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訊 2012年高考「風向標」終於明確。前日,我省高考《考試說明》正式出臺,試卷結構、總體分值、難度設置等不變,語文、數學、英語、化學、政治等學科考點略有調整,其他學科總體保持穩定。
眼下,泉州各校已進入高考第二輪複習。考生在未來三個月該如何實現有效提高?昨日,本報記者採訪了泉州七中、泉州實驗中學等一線名師,獨家解讀今年高考《考試說明》,並提出複習建議。
基礎科目
學科1語文
(點評人:陳祖川,泉州實驗中學高三語文備課組組長)
【解讀】新增兩則名篇背誦
根據《考試說明》,2012年高考語文只是局部微調。名著部分,往年有考經典情節、經典細節、精彩對白,今年在要求上則不像以往那麼細化,不再強調經典細節、精彩對白;背誦部分新增兩篇,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和龔自珍的《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語言應用取消了概括題,這3分的分值將歸入綜合知識。
列入今年考試範圍的文學名著包括《三國演義》《紅樓夢》《子夜》《家》《巴黎聖母院》《歐也妮·葛朗臺》和《復活》。試題類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古文斷句題、古文翻譯題、簡答題、論述題、寫作題等。具體分值比例,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6分,文言文閱讀15分,古代詩歌閱讀6分,文學名著閱讀10分,文化經典閱讀6分,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文學類、實用類文本閱讀(選考)15分,語言文字運用13分,寫作70分。
【建議】開始抓緊作文訓練
第一輪複習已近結束,接下去的語文複習最好貫徹「精講精練」的思想。
作為教師,課堂上不要再講得太多太雜,一節課突破一兩個難點,突出課程的有效性。課後輔導主要側重作文的面批,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鼓勵學生個性化表達。
作為學生,要開始抓緊作文訓練。要做好兩種準備,記敘文和議論文。要加強審題立意構思與素材積累,特別是生活化的素材;名著部分,側重提煉,可讀梗概;基礎知識這部分,學生要注意梳理考點,總結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之前做過的考卷不要丟,最好整理一本錯題集,保證至少兩周要有一次完整的訓練。
學科2文科數學
(點評人:黃水山,泉州實驗中學高三文科數學備課組組長)
【解讀】樣卷有9道題不一樣
今年數學命題對知識的考查側重於理解與應用,函數與導數、數列、三角函數、立體幾何、解析幾何、概率與統計要佔有較大的比例。
今年《考試說明》樣卷改動較大,文科試卷總共22小題,其中有9道題跟去年不一樣。與2011年相比,部分例題改成了2011年各地高考卷中出現的試題。這些更新、更鮮活的例題,同樣是用來解釋、說明對考生的知識和能力要求。
【建議】回歸課本重視基礎
首先,千萬別忽略《考試說明》這一高考命題的權威標準,尤其要關注其中例題的解法以及解法後面的一段簡短文字。應該把參考試卷當作一份模擬卷,在一輪複習之後,花兩個小時給自己進行一次「模擬考」,熟悉一下高考試卷結構、考查方式,總結如何在考試中合理分配時間等。
其次,近幾年高考數學試題逐漸強調對通性通法的考查,一些高考試題都能在課本中找到「原型」。現在剩下的複習時間不多,要注意回歸課本,透徹理解課本例題、習題所涵蓋的數學知識和解題方法,以不變應萬變。需要強調的是,其實考生最應留心的是歷年考卷不變的內容,因為不變的內容才是精髓,在考試中處於核心、主幹地位。
學科3理科數學
(點評人:王雄偉,泉州七中高中數學教研副組長
何發福,泉州實驗中學高三理科數學備課組組長)
【解讀】解題淡化特殊技巧
今年高考在理科數學上很強調解題方法,淡化特殊技巧,應用性比較強。函數與導數、數列、三角函數、立體幾何、解析幾何、概率與統計要佔有較大的比例。
這次高考《考試說明》理科數學樣卷變化也比較大,21題中就有13道題跟去年不一樣,而這些題目都是2011年外省的高考題,對題目的解答比較新穎,並且對題中邏輯推理能力、計算能力、空間想像能力等高考數學中常用的解題方法都加以舉例說明。
【建議】開始加大計算訓練
重點以基礎為主,適當多關注一些創新題。在第二輪複習開始後,尤其要注重知識點的覆蓋,補缺補漏;以考代練,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同時加大計算的訓練。練習時,尤其要注意解題的通解通法,注意解題的規範化表達,提高解題的運算速度及解題的穩定性,防止會而不全。
作為教師,要注意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易錯點,及時進行防錯、糾錯,同時進行必要的小題訓練及解題限時訓練。在這個基礎上,老師要有選擇地對外省市一些新題型進行適當提煉,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科4英語
(點評人:陳小玲,泉州實驗中學高三備課組組長)
【解讀】詞彙量調整至3200個
今年對英語詞彙進行了適當的調整,調整後共收錄七級詞彙約2500個、八級詞彙約650個,以及數詞、月份、星期、主要國家名稱及相關信息等詞彙,總計約3200個單詞。
