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科普》編輯李輕舟:你和數學之間缺了什麼

2021-01-15 澎湃新聞

「英才計劃」是中國科協、教育部於2013年開展的中學生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養計劃,主要任務是選拔一批品學兼優、學有餘力,具有創新潛質的中學生走進大學,在自然科學基礎學科領域的著名科學家指導下參加科學研究項目、科技社團活動、學術研討和科研實踐等活動。

2018年3月,中國科學院大學與中國科協攜手,在國科大官方微信公眾號開設「物理英才」頻道,將以文字、音視頻等多種形式展示「物理英才計劃」實施情況,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知識。

本期是國科大物理英才頻道推出的 「學不分科」系列講座,以學不分科的態度聊聊過去、現在、未來那些學不分科的事兒。

本期主講人

李輕舟,畢業於重慶大學應用物理系。《大學科普》編輯部編輯,重慶市大學科學傳播研究會理事,成都市科青聯社會文化專委會委員,四川省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與表面工程專委會委員;編著譯有《天文觀測完全手冊》(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德爾斐的囚徒:從蘇格拉底到愛因斯坦》(科學出版社,2017)、《量子迷蹤:費曼和惠勒如何玩轉時間與實在?》(中信出版社,2018待出版)。

特立獨行的天才

維根斯坦雖然不學物理,但還是要學習其他東西。學什麼呢?學機械。他到德國去學機械,學了機械呢,後來對工程方面又有興趣,就到英國曼徹斯特去學航空工程,學螺旋槳的設計。

維根斯坦

但是他在那兒還接觸了其他東西,比如20世紀邏輯主義哲學和數學的一個重要的人物弗雷格的《算術基礎》之類的書。然後他開始對哲學和數學感興趣,便不想當這個航空工程師。他決定學數學,然後就拜到劍橋的羅素門下,做了羅素的學生。

羅素

但是,學完數學之後維根斯坦便趕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他們是同盟,而維根斯坦是奧地利人,所以他就參軍去了。但他在前線還做了什麼呢?他在前線寫《邏輯哲學論》。為什麼這本書成書是一條一條的?(因為這是)他在戰壕裡寫到筆記本上的。想到什麼就寫下來,然後進行分析和注釋。就這樣一條一條地在戰場上寫,非常艱難。有意思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僅維根斯坦躲在戰壕裡寫《邏輯哲學論》,還有史瓦西在戰壕裡解廣義相對論方程。

史瓦西

從中看出,那個時候很多優秀青年都上戰場去,自然有些人戰死沙場,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後來維根斯坦也算倒黴,他在冬天被俘虜了,但被俘之後他也有時間整理這些戰場上的這些筆記,然後就完成了《邏輯哲學論》。所以這本書誕生也是特別傳奇。

歷史背景下的希爾伯特之問

現在看第二個問題,首先看下圖,是哥廷根的數學研究所。

哥廷根大學數學研究所

一說德國的大學,就想起柏林的洪堡大學,哥廷根大學,萊比錫大學,還有耶拿大學這幾個大學。這些地方都曾誕生過推動人類文明的人物。

弗裡德裡希·高斯和威廉·韋伯紀念碑

首先他們的城市的就有一個銘文:「哥廷根外無生活」。我們的吳寶俊老師,也曾化用過這句話,他曾寫到「科學院外沒生活」。所以在國科大,大家生活的就像在哥廷根一樣,希望在各位同學中也能產生高斯、黎曼。

希爾伯特

在20世紀哥廷根學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希爾伯特。希爾伯特是雄心勃勃的一位數學家,他對數學、對知識是有很大野心的。在1900年的世界第二屆數學家大會的時候,他就發布了一個非常著名的演講——《希爾伯特問題》。後來他發表了一篇文章,也叫《希爾伯特問題》。在其中,他提出了23個問題。但是據後來參與此大會的回憶者回憶,實際上他在現場大概就講了十來個問題就被趕下去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今天覺得希爾伯特了不起,但在1900年,在會議所在地的法國巴黎,當時法國數學界的頭號人物——龐加萊並不認可希爾伯特的東西。因此當時並不是所有的數學家都擁護希爾伯特的看法。

