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始於1972年的紅杉資本一直是投資界的傳奇,通俗地說是: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而紅杉的打法也並不是什麼不傳之秘。
圖/紅杉資本總部
比如「投資於一家有著巨大市場需求的公司,要好過投資於需要創造市場需求的公司」。這些自48年前被創始人唐·瓦倫坦樹立的理念一直在起作用。
成功不是偶然
2020年底,短短三天時間,紅杉資本連續收穫3起IPO。
12月9日,被稱為美國版「餓了麼」的DoorDash在紐交所成功上市,首日股價即飆漲86%,市值達到720億美元。12月10日,民宿領域的龍頭企業Airbnb在納斯達克上市,並榮膺2020年美股最大的科技企業IPO,市值突破860億美元。12月11日,「潮玩文化第一股」泡泡瑪特正式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這家中國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總市值已經超過1000億港元。三個完全不同領域的頭部公司,接連完成IPO,其背後都有紅杉資本默默發力。當然,成績單遠不止這些,實際上,在三個月前紅杉收穫了「5天5起IPO」的業績。而實際上,對於一個戰功赫赫的投資機構來說,這就是平常。
紅杉的表現也驗證了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沈南鵬的觀點,紅杉可以運用的投資形式越來越豐富,從種子期投資、早期投資、成長期投資,到併購投資與二級市場投資等等,形成了一個全站式的投資鏈條。
紅杉的務虛似乎並不少於務實,比如沈南鵬曾經反覆提到「Grit」這個詞—— Grit是礫石在千萬次打磨後留下來的細小顆粒,代表了勇氣和持之以恆。他認為所有的企業家與創業者,此時都最需要這種「Grit」精神,「It's about passion and persistence.」
長期主義,不二法門
優異的回報來源於紅杉資本對早期投資的重視、抓取頭部公司的能力以及陪伴企業成長的耐心。
有什麼比長期主義這四個字更符合趨勢更適應潮流的呢?
毫無疑問,中國有許多具備吸引力的投資主題,其中最重要的是圍繞科技和創新,包括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教育、物聯網在內的數位技術正在改造著中國服務業和製造業的方方面面,而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這些轉型的過程已經產生了不同尋常的加速度。
作為「創業者背後的創業者」,紅杉資本致力於幫助創業者成就基業長青的偉大公司,並且為成員企業帶來豐富的全球資源和寶貴的歷史經驗,陪伴企業從一株幼苗長成參天大樹。
成就小中之大,做最重要的賦能型合作夥伴,紅杉資本真正堅持長期主義的理念,一路陪伴,助力企業成長。在紅杉的邏輯裡面,在線教育一定是紅杉資本重點關注的賽道之一。
在作業幫融資的時間鏈條上,紅杉參與了A輪以來的每一輪融資。12月28日,作業幫宣布完成E+輪超16億美元融資。此輪融資的投資者,包括阿里巴巴、Tiger Global、軟銀願景基金一期、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方源資本等。
作業幫創立於2015年,是中國最大的在線教育公司,產品總日活超5000萬,月活超1.7億,累計激活用戶設備超8億,佔據在線教育流量側顯著優勢。旗下有作業幫、作業幫直播課、作業幫口算、喵喵機等多款教育科技產品,並提供VIP服務。作業幫的創始人侯建彬也是一位長期主義者,他帶領作業幫,始終致力於用科技手段助力教育普惠,解決教育領域「痛點」。
什麼是長期主義?
侯建彬有個思考,究其本質就是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公司的時間、精力和資源投注到能為公司競爭帶來長線競爭力的事情上。衡量標準是:每天做的事情,是在做建設還是在做消耗,或者說,更多在消耗還是更多在建設。具體到作業幫,一是持續重投教育師資與人才;二是持續打磨教育產品與技術;三是持續強健組織與文化。
長期主義:拙、誠之心,坐冷板凳、下笨功夫
長期主義坐冷板凳、下笨功夫,按照中國傳統哲學,就是一個「拙」字和「誠」字,大巧如拙,至善至誠。在變化莫測的市場中,以長期主義應對各種變化,其實是企業成功的不二法門。在侯建彬看來,長期主義會建立資產、壁壘、競爭力。它指引我們在一些事情上發力練習內功,積累公司長線競爭的價值。而在另外的事情上,一家公司可以花錢邀請外部公司來完成,這時資金是最便宜的資產,是最「不值錢」的競爭能力——如果一件事可以靠花錢來做,就意味著你與其他同行沒有差別。於作業幫而言,當一個行業、一家公司需要大量的輔導老師和主講老師時,要建設自己的培養能力和培訓能力,因為這才是長期價值當中的「資產」。「只有獨特的培養人才的能力才能在競爭中勝出。」
在線教育是個持久戰,越是持久戰就越需要長期主義——那種從骨子裡面透露出來的從容淡定以及對未來和趨勢的堅強把控。
在持久戰的賽道裡,戰線拉得很長,每位CEO都需要尋找自己的milestone(裡程碑)。長期主義的堅守讓侯建彬有著清晰的路線圖:作業幫的milestone不是上市、市場佔有率第一之類,而是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俯瞰新經濟的潮流脈動,昨日的王者在趨勢面前也必須作出最重要的調整,否則面臨的就是極其嚴峻的博弈。過去40餘年「財富1000強」榜單,幾乎每10年一個大調整。1973至1983年間,35%為新上榜公司;1983年至1993年間,這一數字為45%;1993至2003年間,60%為新上榜公司;2003至2013年之間,高達70%以上都是新上榜公司。
這些商業史的數據讓侯建彬有所思考。在時間和變化面前,長期主義是最好的堅守方式。透過躍升的數字,你能看到那後面的價值觀。幾年前,作業幫就開始實施「教研教學分離」,教研能積累資產,把內容沉澱下來。儘管沒有計算過這樣的決策要比同行多花多少成本,但可以看到2020年所有的教育公司都在建設專門的教研團隊。與一些追求財務報表數字的創業者不同,侯建彬更沉得住氣,做幕後基礎工作,小心地平衡著網際網路的「快」和教育的「慢」。
來源:中國網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