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側智能設備大規模爆發的趨勢,使數據成為如今AI晶片領域最大的挑戰。」2019年11月7日,在由ASPENCORE《電子工程專輯》、《國際電子商情》和《電子技術設計》主辦的「2019全球雙峰會」上,地平線副總裁&AIOT晶片方案產品線總經理張永謙以「邊緣AI晶片賦能行業,共建普惠AI時代」為題,介紹了地平線機器人在邊緣AI晶片以及解決方案,以及地平線對AI在邊緣側落地背後的思考。izTesmc
數據顯示,目前在邊緣側,99%的數據都是沒有被經過智能化處理或者是結構化處理的,而這些沒有被利用起來的數據就成為了垃圾數據。如果把這一部分數據送到雲端進行智能處理,則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這其中不僅包括傳輸帶寬,還有雲端為處理這麼多海量數據所付出的代價。izTesmc
此外,5G大潮已開始在中國落地,5G對於單位面積之內的設備的接入數量,包括接入帶寬比4G高了一個量級,這也進一步加劇了邊緣側數據和比較有限也比較難以實現的骨幹網處理能力之間的矛盾。izTesmc
因此,能夠處理上述矛盾,且具有非常好的隱私保護性的邊緣計算便成了大勢所趨。izTesmc
在邊緣側做快速智能處理大量數據,是當下主攻AI晶片和計算晶片領域的玩家們集中攻堅的難題。而邊緣側的AI晶片也已成為市場非常搶手的產品,僅僅在國內範圍內,對外宣稱做AI晶片的公司就已達到50-100家的規模。izTesmc
張永謙表示:「地平線從成立之初到現在,對於AI晶片的看法與傳統晶片公司的看法是非常不一樣的,我們的理念首先是軟硬結合。傳統的半導體講的幾個參數無疑就是PPA:功耗、性能和成本。智能時代,光靠這幾個參數是不夠的,還需要更多的參數綜合的能量什麼是好的AI晶片。」izTesmc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基本都是在大力宣傳單位面積下的功耗,以及晶片能所提供的峰值的計算能力,如一個晶片宣稱是1T或者是4T。但張永謙認為,這樣還不夠:「就像一個處理器一樣,它大部分處理的時候,處理單元是空閒的,這個只是空耗和性能的浪費」。izTesmc
張永謙表示:「我們要看第二個重要指標,就是在峰值算力典型場景的計算情況下的有效利用。有效利用率之後還不夠,因為現在要面對的是AI場景,這個場景其實是非常複雜的,還要再看在有效的計算能力輸出的情況下,你能達到對複雜場景處理的效果。把這幾個參數相乘,才能衡量邊緣側AI晶片最客觀的指標。」izTesmc
地平線不止一次地在公開場合表示,未來人工智慧的競爭一定是「軟硬結合」,要想真正的做好軟體,一定要做好硬體。地平線的晶片在設計之初,也是先有軟體,再有硬體。izTesmc
據張永謙介紹,地平線的一款處理器,在沒有做任何優化的情況下,對720P圖像做AI處理,它的計算資源利用率可以達到33.9%,每秒處理9.36幀,比通用GPU處理器的利用率高不少,即便如此,地平線仍在進一步探索。izTesmc
izTesmc
中間的彩色條是處理單元,上下是存儲單元izTesmc
左圖顯示,在沒有經過軟硬結合優化前,計算單元是被不停的打斷,需要頻繁的讀取外部的存儲,頻繁往裡輸數據。右圖則是經過軟硬結合的優化之後,計算的有效利用率被大大提高了,計算單元利用率可以達到85%,幀率處理速度達到了24幀/秒,在大大降低跟外部存儲交換頻率的同時,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地平線這就是地平線的「軟硬結合」。izTesmc
張永謙表示:「也正是因為這一點,過去40年人類的快速發展重要退守就是摩爾定律,但是摩爾定律更多是強調著硬體創新,是工藝。我們的理念是在傳統摩爾定律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通過軟硬結合的方式可以繼續推動摩爾定律,在下一個20年仍然快速的發展。」izTesmc