龐加萊

當然在我們今天看來,希爾伯特當時是有遠見的。比如在23個問題中,第2個問題就是他希望數學也要有公理體系,他希望要去證明算術公理系統的相容性。什麼叫相容性?就是算術公理之間是自洽的,不能矛盾。但是這個不矛盾應該由證明得來,而不是哪個數學家說不矛盾就不矛盾,這才叫數學!所以他提了一個很高的要求,他希望大家以後想辦法能把這個算術公理系統的相容性給證明了。

一直到希爾伯特晚年,在1930年,他在他退休的演說上還在呼籲要堅持這個綱領。他這句話包含的意思就是「我們必須知道,我們必將知道!」這句話就像凱撒很霸氣的一句話,「我來,我看見,我徵服。」所以後人給希爾伯特的一個外號就是數學界的亞歷山大大帝。

庫爾特·哥德爾

直到1930年希爾伯特還在堅持相容性的證明,希望能把這些公理的無矛盾性通過數學和邏輯的手段證明。

遺憾的是,第二年哥德爾先生就出來「搗亂」。插一句,他是奧地利人,奧地利這個國家真的了不起,這樣子「搗亂分子」有很多。哥德爾在1931年發表了一篇很著名的文章,大家應該都聽過。他在他的文章討論了在羅素的框架下面,關於《數學原理》這本書裡面的公理相容性的問題,並提出了著名的哥德爾定理。哥德爾定理具體的解釋我不清楚,但在其中,他大致上證明了希爾伯特想證明的算術公理系統的相容性是不可能的。

庫爾特·哥德爾的文章

具體的說,第一個命題就是他發現了任何一個容納算術公理系統的體系一定有一個形式不可判命題。形式不可判命題是什麼?就是無論是想證明這個命題或者說證偽這個命題,在命題所在的形式體系內是沒法做到的,這就叫哥德爾命題。他的第二命題就更狠了,他發現證明自然算術公理系統這個體系的相容性這個命題,本身就是一個不可判命題。

哥德爾通過這兩個命題合在一起就表達了一個意思,對不起希爾伯特,你的宏偉的目標實現不了。

關於英才計劃

為貫徹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關於「支持有條件的高中與大學、科研院所合作開展創新人才培養研究和試驗,建立創新人才培養基地」的要求,切實推進高校和科研機構科技教育資源充分的開發開放,中國科協、教育部於2013年開展了中學生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養計劃(簡稱「英才計劃」)。

該計劃的主要任務是選拔一批品學兼優、學有餘力,具有創新潛質的中學生走進大學,在自然科學基礎學科領域的著名科學家指導下參加科學研究項目、科技社團活動、學術研討和科研實踐等活動。

