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輻射危害解讀:4000豪希致人死亡 小於100無害

2021-01-12 搜狐網

  知多D

  核輻射危害

  劑量(mSv,即毫希)人體反應

  >4000 死亡

  2000-4000 產生幾種射線疾病:骨骼和骨密度遭到破壞,紅細胞和白細胞數量極度減少,有內出血、嘔吐、腹瀉症狀。

  1000-2000 輕微的射線疾病,疲勞、嘔吐、食慾減退、暫時性脫髮。紅細胞減少、不可恢復。

  100-500 沒有疾病感覺,但血樣中白細胞數量在減少

  <100 對人體沒有危害

  日常核輻射

  劑量(mSv)輻射源與程度

  0.003 天然背景值

  0.03 乘10小時飛機

  0.1-0.2 X射線醫學檢查累積量

  1-2 來自自然放射源一年的劑量(如空氣中的氧)

  1-5 平均每人一年的累積量

  50 核行業人員一年攝入最高量

(責任編輯:UN913)

相關焦點

  • 核輻射到底有什麼危害?
    前者強度大,有危害,一般是高能電磁波或者粒子。後者,基本上就是發熱的效果,能量小,一般是能量較低的電磁波。 核輻射其實就屬於電磁輻射,能量巨大,對人類有巨大的危害,因此,要儘可能地遠離,尤其是當身上的衣物和毛髮沾染了核廢料時,也要儘快的去除掉,因為這當中也含有核輻射。
  • 日本核輻射危害有多大? 看3位專家的權威解讀
    據日本《讀賣新聞》2月9日報導,東京電力公司(以下稱東電)公開稱,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核反應堆安全殼內最大核輻射值,被檢測出為每小時650希沃特,人若暴露其中不出30秒就會死亡。繼中國外交部發布赴日旅遊安全提醒後,2月12日,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在其官網也建議在日僑胞及赴日中國公民妥善安排出行計劃。
  • 認識核輻射
    其中,核輻射是人類認識相對較晚的一種輻射形式,也是最為神秘的一種。前不久美劇排行榜上最熱門的《車諾比》,即通過藝術創作,演繹出核事故災難場景,再次引發不少人對核輻射的關注。核輻射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下面為大家揭開核輻射的神秘面紗。
  • 核輻射的危害 你知道嗎?
    核輻射主要是α、β、γ三種射線。 危害 人們在長期的實踐和應用中發現,少量的輻射照射不會危及人類的健康,過量的放射性射線照射對人體會產生傷害,使人致病、致癌、致死。受照射時間越長,受到的輻射劑量就越大,危害也越大。
  • 福島核電站輻射爆表 核輻射的四大危害
    最近網上討論最多的就是日本福島核電站的核輻射的問題,而不斷的爆出目前福島核電站的核輻射已經爆表?爆表意味著什麼?就是說明其中的核輻射已經用儀器無法檢測,我們經常說霧霾爆表,就是意味著霧霾的程度已經超過了一定的限制,儀器監測不了或者達到很高的值。
  • 福島核輻射達震後最高 高強度輻射量數十秒即致人死亡
    據悉,在這一高強度的輻射量下數十秒即可致人死亡。  此外,據BBC報導,曾在事發後參與福島核電站維修的一名日本焊工在患上白血病後,將東京電力公司告上法庭,索賠5900萬日元。但東京電力公司質疑核輻射和白血病之間的關聯。2日,日本法院正式開庭審理。
  • 日本核洩漏影響有多大 專家開防核輻射食譜(圖)
    據媒體報導,日本此次地震引起的核電站爆炸,僅福島縣確認22人遭輻射,日媒稱遭輻射者已達190人。目前,福島第一核電站方圓20公裡及福島第二核電站方圓10公裡的居民正在疏散,約21萬名居民已開始避難。    日本核電站爆炸,到底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影響到底有多大?
  • 日本核輻射的危害,後果及症狀影響(圖)
    日本核輻射的危害,後果及症狀影響(圖) 2011-03-14 11:32:41
  • 核輻射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一起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其中,核輻射是人類認識相對較晚的一種輻射形式,也是最為神秘的一種。前不久美劇排行榜上最熱門的《車諾比》,即通過藝術創作,演繹出核事故災難場景,再次引發不少人對核輻射的關注。核輻射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下面為大家揭開核輻射的神秘面紗。核輻射是原子核從一種結構或能量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結構或能量狀態的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微觀粒子流。
  • 1986年車諾比事件:蘇聯政府瞞瞞瞞,致全球100萬人死亡
    1986年的車諾比核事故,是烏克蘭人一生都無法忘卻的陰霾,當時的艾瑪紐埃爾只有19歲,雖然他並不是車諾比人,但是當時事件的影響之大,在他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印象。他說:「許多直升飛機運送大量的砂子、硼化物以撲滅大火,天空因為核電站的爆炸形成了一大朵輻射雲......」紐埃爾模模糊糊的記得,當時蘇聯政府派遣數以十萬的人對接觸核輻射的物品進行清理,爆炸產生的瓦礫、接觸輻射的設備都要被救援人員掩埋,所有救援的設備和人員都受到了核輻射的影響,車諾比像極了一座人和器械的墳墓。
