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齡30歲,這群清華「美院人」用智慧為祖國獻禮

2021-01-08 清華大學新聞網
平均年齡30歲,這群清華「美院人」用智慧為祖國獻禮

來源:「清華大學」公眾號 2019-10-03 曲田 曹慶慶

歷史的畫面在這一刻被定格。2019年10月1日,舉國同慶、萬眾同樂,盛大的閱兵和群眾遊行讓每一位中國人激動不已。在現場觀禮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馬賽目不轉睛,因為在此次70組遊行彩車中,禮賓車和11輛主題彩車等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團隊所設計。

遊行隊伍走過天安門廣場,廣場上兩條「紅飄帶」相互輝映,格外引人注目。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迎接盛典,天安門廣場這一大型主體景觀雕塑同樣出自馬賽團隊。南端是人民英雄紀念碑,北端是長安街,「紅飄帶」從南到北延伸,寓意紅色基因連接歷史、現實和未來,也象徵著黨領導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光輝歷程。

作為項目負責人,馬賽介紹說,去年11月,學院接到任務,他們便迅速成立彩車和景觀設計團隊,成員包括來自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視覺傳達系、雕塑系、工藝美術系、染服系的教師及40餘名學生。

「我們彼此見過徹夜無眠的模樣」,這是參與到國慶設計團隊中的同學們的第一感受。白天上課,晚上討論、畫圖、施工對接、樣品試製,近一年的設計攻關之旅,馬賽帶領團隊已經數不清熬過多少個日夜了。「從最初抽象的概念,到漸露雛形的草圖直至最後完美的呈現,這一年來團隊的辛苦付出,最終演化為群眾發自內心的感動和燦爛笑容,這是對我們的最大褒獎。」馬賽說。

地球的「紅飄帶」

國慶期間,「紅飄帶」成為了天安門廣場上最美的風景——兩條長約200多米,高16米,形如「紅飄帶」的景觀設計,採用對稱環抱形式,正熱情擁抱著廣場。其外側為56個民族載歌載舞的歡樂場景,體現各民族共慶祖國生日,共祝祖國繁榮富強的美好形象;內側是山水長卷,象徵山青水綠、美麗祥和的盛世圖景;山水中央的一行鴻雁,則寓意全國人民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向著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齊心協力、奮力前行。其中,56個民族圖案是由美術學院教授何潔帶領校友何忠等人,在國慶60周年天安門廣場56根民族團結柱圖案基礎上,根據本次大慶需求進行的精心修改和設計,與「紅飄帶」靈動飄逸的形態相得益彰。

關於「紅飄帶——接力中國夢」主題景觀雕塑的設計內涵,馬賽說,由天安門廣場中央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沿廣場東西兩側向北延展,這寓意著紅色基因、紅色文化的永續傳承。也因此,關於「紅飄帶」的顏色,設計團隊最終選擇了「國旗紅」。

「天安門廣場是一個方形廣場,『紅飄帶』呈空間曲面形式,座落在廣場兩側綠地中,它能夠在廣場原有莊嚴肅穆的基礎上,增加靈動歡樂的氣氛,用聚合的方式讓人民群眾對慶典有更直接的參與感。」馬賽介紹說。為了便於閱兵、彩車和遊行互動,現場還設立了6塊大屏幕,針對不同主題,呈現不同的畫面。「一來可以補充歷史畫面和資料,更好激發廣場的熱烈氣氛,同時也能夠呈現盛典實況,為觀禮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激發現場的熱烈氣氛。」

在國慶結束後,這些大屏幕依然可以服務於大眾。「紅飄帶」還為國慶晚會表演提供了服務。「紅飄帶」上架設了燈光照明,夜晚華燈綻放,「紅飄帶」絢麗奪目。設計團隊從一開始就考慮到了「紅飄帶」的「夜與晝」,以呈現最佳的景觀效果。

為了達到逼真的藝術效果,同時不受天氣等因素影響,設計團隊採用打孔板的方式,通過手工調整凹凸,力爭將圖案的每個細節完美呈現。「我們測算過,單廣場內側山水一面打孔就有315萬個,當時計算機運算時把內存條都燒掉了。大家等結果經常一熬就是一晚上,沒有人抱怨。」美術學院博士生王夢瑤說。

