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神話,美索不達米亞神話的原創性,西方文化的影響

2021-01-09 囉嗦家常事

據說,神創造了人之後,人類不斷繁衍,人口逐漸增多,生活範圍日益擴大。人們相互爭鬥的喧鬧之聲不斷從地上傳來,令生活在天上的諸神煩惱。恩利勒神惱怒於世人的不善,乃召開諸神會議,決定發動洪水來毀滅人類。這與《聖經》中上帝因發現人類的不義和罪惡,才用洪水來懲罰人的理由略有不同。

水神恩基被認為是最具有仁慈、正義、理性和創造性的大神。他得知大地上將要發洪水的消息後,乃託夢給住在幼發拉底河邊老城鎮舒魯帕克的阿特拉哈西斯,蘇美爾語稱烏特拿比什提姆,吩咐他先造好一條避難的大船,裝上所有的物品。阿特拉哈西斯就帶領同族人,花了七天的時間,造成了方舟。他把物品全部裝進去,再讓家屬、工匠和野獸一起住進去。第二天早晨,狂風暴雨就開始了。

暴風雨一連下了七天,洪水淹沒了地上所有的地方,諸神都惶惶不安,逃到了天宮中,像狗一樣將身體瑟縮起來。第七天,暴風雨和洪水終於停止了。阿特拉哈西斯打開船上的窗戶向外一看,只見無數的死人像魚卵一樣漂浮在河面上,不禁悲傷無比,放聲痛哭。他的船又在河上飄了兩天,才看到了十二塊陸地露出水面。

船慢慢地停在尼希爾山頂上。於是,他將鴿子、燕子、烏鴉等鳥兒陸續放出去,見它們不再回來,知道洪水已退,乃走出方舟,來到山頂,獻上犧牲,倒上美酒,向諸神獻祭祈禱。阿特拉哈西斯意為"見到生命的人",或"最高的賢人"。天上的諸神,看到地上的人全被洪水淹死,都縮蜷在天庭,議論紛紛,傷心哭泣,此時突然聞到了祭物的香氣,就像蒼蠅一樣,都聚集到祭物上。

恩利勒神因恩基神洩露了天機,消滅人類的計劃未能成功,乃對恩基神不滿,引發了諸神之間的矛盾。最後,諸神達成協議,承認阿特拉哈西斯與他的妻子同諸神一樣可以長生不老。他們居住的地方則是既沒有毒蛇猛獸和虎豹豺狼,也沒有災害痛苦和疾病死亡的仙島,這一光明潔淨的幸福樂園就是宗教理想中的所謂天堂。

洪水過後,諸神又召開了一次會議。恩利勒神對恩基神說:"叫女神寧圖出來,把繁衍人類的事情告訴她。把降生女神們叫出來,命令她們處理繁衍人類的事情。從此以後,人類就開始布滿了大地。"這則洪水神話以豐富的想像力生動地反映出當時兩河流域洪水泛濫的狀況,以及人與神關係的多樣化內涵。神具有與人一樣的性格,在行為上有善惡是非之別,故神與神之間也存在著矛盾與分歧,例如在是否要發動洪水來懲罰人類的問題上,諸神就發生了激烈的爭論。洪水神話說明了人與神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為人與自然的矛盾,而這一切都是由神意來決定和主導的,由此說明了一個道理,神既能創造人,又能毀滅人,因此人只有聽從神的召喚,才能獲得永生。

據考古學發現,這則洪水神話對希伯來《聖經》產生了重要影響。1872年,正在大英博物館工作的喬治·史密斯在整理來自美索不達米亞的巴比倫語的泥版時,突然發現其中一部分是這樣寫的:"船停在尼希爾山上","鴿子飛出去了,又飛回來了"。他立刻想到:這是出自《聖經·舊約》中的《創世記》第五章"挪亞的方舟和大洪水的故事"。他興奮地將這一發現報告了上級,但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當時英國人不能接受挪亞故事來自於蘇美爾神話的說法,因此,喬治·史密斯就親自去了一趟美索不達米亞,在尼尼微的巨大廢墟中,他發現了這一神話傳說的另一些可以互證的情況,由此證實了他的推論。由洪水神話的影響力可以看到美索不達米亞神話的原創性以及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相關焦點

