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強人工智慧

2020-09-03 強人工智慧研究



什麼是強人工智慧?目前對此沒有絕對的定義,或許相當於通用人工智慧。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強人工智慧至少具備認知智能。認知智能至少包含知識和推理。強人工智慧強在哪裡?強在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弱人工智慧只知道結果。比如:阿爾法狗知道如何下贏人類棋手,但無法解釋所用的規則和方法,因為他根本不關心下棋的規則。當規則稍微變化以後,這個碾壓人類的智能就立即變成弱智。因此弱人工智慧很難遷移。強人工智慧必須要能與人類溝通,必須要能解釋,必須要懂人類語言。


理解自然語言是通向強人工智慧的必經之路。自然語言是人類智慧最有效的載體。因為語言中至少包含了以下幾點:知識,常識,解釋,規則,推理和算法。理解語言讓人工智慧至少可以具備以下幾個重要功能:(1)可解釋,(2)能推理,(3)更通用。


坎坷的語言理解之路

與圖像識別不同的是,知識,常識,解釋,規則,推理和算法,這些至關重要的東西可能並不在語言文字數據之中,從而無法直接從語言數據中獲取對意思的正真理解:

(1) 知識:是對這個客觀世界現象的基本描述。知識是思維最基本的依據。

(2) 常識:是對這個客觀世界規則的基本描述。常識常常不在語言之中,所以理解才更複雜。

(3) 解釋:除了因果解釋,詞語意思的解釋與常識一樣,不在語言之中,讓理解變得更複雜。

(4) 規則:客觀世界有自然規則,人類社會有社會規則,規則無形中約束了我們的思維,也讓語言的理解變得更複雜,很多時候規則也不在當前語言之中。

(5) 推理:推理也是一種規則,但比規則更靈活。他可以是真實的,可以是假設。推理讓思維變得異常複雜。語言表達時常常只說因,讓聽的人去理解果。

(6) 算法:算法是電腦程式的核心,也是人類思維的核心,在人類語言中也無處不在。語言中包含了大量的對知識的處理算法,運用規則和推理的算法,執行命令,回答問題等處理算法。這些都不是數據本身能體現出來的。


理解語言,必須要搞懂人腦處理語言的機制或模擬人腦處理語言的算法。這是一個誰都不太願意面對的問題,卻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深度學習的核心思想是用純數學的方法去建立兩個事物之間的關聯性。有效的迴避了大腦運行機制的難題,解決了大部分感知智能能解決的問題。如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甚至語言方面的自動翻譯,意圖識別,自動回復等。只要不需要解釋為什麼,不用到常識和推理。強大的數據記憶能力和算力讓深度學習在智能界所向披靡。然而數學方法始終無法代替語言的功能,語言中蘊藏了大量的規則和算法,如果人工智慧算法中沒有這些規則和算法的處理,要理解語言有點異想天開。


自然語言理解面前的四座大山

(1) 語言表達的隨意性。語言有語法嗎?有,沒有。真的有,真沒有。看似有,卻沒有。

(2) 知識,常識,推理的定義和存儲。知識圖譜只是知識的一種簡單表達形式,知識在表達上的複雜度遠非如此。大腦中的神經網絡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是網狀的,代表了思維的複雜性?不,千億個神經元代表的是知識的複雜結構。知識不像表格一樣一行一列的存儲,也不是以一點為中心,向四周發散。而是網狀的,每個知識點與周圍多個點相連,似乎沒有起點和終點。知識的無窮無盡,前後依賴讓人眼花繚亂。

(3) 算法的靈活設計。人腦處理語言的算法經過了幾千年的進化,優化到了極致。對靈活性的要求之高可想而知。大腦可以隨時隨地編寫算法,調試算法,修改算法。這一點電腦望塵莫及。編寫一個高度靈活的處理算法至關重要。傳統的順序執行程序很難編寫出人腦隨心所欲的思維處理算法。這對算法設計是個很大的挑戰。

(4) 你懂了嗎?人不懂可以直接說我不懂,或說這個詞是什麼意思。電腦不懂只能沉默,因為他不知道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不知道自己怎樣才算懂。有時候知道自己懂什麼容易,知道自己不懂反而更難。站在傻電腦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是難上加難。