  • 清華大學徐超博士:科學認識「核輻射」 冷靜面對勿恐慌
    問題二:核輻射傷害人體的機理是什麼?記者:很多人並不知道核輻射是如何傷害人體的,您能否介紹一下這方面的知識?徐超:簡單而言,核輻射主要包括α、β、γ三種射線。其中,α射線是氦核,β射線是電子,γ射線則是一種短波長的電磁波。α及β射線的穿透力較弱,一塊普通的磚可以有效地阻擋β射線,而一張紙就可以擋住α射線。
  • 中國城市細顆粒物汙染嚴重 長期危害甚於核輻射
    這些指標的指數在0~50時為優,51~100時為良,100以上為汙染。標準規定監測的「可吸入顆粒物」是指直徑小於10微米的顆粒物,但不包括「個頭更小」的、小於2 .5微米的顆粒物(簡稱「細顆粒物」,又稱PM2.5)。在上述三項汙染指標中,可吸入顆粒物在空氣汙染中的比率最大,而細顆粒物又在可吸入顆粒物中佔70%~80%。
  • 私設電貓逮野兔致人死亡,構成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王...
    究其原因確實是王某某過失所致,但王某某私設電貓的行為也確實危害了公共的安全。那麼,王某某究竟構成哪一種罪呢?過失致人死亡罪與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理論上一般認為,區分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與過失致人死亡罪的關鍵是看行為是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質。
  • 老鏡頭竟然有核輻射:核輻射鏡頭到底有害麼,要如何對待
    一直沒有寫這類科普文章的原因就是因為:我以為老鏡頭有核輻射這事你都知道,結果。。。當昨天發現了我們常用的一枚鏡頭也存在核輻射(電離輻射)《福倫達珠戒竟然有輻射(Voigtlander Skoparet 35mm 3.4)》的時候,我發現很多人的反應都特別自然,並且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
  • 核輻射很可怕,日本輻射後的蔬菜水果長什麼樣?
    核輻射又可以分為直接致電離輻射和間接致電離輻射,其中直接致電離輻射包括質子等帶電粒子,間接致電離輻射包括光子核輻射第一人——宋學文。核輻射的本質是高能粒子穿過人體發生電離,破壞人類基因的共價鍵,使得基因發生不定向的突變,還可能將DNA徹底破壞掉。一般來說,當人體受到核輻射之後,嚴重的話細胞會直接死亡,而且還不會再增長出新的組織,其血管也會發生破裂,凝血時間也會變長,抵抗力也會降低。
  • 核輻射完全消除要萬年,噩夢後才是地獄
    車諾比事故,如同一場噩夢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車諾比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堆突然爆炸,短短幾秒鐘的時間,巨大爆炸就席捲了整個核電站,大量核輻射物質噴湧而出,衝破上空,席捲大地,受巨量核輻射的影響,有31人當場死亡。爆炸發生之後,消防員很快趕到現場,不顧自身安危衝到火場之中,他們為了靠近火源,強忍著痛苦爬上房頂,想把水源引到那裡。
  • 「大整治」酒駕1分鐘連撞2人致其死亡,司機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11月25日下午,崇明區檢察院召開「涉交通類刑事案件辦理」網上新聞發布會通報了一起以危險方法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罪的酒駕案例。肇事者酒後駕駛,在很短的時間內連撞兩人,導致對方死亡,判肇事者被判處有期徒刑九年。
  • 專家支招防護核輻射 4000毫西弗輻射劑量可致死
    13日,中國核電安全專家鬱祖盛表示,日本原子能機構將福島縣第一核電站爆炸事故級別定為4級,目前核輻射劑量對人體沒有實際影響。那麼,核輻射究竟對健康會造成什麼影響?科技日報記者對核醫學專家進行了採訪。4000毫西弗輻射劑量可致死在放射醫學和人體輻射防護中,輻射劑量的單位有多種衡量模式和計量單位。較為完整的衡量模式是「當量劑量」,是反映各種射線或粒子被吸收後引起的生物效應強弱的輻射量。其國際標準單位是「西弗」,定義是每千克人體組織吸收1焦耳,為1西弗。
  • 核輻射離我們有多遠
    那麼,什麼是核輻射?生活中到底有哪些核輻射物質?防護服能防核輻射嗎?  關於核輻射  核輻射其實是原子核從一種結構或者一種能量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結構或者另一種能量狀態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微觀粒子流。核輻射可以使物質引起電離或者激發,故也稱為電離輻射。電離輻射又分直接致電離輻射和間接致電離輻射。
  • 核輻射蔓延,吃什麼抗核輻射
    該事件受到全球關注,並且引發了一大飲食問題,那就是核輻射蔓延,吃什麼抗核輻射?  其實,雖說當人受到外輻射到一定劑量後,會嘔吐、造血抑制、甲狀腺黏液水腫、皮膚紅斑或脫髮等,嚴重的會死亡,但是也沒必要一見輻射就如同驚弓之鳥,只要是注意日常飲食,選擇適當的抗核輻射藥物是可以抵抗或減小核輻射危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