文字:李輕舟

策劃:林曉、李金柱、吳寶俊、成蒙

視頻及文字摘錄:劉新豹、杜碩

美編:賈力揚

責任編輯:張竟引

原標題:《你和數學之間缺了什麼?看完它可能就懂了!》

相關焦點

  • 小學生都愛讀的數學科普經典,數學三書——數學原來可以這樣學!
    於是我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著迷,《趣味數學》來歷還真不小,她是民國時代極其著名的一位數學教育家劉薰宇的經典科普著作,作者劉薰宇是民國時期的著名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出版家,1919年畢業於北京高等師範教育北京師範數理系,先後在河南省立第一師範,湖南常德第二師範,浙江上虞春暉中學,上海大學附中上海立達學園等任教,1928年留學法國,在法國巴黎大學研究數學,非常重視數學科普著作的教育意義和作用
  • 明日直播 | 數學可以做什麼?【「科學人講壇」暑期青少年系列在線科普課】
    >數學可以做什麼?「科技興國 時不我待」,2020年這個暑假,科學人講壇將與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協聯合推出「暑期青少年系列在線科普課」,邀請各路名師與孩子們分享所看、所感、所思、所悟,增強孩子們對科學知識的重視和引導,在全社會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8月23日,暑期青少年在線科普課推出第三講:《數學可以做什麼?》。
  • 大學數學和考研數學有什麼不一樣?
    考研數學一直是很多考研孩子們的「心病」,面對數學的難點和弱項,我們應該及早開始準備。如果不知道如何入手,看看小編分享「2020考研:大學數學和考研數學有什麼不一樣?」相關內容,一起來看。
  • 俄羅斯能成為數學強國,莫斯科大學功不可沒,科普作品同樣有功
    原因很簡單,沒有錢,我們知道蘇聯解體,俄羅斯的經濟一直不太好,國內的薪酬根本難以滿足那些數學天才的要求,除了在高校和研究機構安心工作的學者教授們,其餘的人都得自謀出路。這些孩子超級聰明,舉一個例子,新西伯利亞大學連續六年拿到世界計算機競賽冠軍、亞軍,但是所有冠軍、亞軍都被Google用五、六倍的工資挖走了,從今年開始,我們要開出比Google更高的薪酬挖他們來,在俄羅斯的土地上創新,我們要和Google爭奪人才。」
  • 一批國外著名數學科普書籍登陸中國
    東方網7月29日消息:記者從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獲悉,為迎接即將於我國北京舉行的數學科學「世界盃」——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該社陸續出版了《古今數學思想》、《希爾伯特——數學世界的亞歷山大》、《第二重奧秘——生命王國的新數學》等一批國外著名的數學科普書籍中譯本
  • 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做編輯是種什麼體驗?
    但她的幾個譯者朋友都鼓勵她去接:科學的價值永遠無法和科普的價值畫上等號,出版的價值也永遠無法和市場的價值畫上等號。雖然我因為提出過量子相干性喪失的可能性,而被粒子物理學家們認定為危險的激進主義者,但和羅傑相比,我只能算作保守主義者。我採取實證的觀點。物理理論只不過是一種數學模型,詢問它是否和實在對應是毫無意義的,人們所追求的應該是預言應該與觀察一致,我認為羅傑內心是一位柏拉圖主義者,這要他自己承認才算。」這是霍金對這位偉大的夥伴兼任對手的評價,而他們之間的辯論,形成了另外一本彭羅斯著作《時空本性》。
  • 紐約大學 | 數學專業就讀體驗分享
    ✏️文字:IFU—NYU小分隊💻編輯:IFU—NYU小分隊☑️責任編輯:Irene,王燕數學,這個學科,喜歡它的人愛之若狂,討厭它的人恨之入骨。如果要問NYU的優勢學科有哪些,數學系一定會佔據一席之地。
  • 數學科普經典三書:適合中小學生閱讀,學好數學不再難
    念書的時候,如果說哪一門課最容易學,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是數學。數學為什麼簡單?因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數學。很多人覺得數學難學,是因為沒有建立數學思維。究竟什麼是數學思維呢?簡單地說,就是用數學的觀點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人的數學好不好,關鍵看數學思維強不強。
  • 科普:基因編輯技術和CRISPR
    你知道基因編輯技術嗎?你知道CRISPR技術嗎?你知道20年前的基因編輯核心技術都被掌握在同一家公司手裡嗎?基因是什麼從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開始,人類就進入了演化論時代。可是,前醫學和神職人員人員達爾文並沒有明確指出我們智人和其他物種到底是通過什麼東西進行演化的。反倒是另外一位真正的神父孟德爾告訴了世界:基因,是影響我們性狀的基本單位。
  • 人物|彭羅斯與埃舍爾:數學和藝術碰撞出的奇妙世界