眾志成城、彩車行進

同樣,為了設計好禮賓車、11輛主題彩車和湖北彩車,美術學院師生不分晝夜地辛勤工作著。「開天闢地」、「浴血奮戰」、「一國兩制」、「跨越世紀」、「眾志成城」、「區域協調」、「民主法治」、「脫貧攻堅」、「美好生活」、「中華兒女」、「從嚴治黨」......師生參與設計的主題彩車選取了生動傳神、便於理解的形象元素和造型載體,通過傳統文化、現代工藝和科技手段的結合,以實現主題彩車的政治表達和思想呈現。

"中華兒女"主題彩車在天安門廣場進行展示

譬如禮賓車的造型設計,設計團隊在車身兩面以巍峨長城、江山永固為主體畫面進行裝飾,並鑲嵌國慶70周年活動標識。第1組3輛禮賓車車頭上方以錦旗、五角星和牡丹花等紋樣進行裝飾,進一步增強榮譽感。

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副教授範寅良負責「美好生活」主題彩車設計。他在「美好生活」主題彩車上設置出了七個超過十米高的盒子,能夠看到七個對應的主題故事。試圖用抽象的設計語言,表達出具象的意義傳遞。

美術學院碩士生倪可人此次主要負責兩輛主題彩車的設計工作,「已經記不清繪製、修改過多少張圖紙了。」她笑言。如何將設計通過工程轉化為實物?這是她與同學們遇到的最大問題。「在設計初期,我們為了不限制創造力,主要以視覺效果和想法創意優先。但在項目中後期與製作團隊對接時才發現,工程難度遠超想像,這就要求設計不再是天馬行空的想像,而需要與實物製作的客觀條件,如尺寸、強度、承重、抗風係數等進行協調,經歷一次又一次的修改,去實現設計與工程上的完美平衡。」倪可人說。

不曾缺席時代的清華「美院人」

「美術學院的傳統就是將國家需求和科研實踐帶到教學中來,以增進學生的學習和學術能力,反過來學生的創意靈感也會反哺於教學和研究工作。」在馬賽看來,此次美術學院團隊的設計競標脫穎而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理念的創新。「我們的團隊非常年輕,平均年齡30歲,年輕鮮活的想法碰撞在一起,自然會產生不一樣的火花。」而更讓馬賽欣喜的是,每一位年輕同學在項目過程中展現出的堅韌毅力和精益求精精神。「這一年對學生的提高非常明顯,不但提升了設計研究能力,還增進了他們的愛國情懷,錘鍊了意志,對學生設計觀、價值觀塑造有著深遠意義。」

 創作團隊

這不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第一次擔綱國慶慶典藝術設計。早在1949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前身)的主要創建者張仃教授,就曾經擔任開國大典的美術設計。而根據《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簡史》記載,從1959年開始,學院受北京市委組織部的指示,每年國慶節和「五一」勞動節,派部分教師到遊行總指揮部和分指揮部參加美術設計工作,比如參與國慶十周年群眾遊行美術設計工作,設計橫幅標語、彩車、畫遊行隊伍的示意圖等。學院學生每年也都是國慶節遊行文藝大軍和文藝大軍儀仗隊的重要組成部分。

時光荏苒,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馬賽帶領美術學院團隊依然孜孜不倦,耕耘在慶祝活動的設計第一線。「歷屆典禮上都能看到清華美院人的身影。我想這是每一位美術學院師生責無旁貸的責任,是無上榮光,也是一種珍貴的傳承,清華美院人從不缺席時代。」馬賽說。

此外,正在北京展覽館展出的「偉大曆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美術學院洪麥恩設計團隊承擔了本展覽第一部分「序廳」和第二部分「屹立東方」設計布展工作。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國慶70周年廣場形象及彩車設計團隊


資料提供: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國慶70周年廣場形象及彩車設計團隊
內容統籌:王夢瑤
文字:曲田
視頻:清華大學電視臺 曹慶慶
攝影:鄭林慶  攝影助理 :王紫薇
圖文編輯:羅雪輝 若涵 楊晉 李婧

