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中國人因為嘗盡了戰爭的苦,所以不是一個好鬥的民族,任何事情都會想要用和平的方式去解決,而且也有著一顆包容的心。在世界第二次大戰時期,德國人做了一件讓人非常憤怒的事情,他們將當時的猶太人趕盡殺絕,1933年的時候納粹黨拿到了大權,在這種絕境之下,猶太人只能趕往其他國家逃命,但是幾乎全世界的國家都不接納猶太人,他們都覺得猶太人是邪惡的民族,所以都將國門緊閉。
01
在猶太人都絕望的時候,我們中國選擇接納他們,而且不用辦籤證,也不需要擔保。來到中國之後,我們也維護猶太人的財務自由,他們閒下來的時候還可以去教堂念經,在中國生活十分愜意。在戰爭結束之後,很多猶太人選擇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和中國再也沒有了聯繫。但是有一些猶太人也是懂得感恩的,中國有什麼技術上面的問題,猶太人都會給我們一些幫助,如果沒有他們,中國在很多地方都還得努力幾年。
02
1978年以色列新海軍司令上任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掌握著這樣一個大權的人,其實是一個中國人。這個人是艾立·馬若姆,他有著黃皮膚、黑頭髮,從外表上面看就是中國人的樣子。艾立的外祖父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後來娶了一位俄羅斯的女子為妻,兩人後來也移居到了美國。世界第二次大戰的時候,艾立的父母跟著猶太人逃到了中國,艾立·馬若姆在中國出生,有著中國的血統。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色列也安全了,他們一家就搬回了以色列。
艾立·馬若姆從小就受到了同學的排擠,因為艾立·馬若姆的長相和當地以色列孩子的長相不一樣,小孩子就是這樣,看到和自己不一樣的人就會取笑別人,還給他取了很難聽的外號,但是艾立·馬若姆也並沒有因此自卑,反而更加堅強,變得更加優秀。
03
艾立的任命儀式很莊重,是當時的國防部部長親自主持的,而且那個時候軍隊的總參謀長也參與了他的任命儀式,大家都很看重他。
早在很多年前,國防部部長就對海軍前司令很不滿了,在戰爭當中,前司令也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於是就想換掉以色列的前司令,這個時候艾立·馬若姆出現了。當時的艾立·馬若姆還只是一個海軍工程師,在艾立·馬若姆上任之前,國防部長對艾立·馬若姆進行了多次考驗,艾立·馬若姆每一次都表現得十分出色,不比猶太人差,國防部部長覺得艾立很能勝任這份工作,就將這個大權交給了他。
結語
雖然兩個種族的人可以互相幫忙、互相扶持,但是畢竟骨子裡的基因不一樣,總是會有一些隔閡的。在艾立·馬若姆上任之後,以色列的很多媒體都稱他為「中國人」,並不承認他是一個有著中國血統的以色列人,這就很明顯的看出以色列的人對艾立·馬若姆還是存在一定隔閡的。艾立·馬若姆任職期間表現也很不錯,每一次都能夠將很困難的工作處理得很漂亮,得到了上司的器重。
一個人能力強不強並不是根據種族去判斷的,猶太人很聰明,這是他們的基因決定的,但是凡事無絕對,一個人的能力怎麼樣和後天的努力也有很大的關係。因為艾立·馬若姆不是地地道道的以色列人就歧視他,足以說明這個民族是一個氣度狹隘的民族,一個民族要強大起來,需要有寬廣的胸襟。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