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社交困境」就刪社交媒體,我們是不是太容易被煽動了?

2020-09-22 造就

造就為您梳理了近期國內外的科技、商業與社會要聞。


【天問一號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

9月20日23時,天問一號探測器4臺120N發動機同時點火工作20秒,順利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截至目前,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60天,距離地球約1900萬千米,飛行路程約1.6億公裡,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

中途修正是指在探測器飛行過程中,對各種原因導致的軌道偏離進行修正,使探測器更貼近理論軌道飛行。天問一號發射入軌和第一次中途修正的精度很高,所以本次修正量很小。


【TikTok宣布與美國兩家公司初步達成三方意向】

9月19日,TikTok發表聲明,稱其母公司字節跳動與美國甲骨文和沃爾瑪兩家公司達成原則性共識,三方將據此儘快達成符合中美兩國法律規定的合作協議。美國總統川普當天表示,「原則上」同意TikTok與甲骨文、沃爾瑪公司的合作方案。

9月21日,字節跳動針對一些關於TikTok的傳言做出了說明:

  • TikTok Global將成為字節跳動持股80%的控股子公司。
  • 目前的方案中不涉及任何算法和技術的轉讓,甲骨文對TikTok美國的原始碼只擁有安全檢查的權限。
  • 不會因此方案向美國財政部交稅50億美元。
  • 總額為50億美元的教育基金是不實傳言。


【微信禁令被美國法院叫停】

9月19日,位於美國加州的聯邦地方法院法官勞瑞爾·比勒在聽證會上表示,川普在8月頒布針對微信的總統令,以及美國商務部於18日頒布的細則,對美國民眾享有的言論自由「構成了阻礙」。
而對於川普當局所謂「微信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指控,勞瑞爾認為這一說法「不夠具體」,也無法說明針對微信的禁令將如何保護美國的國家利益。隨後,勞瑞爾在20日宣布阻止美國商務部頒布的這一實施細則。


【Netflix紀錄片《社交困境》讓用戶重新評估社交媒體】

9月9日,Netflix發布名為《社交困境》(The Social Dilemma),聚焦主要科技平臺的負面影響,探討了社交媒體的興起及其對社會的破壞,如何通過數據挖掘來剝削用戶獲取經濟利益,處心積慮培養用戶成癮,並在政治及陰謀論傳播方面發揮的作用。

許多人在觀看紀錄片後刪除Facebook和Instagram等社交帳號,但也有人對此不屑一顧。

我們很難評價作為流媒體巨頭的Netflix,其通過用戶行為和數據算法將這部紀錄片「準確」推送至你首頁的行為,與Facebook濫用用戶隱私數據進行謀利的企圖是否趨同。

但我們有理由臆測在觀影完成後隨即刪除社交軟體的那些用戶,或許正是最容易被「挑動」的那撥。一邊在抗拒,一邊在沉迷,社交媒體絕不清白,但也不一定是那個罪魁禍首。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癌症復發去世】

2020年9月18日,美國最高法院發布公告,金斯伯格大法官因轉移性胰腺癌併發症去世,享年87歲。

金斯伯格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歷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是美國最高法院自由派中最資深的成員,在墮胎權、同性婚姻、移民、醫療保健等問題上,都曾投下支持票。

目前美國最高法院9位大法官中,5位為保守派,金斯伯格作為4位僅剩的自由派大法官之一,她的離去無疑意味著平衡的局勢在逝去,今後幾十年美國的意識形態可能更趨於保守。

在金斯伯格去世後,川普稱將提名新的大法官人選,將是一名女性。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將於2020年11月開啟】

我國已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共進行了六次人口普查,據2010年頒布的《全國人口普查條例》,人口普查每10年進行一次,標註時點為普查年度的11月1日零時。

因此今年11月1日人口普查將正式啟動,屆時除了普查員會使用智能終端進入千家萬戶進行入戶登記,普查對象也可通過網際網路進行自主填報,這將是我國首次採用電子化登記的方式進行人口普查。


