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知識點
1、東北的氣候、地形東北地區位於我國的東北部,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東四盟,土地面積145萬平方公裡。
東北地區地跨中溫帶、寒溫帶,為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東北地區的西部是高原山地(大興安嶺),中部和東北部是平原(東北平原),周圍山地環繞(小興安嶺、長白山),森林資源豐富。
2、等值線的閱讀等值線分為多種:等溫線、等壓線、等高線等,等值線的閱讀有以下步驟:
①讀數據:看一下每條等值線的值;
②比大小:比較相鄰等值線的數值大小;
③看彎曲:「凸高為低、凸低為高」,即等值線凸向高處,表明該地氣溫(氣壓、海拔等)較低;如果等值線凸向低處,則表明該地氣溫(氣壓、海拔等)較高;
④看疏密:等值線越密集,表明氣溫(氣壓、海拔等)變化的越大;
02例題
氣候生產潛力是指一個地區光、熱、水等要素的數量及其配合協調程度。下圖示意中國東北地區玉米氣候生產潛力的空間分布。讀圖完成5~7題。
5、影響甲處等值線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 緯度位置
B. 大氣環流
C. 地形因素
D. 海陸分布
6、在中國東北地區,與玉米氣候生產潛力空間變化規律基本一致的指標是( )
A. ≥10℃積溫
B. 日照時數
C. 太陽輻射量
D. 年降水量
7、對東北地區玉米氣候生產潛力,進行空間變化分析的手段屬於( )
A. 計算機網絡
B. 地理信息系統
C. 全球定位系統
D. 遙感
答案:C、A、B
精講精析:(1)分析影響等值線的因素。①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地為我國的東北地區,甲處的等值線向北凸出,由20000凸向18000(凸向低處);②根據「凸高為低、凸低為高」的原則,等值線凸向地處,因此甲處的玉米氣候生產潛力較高,即光、熱、水條件較好;③結合該地的地理位置可知,甲地位於我國的東北地區,為平原,中間低兩側高,中間(甲地)的光熱條件較好,選項C正確。
(2)分析積溫和日照時數等指標。①圖中的等值線,較為彎曲,大致呈現由東南向西北遞減的規律,同時甲地有彎曲;②積溫與緯度、地形有關,緯度越高地形越高,≥10℃的積溫越小,玉米的氣候生產潛力越小,因此二者的等值線分布較為一致,選項A正確;③日照時數、太陽輻射量由南向北遞減,而不是圖中由東南向西北的變化;④東北地區為熱帶季風氣候,降水由東南向西北遞減,但並不會出現甲地的向北大幅度彎曲。
(3)分析3種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①全球定位系統主要是定位(點),遙感是監測(面),地理信息系統是處理分析(分析);②玉米氣候生產潛力空間分布變化分析,是一種分析,因此選擇地理信息系統,選項B正確。
03總結
地理信息技術本節例題的難度適中,解題思路為:①分析該地的地理位置(東北地區),並結合等值線的彎曲方向,分析甲地光、熱、水條件的好壞,進而分析影響因素(地形);②根據等值線的數值分布、彎曲方向,分析可能與該分布一致的指標(≥10℃積溫);③分析三種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最終確定「分析」所對應的技術(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技術,又稱為「3S」技術,包括:
①全球定位系統(GPS):確定某一個物體的位置(點信息),主要用來定位;
②遙感(RS):確定地面物體的分布特徵(面信息),主要進行資源調查、環境監測等;
③地理信息系統(GIS):處理、分析GPS和RS獲取的信息。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