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夏天,哥廷根大學和NASA等你來
在剛過去的寒假中,《環球科學》帶著一群小夥伴去了諾獎搖籃德國哥廷根大學,另一群小夥伴去了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和愛丁堡大學。
-
《環球科學》德國哥廷根大學XLAB科學冬令營僅餘兩個名額,欲報從速!
從事微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研究,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博士後,哥廷根大學生理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自2000年起創辦並管理XLAB。自2009年起擔任哥廷根大學化學系名譽教授Dr. BirgitDrabent在波鴻魯爾大學做化學研究,1982 年獲得化學碩士學位,1987 年獲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
-
德國的研究型大學與科學
隨著人們接受沃爾夫的唯理主義哲學,德國的大學在國家的智力生活中獲得了統治地位。 儘管哲學院開始在哈雷大學取得平等地位,但是神學仍然在四個學院中佔有絕對的統治地位。1737年成立的哥廷根大學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所擁有廣泛教學與科研自由並且將教學與科研結合起來的現代大學。建校一開始,哥廷根的哲學院就與神學院、法學院和醫學院並列為四大學院之一。
-
哥廷根群星閃耀時
量子力學的開端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德國的哥廷根大學。這所大學培育出了眾多家喻戶曉的科學家,有超過45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這所學校有關。高斯於1792-1798年在哥廷根大學學習,1799年高斯獲得了哥廷根大學的博士學位。1807年,30歲的高斯回到哥廷根,並終身擔任天文臺臺長。高斯在哥廷根大學做出大量傑出的工作,包括他在代數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
-
哥廷根曾群星閃耀,可惜二戰後「不再有數學家」
儘管如此,哥廷根大學在19世紀初才被看作是一個舉足輕重的數學研究所。直到「1933年大清洗」導致大量傑出學者逃亡英美之前,哥廷根大學一直是數學研究重鎮。這是一則關於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機構之一——哥廷根大學以及其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校友的故事。
-
從高斯、黎曼到希爾伯特,看世界數學中心哥廷根學派200年興衰史
1734 年,文藝復興的思潮已經浸染整個歐洲大地,那時,漢諾瓦王朝統治德國漢諾瓦地區以及整個英國土地。身為英國國王及漢諾瓦大公的喬治二世決定委派其重臣馮·明希豪森在德國哥廷根創辦一所大學,旨在弘揚歐洲啟蒙時代學術自由的理念。哥廷根大學也因此一開歐洲大學學術自由之風氣。
-
《大學科普》編輯李輕舟:你和數學之間缺了什麼
「英才計劃」是中國科協、教育部於2013年開展的中學生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養計劃,主要任務是選拔一批品學兼優、學有餘力,具有創新潛質的中學生走進大學,在自然科學基礎學科領域的著名科學家指導下參加科學研究項目、科技社團活動、學術研討和科研實踐等活動。
-
2020年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快來看看德國大學的專業排名!
哥廷根大學10. 科隆大學2. 工程與科技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在工程與科技方面德國獲得前10名的大學分別是:1. 慕尼黑工大2. 柏林工業大學3. 亞琛工業大學4. 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5. 德勒斯登工業大學6.
