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稅收壓力大,這幾種方式有效降稅

2020-12-05 騰訊網

現在做企業都太不容易了,有多不容易呢?其實無外乎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有時候還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創業仿佛成了一個很高危的行業。現在除了市場競爭壓力大,各行各業都呈現較為飽和的狀態,另外又加上各個環節的成本高,還有稅收壓力過重,大部分業務都拿來繳稅了。

那麼,企業該如何安全高效合規降低稅負,進行科學籌劃呢?

一.利用企業性質節稅

二.業務拆

三.改變供應鏈

四.改變經營方式

五.改變交易方式和地點

六.重組、合併與分立

七.充分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

大家都知道為了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促進當地的區域經濟發展,國家和地方層面發行了不少稅收優惠政策,針對入駐園區並且正常履行納稅義務的企業,可以享受政府的財政扶持和獎勵。例如重慶、上海、湖北等地的經濟園區都有很好的稅收優惠政策。稅收窪地園區採用總部經濟招商模式,不需要企業實體搬遷到開發區辦公,外地企業可以享受同樣的稅收扶持政策。

企業通過開設獨立核算的分公司或者新公司在河南、山東、重慶等稅收窪地園區,享受總部經濟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的財政扶持優惠政策(按照地方留存的40%~70%進行扶持)

企業可以入駐園區成立個人獨資企業,通過業務分流將部分業務讓個人獨資企業去承接,個人獨資企業可以享受核定徵收,個人生產經營所得稅核定徵收後0.5%--2%。

舉個例子

某綜合性企業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在銷售貨物的同時也提供安裝及售後維修服務,這就發生了銷售與勞務服務混合的銷售行為。稅法規定,混合銷售行為應當徵收增值稅,其銷售額應是貨物與非應稅勞務的銷售額的合計,若這兩項業務不分開進行核算,將合併徵收13%的增值稅,使得企業的稅負加重。

籌劃方案:

這個時候,如果經過公司稅收籌劃,通過入駐重慶、河南等園區,將安裝及售後服務部門成立為獨立的子公司,將此部分業務單獨核算,其稅率將由原來主體公司的13%降為6%,稅負明顯降低,甚至可以享受當地園區對於有限公司增值稅及企業所得稅地方留存稅額50%——80%的稅收扶持政策。

溫馨提示:

稅收壓力重,國家也出臺相應的政策緩解這一現象,所以在我們進行稅收籌劃的同時一定要合理合法合規的基礎上,誠信納稅。詳詢公眾號《稅收小沫》

相關焦點

  • 註冊離岸公司,大企業提高品牌地位,小企業可減緩稅收壓力
    詳情可以私信或聯繫微信公眾號「離岸資訊HK」 2020-09-27 13:55 對於不同的企業,用於不同的用途,就有不同的優勢,中大型企業註冊離岸公司可以提升企業在國際中的地位,方便企業融資上市,對於小企業來說可以減緩稅收壓力,增加企業利潤留存率
  • 2021年科技服務公司、軟體公司的企業所得稅壓力如何解決
    一般科技服務、軟體公司的稅收壓力來源於企業所得稅稅負高,企業所得稅是按照查帳徵收的計算方式:利潤x25%,這麼看來利潤過高,稅收壓力更大。 當然核定徵收也不是每個地方都有,目前總部經濟招商引資的園區根據企業不同情況出臺了幾種稅收優惠政策,其中就可以享受核定徵收,具體操作如下:
  • 每經專訪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譚珩:全國重點稅源企業...
    在減稅降費方式上,增值稅、所得稅、社會保險費和地方稅種等稅費一齊減降,直接減免、稅前扣除、遞延納稅等優惠方式有機組合,形成了符合稅費種特點的優惠「組合拳」,取得了良好的減稅降費效果。企業稅費負擔持續下降 助力就業人數穩步回升NBD:2020年二季度以來,中國經濟穩步復甦,三季度更取得GDP同比增長4.9%的成績。您認為全年的減稅降費政策對宏觀經濟恢復起到了哪些作用?
  • 每經專訪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譚珩:全國重點稅源企業稅費負擔持續...
    當前已經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未來這方面可能要更具針對性。比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發揮企業家在技術創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這實際上已經為稅收政策著力點指明了方向。分配和消費,從稅收角度來看實際上是一個問題。要消費,首先大家得有錢,還要對未來有良好的預期,才能放心地消費。
  • 時寒冰:世界稅收大戰,我們怎麼辦
    在全球化時代,一些國家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經濟迅速騰飛,給美國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也給西方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兩個壓力是不同的,前者體現在經濟利益上,而後者則體現在價值觀上)。    因此,大家看到最匪夷所思的一幕:當川普砍倒貿易自由化的旗幟,重新扛起它的,竟然是中國。在貿易自由化旗幟即將倒下的那一瞬間,中國突然意識到,自己是貿易自由化中最大的受益者。
  • 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減稅降費 建議簡併增值稅、印花稅稅率
    2月起,預算工委組成調研組,先後聽取了國務院有關部門情況介紹,赴江蘇、黑龍江、新疆等省實地調研,委託部分省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有關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開展專題調研,並組織開展網上問卷調查,廣泛了解各有關方面和社會公眾的意見建議。從調研的情況看,減稅降費政策措施力度大、受益面廣、成效明顯。納稅人、繳費人普遍反映,減稅降費政策措施有效降低了稅費負擔。
  • 【點擊查看】崇明固定資產稅收籌劃費用
    這類稅收政策的特惠實際效果還是挺好的,無論是公司還是本人能夠依照這類實際效果來開展節稅。只有,公司及其本人在應用這類方式節稅的那時候必須要在法律法規容許的範圍之內開展,要不是在法律法規容許的範圍之內開展就會遭受巨大的危害,這一點兒必須要非常的留意。對避稅有必須的釋放壓力:個人所得稅政策優惠擁有巨大的更改,這種更改針對大伙兒而言是擁有很好的實際效果的。
  • 行業人士:呼籲海南自貿港簡併稅製做好島內島外稅收制度銜接
    近期,多個涉及海南自貿港企業和個人的稅收優惠政策文件相繼落地,但截至目前簡併稅制的細則並未出臺。有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簡併稅制後,在目前缺少向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提供服務可以退稅的稅收政策情況下,對於島內企業,特別是考慮遷移至島內的電商平臺類企業可能存在隱形的稅務成本。簡併稅制是國際上自貿港通行的做法。世界主要自貿港對比於一般國家,稅制普遍較為簡單,稅收政策和監管、服務簡明便利。
  • 科技類型企業稅務籌劃方法匯總,地區性稅收優惠政策
    一, 科技服務業在市場經濟中的份額越來越大,中國的科技服務業也越來越完善。社會上湧現出一批專業化服務組織和頭部企業,不斷進行業務創新和模式創新;另一方面,國家也十分重視科技服務業的發展,中央和地方都出臺了相關優惠扶持政策。二,2021年的到來,科技服務業可以享受稅收扶持政策,科技服務業可以申請雙軟認證。但是這個認證申請比較麻煩,要經過資質和國家有關部門的批准才能生效。
  • 全國人大代表郭曉燕:減稅降費送春風 銅川大地暖意濃
    「減稅降費政策給廣大納稅人和繳費人送來了大紅包,讓企業實實在在享受到了改革紅利,稅務部門落實國務院減稅降費工作舉措給企業帶來了濃濃春意」。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工行銅川長虹路支行郭曉燕頻頻點讚減稅降費政策。為擴大減稅降費宣傳廣度和深度,2月14日,全國人大代表郭曉燕走進國家稅務總局銅川市新區稅務局,「零距離」感受減稅降費工作。
