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東北地區、等值線、地理信息技術)

2021-01-15 高中地理輔導

01知識點

1、東北的氣候、地形東北地區位於我國的東北部,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東四盟,土地面積145萬平方公裡。

東北地區地跨中溫帶、寒溫帶,為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東北地區的西部是高原山地(大興安嶺),中部和東北部是平原(東北平原),周圍山地環繞(小興安嶺、長白山),森林資源豐富。

圖1 東北地區的地形

2、等值線的閱讀等值線分為多種:等溫線、等壓線、等高線等,等值線的閱讀有以下步驟:

①讀數據:看一下每條等值線的值;

②比大小:比較相鄰等值線的數值大小;

③看彎曲:「凸高為低、凸低為高」,即等值線凸向高處,表明該地氣溫(氣壓、海拔等)較低;如果等值線凸向低處,則表明該地氣溫(氣壓、海拔等)較高;

④看疏密:等值線越密集,表明氣溫(氣壓、海拔等)變化的越大;

圖2 等值線的閱讀(以山脊、山谷為例)

02例題

氣候生產潛力是指一個地區光、熱、水等要素的數量及其配合協調程度。下圖示意中國東北地區玉米氣候生產潛力的空間分布。讀圖完成5~7題。

5、影響甲處等值線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 緯度位置

B. 大氣環流

C. 地形因素

D. 海陸分布

6、在中國東北地區,與玉米氣候生產潛力空間變化規律基本一致的指標是( )

A. ≥10℃積溫

B. 日照時數

C. 太陽輻射量

D. 年降水量

7、對東北地區玉米氣候生產潛力,進行空間變化分析的手段屬於( )

A. 計算機網絡

B. 地理信息系統

C. 全球定位系統

D. 遙感

答案:C、A、B

精講精析:(1)分析影響等值線的因素。①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地為我國的東北地區,甲處的等值線向北凸出,由20000凸向18000(凸向低處);②根據「凸高為低、凸低為高」的原則,等值線凸向地處,因此甲處的玉米氣候生產潛力較高,即光、熱、水條件較好;③結合該地的地理位置可知,甲地位於我國的東北地區,為平原,中間低兩側高,中間(甲地)的光熱條件較好,選項C正確。

(2)分析積溫和日照時數等指標。①圖中的等值線,較為彎曲,大致呈現由東南向西北遞減的規律,同時甲地有彎曲;②積溫與緯度、地形有關,緯度越高地形越高,≥10℃的積溫越小,玉米的氣候生產潛力越小,因此二者的等值線分布較為一致,選項A正確;③日照時數、太陽輻射量由南向北遞減,而不是圖中由東南向西北的變化;④東北地區為熱帶季風氣候,降水由東南向西北遞減,但並不會出現甲地的向北大幅度彎曲。

(3)分析3種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①全球定位系統主要是定位(點),遙感是監測(面),地理信息系統是處理分析(分析);②玉米氣候生產潛力空間分布變化分析,是一種分析,因此選擇地理信息系統,選項B正確。

03總結

地理信息技術本節例題的難度適中,解題思路為:①分析該地的地理位置(東北地區),並結合等值線的彎曲方向,分析甲地光、熱、水條件的好壞,進而分析影響因素(地形);②根據等值線的數值分布、彎曲方向,分析可能與該分布一致的指標(≥10℃積溫);③分析三種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最終確定「分析」所對應的技術(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技術,又稱為「3S」技術,包括:

①全球定位系統(GPS):確定某一個物體的位置(點信息),主要用來定位;

②遙感(RS):確定地面物體的分布特徵(面信息),主要進行資源調查、環境監測等;

