。
  • 查出糖尿病怎麼辦?醫生提醒:做好5件事,血糖慢慢降
    隨著時代的變化,現在人們的飲食生活習慣都有了極大的進步,但是,一個相對麻煩的現象也出現了,人們在青少年時期,身體就會多多少少的出現一些疾病,這是因為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造成的,使人的生命健康受到了威脅,就拿糖尿病來說,近幾年,我國的糖尿病患者大幅度的增多,而且針對人群越來越年輕化,很多人都查出了高血糖
  • 得一次甲狀腺癌所要經歷的一切
    2016年我被查出得了一種「尷尬」的癌症——甲狀腺癌。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它可能在所有癌症裡是最輕微的一種,但畢竟又沉甸甸地帶了個「癌」字,這使我每每(被迫)向人提起時,要麼引起巨大的恐慌,要麼遭遇善意的嘲笑——一個朋友直接跟我說:「甲狀腺癌也能叫癌?你那純粹就是過度治療。」
  • 為什麼有人本來沒事,查出癌後很快就去世了?醫生:可能是因為這4個...
    01腫瘤惡性程度高有一些被查出的癌症,發展速度很快,很多治療手段都不能取得好的效果。還有一些患者,本身基礎病較多,做手術或者放化療的時候,對身體可能會出現一個打擊,有可能會死於治療的併發症。總之,癌症要早發現早治療,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如果到了癌症晚期,總體的治療效果是不盡如人意的。
  • 甲狀腺癌來襲,脖子或先知?醫生:還需伴隨3個症狀,別忽視了
    醫生:還需伴隨3個症狀,別忽視了 第一個症狀:脖子莫名的腫塊 其實在前期的時候,患者的身體症狀,表現的不是非常的明顯,不過也還是有跡可循,最常見的一個表現,就是甲狀腺腫大,患者會感覺到自己的脖子莫名的出現腫塊,主要是在脖子前端凸起,不過大家也不要驚慌,出現腫塊
  • 母女二人總是腹瀉,同時查出肝癌,醫生:這種湯怎麼能天天喝
    張阿姨想著反正家裡邊有冰箱,於是就每次都煮很多銀耳,然後吃剩下的就放在冰箱裡。最近這段時間,張阿姨和她的女兒總是拉肚子。去小診所看了一下,然後開了點藥還是不見好轉。後來沒辦法她倆只好到醫院去做檢查,結果一查才發現原來兩人都患有肝癌。經過醫生的學問才知道,原來他們吃在冰箱放的時間太長了銀耳了。
  • 不到45歲,卻有20年B肝史,靠做3件事,多年沒惡化
    20年前老劉本來是一家公司的銷售人員,每月有著過萬的收入,但是突然有一天他跟主管提出來辭職,回到家中找了一個輕鬆的工作,每天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 當時他沒敢給任何人說,他辭職是因為自己查出有B肝大三陽,當時轉氨酶非常高,病毒量已經達到了7次方,醫生的建議是進行抗病毒,所以他就辭去自己的工作,專心地進行抗病毒,差不多4年的時間,他再去複查的時候,肝功能、肝臟B超都正常,病毒量降到很低,最後還檢查了一下甲胎蛋白,也是正常。之後這幾十年時間內,他只做了3件事,B肝一直沒有惡化。
  • 甲狀腺癌診斷、治療及副作用,一篇文章解決你所有疑惑
    前兩天又聽說身邊的一個朋友被查出了甲狀腺癌,感覺甲狀腺癌在人群中都已經司空見慣了,主要是發病率真的越來越高。 甲狀腺癌需要做什麼檢查?