  • 緊抓「三度」發揮稅收職能 聚焦「六新」服務轉型發展
    政策支持增力度  大同市稅務局緊抓減稅降費政策普惠性與結構性並舉、階段性與制度性兼有的特點,圍繞全市「六新」發展需要,優化稅收政策「供給」,推稅收動政策落實「細分化」,全力打通稅收政策與產業、企業、項目之間的「鏈條」。  「放水養魚」,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
  • 【深度】水資源費改稅 影響用水幾何
    水資源稅開徵後,河北省水資源費標準降為零。除特種行業用水和農業用水外,直接取用地表水的單位和個人基本由水資源費平移為水資源稅。倒逼高耗水企業向節水化方向轉型,以減少企業成本「不轉型不行了!」近日,我省許多高耗水企業發出這樣的感慨。這是因為,居民合理用水負擔不會增加,但並不意味高耗水行業企業負擔不增加。
  • ​江蘇泰州:「稅援團」助力老牌企業上市
    近期,為緩解疫情衝擊影響,泰州市轄區內的老牌企業江蘇興達鋼簾線股份有限公司加快了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步伐,並擬進行內部重組來實現在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科創板上市的計劃。得知興達鋼簾線籌備上市的消息後,鑑於重組方案中有拆分業務板塊的情況,江蘇泰州當地稅務部門抽調業務骨幹成立了「稅援團」,多次上門為興達公司提供專業的政策解讀,靶向服務梳理相關稅收政策,減輕企業上市壓力,避免涉稅風險。「我們為了此次上市,考慮了許多因素,擬定了很多方案,但其中涉及稅務處理的問題就很頭疼,多虧了稅務部門的幫助,為企業順利上市提供了政策支持。」
  • 調整菸酒消費稅政策,白酒提稅:聽企業怎麼說
    1998至1999年間,《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補充規定糧食類白酒(含薯類白酒)的廣告宣傳費一律不得在稅前扣除。而廣告對白酒企業提高品牌知名度,促進產品銷售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由此看來,白酒行業此次再度提稅,並非偶然。 在稅收和政策的擠壓下,白酒企業盈利也在普遍下滑。
  • 「16+10」稅收支持體系 讓長三角稅收一體化跑出加速度
    融:打造稅收營商環境最佳體驗區   長三角稅收服務創新,重在一個「融」字。一方面,推行「五稅合一」綜合申報。10項新措施中提到,將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印花稅(按次申報除外)、土地增值稅與企業所得稅統一按季度申報。
  • 製造業等行業稅率由16%降至13% 算好減稅降費的大帳
    今年以來,減稅降費的「紅包」一波接著一波,從1月1日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正式執行,到1月9日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措施推出,再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一系列減稅降費直擊當前市場主體的難點,給企業和個人帶來了滿滿的獲得感和良好的預期。作為組織財政收入的主要手段,稅收既關係著每個納稅人的「紅包」,也關係著各級政府的「錢包」。
  • 政府稅收的輕重與善惡
    此時才發現人們對「稅」的理解各有千秋。稅收的本質是什麼?最流行的解讀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而在不同的解讀中,「民」的含義大不相同。一個是「稅」,一個是「民」,背後則是兩個關鍵詞:一曰輕重,二曰善惡。稅輕未必善,稅重未必惡。
  • 廣州稅企同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金羊網訊 記者嚴麗梅、通訊員陳婉薇報導:廣州市稅務部門3月30日深入西城都薈商圈,開展「新時代稅企同行,話改革共謀發展」主題稅宣活動,正式拉開稅收宣傳月活動的帷幕。據了解,今年4月是第27個全國稅收宣傳月,主題是「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 專家訪談|大數據時代企業稅收管理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應對
    2016年「金稅三期」全面實施後,稅務部門近年來的「徵、管、查」均圍繞「以票控稅」越來越嚴,尤其是虛開的企業,將一查到底。在大數據的監管下,企業或許會面臨更多企業目前還未發現的稅務風險,關於此問題,我們特別邀請了睿馳明雅資深財富管理諮詢師施忠賢老師針對「大數據時代企業稅收管理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應對」展開訪談。
  • 「數說稅收大帳本」從3加到11!稅收立法按下「加速鍵」,進程已過半
    系列報導《數說稅收大帳本》本期聚焦:從3加到11!稅收立法按下「加速鍵」,進程已過半。整整8個!這是過去五年時間裡,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稅法總數,其中包括環境保護稅法、車輛購置稅法、契稅法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在現行18個稅種中,已有11個稅種完成立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十三五」之前,完成立法的稅種只有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