(本文未經造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美國社交媒體巨頭的「囚徒困境」
    02、社交媒體創新已死除了充滿爭議的平臺內容審查問題,網際網路用戶還不得不面對另外一個令人沮喪的現實,那就是社交媒體的日益同質化問題。在這方面,最新的事例是Twitter近期推出的Fleets功能。11月17日,Twitter正式向用戶推出了這一新功能。
  • 川普被美國主流社交媒體「封殺」,你怎麼看?
    隨後,Facebook、Instagram、推特、YouTube等主流社交媒體陸續對川普的帳號採取了限制或關停的措施,認為川普利用社交平臺煽動了此次暴亂,並可能繼續煽動暴力行為。對此,支持者認為這一措施「來得太遲」,反對者則稱這意味著「言論自由已死」。
  • 社交平臺查刪「藍鯨遊戲」群組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一種叫「藍鯨」的死亡遊戲在多個社交平臺出現。騰訊及百度等平臺已開始著力查刪以「藍鯨」等為關鍵詞建立的群組和貼吧等。據國內媒體報導,一個名叫「藍鯨」、煽動年輕人自殺的社交媒體挑戰遊戲已傳入中國。因擔心這款自殺遊戲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廣泛傳播,騰訊公司已經率先採取行動關閉可疑聊天群組,並屏蔽相關關鍵詞的搜索。
  • 人工智慧對於社交媒體的重要性
    據Pew研究發現,2015年,65%的美國人都在使用社交媒體,這一數量相當驚人。僅僅是美國,使用社交媒體的人數就超過2億,和養寵物人數相當。(這就是為什麼網際網路上到處都是寵物貓的圖片。)全球範圍內,超過20億人在使用社交媒體,這一數量是擁有汽車的人數的兩倍。你如果經營某一品牌,特別是與消費者緊密聯繫的品牌,就不能忽略客戶的社交媒體信息。   待篩選的社交媒體內容越來越多。
  • Siri型社交什麼意思?Siri型社交是什麼梗[多圖]
    Siri型社交是什麼梗?最近在網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個詞「Siri型社交「,大家聽了之後是不是都感覺挺懵逼的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Siri型社交出處、含義及圖片分享,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哦。很多用戶都有看到這個詞,那麼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今日就會與大家一起來解釋一下這個社交類型是什麼意思,用戶要如何才能使用。
  • 每日新聞熱詞:社交平臺查刪「藍鯨遊戲」群組,「藍鯨遊戲」英語怎麼說?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一種叫「藍鯨」的死亡遊戲在多個社交平臺出現。
  • 社交媒體絕不清白,但也絕非罪魁禍首
    而如今,我們已經不再是工具化的科技環境,社交媒體並非被動讓人使用的工具,而是有目標的、操弄的、帶成癮性的,利用人類心理向人類進行索取的「類毒品」。讓我們看看社交媒體在向我們索取和販賣的路徑是什麼?社交媒體與用戶個人的關係,在數據層面上,很大程度上可以定性為這種「囚徒困境」。我們或許難以界定社交媒體上的數據是用戶個人的?還是歸屬於服務用戶的公司?
  • 又一視頻社交產品落地,「騰訊新聞極速版」變身為「有味」App
    近日,據媒體消息,騰訊將「騰訊新聞極速版」App升級改造為一款名叫「有味」的產品,後者的定位是「美好生活分享平臺」。值得一提的是,從產品內容來看,「有味」以視頻內容為主,但視頻的篇幅則不再局限於1分鐘以內的短視頻,更多的則是3分鐘以上乃至超過10分鐘的視頻。
  • 社交媒體,是怎樣改變人類互動的?
    關注並將「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設為星標 每天早 07 : 45 按時送達 在社交媒體誕生之前,人們都是通過聚會來分享觀點和經驗,大家的互動都是通過語言完成,傳播也非常受限。
  • 一分鐘測試你是不是社交恐懼,內向、零社交≠社恐
