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罕見「海蝕地貌」火了,國內僅此一處,距石浦漁港15公裡

2020-12-10 騰訊網

浙江罕見「海蝕地貌」火了,國內僅此一處,距石浦漁港15公裡

大海比我們想像的還要神奇,在浙江便有這樣一處罕見的海蝕地貌火了,國內僅此一處,只有在這裡,才能夠看到大海神奇的另一面。這一處景點距離石浦漁港只有15公裡,感受了大海風平浪靜的一面之後,一定要來這裡看看哦。

這處罕見景觀叫做花岙石林,在寧波象山縣一個叫做花岙島的美麗島嶼上。島的面積不算大,只有12.6平方公裡,想要前往花岙石林,需要乘坐汽渡船。每天都很多來回的班次,所以不需要擔心交通問題,在出行之前,最好可以查一下天氣預報,選一個風平浪靜的好日子,可以更好地欣賞美景。

花岙島本身就以石林而出名,在這座由608座島礁組成的925公裡的海岸線上,景色一直都很獨特。而花岙石林在其中更是獨樹一幟般的存在。

在島嶼東側便可以看到這處美景,早年這裡是科研為主的存在,所以知道這裡的遊客非常少,如今作為開放式景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過來一睹這神奇的地貌。這裡需要分成四個部分進行遊覽:海蝕地貌、沙灘以及礫石灘和人文景觀。

特別是斜插在海岸線周圍的巨大石柱,這些來自於侏羅紀晚期的石柱,經過了火山噴發以及巖漿冷卻之後才形成,在兩億年的時光中,帶給人類的可不僅僅是觀賞價值,還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哦。

除了巨大的石柱之外,有的石柱也會出現斷裂,從而形成洞穴,溫馨提示,不要隨意進入洞穴,因為這些洞穴深不見底,作為遊客來說,欣賞美景就夠了,可千萬不要去不能涉足的危險區域哦。

花岙石林是全年開放的,開放時間是每天早上七點半到下午五點,想要去看看罕見美景,想要拍到日出和奇觀的相互輝映,最好還是早點起床去比較好。這裡雖然有著億萬年的光陰,但是色調卻十分的明快,而且石林的形態也相當渾樸,所以,細細觀賞是最好的。建議遊玩的時間是一整天哦。門票是40元,不過島上的精彩景致是完全可以值回票價的。

如果時間充裕,想要好好感受一下花岙島的美景,可以在這裡小住一兩日,島上的民宿乾淨衛生,而且店家十分地熱情好客。因為這裡的居民大多數都以打漁為業,所以這裡的海鮮都是每日新鮮打撈上來的,對於喜歡吃新鮮海產品的遊客來說,是一定要去試試看的哦。

大多數遊客都喜歡選擇在石浦漁港古城區居住,這裡不僅有古老奇特的商貿街,而且屬於漁村的氣息非常濃鬱,在這裡吃喝玩樂有著獨屬於大海邊的那種悠閒感,別處可體會不到哦。總的來說,去浙江旅遊,一定不能錯過的就是花岙島。這裡石浦漁港和花岙石林好玩好看。最後再次溫馨提示一下吧,想要看到最美的風光,一定要記得早起哦。