部分彩車現場圖片來自新華網、新京報及央視網

編輯:李華山

審核:程曦

相關焦點

  • 一群平均年齡70多歲的清華學子、上海老人成為最出彩的中國人!
    一群平均年齡70多歲的清華學子、上海老人成為最出彩的中國人!沒有遊戲裡的英雄華麗無比,沒有電影裡的英雄威風八面,守著孤獨和擔當,負重前行,感謝你們帶來的歲月靜好。用更美好的明天回饋今日的精彩,才是最好的致敬!《我愛你,中國》這首歌,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但聽這首歌聽到淚流滿面,小編還是第一次。
  • 中國第一代飛行員,1700人平均年齡23歲,最後無一人生還
    他的無畏、勇敢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正值芳華的年紀,為了國家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沈光耀的原型正式中國第一代戰鬥機的飛行員。這批飛行員共1700人,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23歲,是什麼樣的意志,讓他們為了祖國的繁榮,為了捍衛祖國的尊嚴奉獻了自己呢?
  • 火箭這群新人太年輕了吧!平均年齡下降7.9歲,完全適配球隊打法
    火箭在官宣伍德加盟後,又連續宣布籤下三名球員,分別是斯特林-布朗、梅森-瓊斯、泰特;同時續約卡博科洛、麥克勒莫及大衛-努瓦巴,可以發現這些球員有一個共同點,便是年輕,這些球員的平均年齡只有24歲。而休賽期離開的球員有考文頓、小裡弗斯、格林、錢德勒、卡羅爾等人,這些球員的年齡相對更大,平均年齡為31.9歲。在火箭上賽季的戰術體系中,對球員的體力要求不是很高,只需要把握住空位投籃機會即可,火箭的節奏也多以「蠕轟」為主。而新賽季火箭的陣容相對更為年輕,年輕人們體力相對更為充沛,打比賽的態度也將更為積極,他們是否會掀起一陣青春風暴呢?
  • 成都「小小街頭藝術家」首秀 用音樂獻禮祖國
    據悉,從昨日起至5日連續3天,「小小街頭藝術家」將分別在天府熊貓塔、來福士、大悅城、西宸天街4個街頭點位,統一佩戴鮮豔的紅領巾,揮動鮮紅的小國旗,以最赤誠的心,最熾熱的節目,為祖國獻禮。記者從成都市文化館了解到,「小小街頭藝術家」國慶體驗表演活動共吸引了100多位小朋友報名,50多名小選手經過前期專家評審脫穎而出,他們中有拉小提琴的小紳士、吹葫蘆絲的小能手、屢次獲獎的合唱團、最萌小小街舞團、高音獨唱小「歌唱家」……他們將最純真的愛獻給最摯愛的祖國,用才藝展現祖國未來之花的風採,展現欣欣向榮的氣派,也展現出成都「音樂之都」的魅力。
  • 顏寧19歲入清華,30歲成清華教授,40歲成美國院士,為何仍單身?
    她是我國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之一,年近40歲就成就了院士,培養了很多優秀學生。雖然她的名聲很大,但是她卻是一位只有43歲的女科學家。顏寧為何會收到那麼多人的追捧呢讓我們一起開了解一下顏寧的傳奇人生吧!
  • 中國最「特殊」的一群人,平均年齡不到15歲,僅靠心算打敗計算機
    導語:中國最「特殊」的一群人,平均年齡不到15歲,僅靠心算打敗計算機我們常說「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這個世界上,有著很多人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它們的存在讓我們都對這個世界充滿著好奇,人們都想要了解這些未知事情。
  • 中國美女天才顏寧:畢業於美國名校,30歲成清華教授,至今未婚
    而他們也沒有讓國家失望,在學有所成之後,便投入到了建設國家的道路之上,為我國的科技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清華和北大一直都是我國最為頂尖的學校,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人才。人們也都知道,只有各個地區的佼佼者才有機會進入北大清華學習。而能夠在清華北大擔任教授職務的更是世界上在這個領域的最頂尖的學者,有許多人終其一生都成為不了清華北大的教授。
  • 中國美女科學家,19歲考上清華,30歲成博導,卻為美再立大功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方面的研究人員也為國家的科技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是值得尊敬的一批人,有些人在祖國最需要他們的時候,選擇國外的浮華生活和優厚待遇,有些人選擇回到祖國,為祖國的科技發展作出貢獻。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與前兩種都有所不同,她的確去國外學習過,但是又回到了祖國,令人沒想到的是,最後她還是離開了祖國,在國外有了一番作為。
  • 【我為祖國點讚】西山分局組織開展「一首紅歌頌祖國•我為祖國...
    【我為祖國點讚】西山分局組織開展「一首紅歌頌祖國•我為祖國唱首歌」主題團日活動 2019-09-30 18: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祖國健康工作70年,「有意思!」 記清華「教授們的教授」、95歲的...
    5年前,他過90歲生日,作為學生代表發言的是清華大學原校長顧秉林  清華大學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一句沿用至今的口號,叫「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我已經幹了70多年啦。」張禮說,常有人問他這麼多年來,動力何在,他的回答很簡單:「就是覺得有意思!」
