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於個人觀察的主觀描述
我們中國的以色列支持者有哪些元素呢?首先,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學術話題。同時,因為涉及當代議題,也非常難調查,需要排除的幹擾因素也是很多的。
根據我從本科開始學習猶太、以色列相關專業的經歷,以及管理某qq希伯來語群的體會,我認為中國人對以色列主要有以下特點:
1. 大概從五六年前開始,出現明顯的「厭巴親以、親猶」的趨勢;這個趨勢與以色列近年來加大對華政治和文化宣傳的力度有很大相關性;
大概從我本科進入北大開始讀希伯來語專業這十年以來,以色列在中國的形象頗有改觀。十幾年前,阿拉法特去世前後,中國民眾仍然接受和延續我國政府過去的立場,從民族解放、公平正義的角度,大多支持巴勒斯坦一方。但近幾年,網上親以親猶,同時將巴勒斯坦的抵抗運動簡單等同於恐怖主義的言論非常流行。
我在這裡不想建立簡單的因果關係,但我個人觀察到了以下幾個趨勢:
a. 在這一期間,以色列的對華宣傳力度加大,政府間合作變多。在宣傳方面,許多與以色列相關的微博帳號、微信公眾號(如以色列計劃)出現;一些以色列國家領導人也開了微博。此外加入此宣傳隊伍的也有一些旅居以色列的華人。
b. 從宣傳內容上,有兩個特徵:
b.1. 強調兩國友好源遠流長:人人網、微博、微信還是出現強調以色列對華友好(所謂對我們最友好的西方/中東國家)、強調以色列對中國的「軍事和科技援助」,打造其「與其他西方國家不同」的形象。雖然關於殲10與以色列某機型是否真的有關應該有很多爭論,但也經常被拿來作為佐證;此外還有預警機之類。
b.1.1必須單另拿出來的,是以色列對華宣傳大打「猶太人與中國」牌,特別是上海猶太人,以示中猶友誼之牢固。
b.2. 強調以色列本身的「創新」、「先進」。最近最流行的有所謂「以色列黑科技」、「以色列是創業的國度」等。有些人從事的職業,就是介紹中國金主去以色列投資。
c. 發放大量獎學金,鼓勵中國學生赴以色列讀書。能申請獎學金的許多都與猶太學、考古和現代以色列掛鈎。換言之,從某個角度來說,都是直接或間接鞏固以色列領土訴求的「文宣」學科。
c.1. 一些在以華人從事導遊、鑽石買賣代購等行業,無意中和以色列形成了利益共同體。出現局勢不穩、影響收入的情況,自然就會去指責「鬧事」的一方。不過,前不久川普宣言引發軒然大波,巴勒斯坦人得到的指責卻比始作俑者還多,這一點就讓人不得不懷疑,有一些國人的立場似乎完全站在西方一邊了。難道是忘了我們的國家在西方輿論中的位置?
d. 中國網際網路上開始出現大量將巴勒斯坦乃至阿拉伯、穆斯林整體與恐怖主義勢力簡單劃等號的言論(雖然巴勒斯坦有傳統的基督徒社區)。我無法判斷這背後是否有以色列宣傳力量的直接參與。
2. 親以親猶人群中有很多基督徒,特別是基督教新教徒;
再引用我之前的一個答案:《以色列建國在巴勒斯坦地區對嗎?為什麼不換個地方?》
「我通過各種渠道接觸到的中國以色列同情者裡,一多半是基督徒,遍布各個年齡段。其中有些還熱衷學習希伯來語。極端例子是2009年北大的某學術會議,有天津大學的學生家長(!)趕到北京會場大罵巴勒斯坦「死多少人活該,本來就是人家的地方」。作為旁觀者,我表示相當震驚。」
其他的一些經歷:
1. 2013年底參加西南某省關於以色列的活動,幾乎一大半參與者都是基督徒,席間這些基督徒朋友多次跟我說「學了神的語言為什麼還不信神?快點信神吧!」
2. 我長期參與管理的某希伯來語學習qq群,大半成員是基督徒。通過私下交流我了解到,裡面有一些是就讀於國內底下神學院,接受境外地下傳教的基督徒。除了極端親猶之外,少數人也體現出極端反華、反政府的傾向。
二、類比美國社會的情況
其實美國也有一些人不是猶太人但支持以色列,他們當中最著名的就是福音派基督徒。在了解中國的以色列支持者之前,我們不妨先看看這批人:
我在另一個答案裡簡述過這些人的立場和背景:《
「……簡而言之,(福音派的立場)就是支持猶太復國主義,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的領土索求,強調基督徒和猶太人和平共處,強調猶太教是基督信仰的根。美國的福音派也是一股不可小視的政治力量,擁有自己的遊說集團。以色列政府也懂得積極利用和引導福音派在美國社會發出有利於以色列和猶太人的聲音。
他們會引用詩篇133形容基督徒和猶太人的關係: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
有些福音派基督徒甚至被稱為「基督徒猶太復國主義者/錫安主義者」。
這方面的研究,大家可以參閱一本寫得非常簡單的書,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同時也是學術研究:
Spector, Stephen. Evangelicals and Israel: The Story of American Christian Zioni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作者是猶太人。(Library genesis可以下到電子版)