【建議】歸納總結詞型比較
詞彙、語法等基礎知識是英語的根基。對考生而言,一定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對8個模塊的基礎知識以及各項語法內容進行全面系統地再熟知,歸納總結。特別是一些常見、常考的,以及與熱點話題相關的高頻詞彙、重點詞彙的運用,要橫向縱向對比——即同義詞和同形詞的區別比較,做到熟練快速分辨清楚。這樣才能應對詞彙的考查,尤其是完形填空,個別單項選擇題及短文填詞。
聽力每天可堅持進行10~20分鐘的訓練。定期保持閱讀訓練,練習的時候要注意限定時間。對於基礎較好的考生而言,英語要想上130分,閱讀理解是關鍵,錯誤率要控制在2~3題以內。
對老師而言,進入3月份,著重點將放在精講精練,對單選、完形、閱讀、改錯、寫作逐一進行專項訓練,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等專項訓練後,進入模擬高考題目訓練時,要對學生的基礎知識進行查缺補漏。將做過的測試卷,建立錯題檔案,強化學生記憶。
文科綜合
學科5歷史
(點評人:謝朝東,泉州實驗中學高三年段長、高三歷史備課組組長)
【解讀】例題、樣卷有調整
今年歷史考試範圍包括《歷史1》、《歷史2》、《歷史3》三個必修模塊內容,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選修2《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三個選修模塊內容。考點變化極小,主要是例題、樣卷有變,體現了新課改以來高考「穩中推進」的指導思想。
【建議】
要強化歷史通識觀
歷史進入第二輪複習後,要加強歷史通識觀的指導,引導考生古今貫通、中外貫聯,在完備知識的基礎上,提升知識的連貫性和系統性。
尋找課本中的「隱性知識」,善於發現隱藏在課本表述後的歷史現象、事件。比如,清王朝奉行「閉關鎖國」政策,只是限制其對外關係的發展,而不代表禁絕對外貿易,典型事例就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廣東「十三行」,其代理的都是清王朝的海外貿易業務。
需要注意的是,我省使用的歷史教材有兩種,泉州及莆田地區使用的是嶽麓版教材,其他7個地市使用的是人民版,科任老師尤其要注意兩種版本教材中知識點交叉的地方。
考生要關注歷史的「時效性」,即歷史的重大時期、重大概念、重大理論,以此為切入點進行複習;對於長期被關注的「長效熱點」,比如全球化、對外開放、大國崛起、民主法制化、國際合作等,要注意歷史與現實的「影射」。以去年高考為例,去年考題中出現「辛亥革命」,明顯與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有關;再如2007年是紀念高考恢復30周年,當年高考就考查了科舉和文官制。
學科6政治
(點評人:李雪蓉,泉州實驗中學政治教研組組長、高三政治備課組組長)
【解讀】增加關於人權觀點
今年政治學科調整表述的考點有14條,增加考點2條,刪除考點3條。
調整後的考點表述更為科學,使考點更加明晰。比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容」改為「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這一調整除了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容外,還讓考生進一步理解了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
增加了「我國政府關於人權問題的觀點」,反映考試大綱精神、教材內容和時事熱點;增加「美國利益集團的政治作用」,有利於理解美國的政治制度。
刪除了「我國法定的公司形式」、「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多種形式」等考點。
【建議】最好熟記課本目錄
政治學科和現實生活聯繫很緊密,考生要學會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當你記到某個知識點時,腦海裡能浮現出現實的時事,那麼你的記憶就比較深刻了。有的考生覺得政治知識點太多,識記起來很亂。可以在背記之前,先熟悉課本的目錄,能熟記最好,然後再按照目錄的體系對知識點進行整合。
接下去,關注時事,尤其是一些「長效」熱點問題要注意和地方實際相結合,如國家的文化產業發展、宏觀調控等,可以和我省頒發的實際措施相結合進行思考。等進入5月份,考生要注意從題型訓練、熱點訓練回歸到課本中,立足基礎,腦中要有立體化的知識體系。
學科7地理
(點評人:黃道成,泉州實驗中學地理教研組組長)
【解讀】考題將關注社會熱點
今年地理考試只在題型示例、參考試卷等例題上有所調整,其他都相對穩定;考題將關注社會熱點、生產發展和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做到穩中有變、變中出新。
【建議】提升綜合運用知識能力
首先,就《考試說明》對照每個考點,自查還有哪些知識點是遺漏的、不大熟的,或者易錯的,及時回歸教材。其次,利用3月~5月上旬第二輪專題複習的機會,全面鞏固地理學科的主幹知識,同時注重知識的橫向聯繫,提升自己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比如熱量的傳輸,既可通過大氣運動傳輸,也可通過水流運動傳輸,考生複習的時候就要注意在中低緯度地區,熱量一般以洋流運動傳輸較多,高緯度地區,大氣運動對熱量傳輸所做的貢獻更大。
