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8日,作業幫宣布完成3.5億美元D輪融資。由全球知名投資管理機構Coatue 領投,高盛、春華資本、紅杉中國、GGV紀源資本、襄禾資本、天圖投資、NEA、泰合資本等新老股東跟投。
7月17日上午,創建人兼CEO侯建彬在上地七街開拓大廈作業幫總部接受了虎嗅專訪。
從工具起步
對於學生時代,許多人最不堪回首的經歷是午夜題苦思冥想數學物理難題而不得其解。當年的作業「困難戶」不敢奢望一位不眠不休、不厭其煩、無所不知的老師在身邊隨時指導。智慧型手機興起後,「作業恐懼症」才有了被治癒的希望。
用手機對著題目拍張照上傳,就能看到答案。三年前多個創業團隊殺入這個領域,這些能解題的手機APP「神器」迅速獲得學生追捧,現身於大江南北的中小學校園。
網際網路領域有個著名的「三級火箭理論」,大約在2011年由王小川約提出,最初指的是「輸入法——瀏覽器——搜索」的產品遞進戰略。後被用來解讀騰訊、奇虎、獵豹也算可能自圓其說。比如QQ是PC時代的IM工具()聚集數億用戶;QQ空間()以UGC模式獲得豐富內容,提高粘性和駐留時間;最後以增值服務及遊戲()變現。微信是騰訊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三級火箭」,但「第三級」的潛力還沒有充分發揮。
時至今日,「三級火箭理論」已經需要修正。騰訊、阿里、小米、美團、滴滴們更在意的是構建生態而不是變現。
「三級火箭思維」對初創公司仍有啟示,與其憧憬生態不如踏踏實實做一款「神器」級工具。但「神器」不是誰都可以輕易打造以作業幫為例,打造「神器」有兩個必備條件:技術和資源。
例如拍照搜題,不是「OCR+搜索」那麼簡單,「海平面下」要有龐大的技術、數據支撐。
1)技術
作業幫脫胎於百度知道,最早嘗試的是UGC社區。侯建彬說「UGC的效果非常好,實現了五分鐘以內、70%左右的解決率。」
後來在百度的扶持下,侯建彬率領的團隊成建制獨立並接受外部投資,開始「單飛」。這隻團隊的股幹參與過百度幾乎所有技術模塊的研發,從全背景的OCR、雲SDK到search搜索系統,再到深度學習。
除了拍照搜題,作業幫還有語音識別功能。這項功能特別適合語文學習,讀一句唐詩宋詞,或記憶裡課文中的隻言片語,作業幫就能給出上下文、作者及數道相關試題。
按侯建彬的說法,掌握相關技術「完成了從0到1,下面還要從1到10,從10到100。」
2)題庫
目前「作業神器」都還沒神到用「人工智慧」解題,而是拿照片與「倉庫」中的題目進行比對。如果發現庫裡有這道題,則將答案、解法及類似題目等信息推送給用戶。可以說沒有題庫,作業神器就成了無本之木。題庫越豐富,神器就越強大。
在圍繞題庫的博弈中,背靠百度的作業幫享有極大優勢。侯建彬透露,作業幫起步時題庫規模已達1億,現今已達1.8億。
2016年侯建彬對虎嗅透露的數據是,日活用戶300萬、市場份額在45%~55%之間。2018年,侯建彬告訴虎嗅,月活、日活用戶分別為7000萬和 2000萬,市場份額已達70%。
從工具起步最大的好處是大幅節約獲客成本。工具之外的付費增值服務,只要產品對路7000萬月活用戶就是最精準的營銷對象。
演進——綜合學習平臺
2016年接受專訪時,侯建彬津津樂道的是拍照搜題如何幫助學生解決難題,避免「死磕一晚上還磕不出來。」
當時的「遐想」是不僅幫學習解決掉學生中的攔路虎,還要讓他們更好、更省力地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成績。以數學為例,中學六年要練習大約六萬道題,已經熟練掌握題型再練是消費時間,程度不夠時死磕難題也是浪費時間。另一方面,不管做了多少題,還是難免有遺漏的知識點。
因此作業幫希望根據搜過的題目)以點帶面地描繪用戶知識結構、分析強項和弱項。預計他會犯什麼樣的錯誤,哪個類型的知識他可能掌握得不太好,哪個類型已經比較擅長……