  • 女性平均初婚年齡出乎意料,現在34歲結婚都被平均了
    2001年4月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六條明確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這部《婚姻法》從實施到現在,已經過去17年,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婚姻法》的這條規定,恐怕已經不適應規範現在結婚年齡了。據上海市婦聯公布的「改革開放40年上海女性發展調研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上海男女的平均初婚年齡分別為30.3歲和28.4歲。
  • 這群平均年齡28歲的年輕人,想要重新給「焊接」下定義
    以創始人景巖為代表,大熊星座碩士及以上學位的佔比41%,成員平均年齡28歲,擁有平均7年行業經驗。「焊接作為有害工種,強光、煙塵、高溫等都會對焊接工人的健康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大熊星座希望對這一群體提供更多的關懷,用科技的力量為他們創造更好更健康的工作環境。」景巖說道。從智能焊接機器人與焊接工藝數據化服務兩方面入手,大熊星座 「軟硬兼施」 為焊接行業提供服務。
  • 上海市戶籍人口女性平均初育年齡30.29歲
    徐楓透露,2019年上海戶籍人口期望壽命83.66歲,其中男性81.27歲、女性86.14歲。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502.03萬人,佔戶籍總人口34.3%。上海市戶籍人口女性平均初婚年齡29.09歲,平均初育年齡30.29歲。「家庭教育指導需求也在上升。」徐楓稱,上海地區90%以上家長期望孩子受教育水平達到大學本科及以上。
  • 姚期智71歲棄美籍、賣房子,回祖國從頭開始,為清華培養人才
    中國自古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正是因為有他們,我們才有機會站在今天的舞臺上。71歲的科學家,姚期智教授辭去教授職位,告別學生,毅然踏上歸國之路,去實現他的理想。
  • 國米首發11人全外援! 平均年齡近32歲創歐冠紀錄
    ,而且平均年齡為31歲帶340天,再度刷新了自己保持的歐冠最老首發紀錄。人中有8人都已超過30歲,正值黃金年齡的只有莫塔、斯內德、潘德夫和巴洛特利,實質上那個時候國米的陣容已經老化,但在穆裡尼奧個人魅力的引領下,個個拿出超水準的發揮,也正因此,《米蘭體育報》描繪到:「那是一個用精神徵服歐洲的賽季」。
  • "嫦娥一號"衛星研製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
    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傑介紹說,繞月探測工程有近百家單位萬餘人參與其中,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團隊。這支隊伍有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年輕人多。     30歲不到的主任設計師,30歲出頭的總體設計師,40歲出頭的總指揮,隨著嫦娥探月夢想成真,各個系統的年輕頂梁柱走入了公眾視野。
  • 清華學術女神—顏寧,10年的"清華情",猶換不來美國的一紙邀約?
    李四光,中國地質力學方面重要的領導者和奠基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的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勳。他們鄧稼先、錢學森等人,當年面對美國財力和榮譽方面的種種誘惑,而不心動,最終,堅決的回到祖國,為新中國的發展做出巨大犧牲和貢獻。
  • 頂級科學家姚期智,71歲放棄美國籍,用特殊方法培養清華人才!
    中國人憑藉著自己的智慧讓中國製造穩穩地佔據著世界首位。中國的成就最離不開的就是那些為祖國貢獻自己力量的科學家。畢竟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在任何國家的發展過程中都是硬道理。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科學家為了自己的前途選擇去更發達的國家搞研究。
  • 頂級科學家姚期智,71歲放棄美國籍,用特殊方法培養清華人才
    中國人憑藉著自己的智慧讓中國製造穩穩的佔據著世界首位。中國的成就最離不開的就是那些為祖國貢獻自己力量的科學家。畢竟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在任何國家的發展過程中都是硬道理。但是姚期智這位世界頂級華人卻在71歲的時候選擇放棄美國國籍,放棄美國給予的一切優厚待遇,毅然決然的回到中國,為中國培養科研人才。
  • 電解質|30名副局級,平均年齡39.7歲!青島要找的「非常之人」有了答案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3日訊 近日,青島面向全市和駐青單位集中遴選了100名優秀年輕幹部,其中,40歲左右副局級30名,40歲以下正處級40名、縣級市正科級30名。「年輕化、專業化」成本次遴選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