  • 美索不達米亞,創世神話,「水」的哲學
    美索不達米亞神話中有關創世的神話特別多,所描述的創世過程不盡相同,但流傳較廣的是《埃奴瑪·埃裡希》。這則被譽為《巴比倫尼亞的創世紀》的神話在公元前2000年就已在阿卡德人中口頭流傳,後用阿卡德文記錄在泥版上。
  • 驀的世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人類最早的文明》
    美索不達米亞的農業主要是耐鹽鹼的大麥、小麥和椰棗等。美索不達米亞地圖就在如此並不優越的土地條件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被創造出來,這裡成為人類文明的最早發源地,同時也是古希臘、古羅馬的西方文明的搖籃。圓筒印章美索不達米亞非常複雜的王朝神話時代:在出土的16塊《蘇美爾王表》中,記錄的內容都比較相似,在大洪水之前,「天(神)降王權」在五座城市交替統治,共有八個王居然統治了24萬多年。
  • 大洪水: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共同記憶
    迦勒底人敘述的大洪水神話時代與傳說時代的分界點是大洪水,口述傳統和文字記錄的分水嶺也是大洪水。在《創世記》第1~9章提到的世界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誕生,和第12章的迦南沙漠牧人的故事之間,《希伯來聖經》講述了諾亞、方舟和諾亞的後代的故事。
  •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丨蘇美爾人創造的「起源文明」思想體現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堪稱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被稱為「人類文明的搖籃」,通過開闢遠距離商業貿易和進行徵伐戰爭,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深刻影響著周圍其他文明的發展,包括位置較近的埃及文明、猶太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希臘文明,甚至影響到了遠在東亞的華夏文明。
  • 覺色---神奇的美索不達米亞
    兩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發展最早的地區,為世界發明了第一種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第一個城市,編制了第一種法律,發明了第一個制陶器的陶輪,制定了第一個七天的周期,第一個闡述了創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話巴比倫城以兩道圍牆圍繞.外牆以外,還有一道注滿了水的壕溝及一道土堤,城內的主幹道中央以白色及玫瑰色石板鋪成,另城有八個城門,其中的北門就是著名的伊絲達爾門,表面用青色琉璃磚裝飾,磚上有許多公牛和神話中的怪物等浮雕。巴比倫城被建設得宏偉壯麗,直到100多年後,希臘歷史學家,被稱為「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來到巴比倫城時,仍稱它為世界上最壯麗的城市。。。
  • 美索不達米亞文化圈
    美索不達米亞最早的文明,可以上溯到距今六千年以前,在時間上早於埃及。蘇美爾人是兩河流域古文明的奠基者。
  • 美索不達米亞,你了解嗎?
    美索不達米亞的農作物主要是耐鹽鹼的大麥、小麥和椰棗等。就是在如此並不優越的土地條件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被創造出來,這裡成為人類文明的最早發源地,同時也是古希臘、古羅馬西方文明的搖籃。古希臘人把兩河流域叫做「美索不達米亞」,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地方」。美索不達米亞又分兩個部分,南邊叫巴比倫尼亞,北邊叫亞述。就今天來說,兩河流域相當於今天的伊拉克一帶。兩河流域文明時代最早的居民是蘇美爾人。他們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就來到了這裡。兩河流域的最初文明就是他們建立的。
  • 失落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兩河文明)|西行文化
    兩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發展最早的地區,為世界發明了第一種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編制了第一種法律,發明了第一個制陶器的陶輪,制定了第一個七天的周期,第一個闡述了創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話。他的將領塞琉古在繼業者戰爭後得到美索不達米亞,並以此為基礎建立的塞琉古帝國,統治了這個地區。並在前275年把巴比倫城的全部居民遷徙到塞琉西亞來取代巴比倫的政治、文化、經濟地位,導致巴比倫逐漸荒蕪。在前224年-651年的薩珊時期,美索不達米亞成為乾涸的陸地和沼澤,曾經輝煌的文明被沙塵所掩埋。隨著伊斯蘭王國的興起,人們遺忘了美索不達米亞的古文明。
  • 美索不達米亞,黃金之初
    城市化會造成社會階層的快速分化,在美索不達米亞,外來的黃金珠寶資源,一下子就成為了神職人員與統治者的信物。這就如同商代,外來的青銅加工技術,發展出獨特的青銅禮器文化一樣。越是在這種情況下,這種稀少而被特權階層青睞的珍寶,越會被賦予不同凡響的設計與工藝,使之成為人類歷史文明中獨特的文化遺產。
  • 「文明的裡程碑,歷史的見證人」,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繼承與創新
    不僅如此,這兩條河流並不適合航行,還會時不時的引發強烈的洪水,不可預測的洪水,加上不適於航航的特點,這兩條河流讓當時的人們又愛又恨,正是這種特性,導致了當地人不斷遭受洪水和乾旱的侵襲,至此,很多人都相信神明都是變化無常的,而能進行儀式和神溝通的祭司就是非常有用的人了。
