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登月,人工智慧都做了哪些貢獻?

2020-12-06 小棧學編程

一直備受關注的嫦娥五號終於飛向月球了!

11月24日凌晨4:30,搭載著「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

在此次探月行動中,人工智慧將扮演重要角色,充當嫦娥五號的「智慧大腦」,助力探月行動圓滿成功。

下面就讓小棧帶你了解一下,人工智慧都在這次探月行動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本次探月行動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在月球正面的一塊區域,收集土壤並送回地球。

這是在1976年蘇聯從月球取回土壤後,時隔44年,人類再次實現這樣的壯舉,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也意味著中國將成為又一個具有獨立月球採樣能力的國家。

AI決策,自主選擇著陸

嫦娥五號重約8.2噸,據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介紹,嫦娥五號仍採用軟著陸。通過人工智慧自主決策,著陸前在月球表面拍照,判斷著陸點能否保證探測器四腳降落在一致的水平上。

歐陽自遠說:「探測器非常聰明,它一直在計算、挑剔,邊走邊找,最後作出判斷和決策。

無人交互對接技術

嫦娥五號將將在月球表面進行首次月面起飛,但在月球起飛難度非常高,因此,本次月球表面起飛採用了無人對接的方式,月球上的交會對接也由嫦娥五號通過人工智慧系統自己完成。

探測器進入月球後,會有一條飛船與它交會對接,並將月球土壤採樣轉移到月球軌道上飛行的返回器中,再由返回器將其帶回地球。

未來將建立月球永久科研基地

科學家指出,對月球表面土壤進行採樣有助於研究月球火山運動和演化歷史,也可以通過分析月球土壤中的太陽粒子活動來了解各時期的太陽活動變化。

未來,我國可能會再發射嫦娥六號、七號和八號探測器進行測試,研究在月球建立永久科研基地的可行性,預計2030年前後實現載人登月任務。

人工智慧在本次探月行動中擔任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任務,這也進一步展示了人工智慧未來的發展潛力。在國家發展戰略上,已經把人工智慧作為一項重要布局。

2017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近幾年,教育部也開始推動在中小學設置編程等課程,逐步推廣人工智慧教育。

對於中小學生來說,為什麼要學習人工智慧編程知識?

創新科技人才培養戰略

人工智慧對於國際競爭、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等方面都有著重要作用,我國的創新科技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編程、科技創新人才仍然緊缺。

在教育上,國家啟動「強基計劃」,旨在培養未來的高科技人才,未來高考會更加注重對學生素養以及思維方式的考察。

參加信奧賽助力升學

學習編程,還有一方面是可以參加信息學奧賽。作為五大奧林匹克競賽學科之一,信息學奧賽參與人數較少,但獲獎人數卻更多。

在信息學全國競賽中獲獎的學生,更有可以保送名校的機會。2020年,有50名金牌選手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獲得銀獎的選手,則獲得36 所雙一流高校強基計劃的破格入圍資格。

2020被保送北大的信奧賽金牌選手彭博

思維培養輔助其他學科

創意思維對於孩子的學習成長、未來的發展尤為重要。而在編程的學習中,孩子通過項目建立起時間、順序、空間、因果等重要的概念,能夠潛移默化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

學習編程能打破孩子原有的思維定式逐步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計算思維和對抽象事物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小棧《機器人趣味編程》課堂
小棧《我的世界Python》課堂