相關焦點

  • 浙江一處海蝕奇景,成千上萬巨型石柱整齊地插在海面上,世界罕見
    今天我要為大家介紹一處奇特的自然景觀,在浙江沿海的一個小島上,矗立著動人心魂的海蝕奇景,名為「花岙石林」。這是由成千上萬根四邊形或六邊形的巨大石柱組成,參差有序地構成了長達6000多米,高60米,總面積達18萬平方米的奇特海上石林懸崖景觀。至今國內沒有一個形態和機理與花岙石林相似,甚至在世界範圍內也是十分的罕見,絕對稱得上世界奇景。拍攝於浙江省寧波市。
  • 象山——奇特度極高的海蝕地貌景觀無與倫比
    象山由象山半島東部和沿海656個島礁組成,海岸線長925公裡。北部象山港為著名深水良港,南部石浦港是國家級中心漁港和二類開放口岸。象山奇特度極高的海蝕地貌景觀無與倫比,堪稱我國東南沿海一絕。旖旎多姿的山海風光,融青山、碧海、黃沙、藍天為一體,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 浙江同意建立溫州洞頭海島省級地質公園,海蝕地貌景觀突出
    浙江同意建立溫州洞頭海島省級地質公園,海蝕地貌景觀突出 2018-07-08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罕見海蝕海積地貌,是抗清名將聚兵地?還有變幻莫測的山巖
    這裡是一個有近千人居民的島嶼,位於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三門灣口東側,由於海灣眾多且地貌奇特而聞名,還是抗清名將張蒼水的聚兵之處,但由於這裡過去交通不便,所以來往遊客很少,這裡的有許多奇山異石,有各種巖石柱,被稱為是「石林」。
  • 連雲港海蝕地貌——獨裁造化 鬼斧神工
    在海岬處,由于波能集中,海岸遭到侵蝕破壞,廣泛發育海蝕穴、海蝕洞、海蝕崖以及浪蝕溝、甌穴等。雲臺山海蝕地貌發育典型,其分布位置和風化程度呈現由海向陸逐漸抬高、增強的特點。特別是玉女峰南部有一處海蝕穴密集分布區,人稱「海浸石」。
  • ​海蝕地貌的形成與紅樹林(含短視頻)
    2-有一種風景叫海蝕地貌3-海蝕地貌是如何形成的一、海蝕地貌海蝕作用海蝕作用在基巖海岸表現較明顯。2磨蝕作用  在波浪作用過程中,海水攜帶的巖石碎塊,礫和砂對海底起磨蝕作用,使基巖組成的水下岸坡被磨蝕成平滑的海蝕平臺,並可在海崖基部刻蝕出海蝕穴。3溶蝕作用  主要在碳酸鹽組成的海岸帶發生,可形成別具一格的溶蝕平臺。海蝕地貌類型1海蝕穴(洞)海崖坡腳處由波浪侵蝕形成的凹槽。其中寬度大於深度的稱穴,反之為洞 。
  • 罕見的地貌奇觀;喀斯特石針林、海蝕柱及冰塔林
    一,馬達加斯加黥基·德·貝馬拉哈自然保護區形狀獨特的喀斯特石針林。如針尖狀聳立刺向天空的石林是保護區內的獨特景觀,時間的傑作,滄海桑田的見證。(滄海桑田再加上雨和風的侵蝕,逐漸形成如刀削斧劈般的石針林)(在馬爾加什語裡,京基的意思是「人無法赤足行走的地方」)(人無法行走,卻阻擋不住生命力強大的植物在此生存和繁衍)二,海蝕柱。
  • 千礁百島 海蝕地貌
    風高、浪大、潮差大、海洋動力作用強烈,造就了「半洋石帆」、「仙人谷」、「海壇天神」這一罕見的海蝕地貌博物館,吸引了眾多的遊客與攝影愛好者前往。   半洋石帆   在平潭島看澳村西側200多米的海面上,遠遠望去有一個圓盤狀的大礁石,託著一高一低的兩塊碑形海蝕柱。整個礁石像一艘大船,兩塊巨石像兩面鼓起的雙帆,乘風破浪前進。
  • 海蝕奇觀 團山尋龍 ——遼寧團山國家級海洋公園海蝕地貌成因
    在中國渤海遼東灣畔,有一處神奇的自然遺產。它屹立於「海」與「陸」的交界處,宏偉大氣,變化萬千,仿若神之造物在人間留下的驚鴻一筆,它便是位於遼寧省營口市北海經濟開發區境內的遼寧團山國家級海洋公園海蝕地貌地質奇觀。團山海洋公園海蝕地貌區,全長2.2公裡,呈南北走向,是由早元古界變質巖系歷經18億年內、外海洋地質應力共同作用而成。
  • 南沙發現國內最大海蝕遺蹟(組圖)
    王燕 攝  「滄海變桑田」這一自然界奇觀在廣州可以親眼驗證啦!記者近日獲悉,在南沙區黃閣鎮發現了一種奇特地質地貌——海蝕遺蹟,五千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汪洋,一些礁島不斷被衝蝕逐漸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巖洞,怪石嶙峋,從而形成了目前國內最大的海蝕遺蹟群和最大的海蝕穴。地質專家表示,這對研究廣州以及珠三角的地殼形成、珠江口古海灣的變遷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 遼寧團山國家級海洋公園海蝕地貌成因
    坐觀自然造化,18億年滄桑巨變,千百萬年潮至汐退,不但孕育了蓋州北海的人傑地靈,更創造了這裡海蝕崖岸的萬古雄奇,仿若「神來之筆」。神琢海蝕在中國渤海遼東灣畔,有一處神奇的自然遺產。它屹立於「海」與「陸」的交界處,宏偉大氣,變化萬千,仿若神之造物在人間留下的驚鴻一筆,它便是位於遼寧省營口市北海經濟開發區境內的遼寧團山國家級海洋公園海蝕地貌地質奇觀。團山海洋公園海蝕地貌區,全長2.2公裡,呈南北走向,是由早元古界變質巖系歷經18億年內、外海洋地質應力共同作用而成。