福音派支持以色列、猶太人的動因,根據某些福音派人士的說法,可以分為兩點:
1. 宗教上,希望「耶和華」的信眾抵抗伊斯蘭教(雖然安拉和猶太-基督教的神可以看作是同一個神、雖然伊斯蘭教介紹亞伯拉罕、摩西、耶穌的先知地位——但普通福音派基督徒恐怕不了解也沒必要了解——口號重於「事實」);
2. 政治上,認為以色列是中東的「民主燈塔」。
所以除了神學上的認同之外,福音派和以色列更多是政治上的相互利用關係。
換言之,福音派支持猶太人和以色列,與他們反感非西方、反西方的伊斯蘭文明有很大關係。他們痛恨伊斯蘭教,牴觸非西方文明。
而好玩的是,早先被視為頑固不化的猶太人(猶太復國主義也是因為猶太人覺得自己不被接受而產生),已經在近二百年來隨著拿破崙解放猶太人和猶太啟蒙運動(Haskalah)、猶太人在商界、政界和學界的貢獻和影響力,被接納為了「西方」、「文明」的一部分。甚至地處中東的以色列國,也被認為是西方的一部分。並且,以色列人也因為自己的西方身份深深自豪(當初沒少聽外教自豪的說「我們西方」)。
三、綜合上述內容並討論並推測此問題的原因
1. 以色列近幾年的宣傳著力於美化以色列的科技、旅遊,強調中以、中猶友誼,淡化巴以衝突裡以方造成的巨大傷害,控制中國涉以涉巴輿論。這當然能影響一大批普通中國人對以色列的觀感。簡而言之:以色列和有些猶太集團在中國、部分中國人身上花了錢,見了效。
2. 伊斯蘭極端勢力的恐怖主義在911事件之後被宣傳為人類社會的「公敵」,影響了部分中國人對伊斯蘭教、阿拉伯世界的評價。
就襲擊事件本身,我認為任何針對平民恐怖主義襲擊自然都是公敵,但伊斯蘭極端勢力的興起有深厚的地緣政治和大國角力背景。敘利亞的悲劇凸顯了二者——希望阿薩德下臺的有美國也有以色列,也有遜尼派穆斯林勢力。此外,我們普通人大多只會注意事件本身(如昆明暴恐襲擊),少數人才會讀到新聞背後不同國家(如美國自己)對恐怖主義極端勢力的利用。於是,很多人會只看見極端宗教勢力的信仰背景,卻無視其產生過程以及針對其鬥爭當中的國際政治因素。我們簡單回想一下:我國遭受暴恐襲擊時,歐美的表態是怎麼樣的?而就在前一段,打擊在內戰中東突的是敘利亞政府Syrian Army unleashes hell on jihadist stronghold in western Idlib。這種事,依信仰背景判斷風險是很大的。
以色列在敘利亞內戰中幫助某些涉恐的反對派的新聞並不罕見,前不久以色列還空襲了敘利亞政府軍的基地。而同時,奮戰在反恐第一線的,卻有以色列的敵人,以色列眼中的「恐怖組織」,黎巴嫩什葉派抵抗組織真主黨。為什麼我們國家不把真主黨列為恐怖組織呢?因為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遜尼派和什葉派爭端、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關係、以色列和伊朗的關係、美國和伊朗的關係,環環相扣,絕不能簡單地從宗教角度理解。
3. 我的觀察表明(無數據支持)中國支持以色列的人,相當一部分都是基督徒(有選擇偏差)。而這些基督徒朋友也會像在本題下面的某些答案一樣,有意無意協助傳播對親猶親以觀點。
如果我是以色列宣傳口的人,我會很小心地利用中國部分基督徒來作為對華宣傳的中轉站。一方面,部分基督徒人士天然親以;另一方面,部分基督徒也親西方、反體制、反華。二者不一定有交集,但不是沒有可能。以色列方面應該要把握好火候,否則可能引火燒身。
總結:中國親以人士是什麼心態?這種問題太難回答了。什麼叫親以呢?對以色列人民友好、尊重,我想並不算什麼。我本人就很尊重以色列,也希望中以合作中一帶一路的背景下、在有利於中國政府、企業和個人的前提下不斷加深。當然,我也希望以色列媒體和輿論對華居高臨下的西方優越態度,不要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我能說自己親以嗎?我不覺得。我覺得「親」表示的是一種立場和傾向,這種立場甚至會讓人以雙重標準的方式偏袒一方。那麼如果到了這個地步,那麼我認為他們的心態與某幾種情況有重合:信仰背景、反穆斯林、惟西方價值觀馬首是瞻。
對此,我的看法是(重複之前答案裡的觀點):
不論是基督徒還是穆斯林,我們終究是中國人。我們個人的利益和中國息息相關,和巴以任何一方關係可能寥寥。如果有些朋友對中東歷史和地緣政治很感興趣,並學習研究這個話題,那麼我的看法是:中國需要的既不是親以的中東學生和學者,也不是親巴的中東學生和學者,而是親華的學生和學者。我們觀察其古代歷史、文明特徵、現代政治等議題,還是應該以自己的視角去分析為上。同時,我們要在了解地區歷史的基礎上,去思考,為什麼我國官方在巴以問題上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當權益。這是有充分的國際法、歷史和現實依據的。了解基礎上的支持,不算「親」,而算尊重事實。
我去過以色列,也去過巴勒斯坦,二者都可以是我們的朋友。在此問題上我們應該看的是中國人能得到什麼,而不是「中國人能做人家的什麼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