    本文通過講述彭羅斯與藝術家埃舍爾之間的友情,生動證明了藝術和數學結合能夠相互激發豐富而奇妙的靈感。羅傑·彭羅斯彭羅斯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知識淵博、興趣廣泛,在多個領域富有建樹。科學家彭羅斯和藝術家埃舍爾有一段藝術與科學相互促進的佳話,證明了博雅教育的重要意義。
  • 人物 | 彭羅斯與埃舍爾:數學和藝術碰撞出的奇妙世界
    本文通過講述彭羅斯與藝術家埃舍爾之間的友情,生動證明了藝術和數學結合能夠相互激發豐富而奇妙的靈感。圖畫裡的奇妙世界有什麼數學原理嗎?在回英格蘭的路上,彭羅斯決定自己也來畫一畫不可能的圖形。後來,他把自己畫的圖形拿給父親看。他的父親萊昂內爾·彭羅斯是一位著名的遺傳學家和精神病學家,老彭羅斯也被迷住了。兩人聯手寫了一篇論文發表在1958年2月份的《英國心理學雜誌》上。論文中不可能的圖形被命名為彭羅斯三角及其變體彭羅斯階梯,彭羅斯稱之為「最純粹形式的不可能」。
  • 未讀科普派對:一場有關「數學之美」的閱讀分享
    人類為什麼信賴算術和公式?我們又為什麼要學數學呢?6月27日,未讀科普新書《無言的宇宙:隱藏在24個數學公式背後的故事》和《what if 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在言幾又書店舉行閱讀沙龍。這場題為「數學大爆炸•一次重新愛上數學的機會」 的活動邀請了科普作家同為理論物理學家的李淼以及數學科普作家顧森兩位嘉賓,與讀者探討那些不曾發覺的數學之美。
  • 復旦大學的數學學科,有什麼優勢和特色吸引高中數學英才
    復旦大學作為教育部數學學科評估為A 的大學,在強基計劃中,用什麼來吸引高中生中數學成績拔尖的同學。作為數學功底比較有實力的大學,老師今天和廣大高中同學和家長分享一下復旦大學數學學科的優勢和特色,也從側面了解這所大學數學學科有哪些強項可以吸引2020年高考學子中,數學成績比較突出的同學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 雞湯文盛行的年代,我們該以什麼態度去寫作和閱讀科普?
    新聞和公共關係間的邊界入口比紐約大中央火車站還多呢。從業者們在報紙、網站、雜誌以及可能會被稱作是「宣傳中心」的大學傳播系、政府機構、企業公關部以及軍事研究分支間閒庭信步,不惹塵埃。新聞和公共關係這兩大領域的產物有時候難以區分,而這並不稀奇。向公眾進行科普的這兩股勢力,會變得難以區分。試想一下:歌頌「新」科學的每篇文章,你多久才能讀到一篇是真正具有批判性的?你得等到望眼欲穿。
  • 天才神童袁嵐峰,現因簡單科普上熱搜,回應:科普和科研一樣重要
    這一天,科技分論壇結束後,袁嵐峰與南京郵電大學副教授方承志展開了一段有趣的會談——如何移民外星球?時至今日,袁嵐峰還記得當時的場景,其中一個話題讓他印象深刻。如果有一項技術你希望快速實現,你最希望是什麼技術?
  • 大學哪些專業沒有數學盤點 你以為避開理科專業就行?
    高中三年最害怕的學科是什麼?恐怕很多學生都得說數學,因此大學填報志願在即,很多學生說什麼也要避開有數學的專業,小編給你盤點一下。   2、歷史類   例如歷史學、考古學;   3、新聞傳播類   例如新聞學、傳播學、廣告學、編輯出版學;「戲劇戲曲學」、「電影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   4、教育類   例如教育學、心理學;
  • 2020寒假數學科普閱讀:《生命的旋梯——螺線趣談》
    數學科普閱讀 生命的旋梯——螺線趣談 在超長的寒假裡,有數學科普閱讀陪伴大家,相信大家過得很充實。今天就由我來帶領大家認識生命的旋梯——螺線。 NO.1 螺線的來歷——阿基米德螺線 為什麼說螺線是生命的旋梯?等會兒你就知道了。
  • 郝景芳:中國教育還缺什麼?
    重視語數外也是合情合理的,北大哲學系一位教授在《理想國》課上說:「閱讀能力和邏輯能力就是人一生最重要的能力,高考看重語文數學完全沒毛病。」從形式上講,高考制度也算是公平合理,雖然僵化,但讓有能力的學生可以憑能力脫穎而出,而不需要比拼父母對大學的贊助,即使窮學生機會在變少,但有錢人也不能隨意操作。
  • 高等數學和初中數學有什麼聯繫和區別?中科院院士告訴你答案
    數學,是現代科研裡必不可缺的基礎技術,它同時也在人類生活發展歷史上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說到學識淵博的數學家,相信大家都會聯想的華羅庚,他總是能夠把初等數學用最簡單的語言總結下來,讓學生對於數學的學習更有自信。
  • 科普作家出書解讀趣味數學 稱其實數學很好玩(圖)
    中新網北京1月12日電(上官雲) 12日下午,科普作家、教授李毓佩攜新書《數學童話總動員》在京與四代讀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從事數學教育工作多年的李毓佩稱,其實數學很好玩,他寫這些蘊含數學知識的有趣故事,是為了讓孩子親近數學。同時,已是76歲高齡的李毓佩表示,他寫東西的動力就是「喜歡」,以後仍然會堅持寫作,不斷提高作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