「可上九天攬月」已經不再是想像,科技發展正在創造一個嶄新的未來,編程知識是連接現在與未來技術的鑰匙,培養未來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學習人工智慧知識得趁早。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而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十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而這一切都需要嫦娥五號自己來完成,因此嫦娥五號採用了更先進的人工智慧系統,從著陸點的選取,到對發射地點的經緯度、坡度、高程的調整,都將由嫦娥五號上的感應器收集數據後
  • 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而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十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4 個月前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 3 億公裡,嫦娥五號讓中國航天再次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篇章。
  • 剛剛,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因此嫦娥五號採用了更先進的人工智慧系統,從著陸點的選取,到對發射地點的經緯度、坡度、高程的調整,都將由嫦娥五號上的感應器收集數據後,再讓 AI 大腦自主完成。嫦娥五號月球軌道多次分離和對接,其實與美國阿波羅計劃載人登月的技術類似。
  • 嫦娥攬月|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返回器攜帶月壤樣品成果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嫦娥五號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嫦娥五號探測任務實現了多個首次,其中多個首次還為載人登月技術發展積累了相關工程經驗和技術基礎,比如首次上升器月面起飛、上升器與軌返組合體月球軌道首次對接。
  •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載人登月的重要一步
    嫦娥五號探測器結構構成與載人登月飛船的結構構成類似嫦娥五號探測器包括:著陸器,上升器,軌道器和返回器四部分,對比美國載人登月的阿波羅11號,阿波羅11號的結構構成是:指揮艙,服務艙,登月艙。登月艙包括下降級和上升級。
  • 嫦娥五號登月採樣!載人登月就在眼前!
    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成功執行一系列月球任務後,(中國)信心應該很強。中國最近發射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完成首次月背軟著陸,此前任何航天國家都沒有完成過。透過這些實際經驗,為載人登月打下了至少技術層面的基礎;對於空間站這個問題,中國的空間站已經著手實施。對於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嫦娥五號如今又邁出一步,而張白楠設計總師的一翻論述幾乎完全正確。我們需要的,只是時間問題,只要相信我國太空人登上月球表面的那一天終會到來。
  • 若嫦娥五號取月球土樣本與美國相差甚遠,能說明美國登月造假嗎?
    11月24日4時30分,在我國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除了中國之外,美國、蘇聯、歐盟以及日本都對月球發射過探測器,但是真正實施過載人登月的只有美國(美國、蘇聯都取回過月球土)。美國為了炫耀載人登月成功,曾經贈送過中國1克月球土。
  • 嫦娥五號即將奔月,哪些「名場面」將上演?
    此前發射的嫦娥一號到四號探測器,都留在了太空或月球上,如今第一次,嫦娥將回家,並帶回2千克左右月壤樣品。這是我國迄今最複雜、難度最高的航天任務之一。嫦娥五號去月球做什麼?將獲得哪些科學成果?了解這幾個問題,幫你Get這次任務的重點。
  • 嫦娥五號取月球土樣本若與美國相差甚遠, 能證明美國登月造假嗎
    11月24日4時30分,在我國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除了中國之外,美國、蘇聯、歐盟以及日本都對月球發射過探測器,但是真正實施過載人登月的只有美國(美國、蘇聯都取回過月球土)。美國為了炫耀載人登月成功,曾經贈送過中國1克月球土。
  • 嫦娥五號回家了,它身上有哪些你家鄉的「土特產」?香港:我先說
    在經過近23天的太空旅行之後,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艙攜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這代表著我國此次探月採樣任務圓滿成功。在大家在對它回家路上高潮的「打水漂」技術讚嘆不已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在嫦娥五號身上,有哪些來自你所在省的貢獻呢?