  •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所以,就像埃及文明誕生在尼羅河附近,中國文明誕生在黃河長江附近一樣,最開始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也同樣誕生在河附近,而且是兩條河。   這兩條河的名字叫做幼發拉底和底格裡斯。在這兩條河中間,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城市:巴比倫。再後來,巴比倫成了美索不達米亞最繁華的城市,也是首都。在美索不達米亞附近有幾片海,比較重要的一個就是在它右下角的「Persian gulf」。
  •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發明與發現
    據信,第一個輪子出現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公元前3500年。儘管車輪被認為首次出現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但2002年在盧布爾雅那發現了最古老的輪子,名為「盧布爾雅那沼澤輪」,年齡為5150歲。楔形文字。蘇美爾人介紹了第一種被稱為「楔形文字」的寫作風格,以保持商業活動。它主要用於交易,供應商可以跟蹤交易,類似於他們交易的糧食數量。
  • 人類古代神話中的全球洪水或許由外來天體的引力潮汐導致
    世界範圍的洪水神話洪水神話不僅在中國的傳說中出現,也在亞伯拉罕的聖經中存在,而且在許多其他遙遠和不相關的文明中存在。其中一些細節與諾亞的故事驚人地相似。以下總結了各個地區文明中關於大洪水的神話傳說:中東-美索不達米亞史詩吉爾伽美什- Utnapishtim的故事中美洲- Coxcoxtly的阿茲特克神話,第四次太陽結束時席捲整個地球的瑪雅神話
  •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淺析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人類最早的文明大多起源於距今5000-6000年前,比如中國文明、古埃及文明、瑪雅文明等,其中有一個叫做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也就是說我們常說的古巴比倫文明。和其他古老的文明一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給人類留下了非常珍貴的歷史經驗和文明遺傳,其對後來其他文明的影響不可磨滅,並且至今仍然在影響著世界歷史發展進程。
  • 文明之光(二):美索不達米亞
    而位於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是人類繼埃及之後的第二個文明中心。和古埃及文明離不開尼羅河一樣,美索不達米亞則是離不開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的孕育,而他們的名字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在古希臘語中意為「兩條河流之間的土地」,大約在現在的伊拉克境內。
  • 史前大洪水並非神話?諾亞方舟被發掘,驚人的神話時代真的存在?
    而大禹治水的故事其實已經算是大洪水故事裡不太具有神話色彩的一個了,關於大洪水,還有「共工怒撞不周山」、「女媧補天」、「息壤治水」的神話傳說,但是令人奇怪的地方就在於這段這個「神話故事」竟然存在於世界很多國家的留存書籍裡。比如我們中國就有《山海經·海內篇》曾記載:「洪水滔天,鯀竊息壤以湮洪水。」就是咱們上文提到的「息壤治水」。
  • 於殿利:文字、文明的起源與古代美索不達米亞
    本文整理自2020年11月20日晚於殿利教授的線上講座「文字與文明的起源:古代美索不達米亞」。該講座系由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主辦的「西方史學史系列講座」第14講,由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歐陽曉莉教授主持。整理人為復旦大學2020級碩士董靜瀅、潘文睿。
  • 失落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亞歷山大徵服了國土,卻未徵服的文化
    「兩河流域文明」就是指底格裡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也就是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拉一帶),因此,該文明又被稱為「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在這一時期,除了蘇美爾城邦外,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亞述,以亞述城為中心,在公元前3000年形成政權,稱早亞述時期。 由於亞述人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一片高地,在農業上並不很發達,人們以畜牧和狩獵為生,因此,在文化上,亞述人更多受到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的影響。
  • 將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帶入生活!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是指中東地區,主要位於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數個強大的文明在這裡發展了數千年。美索不達米亞通常被稱為「文明的搖籃」,其發展源於眾多技術,語言,宗教和文化。 阿格妮特·拉森(Agnete Lassen)是耶魯大學皮博迪自然歷史博物館耶魯巴比倫收藏館的副館長。
  • 西方不明白,中國為何如此強大?西方教授:秘密隱藏在中國神話中
    那麼,中國一直強大的背後,到底蘊含了什麼樣的文化因素?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文化塑一國人,西方專家美國哈佛大學神學院教授大衛-查普曼,在一場講座中向上千名學生講解中國神話,並解開了其中秘密。那就是在中國的神話中有一個共同的核心價值——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