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E =mc^2,但是質量將從哪裡獲取能量呢?

2021-01-07 老胡說科學

愛因斯坦在1934年為一群旁觀者推導出了狹義相對論。我們用來描述宇宙的所有方程中,最著名的一個就是:E = mc^2,也是最深刻的。它是100多年前由愛因斯坦首次發現的,它教會了我們許多重要的事實。我們可以把質量轉化為純粹的能量,比如通過核裂變、核聚變或物質反物質湮滅。我們可以從純粹的能量中創造出粒子(和反粒子)。也許最有趣的是,它告訴我們,任何有質量的物體,無論我們如何冷卻它,使它慢下來,或使它與其他物體隔離,它總會有一定數量的固有能量。但是這些能量從何而來呢?

在方程E = mc^2中,「 m 」 中的能量從何而來?

讓我們深入物質的內部,在最小的尺度上尋找答案!

複合粒子和基本粒子的大小,可能還有更小的粒子在已知的範圍內。隨著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出現,我們現在可以把夸克和電子的最小尺寸限制在10^-19米以內,但我們不知道它們到底能往下走多遠,也不知道它們是像點一樣的有限尺寸,還是實際上是複合粒子。圖片來源:費米實驗室我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理解公式E = mc^2。

E代表能量: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觀察的粒子中包含的總能量。m代表質量:我們考慮的粒子的總靜止質量,不受任何已知力(萬有引力、核力或電磁力)約束的質量。c^2是光速的平方。我們可以從核反應中獲取大量能量的原因直接來自於該方程 E = mc^2。

邁克是第一個被測試的氫彈。釋放這麼多能量相當於大約500克的物質被轉化為純能量。即使我們只把一個公斤的質量轉化為能量,則意味著我們會得到相當於21.5噸TNT爆炸所釋放出的能量。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太陽會輸出這麼多能量;為什麼核反應堆如此高效;為什麼受控核聚變的夢想是能源的「聖杯」;以及為什麼核彈如此強大,又如此危險。

質能方程意味著存在一種形式的能量,無論怎樣,能量都不會被奪走。只要質量存在,這種形式的能量就永遠與它同在。許最有趣的是,所有其他形式的能量都可以被移除。

宇宙中其他基本粒子的質量決定了它們何時以及在何種條件下可以被創造出來,同時也描述了它們如何在廣義相對論中彎曲時空。圖來自UNIVERSE-REVIEW一個運動中的粒子有動能。當一個快速移動的大質量物體與另一個物體碰撞時,不管發生什麼,碰撞都會產生能量,它是粒子運動固有能量的一種形式。

但這是一種能量形式,可以在不改變粒子本身性質的情況下被移除。你可以減少粒子的總能量,但只能降到某個最小值。即使你消除所有的動能,其仍然具有靜止質量能量:E = mc^2。

一個關於行星如何圍繞太陽運行的精確模型,然後太陽以不同的運動方向在星系中移動。。對於任何系統,你能想到的所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勢能、結合能、化學能等等——都是獨立於靜止質量之外的。在適當的條件下,這些形式的能量可以被帶走,只留下靜止的、孤立的粒子。

那麼靜止質量中的能力從何而來?你可能很快就會回答:「希格斯玻色子」,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在宇宙的早期,大爆炸後不到1秒,電弱對稱將電磁力與弱核力統一起來,恢復為單一力。當宇宙足夠膨脹和冷卻時,這種對稱性就會打破,標準模型中的粒子就會受到巨大的影響。

當一個對稱被恢復(頂部的黃色球),所有的東西都是對稱的。當對稱性在較低的能量(藍球,底部)被打破時,所有方向都是一樣的。首先,許多粒子——包括所有的夸克和帶電的輕子——獲得了非零的靜止質量。由於這些能量量子與希格斯場的耦合,許多粒子現在都有了非零的靜止質量。這部分回答了這些粒子的能量從何而來:從它們與基本量子場的耦合過程獲得。

但事情並不總是那麼簡單。如果你計算一個電子的質量,並試圖基於電子與希格斯介子的耦合來解釋它,你就會100%的成功:希格斯介子對電子質量的貢獻正好給出了電子的質量。但是如果你試圖用這個來解釋質子的質量,通過把剩下的夸克和膠子的質量加起來,你就做不到了。事實上:您不會得到938 MeV /c的實際值,而只會得到大約1%的值。

此圖顯示了標準模型的結構。特別地,這張圖描述了標準模型中的所有粒子(包括它們的字母名稱、質量、自旋、旋向、電荷以及與規範玻色子的相互作用)。圖片來源:維基共享的萊瑟姆·博伊爾和馬杜斯既然質子(以及其他相關的原子核)都是由夸克和膠子構成的,並且構成了宇宙中正常物質的大部分質量,那麼肯定還有另一個因素。就質子而言,「罪魁禍首」是強大的核力。與引力和電磁力不同,強核力——基於量子色動力學和夸克和膠子的「顏色」屬性——實際上兩個夸克離得越遠,核力就越強。