  • 嫦娥五號如何回家,中國還會到哪些天體"挖土"?"嫦娥之父"解答
    歐陽自遠院士說:「我們之前做過空間試驗,就是它一砸進來,我們能不能讓它再跳出大氣層,然後再自己落下來,這些都要算得很精確。」歐陽自遠院士形容,這一過程就像小孩用一塊石頭在水上打了一個水漂,石頭高速砸進水面後又彈起來,再落下時石頭的速度會明顯下降。「我們就是仿照這種辦法,讓返回器在大氣層打了一個水漂,然後再讓它落下來,」歐陽自遠院士說。
  • 嫦娥五號登月挖土,美國提出過分要求,斯諾登:阿波羅登月是假的
    俗話說得好,十年磨一劍,也許在其他國家看來,我國嫦娥五號登月工程只是短短數十天一來一去的簡單過程,可事實上為了見證這令人驕傲的一刻,我國的整個科學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一絲一毫的鬆懈都不敢有所以,嫦娥五號只要能夠成功地完成探月任務,從月球表面順利取樣帶回,這便是對於我國萬千科研人員的莫大安慰。當然,過程不參與,很多國家卻也是緊盯著嫦娥五號的成功不放。
  • 揭開美國登月騙局?嫦娥五號採集的樣品應該這麼用
    經過100多個小時的奔月飛行,嫦娥五號終於要降落在月球表面,開啟「挖土」模式。這一刻我們等了太久太久,相比1969年美國第一次完成登月,已經過了整整51年。那麼,我們應該怎樣驗證美國有沒有登月?又該做哪些前無古人的研究呢?答案就在本次嫦娥5號挖取的月球巖石和土壤中。
  • 月船2號登月難,嫦娥五號更難,中科院院士:技術難題已全部解決
    印度的火星探測器能夠先於中國升空,都說明印度在航天領域有著傲人的戰績。不難發現印度的此次登月火箭運送能力方面是個明顯的短板,導致其「月船二號」抵達月球用了52天之久,需要通過多次變軌才能實現登月。但不可忽視的是「月船二號」進入地球軌道經過6次升軌後,再切入月球軌道,然後通過多次降軌飛向著陸點。這一系列過程印度都完美地完成了。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上九天攬月不再只是豪情
    嫦娥五號是中國嫦娥工程三步走戰略第一環——「無人月球探測」的收官之戰。它承載著億萬中華兒女的登月夢,打破層層禁錮,奔向38萬公裡外的月球,其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自11月24日嫦娥五號搭乘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出發,距今已經過去一周的時間了。在這短短一周的時間跨度理,嫦娥五號傳回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捷報」。而就在剛剛過去的昨天,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又到來了!
  • 嫦娥五號登月,把阿波羅登月騙局帶上熱門,中美對比真相到底如何?
    而嫦娥返回器也已經踏上了返回地球的旅程,據說嫦娥五號帶回的兩千克月土不日將揭開50年前的一個真相,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我國嫦娥五號103小時的精彩表演,在移動網際網路發達的今天,一下子成為了熱門事件,其中不少與嫦娥五號有關的故事,點擊率都在幾百萬之上,這都不算啥,更為驚奇的是一個50年的美國阿波羅登月事件再一次搭上了嫦娥熱搜快車
  •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我國可以實現載人登月?
    從我國在2004年開展月球探測工程的那一刻開始,「嫦娥」就承載著無數華夏兒女的登月夢想。如今「嫦娥五號」就要順利返回地球,它攜帶者2公斤的月球土壤,完美地完成了任務。如今世界各國的科研組織都期待著能從我國手中「討要」到一點土壤做研究。
  • 在起飛回家之前,嫦娥五號還抽空幹了件事
    在起飛回家之前,嫦娥五號還抽空幹了件事:展開五星紅旗。每一步都是中國航天領域的首次嘗試。雖然在地球上經過成千上萬次試驗,但由於月表複雜、極端的環境,以及測控、導航的「鞭長莫及」,很多關鍵動作只能依靠探測器自主決策,每一步都蘊含著風險。從12月1日到3日深夜,這48小時裡,38萬公裡之外的嫦娥五號到底進行了哪些「神操作」?地面上的科研人員又實現了哪些突破?
  • 嫦娥五號落月挖土,淺析漫畫家們曾對月球有過哪些遐想
    今天一早,筆者就注意到一則消息,由中國發射的登月車嫦娥五號已經成功落月,正式開始挖土之旅。和前面歷次探索相比,這次嫦娥五號探月備受關注,因為它是帶了特殊使命的 - 月球挖土。根據國家科普介紹,嫦娥五號的目標是挖2公斤左右的月壤。土都挖了,肯定不是為了撒到太空裡,而是要帶回地球。單從理論上來講,把2公斤的月壤帶回地球,和把200公斤的太空人帶回地球,需要的技術是大同小異的。
  • 嫦娥五號哪些技術比美蘇更複雜先進?已為載人登月打下紮實基礎
    作為我國無人月球探測階段「繞」、「落」、「回」三步走的最後一步,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航天史上的首次月球著陸後採集月壤標本並返回地球,成為一個重要裡程碑。,嫦娥五號只不過再次重複這一壯舉而已。但其實不然,嫦娥五號的登月過程遠比蘇聯月球-16號探測器複雜,因為這個月球探測器除了要完成月球採樣外,還是我國載人登月工程的探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