③地理信息系統(GIS):處理、分析GPS和RS獲取的信息。

圖3 全球定位系統示意圖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

相關焦點

  • 高中地理等值線判讀的共同特徵和方法
    在地理學科中,對於等值線的判定是重要的讀圖技巧之一。在此,能夠快速的讀出相關數據是能夠快速做題的基本要求。下面,就高中地理等值線判讀的共同特徵和方法做題流程以及簡單技巧進行一些講解。一、 等值線讀取的幾項基本原理:1. 等值性或同距性原理:在等值線圖上,相鄰的兩條等值線要麼等值,要麼同距。2.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遙感技術、農業、人口遷移)
    01知識點1、人口的遷移人口遷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兩個地區之間的空間移動。讀圖完成1~3題。機械化3、在農業方面,運用遙感技術能夠( )①監測耕地變化②調查作物分布③估測糧食產量④跟蹤產品流向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D、B、A精講精析:(1)分析糧食產量上升的原因。
  • 高中地理大題答題技巧 萬能地理大題答題模板
    高中地理大題答題技巧 萬能地理大題答題模板很多人在寫地理題的時候不知道怎麼才能提高成績,往往在地理答題上丟分,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高中地理大題答題技巧,供參考!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西北地區、土壤鹽漬化的防治)
    ①乾旱地區:氣候乾旱,蒸發旺盛,地下水攜帶著鹽分來到地表,水分被快速蒸發,但鹽分卻在土壤中逐漸累積。②沿海地區:地下水中攜帶著大量的鹽分,隨著蒸發來到地表,地表地勢低洼,排水不暢,水汽慢慢蒸發,鹽分在土壤中逐漸累積。如下圖所示,我國的西北地區、華北平原、東北平原的土壤鹽鹼化較為嚴重。
  • 高中地理分界線是如何劃分的?地理分界線劃分規則
    高中地理分界線是如何劃分的?地理分界線劃分規則高中地理是高考必考科目之一,高中地理知識點很多,小編整理一些關於高中地理關於地理分界線的知識點。供大家參考。我國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線大體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雲南省騰衝市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多,該線西北部人口少。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地球的自轉、晨昏線、極夜)
    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①晨線:由黑夜進入白天的分界線,叫做晨線;②昏線:由白天進入黑夜的分界線,叫做昏線。圖1 晨昏線示意圖02例題下圖中,N為北極點,A、P、B位於赤道,M位於地球表面(緯度為67°N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厄爾尼諾、拉尼娜、沃克環流、洪澇)
    >(1)信風的減弱。如下:①太平洋中、東部:降水增多,洪澇災害頻發(秘魯、哥倫比亞);②太平洋西部:乾旱嚴重(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印度),作物減產;③我國:南方暴雨洪澇,北方高溫乾旱(夏季風較弱、雨帶偏南),在東北地區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西伯利亞、亞洲地形與氣候、人口遷移)
    亞洲的平均海拔約950m,高原山地和丘陵約佔3/4,平原約佔1/4。>④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主要分布在我國的秦嶺-淮河以南和日本的南部;⑤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⑥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北沿海地區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非洲氣候、水循環、河流補給)
    知識點(1)非洲的氣候分布非洲主要有5種氣候類型,大致關於赤道對稱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北極星、恆星運動、地球自轉)
    推導過程如下圖所示:①∠1+∠4=90°,∠3+∠4=90°,因此∠1=∠3;②又由於∠2=∠3(內錯角相等),因此∠2=∠1(即高度角 = 當地緯度)。圖1 北極星的高度角(仰角)02例題下圖所示照片,為某攝影師在夜晚採用連續曝光技術拍攝的。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梅雨、洪水災害、等高線、河流流向)
    圖1 梅雨的成因02例題【自然災害與防治】下圖為我國某區域圖,讀圖回答(1)~(2)題。(1)A地洪水災害多發的月份是_______,其氣候原因是________。(2)在預防洪澇災害時,A地適宜採取的措施是______,B地適宜採取的措施是______.答案:(1)6月;受夏季風影響,進入梅雨季節,降水量大,多暴雨(2)植樹造林、修建水庫;退耕還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颱風、日落日落方位、正午太陽方位)