-
平民高斯靠貴族資助上哥廷根大學的高考故事,睡前五分鐘決定一生
高斯,5歲進入大學預科學院,18歲完成大學預科進入哥廷根大學,後成為與牛頓、阿基米德齊名的數學家。約翰·卡爾·弗裡德裡希·高斯於1777年出生在德國的布倫瑞克,猶太人。他的祖父是個園丁,父親是個泥水匠,母親是石匠的女兒。
-
昆明醫科大學申購科研實驗設備項目中標公示
F5300000000615002013昆明醫科大學申購科研實驗設備項目中標公示昆明醫科大學申購科研實驗設備項目(項目編號:F5300000000615002013 24.6 Axio Vert A1 德國蔡司
-
中國首次克隆出「哥廷根小型豬」 用於器官移植
這是我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克隆出「哥廷根小型豬」。 「克隆」的概念我們並不陌生。動物克隆,是指通過無性繁殖由一個細胞產生一個和親代遺傳性狀一致,形態非常相像的動物。如用未分化的胚胎細胞進行核移植稱為胚胎細胞克隆;用胎兒或出生以後動物的細胞進行核移植稱為體細胞克隆。 進行該項研究的中國農業大學李寧教授帶領的科研小組曾在2005年成功培育出我國第一頭克隆豬。
-
法國、德國和英國近現代的數學,走上各不相同的發展之路
一方面在戰爭中犧牲了整整一代人,另一方面在教學及科研方面的保守傾向和對外封閉,使法國數學開始落後於德國,就連法國最熱門的函數論也落後於芬蘭等國。當時新一代數學家開始走出法國,到國外學習法國很少甚至沒有研究的新領域,如代數數論、代數幾何學、抽象代數學、數理邏輯、拓撲學及泛函分析等,然後回到法國掀起新的改革運動。德國德國數學的發展與其大學教育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
世界數學家的搖籃,世界上諾貝爾獎得獎人數最多的大學之一
今天侃哥帶大家來到了網友提到的一所大學,也是同樣有著輝煌歷史,名人輩出的一所大學——哥廷根格奧爾格·奧古斯特大學,簡稱哥廷根大學,這所大學是位於德國西北部下薩克森州南端的哥廷根市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因英國國王兼德國漢諾瓦選帝侯格奧爾格二世創建而得名。
-
華高萊斯:德國的基礎科研體系(上篇)
在強有力的經費支持下,德國的科學界結出了累累碩果。本文將要探究的就是這背後的秘密——究竟是怎樣的一套科研體系,支撐起了德國傑出的科學成就。全球10年金融動蕩期間,默克爾政府的年度科研預算以典型的德國方式獲得了穩定的、可預測的增長,激發了大學之間的競爭,促進了公共資助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在默克爾的監督下,德國在可再生能源和氣候研究領域保持了世界領先地位,在保證對基礎研究大力支持的情況下,政府對其他領域的影響也在加大。
-
陸俊錕:科研是愛好,也是幸福快樂所在
才工作6年,他就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項目資助。 陸俊錕1983年生於一個條件優越的家庭,父母希望他能從商,但他就是喜歡生物、喜歡植物,終究違父母命,從大學到碩士到博士到工作,他都沿著自己喜歡的軌跡前進。 「科研是我的愛好,也是我的幸福快樂所在」 在廣東佛山高明區熱林所檀香試驗示範基地,陸俊錕專注地觀察著啃食檀香葉的蟲子。
-
周傳忠:德國科研機構成果轉化的啟示—新聞—科學網
■周傳忠 近期,筆者參加了中科院人事局組織的赴德國科研管理高級培訓班,重點就德國部分科研機構(含大學,以下簡稱科研機構
-
季羨林採訪回顧三:拒絕「兩頭唬」,追憶牽念一生的德國姑娘
看到哥廷根大學西克教授的照片時,先生凝視了很久,緩緩地說:「不容易,這照片,我這裡都沒有了。」而在哥廷根,季先生與吐火羅語的相遇,僅僅是一個偶然。1、留學哥廷根,不做「兩頭唬」哥廷根是德國中部一所古老的大學,從諾貝爾獎創立以來,先後有40多位獲獎者在這裡誕生。而數學家高斯、詩人歌德、童話大師格林兄弟以及鐵血宰相俾斯麥等都與這裡有著深刻的淵源。
-
留學德國,師從普朗特,不可「一曝十寒」
193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燕京大學數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鑑於當時國家工業落後,備受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凌,他決心改學工程科學。為此,他去山東大學工學院旁聽了有關課程,並於1934年以優異成績考取了公費留德,赴柏林工業大學就讀機械工程。1939年畢業,獲特許工程師學位,並留校任教。在此期間,他還選學了電機工程,又在哥廷根大學理學院選學了力學,並於1945年畢業,獲自然科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