  • 做好這5個方面,甲狀腺癌患者術後康復更好更快
    對於甲狀腺癌術後患者來說,術後該做什麼?該吃什麼?如何複查?一個個問題擺在面前。因此,唯有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有效的生活管理及規範隨訪,才能讓患者術後快速康復、降低復發風險、提高生活質量。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
  • 廣東甲狀腺癌發病率增速最快
    清遠市北江醫院一位血管甲狀腺乳腺外科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甲狀腺癌其實「不勤快」,病程長、發展慢,被醫生形象地稱為「懶癌」,雖然患者短期內無生命危險,但忽視也會帶來無法彌補的後果。  常見的甲狀腺疾病分為五大類,一是在廣東常見的「結節性甲狀腺腫」,二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即「甲亢」),三是在我國北方常見的甲狀腺瘤,四是甲狀腺癌症,五是甲狀腺炎。  許多市民以為,抽血時查「甲狀腺功能三項」(總T3、總T4、Tsh)能檢出甲狀腺是否出問題。「只查『甲功三項』是不夠的,還得加上甲狀腺素抗體和甲狀腺球蛋白這兩項。」
  • 得了糖尿病除了降血糖,還有五件事要做到,檢點一下你做了幾件?
    對糖尿病的治療來說,控制血糖是最根本的治療,但它並非是導致併發症發生的唯一因素,與它相關聯的危險因素還有很多,總結一下還有五件重要的事要做。建議糖尿病人每年選擇3-6個月採用注射胰島素治療,以最大限度地保護胰島細胞,延緩病情的進展。
  • 得了甲狀腺癌。需要做全身檢查嗎?
    甲狀腺癌(thyroid carcinoma)是最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也是近年來增長最快的實體癌。由於發生病因複雜及多樣,一旦患病往往擔心是否會有轉移。那麼得了甲狀腺癌需要做全身檢查嗎?
  • 未婚姐妹雙雙查出卵巢癌,最小年僅12歲,醫生:1種習慣
    主治醫生經過徹底的體檢和對她們的狀況的全面了解,他們被告知,姐妹倆生病與是她們經常食用醃製食品有很大關係。  近年來,卵巢癌發病率成為在婦科腫瘤中居首位,且致死率高。而究其原因與其早期症狀不明顯,很多人容易忽視有關。該病生長迅速,轉移機率高,發現時往往處於中晚期,治療困難,預後很差。大多數婦科疾病都與女性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所以想要在生活中遠離暖巢癌,應該從生活的點滴做起。
  • 宮頸病變有提醒,做好3件事,宮頸乾淨,HPV自己走
    30歲媽媽查出宮頸病變,丈夫甩袖離開,醫生:2件事早提醒30歲的何女士是一名幼兒舞蹈老師,養育了一個可愛的女兒,生活雖說不算得上很富裕,但非常幸福,可是在前些日子,他卻發現自己的身體出現了一些狀況,在她身體下面長了一些類似痘痘的小疙瘩,而且下體還伴有瘙癢,於是她上網搜索了一下,可能是尖銳溼疣,而出現尖銳溼疣極大能是感染上了
  • 最近3年杭州甲狀腺癌發病人數陡升 罪魁禍首是放射線和遺傳
    浙醫二院甲狀腺外科主任王平介紹,橋本氏甲狀腺炎和甲狀腺癌有相關性。對一些伴有甲狀腺功能偏低的橋本氏甲狀腺炎患者來說,由於促甲狀腺素分泌偏高,會導致甲狀腺上皮細胞增長,因此容易誘發甲狀腺癌。  顯然全民補碘與甲狀腺疾病上升無法劃等號,但對部分人來說,減少碘攝入很有必要。
  • 甲狀腺不會無緣無故癌變,這3件事往往是源頭,早早糾正
    甲狀腺是位於我們頸部正中,氣管兩旁,形似蝴蝶樣的內分泌腺體器官,有左右兩個側葉,其主要功能是分泌、合成、存儲甲狀腺激素。 啥是甲狀腺激素呢?今天,我就跟大家講講甲狀腺激素主要的5個作用以及導致甲狀腺癌的3個主要原因。
  • 你一定要做對這些事!
    並且有胃酸倒流的症狀,極易誘發胃食管疾病。 要改善胃酸過多,必須做到6件事 因此,從根本上減少胃酸過度分泌,才是避免出現胃食道逆流或胃炎等疾病的根本之道,而要減少胃酸過度分泌,在飲食與生活習慣上一定要做到以下6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