    如果有,請花一分鐘做個測試題,測一測你是不是有社交恐懼。 社交焦慮量表(LSAS)是目前應用很廣的社交恐懼自測評估工具。總共24道題,每道題答兩個分數。 社交焦慮量表,簡單測一測,立馬知道答案 答完題後,把你的所有分數加起來
  • 理解社交網絡究竟是如何席捲全球的,得從 StaaS 和社交資本開始
    價值與稀缺性有關,社交網絡的稀缺性源於工作證明(POW)。還記得我們說的的第一個原則嗎?人是尋求地位的猴子。而地位本身是相對的,如果每個人都可以達到某個地位,那事實上沒人真正有「地位」。像 Musical.ly、抖音、快手這樣的短視頻平臺,多數人想獲得粉絲和地位很不容易(因為發布一條有趣的視頻比較難),所以他們一開始不用。但對於另一些人(比如早期的青少年、專業 MCN 機構、「下沉」地區有閒的人)相對划算,因此他們蜂擁而至。這是我們的第二個原則,人們會尋找最有效的方式來積累最多的社會資本。
  • 關於誰是全球最受追捧的社交媒體,微信居然只排第五
    比第二名、同時也被 Facebook 納入麾下的社交軟體 WhatsApp 高了 7 個百分點。在「最受歡迎社交媒體」排行榜上,Facebook 系列產品雄霸前三。第四名 QQ 市場份額為 9%,第五名為微信 8%,第六名 QQ 空間,活躍用戶超過了 6 億,市場份額達到了 7%,在亞太地區的產品隊列中表現亮眼。
  • 我們以巖石為概念,給一個社交APP做了一套字體
    未來社交 ZHILIYOUXIANDESIGN 幾個月前,我們給一個社交APP做了一套字體,並以字體為主體衍生了一套主視覺。 REMOVE未來社交是一款為年輕人提供全新關係網的社交APP。
  • 社交網絡上的圖正被Deepfake機器人用來生成果體照
    Deepfake機器人 這些機器人可以免費使用,不過會生成帶有「FAKE」的紅色字樣水印,或只有部分果體的果體照片。 想要「升級」照片,用戶需要一定的費用,來「揭開」這些照片。 比如,「初級收費」。 用戶需要支付100盧布,折合人民幣8.63元,就可以在7天內生成100張、沒有水印的果體照。
  • 禪與社交網絡維修藝術(完整版)
    而地位本身是相對的,如果每個人都可以達到某個地位,那事實上沒人真正有「地位」。像 Musical.ly、抖音、快手這樣的短視頻平臺,多數人想獲得粉絲和地位很不容易(因為發布一條有趣的視頻比較難),所以他們一開始不用。但對於另一些人(比如早期的青少年、專業 MCN 機構)相對划算,因此他們蜂擁而至。
  • 社交媒體研究分享
    數據來源:CTR市場研究連續三年的數據變化指出,用戶中認為社交媒體能夠持續改善個人生活,或通過社交媒體使幸福感增強的人已越來越少,反而更多的人已逐漸意識到,社交媒體或信息流動非常暢通的這種交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會干擾我們的生活
  • 社交電商新功能曝光,抱上亞馬遜大腿的 Snapchat 能翻身嗎?
    Snapchat 如此大動作,背後是 Facebook 旗下 Instagram「抄襲式圍剿」的大獲成功,及其所帶來的用戶、收益流失危機。Snapchat 已經到了需要藉由更多新產品來力證「我們不一樣」、謀求新的營收拓展路徑的時刻。
  • 社交媒體和arXiv存在,讓雙盲評審形同虛設 | Reddit熱議
    還沒有通過同行評審就放arXiv和社交媒體上,那雙盲豈不是在搞笑?影響力or接收,哪個更重要?先不論雙盲機制是否真的雙盲。對於一個研究團隊而言,每年頂會放榜,論文會被錄用?錄用幾篇?都是他們關注的問題。
  • 自卑、敏感、不敢說話……社交恐懼症的絕望你了解多少?
    或者當我們在電梯中遇見沒那麼熟的朋友時,可能會進行幾句問候,比如「你吃飯了沒呀」「你今天的衣服真好看」之類的。 有時這種不走心的寒暄有時可能會讓我們覺得有些尷尬、不適,希望能夠迅速擺脫這種處境,但這只是輕微的社交焦慮。
  • 騰訊上線匿名社交APP「燈遇交友」,漂流瓶復活?
    來源:36氪來源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文 |陳橋輝頭圖來源 | 視覺中國2019年年初,王欣上線了一款名為馬桶MT的匿名社交App,對此,馬化騰曾在朋友圈評價道:「負能量的匿名社交是旗幟鮮明地反對的,沒得說。」而如今,騰訊在「有記」後,再次推出匿名社交產品「燈遇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