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病例確診增加血清學檢測
本報訊(記者 劉歡)昨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公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強調病原學檢測中檢測下呼吸道標本更加準確。新版方案中明確,確診病例增加血清學檢測,出院患者應繼續隔離14天。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米鋒介紹,這次修訂診療方案,增加了病理改變內容,對臨床表現、診斷標準、治療方法和出院標準等也進行了增補和調整,有利於根據不同人群的疾病特點,更加精準的開展診療和救治。
新版診療方案中,增加「由於在糞便及尿中可分離到新型冠狀病毒,應注意糞便及尿對環境汙染造成氣溶膠或接觸傳播。」
臨床表現方面,首次增加對孕產婦和兒童的臨床表現描述。例如,「孕產婦臨床過程與同齡患者接近。」「部分兒童及新生兒病例症狀可不典型,表現為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或僅表現為精神弱、呼吸急促。」在治療措施中,增加「兒童重型、危重型病例可酌情考慮使用靜脈滴注丙種球蛋白。妊娠合併重型或危重型患者應積極終止妊娠,剖腹產為首選。」
病原學檢測方面,方案刪除了「為提高核酸檢測陽性率,建議儘可能留取痰液,實施氣管插管患者採集下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了「採用RT-PCR或/和NGS方法」進行核酸檢測,同時強調「檢測下呼吸道標本(痰或氣道抽取物)更加準確。」
診斷標準中,方案將臨床表現中的「淋巴細胞計數減少」修改為「淋巴細胞計數正常或減少」。確診病例在原有核酸檢測和測序基礎上增加「血清學檢測」作為依據,即「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和IgG陽性」或「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G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或恢復期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也可確診。
新方案中,現有臨床分型仍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其中重型按照「成人」和「兒童」分別定義。按照成人和兒童還分別增加「重型、危重型臨床預警指標」。
新方案在患者出院後注意事項中規定:鑑於有少數出院患者出現核酸檢測復檢陽性的問題,為加強對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和隔離,出院患者「應繼續進行14天的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同時要求佩戴口罩,有條件的居住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減少與家人的近距離密切接觸,分餐飲食,做好手衛生,避免外出活動。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