  • 遼寧營口: 看特有海蝕地貌 感受魅力團山
    如果說她與別的海洋公園有什麼區別,那最值得驕傲的便是這海蝕地貌——特有的海蝕地貌形成於18億年前的早元古界變質巖系,其脈巖、析離體、捕虜體以及縱橫交錯的節理造就了獨特的海蝕風光近百個,地質遺蹟真實記錄了集中分布在高
  • 平潭:海蝕地貌甲天下 海濱沙灘冠九洲
    在島嶼南面坐落著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崗巖球狀自然風化造型,體積超過樂山大佛4倍的巨天然型石神像——海壇天神,因此,平潭被稱為「海蝕地貌甲天下」。  平潭島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距臺灣僅68海裡,是祖國大陸距臺灣本島最近的地方。全島陸域面積370.9平方公裡,海域面積6064平方公裡,素有「千礁百島」之稱。它既是全國第五大島、福建省第一大島,也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 泉州調查海蝕地貌景觀 發掘「跨越萬年的美」
    海蝕「新大陸」蔚為壯觀臨海巨石陡峭,地貌奇特,海蝕發育典型,奇巖怪石林立,蔚為壯觀,讓人驚喜、讚嘆不已。泉州海岸線上的海蝕地貌,可謂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幻化出的雕塑群。泉州市海岸線曲折,原來總長度為541公裡。
  • 中國濱海火山帶 罕見的自然遺產
    我國的火山噴發歷史記載有多處,如五大連池、長白山等,在過去300年內都有過噴發。我國還有一些火山已經被證實在全新世有過噴發,其中較為確切的有8處。這些都是活火山,處於休眠狀態。在我國歷史上這些活火山的噴發基本上沒有造成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主要是因為這些火山噴發大都發生在人跡罕見的地區。
  • 泉州全面調查海蝕地貌景觀 發掘跨越萬年的美
    經調查,近年由於人工圍海造地,岸線截彎取直,整個海岸線從北與莆田交界到南與漳州交界,海岸線實際長度已有所縮短(為471公裡)。在這段海岸帶中,基巖海岸為人們提供了豐富奇特的海蝕地貌景觀。但這些海蝕地貌景觀,如果人們平常不留意的話,往往會將其忽視。
  • 象山海岸線成觀賞海岸地貌好去處-海岸,地貌,象山,巖石,海蝕,-浙江...
    :怪石嶙峋的海蝕礁巖、千瘡百孔的海蝕崖壁、質細如綢緞的金色沙灘、五彩繽紛的卵石灘、直插雲天的海上石林……見過它的人,無不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濱海的山崖並不高,最高處也不過20米左右,裸露的巖壁大多五六米高,呈現出許多粗大橫向的巖層構造,宛如巨大的「千層餅」。  腳下的褐紅色巖體,寬廣平整,猶如一個大平臺,大小可容納千人。在大自然鬥轉星移的變遷中,有一處已經斷裂,出現了一腳寬的深溝,透過裂縫,可以看到巖石底部細膩金黃的沙土。  雖然稱為紅巖,但是這裡的巖石色彩並不單調。
  • 洞頭海島地質公園通過評審 將現省內最大海蝕海積地貌
    2018-06-15 07:1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侯捍兵 王藝6月14日,記者從溫州市洞頭區了解到,洞頭海島地質公園項目經過省國土資源廳專家的評審,將成為浙江省級地質公園大家庭的一員。觀音訓獅海蝕柱大竹峙島海蝕溝洞頭地質遺蹟資源豐富,保存著省內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海蝕海積地貌景觀。
  • 浙江「罕見奇景」走紅,面積18萬平米,比英國「巨人堤」更有氣勢
    浙江「罕見奇景」走紅,面積18萬平米,比英國「巨人堤」更有氣勢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景點,非常的獨特,深受造物主的厚愛。在浙江這罕見奇景走紅,許多人都慕名前去,感受一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這處奇景的面積有18萬平方米,卻比英國巨人堤更有氣勢。
  • 海南島的東部,最奇特的海蝕地貌
    海南文昌,是一個文化底蘊很厚重的地方,銅鼓嶺就處在文昌市境內,它不算大,東西綿延才20多公裡,海撥高度也就300米左右,但由於其地貌奇特,三面環海的特徵,莽莽蒼蒼中形成了許許多多的海灣,如大小澳灣、雲龍灣、淇水灣、月亮灣等,不僅如此,還有許多庵廟古蹟和充滿傳說的洞殿與奇石,是一個高山與海洋相結合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