進入5月份衝刺階段時,考生要注重回歸教材。以2011年高考為例,文綜卷第37題考查的科羅拉多河,內容出處就在課本活動和問題研究部分。
理科綜合
學科8化學
(點評人:肖衡,泉州七中化學教研組長
王志群,泉州實驗中學高三備課組組長)
【解讀】強調22個實驗內容
今年化學學科《考試說明》與去年相比變化有二:一是強調掌握22個實驗內容,其中《必修1》(即《化學1》)中9個,《必修2》(即《化學2》)中7個,選修模塊中《化學反應原理》中有6個。二是,在題型示例上用去年高考試卷中出現的新題型,替換了以前的舊題型。
不難看出,今年高考命題思想在命題特點及方向上,考查角度和情景設置新穎,如對以實驗室或工業生產事實為載體的實驗綜合考查、對以新材料或化工生產為載體的工藝流程的考查,多角度靈活地考查了化學反應速率、平衡熱化學以及電化學等化學原理,是近年各地高考的「新寵」。
【建議】
關注綠色化學類題目
進入第二輪複習後,學生要想達到複習效果最大化,第一,要回歸課本,把基本知識重新梳理一遍;第二,要有針對性、有目的地增加高考題型的訓練,專項複習精選習題,根據不同情景,創設選擇題目,編制題組進行專項訓練;第三,加強實驗的複習,考綱中所列的22個具體的實驗內容,要逐一排查和回顧,明確實驗目的,重視探索過程,總結實驗結論,注重科學性;第四,對本學期有關的社會問題、編制的題目,要多收集、多採用,注重綠色化學。
學科9生物
(點評人:黃小燕,泉州七中生物組副教研組長、高三生物備課組組長;陳鳳純,泉州實驗中學高三年生物備課組組長)
【解讀】會增加能力立意命題
今年的生物高考《考試說明》比起往年,「題型示例」和「參考試卷」中有部分試題調換。「題型示例」的例1、例4和例5的試題被替換;在「參考試卷」中,第1題、第5題和第32題進行了更新。可以看出今年命題會有兩個特點:一是求穩,重視基礎知識的考查,重視主幹知識、核心概念的考查,整體難度不大;二是求新,會增加能力立意的命題,體現對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考查,在命題中更側重於檢測考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建議】
掌握16個課本實驗
要著手細化知識點,回歸課本,使知識網絡化、序列化、專題化。其中,細胞代謝與增殖、遺傳變異、生命活動調節、生物與環境等重點內容要重點複習,做到過程、原理、規律清晰、能熟練應用。
主幹知識要重點突破,每個知識細節不留任何疑問。例如:細胞代謝(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遺傳變異、生命活動調節等主幹知識的每個過程、原理、細節都必須熟練掌握,才能綜合應用。
注重實驗複習,考試範圍中16個課本實驗是一定要掌握到位,要熟悉每個實驗的原理、材料、方法步驟、現象結論以及注意事項,實驗部分不僅有考試範圍中16個實驗,還有課本內科學發現史中的實驗,全面掌握、理解這些實驗。
學科10物理
(點評人:李金紅,泉州實驗中學物理備課組組長)
【解讀】選考題估計還考動量
今年物理試卷結構、難易值以及對整個考試要求變化不大,老師可以更容易地把握。
要重視選考題的兩個選擇題,這部分已連續兩年高考考動量,2010年考的是半衰期,2011年考的是光電效應,這兩部分都是動量部分中的冷門知識點,今年的選考題估計還是考動量,除了以上兩種偏門知識點可能考外,還有可能考原子核反應方程或原子核物理當中的氫原子能級圖。還有創新方面,像去年天宮一號、神八等天文史事件,今年都有可能作為背景出現在高考的選擇題上。
三道計算題,有可能考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電磁感應和運動力學三部分。按照課程標準,創新題型一般會放在計算題,像去年高考的第二題計算題,就是運用物理知識,通過市場上一個暫時還沒有的產品,設置出一個新型的題型,該題難度不會很大,但需要應用到的知識點很多,綜合力學、運動學等知識點,既考查了科技知識,又與實際接軌,所以學生要多關注熱點話題。
【建議】針對個人實際展開複習
進入到第二輪複習中,學生最好依據自身學習情況進行針對性複習。
對於基礎紮實、成績較好的學生,他們的目標是拼名校,那麼複習的側重點就應放在捕捉熱點,適應高考難題的解答,知識要求全面,不允許疏漏,不允許在高考當中出現低級的錯誤。
對於中間層次的學生,要先保證解題的規範,減少非知識能力的失分,比方說試卷潦草、作圖不規範等造成的失分。學生應以中檔題為主,注重知識的穩固,不要涉及太高難度的題型,因為這些題型很耗時間。中等的學生如果能爭取在中檔題型得較多的分數,肯定能走到這一群體的前面。
對於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來說,爭取短、平、快,儘可能縮短知識接收的時間。這部分的學生知識面不完整,短時間內再去系統地複習基礎知識,時間肯定來不及,還會使信心受打擊。這時候更需要研究《考試說明》和歷年的高考試題,一題一題去攻克知識點,有針對性地強化高考知識點的應用,解題不求量但要求質,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刀刃上,確保至少做過的題型都懂。(本網記者 李曉蓉 黃曉燕 葉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