誠如他所言,作業幫將為成千上萬學生勾勒「知識圖譜」,對每個人優化知識結構、拾遺補缺大有用處。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數據比基因檢測數據更寶貴。因為只要有技術,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以幫你做基因檢測,但你在一去不復返的學生時代搜過哪些題只有作業幫知道。侯建彬打算為每個學生構建資料庫,預計容量超過100T,足以刻畫這個學生的學習狀況。
再次見面侯建彬已經不再強調作業幫的工具屬性,幫助學生建立知識圖譜的想法應該還在,但「遠水不解近喝」。
近兩年業務的實際演進大致是這樣的:
先是推出「一對一付費答題」。拍照搜題只能讓學生「知其然」,不能讓他們「知其所以然」,這恰恰也是家長們擔心的問題。作業幫組建師資力量,提供線上一對一答疑,走的是網際網路公司基礎服務免費、增值服務收費的慣常路線。一對一答疑業務,推出兩年來持續增長,月服務時長已經穩定在500萬分鐘以上。
一對一答疑按分鐘收費,一道題如果講10分鐘就要收10元。學生想少花錢也有辦法:如果某道題已經有同學付費請老師講過,其它小夥伴可以花1元錢「偷聽」。這是個很妙的創意,作業幫的先收到10元錢,讓老師講了10分鐘。但這段講解有「很長的尾巴」,有可能被「偷聽」成百上千次!
粘住大量基礎用戶之後,作業幫又推出「線上班課」產品「一課」。學生在周未固定時間上線學習(),目前已推出 80 多種不同難度課程產品,內容涵蓋小、初、高的所有學科內容,付費用戶總數超過500萬。
2018年 7 月,作業幫發布了「一課 2.0」,以獨立 APP形態運營,同時還推出了少兒英語品牌「浣熊英語」。此外,作業幫已經在測試「在線1 對 1」業務。
侯建彬告訴虎嗅,一課半數以上用戶來自3~6線城市,這倒不是作業幫刻意「下沉」而是自然形成的局面。主要原因是中國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優勢教育資源向一、二線城市集中,低線城市的學生更缺乏高水平輔導。
作業幫的授課老師全部是正式員工,而且門檻很高,「985」畢業是起碼的,還要經過嚴格面試和試用。侯建彬感嘆「老師講們的真好,比我中學時的老師還好」。#學霸侯建彬來自衡水#
「凜冬」將至,但好項目不缺錢
數據顯示2017年私募基金融資規模大幅低於2016年,2018年上半年又比2017年同期差很多。「半大不小的獨角獸」扎堆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預感從一級市場融資的難度會越來越大。
但對作業幫這類「根正苗紅」的團隊來講融資並不吃力。
2004年,侯建彬於進入百度。2013年,侯建彬組團開始「內部創業」。2014年1月,小團隊已從兩三個人發展到十幾個人,產品順利上線。
2014年12月,從紅杉、君聯拿到約2000萬美元A輪投資,作業幫正式從百度分拆,獨立運營。侯建彬沒有透露百度、投資人、團隊的股比,但肯定了百度的控股地位。
從百度分拆時,作業幫團隊規模已達70人,包括20多位級別在T6以上的高級技術人員。虎嗅問侯建彬,有沒有人因為捨不得離開百度打退堂鼓?侯建彬說不僅當時沒有,其後也未出現離職情況。
經過數年發展,作業幫已擴張到2000多人。
技術出身的侯建彬對變現及資本層面的問題顯然不願多談,虎嗅獲得這麼三點印象:
1) 作業幫不會為了「2VC」而盲目燒錢;
2) 作業幫開始重視變現,這與兩年大不相同;
融資3.5億美元之後,侯建彬表示將繼續加大對技術和產品教研產品的投入、吸引優秀人才、同時對新模式、新業務進行探索。虎嗅注意到侯建彬並沒有提市場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