AIoT覆蓋範圍包括百行百業,因此它的場景呈現大量碎片化的特徵,無論是世界五百強還是中國的五十強這種行業巨無霸企業,都很難應對這種大量碎片化的高難度挑戰,那麼AI晶片企業要如何面對這種小市場量、大量碎片化的挑戰呢?張永謙從五個層面進行了分析:izTesmc
1、AI產品形態種類非常多。有攝像頭、帶屏設備、機器人、智能家電、邊緣側計算設備。這麼多AI產品形態如何的產品化,並實現很好的AI能力?非常不容易。izTesmc
2、圖像和場景的效果繁雜。線下AI面臨的挑戰是每個場景不可複製的,今天解決方案也好、場景也好,在這裡可以很好的輸出結果,但是換了一個天氣、換了一個場景,很可能就不靈了。怎麼樣把方案做到更加普世化?這是非常大的挑戰。izTesmc
3、怎麼樣快速的開發上層智能應用,真正把AI能力服務落地。izTesmc
4、如何快速把硬體做出來。地平線在落地的過程中發現,原來做硬體的廠商以及做軟體服務的廠商,甚至是做系統集成的公司都在進入這個行業,並迫切希望把智能化的產品做出來,再跟原有的能力結合。在這種四面八方的企業都搶食蛋糕的場景下,怎麼樣快速把硬體做出來,這是很多創業公司甚至是老牌公司巨大的挑戰。izTesmc
5、如何做到完整的系統集成。地平線推出旭日1.0時,主推的是AI晶片及基礎算法,但後來發現發展遇到瓶頸,怎麼解決呢?張永謙表示:「我們把解決方案做得更加重。首先是怎麼應對多樣化的產品形態。我們經過思考,挑選了其中3種可能是在未來2-3年最先落地、量最大的產品,最先是智能RPC、帶屏近距離交互產品和可以克服前端不確定性的邊緣計算核,我們選擇了這三種智能產品的形態作為開發解決方案的入手點。選取了之後再就是軟體架構,並編成統一的框架,方便我們做解決方案的開發,也能讓開戶在不同的產品形態上快速的遷移,同時支持端和邊緣。」izTesmc
面對以上五大挑戰,地平線提出了「底層賦能」的理念,在底層賦能的上面是下了非常多的功夫,對外不僅宣稱是AI晶片公司,更本質是算法+晶片,軟硬結合的底層,包括解決方案服務客戶。izTesmc
而在面對非常多的行業落地的應用、項目等機會的誘惑下,地平線也堅持一個理念,張永謙表示:「我們不做行業應用,並不和所賦能的合作夥伴、客戶競爭,就是把底層的東西做得更好,然後更好的賦能他們,讓AI特別是邊緣側的AI實現落地,最後實現普惠AI的效果。」izTesmc
2015年7月14日,中國第一家AI晶片公司地平線成立,率先提供軟硬結合BPU架構。也是全球第一家在臺積電實現了流片的AI晶片公司。izTesmc
2017年底,地平線發布了中國第一款AI晶片,它有兩個系列,一個是面向自動駕駛的徵程系列,另一個是面向AIot的旭日系列。izTesmc
2018年4月徵程晶片登陸美國頂尖Robotaxi車隊,到2018年年底,旭日一代落地首年,全球出貨量達到6位數。izTesmc
今年8月30日地平線發布了第一款車規級晶片——徵程二代,張永謙在ASPENCORE 2019 全球CEO峰會現場透露,明年和後年會地平線將陸續發布J2A和J3,真正意義上車規級的智能駕駛晶片。izTesmc
10月29日,地平線推出採用28納米工藝的旭日二代邊緣AI晶片及一站式全場景晶片解決方案,瞄準AIoT智能應用市場。張永謙在ASPENCORE 2019 全球CEO峰會現場表示,地平線將於明年發布第三代旭日產品。izTesmc
除了設計AI晶片之外,地平線也在花非常大的資源和力氣來做工具鏈,張永謙表示:「工具鏈就是讓有能力的客戶有自己的數據,可以在地平線已經提供的一套標準的、軟硬結合的AI晶片的框架上,包括提供的基礎算法模型上,他們可以針對自己看重的差異化的場景、垂直化的場景,用自己的數據訓練自己的模型,就是把地平線提供的東西和差異化的內容結合在一起,這樣的效率更高。」izTesmc
此外,張永謙表示,地平線在AI晶片+算法基礎上做了更進一步的努力,針對典型行業的典型場景做了大量的解決方案,通過這個方式大大加速了邊緣側AI落地。izTes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