理解人類語言的標準:至少能像小孩一樣用語言進行流暢的思想交流。常常看到說機器閱讀理解大賽準確率達到甚至超過人類,這說明什麼?說明機器理解能力強?不,說明我們太浮躁,不能靜下心來正真去理解一句話的意思,哪怕是6歲小朋友說話的意思。不要拿歧義句來作為不能理解語言的藉口,也不要拿很難分詞的重疊字來說事,這些都不是機器理解語言的難點,只是人類理解起來覺得難而已。擺在機器面前最大的難題是簡單的,正常的,基本的語言都無法理解。


理解人類語言的前提:拒絕大數據,基於小數據。一張圖不能改變對貓的識別,但是一句話可以完全改變你對事物的的認知和看法。一句話可以反轉劇情。一句話可以毀掉一個人。理解語言必須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每一個字的意思。搞懂語言中的所有規則和處理算法,並列出相關知識和常識,才有可能正真理解語言。


NN智能AI人機對話課堂,試圖用教學的方式讓機器一點一滴的去掌握人類語言中的知識,給機器一個向人類學習的機會,努力實現人與機器之間心與心的交流。也給人類一個與機器講道理的機會。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工智慧的未來到底通向何方?|CCF-GAIR 2019
    峰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協辦,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指導,是國內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學術界、工業界及投資界三大領域的頂級交流博覽盛會,旨在打造國內人工智慧領域極具實力的跨界交流合作平臺。7 月 12 日,中國人工智慧學術界首次公開舉辦了「華人頂會主席圓桌」。
  • 奇點臨近 人工智慧到底會通向哪裡
    至此之後,人工智慧的摩爾定律被打破,科技將呈現爆炸式發展。這些答案都對,但都不全,人工智慧就是未來的一切。這就意味著:我們未來將被人工智慧全面包圍,甚至部分生活和工作被人工智慧所取代。, 機器學習是人工智慧的核心和基礎,是使計算機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徑。
  • 人工智慧機器人語音助手系統或將讓強人工智慧提前出現
    人工智慧機器人語音助手系統或將讓強人工智慧提前出現  美國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的預言:「2045年左右,人工智慧將來到一個『奇點』,跨越這個臨界點,人工智慧將超越人類智慧,人們需要重新審視自己與機器的關係。」
  • 強人工智慧,善惡一念間
    本文將開啟一系列關於人工智慧與人類智能關係的討論,強人工智慧的實現將機器和人類的關係帶入全新的篇章。在這一系列文章中,我們將從AI算法、認知科學和複雜系統數學多方面論證AI和人類的未來。AI相互殺戮,具有強人工智慧的機器把終結全人類作為目標。
  • 「強人工智慧」離我們還有多遠?
    「弱人工智慧」是在某一方面能夠表現出智能或者說看起來像是智能,而不希望研究出與人類相同的智力和思維。例如,圖像識別、語音識別方面的人工智慧,這些人工智慧只能在特定的領域(圖像識別領域和語音識別領域)具有智能。儘管目前圖像識別和語音識別人工智慧也具備了自我學習能力,但它們只會在自己的領域中去學習,而不會像人類那樣產生自己的好奇心,從而去探索全新領域的內容。
  • 類腦智能,邁向通用人工智慧新可能?
    在從當前弱人工智慧通向強人工智慧,以致於通用人工智慧的道路上,學術界正在推動以類腦智能和類腦計算為方向的新的研究方向,來實現由弱到強的人工智慧的升級。剛剛結束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上,來自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的林偉教授在「認知智能,改變世界」行業論壇中提到,「類腦智能已成為人工智慧跨越式發展的突破口。」
  • 加快上海人工智慧「底座」建設 圖靈獎獲得者獻策認知智能新可能
    新華網上海7月11日電(馮麗)7月9日至11日,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在上海召開。當前,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正從「感知智能」邁向「認知智能」,讓機器實現「理解、推理、決策、可解釋」的認知智能正成為人工智慧研究的熱點和趨勢。AI能否更智能,認知智能技術的突破是關鍵所在。人工智慧已經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正在構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
  • 強人工智慧是一種獨立思考的生命體,人類不該創造和玩弄「生命」