    以北半球為例,日出日落方向為: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東北日出、西北日落;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東南日出、西南日落;③春分/秋分:正東日出、正西日落。南半球的日出、日落方向與北半球相同,但北半球的太陽運動軌跡向南偏移,南半球的太陽運動軌跡向北偏移。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河流的流向,夏季風,工業區選址)
    具體的判斷方法如下:①地勢的高低:河流從海拔高的地區,流向海拔低的地區;②等高線的凹凸:等高線凸出的方向,即為河流的上遊;③海陸關係:河流從陸地流向海洋,不能從海洋流向陸地;中央商務區答案:A、C精講精析:(1)分析河流的流向。①圖中黑色的實線為等高線,沒有標明數值,則觀察等高線的凸出方向來判斷河流流向;②等高線凸出的方向,為河流的上遊。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非洲、熱帶草原氣候、氣壓帶與風帶)
    >精講精析:(1)分析該地的氣候。①圖中位於非洲的東非高原,雖然有赤道穿過,但由於海拔較高(高原地區),因此不是熱帶雨林氣候,而是熱帶草原氣候;②從圖中兩個城市的降水圖可知,該地區有明顯的幹、溼兩季,進一步確定了為熱帶草原氣候。(2)分析遊牧的原因。①該地的熱帶草原氣候,由於受赤道低氣壓帶、信風帶的交替控制,有明顯的乾濕兩季。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光照資源、大氣逆輻射、農業區位)
    圖1 我國光照資源的分布2、大氣的受熱過程太陽輻射,是地球大氣最重要的熱量來源。我國青藏高原地區和西北地區,空氣稀薄,大氣逆輻射較弱,保溫作用較弱,因此晝夜溫差會較大。精講精析:(1)分析油菜種植的自然條件(氣候)。①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地區位於29°N附近,緯度較低,全年日照時間較長;②位於西藏地區,海拔較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較少,因此光照充足;③海拔較高,空氣稀薄,因此大氣的保溫作用較弱,晝夜溫差較大,有利於油菜體內有機質的積累;④海拔較高,因此溫度較低,作物生長期長,有利於提高油菜的品質。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水循環、海綿城市)
    圖1 水循環的過程02例題下圖為「城市水循環示意圖」,回答第1題。1、採用「可呼吸地面」之後,上圖中四個環節的變化符合實際的是( )A. a增加B. b增加C. c減少D. d減少答案:B精講精析:(1)分析圖中的水循環過程。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馬達加斯加島,洋流,非洲的氣候)
    ①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分布在赤道兩側(非洲中部和西部)、馬達加斯加島的東岸;②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有明顯的乾濕兩季;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③高原山地氣候:全年乾燥寒冷;分布在東部的高原山地地區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地圖、RS、GPS、GIS、汙染工廠的選址)
    圖1 我國煤炭資源分布圖    地理信息技術,又稱為「3S」技術,包括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它可以獲取、處理和分析地理的時間與空間信息。  ③GIS:處理GPS和RS獲取的信息,例如分析某地大氣汙染的變化。  運用地理信息技術,可以將地球上的地物信息進行數位化,形成一個「數字地球」。其中,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進行定位,採用遙感(RS)獲取數據,運用地理信息系統(GIS)分析數據,作圖。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澳大利亞的氣候、冬季風、風帶的移動)
    (2)夏季;從亞洲吹來的東北季風越過赤道後,偏轉為西北季風,從海洋吹來,給①地帶來大量的降水;冬季;冬季的氣壓帶的風帶向北移動,③地受到西風帶控制,西風從海洋吹來,給③地帶來大量的降水。精講精析:(1)分析澳大利亞鐵礦石出口的有利條件。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等高線、山脊、山谷、相對高度)
    常見地形的等高線特徵為:①山峰:等高線閉合,中間高、四周低;②盆地:等高線閉合,中間低、四周高;③山脊:等高線凸向低處,垂直於山脊線作輔助線,輔助線的海拔中間高兩側低;④山谷:等高線凸向高處,垂直於山谷線作輔助線,輔助線的海拔中間低兩側高;⑤鞍部:位於兩個山峰之間,呈馬鞍狀;⑥陡崖:多條等高線重疊在一起,海拔急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