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5 03: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這蠶繭怎麼是金黃色的?這麼鮮豔,真好看」
5月29日上午
銘傳鄉的安徽肥西吉新蠶桑合作社
一群來自縣城的小朋友
圍著大棚裡黃燦燦的蠶繭問這問那,好奇極了
「傳統絲綢製品是通過化學染色,難免會出現色澤不均現象。通過對蠶的基因進行人工幹預,使其吐出我們需要的有色蠶絲,通過產品創新升級,促進了蠶桑產業提質發展。」肥西吉新蠶桑合作社理事長胡華寶說。
胡華寶理事長給我們算了筆帳:彩色繭要比普通繭每噸市價高出20%-25%。按一張紙計算,平均產90斤彩繭,較傳統養殖可增收400元。
在這家合作社,幾位工人正在製作蠶絲被,已製作好的成品整齊地碼放在旁邊的貨架上。
「彩色蠶絲軟柔性比白色蠶絲好,另一方面黃色絲被有黃金富貴寓意,很受消費者歡迎。這些絲被都是客戶預約訂做的,去年我們僅蠶絲被就銷售了690多萬元」,胡華寶指著貨架上的成品絲被說。
肥西吉新蠶桑合作社現有蠶桑面積2800畝,社員300多戶,從2018年開始,合作社嘗試彩色繭生產獲得成功,今年合作社擴大了彩色繭生產規模,從去年的幾張紙發展到50張,約產彩繭4500斤。
飼養棚裡,七八位工人正從扎簇上採繭。
「一個月能幹多少錢?」
「一天幹8個小時,一個月平均能掙1700元,關鍵是不失誤家裡的活」,正在摘繭的附近村民劉大姐高興地答道。
「肥西縣銘傳鄉有蠶桑1.6萬畝,我們興辦吉新蠶桑合作社,並在項目上扶持,就是要通過合作社的技術引領和產業示範,來帶動銘傳鄉乃至全縣蠶桑業的提質升級,增強繭產品市場競爭力,更好地幫助群眾脫貧致奔小康」。肥西縣供銷社黨組成員,理事會副主任施廣義說。
他們還關注這些:
1.
2.
3.
4.
來源:周本華
原標題:《蠶寶寶吐出「黃金絲」,織就致富「新絲路」》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