    1956年的夏季,麥卡塞、明斯基、羅切斯特等人首次提出了「人工智慧」這一概念,隨著一些科幻題材作品的推波助瀾、以及計算機相關領域的突飛猛進,「人工智慧」(以及「智慧機器人」)成了萬眾矚目的科技前沿和炙手可熱的研發領域。
  • 人工智慧及人形機器人企業優必選上中國AI50強榜單
    打開APP 人工智慧及人形機器人企業優必選上中國AI50強榜單 工程師譚軍 發表於 2018-09-21 14:32:48
  • AI考研擇校:人工智慧專業排名前8強大學
    1982年7月30日,浙江大學人工智慧研究室成立,1987年人工智慧研究室升格為人工智慧研究所。經過數十年發展,浙江大學在人工智慧的科研方面成果顯著(如跨媒體智能、大數據智能、文物復原與保護、腦機接口、增強現實等),積累了一批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為人工智慧專業建設提供了厚實的師資保障。
  • 面對強人工智慧我們應該樂觀還是悲觀?
    大數據文摘出品編譯:Zoe Zuo、王一丁、蔣寶尚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幾十年後,人工智慧在人類生活中將扮演何種角色一直是學術界和商業界討論的焦點。在未來,AI是幫助人類完成了終極進化,還是給我們帶來了毀滅?
  •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貝爾科教榮獲中國AI+教育企業20強
    7月9日至11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論壇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行,其中「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創新人才培養論壇」於7月10日晚間順利召開。本次論壇,正式公布了「2020中國AI+教育企業20強」榜單,STEAM教育領域頭部企業貝爾科教憑藉強勁實力榮耀入榜,獲得行業內外認可。
  • 如果強人工智慧和可控核聚變同時實現,世界將變成什麼樣?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話題如果強人工智慧和可控核聚變同時實現,世界將變成什麼? 我們暫不考慮技術瓶頸,以最理想化的情況想像未來。首先最理想的可控核聚變意味著:起碼在100萬年的時間尺度內,能源對人類來說是無限的。
  • 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貝爾科教榮獲「中國AI+教育企業20強」
    大會的教育科技與人工智慧論壇,以「AI引領時代,教育創造未來」為主題,深度聚焦「用AI培養人才」和「培養AI時代需要的人才」兩大議題,探討智能時代的人才培養,吸引了來自國內外頂尖的人工智慧和教育學專家學者、知名教育企業創始人、從業者、投資人等共同參與討論。貝爾科教作為AI時代STEAM教育代表企業,獲得「中國AI+教育企業20強」,併入選《2019全球人工智慧教育行業研究報告》。
  • 黑洞將會通向哪裡?
    黑洞將會通向哪裡?如果蟲洞存在,它們可能會通向另一個宇宙。但是,沒有證據表明蟲洞真實存在,也沒有證據表明黑洞也會像蟲洞一樣  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研究黑洞成為蟲洞的可能性,是否能通往其他星系。正如一些人所說,黑洞甚至可能是通往另一個宇宙的路徑。  這樣的想法已經流傳了一段時間。
  • 全國高校人工智慧專業前30強,清華領銜,北大第五,復旦大學呢?
    拋開人機大戰的本身,人工智慧雖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不可否認前景光明,急需大量的專業人才。一、人工智慧專業概述人工智慧是近幾年才提及的本科專業,其實在在此之前,我國有一個跟人工智慧高度類似的本科專業,就是「智能科學與技術」。
  • INTP程式設計師希望找個相同性格的人工智慧|後院活動部
    小小程式設計師,大大的性格,最近有個性格測試INTP的程式設計師對於人工智慧的性格進行了暢想,希望有個懂自己純真的人工智慧做朋友。INTP最明顯的氣質就是「純真」。 即使在個性本來就相當單純的IN裡,INTP也可以說是最為純真的類型。
  • 《通向地底樂園》有什麼神器 全神器屬性詳情介紹
    導 讀 通向地底樂園神器有哪些?
  • 鑽一口通向「地心」的井,到底有多難?
    鑽一口通向「地心」的井,到底有多難?>本文轉載自科普中國原標題:《鑽一口通向「地心」的井,到底有多難?》
  • 哪些工作會最先被人工智慧取代?
    [摘要]人工智慧其實還非常初等,「威脅論」「超越奇點」怕是在夢裡都做不到。不過,我個人覺得這些言論對人工智慧的發展還不能造成實質性的傷害,反倒能夠引起大眾的更多關注。如何定義人工智慧和機器人(Robo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