每個原子核由三個夸克組成,原子核中的每個核子由夸克之間交換的膠子連接在一起:夸克離得越遠,這種類似彈簧的力就越強。質子的大小是有限的,儘管它是由點狀的粒子構成的,這是因為這種力的強度以及原子核內粒子的電荷和耦合。

由於「顏色電荷」的存在和膠子的交換,產生了這種強大的力,這種力使原子核結合在一起。如果夸克能以某種方式釋放出來,宇宙中的大部分物質就能重新轉化為能量。E = mc^2是一個可逆反應。在超高能量的情況下,比如在非常早期的宇宙中,或者在像RHIC這樣的重離子對撞機中,或者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中,這些條件都被實現了,產生了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然而,一旦溫度、能量和密度降至足夠低的值,夸克就會重新被束縛,這就是大部分正常物質的質量來源。

換句話說,即使有希格斯玻色子提供的非零靜止質量,三個自由夸克也遠不如把這些夸克結合成質子和中子這樣的複合粒子那樣有利。在我們的宇宙中,構成已知質量(m)的大部分能量(E)來自於強核力,以及由控制帶顏色電荷的粒子的量子規則所引入的結合能。

質子的三價夸克參與了自旋,膠子、海夸克和反夸克也參與了自旋,軌道角動量也參與了自旋。我們很久以前就知道能量總是可以從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但這是有代價的:向系統注入足夠的能量以消除額外的能量。對於之前的動能的例子,這意味著提高速度(作為觀察者)直到它們匹配,這兩者都需要能量的輸入。

對於其他形式的能量,它可能更複雜。中性原子的質量比電離原子小約0.0001%,因為電子與原子核的電磁結合會釋放出每個原子約10 eV的能量。由於質量引起空間的變形而產生的引力勢能也起作用。即使是地球,作為一個整體,它的質量也比組成它的原子小0.00000004%,因為我們這個世界的引力勢能總和為2×10^32焦耳。

不是一個空的、空白的、三維的網格,放下一個質量會導致原本是「直線」的線變成特定數量的曲線。當談到愛因斯坦最著名的方程式時,E = mc^2 告訴我們,質量的一切都具有其固有的基本能量,無法以任何方式將其消除。只有通過使其與反物質碰撞(導致能量釋放)或向其中注入足夠的能量(僅對於複合粒子,其基本成分保持完整),我們才能將該質量轉換回某種形式的能量。

對於標準模型的基本粒子,希格斯場及其與每個粒子的耦合提供了構成質量m的能量 。但是,對於宇宙中大多數已知的質量,質子,中子和其他原子核而言,強大的力產生的束縛能使我們獲得了大部分質量 m。對於暗物質?尚無人知道,但這可能是希格斯某種形式的結合能,或其他完全新穎的東西。但是,無論原因是什麼,都為這種看不見的物質提供了能量。 E = mc^2 一定是正確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老胡說科學

相關焦點

  • 如果愛因斯坦是正確的,並且E =mc,那麼質量從何處獲取能量?
    我們可以僅憑純粹的能量來製造粒子(和反粒子)。而且,最有趣的是,它告訴我們,任何有質量的物體,無論其溫度有多低,速度有多慢或是被隔離開,都始終具有一定的內在能量,我們將永遠無法擺脫它。但是這種能量從何而來呢?這就是Rene Berger想知道的,他問:我的問題是,在方程E = mc中,「 m 」 中的能量從何而來?讓我們以最小的尺度潛入內部物質以進行發現。
  • E=mc^2是否意味著一克質量,就相當於原子彈的能量?
    如何理解質量和能量是統一的?一個運動的物體,經典力學解釋為物體質量為m,速度為v時,物體的動能為mv^2/2。同樣是這個物體,在相對論中動能為Δmc^2,其中Δm為動質量,此時物體總質量為(m+Δm)。
  • 方程E = mc 中,m 的能量從何而來?
    更為有趣的是,任何有質量的物體,無論怎麼冷卻它、讓它減速或者將它與其他物質相隔離,都不會丟失其固有的能量。但是這些能量是從何而來的呢?這就是我們不解的地方。我的問題是,在方程 E = mc 中,「m」 中的能量來自哪裡?
  • E=mc^2質量可以轉化成能量,但能否用能量生成質量呢?
    很多人對愛因斯坦的E=mc^2存在誤解,愛因斯坦並沒有說過質量轉化為能量或者能量轉化為質量。這個方程叫做質能等價方程,質量不是真正的實體,它只是能量的另外一種形態,我們測量物體的質量其實都是早測量能量,你也可以理解為能量和質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本質都是硬幣。  下面我先通過公式和理論兩部分來解釋一下:  1905年是愛因斯坦年,他發表了多篇曠世奇文,並且獲得了諾貝爾獎。從那時起,物理學家們跳出原來以牛頓為首的經典物理框架,開始了一番新天地。
  • 可以按照E=mc^2將質量轉化成能量,但能否反過來用能量生成1g質量?
    人類已經能夠按照E=mc^2將質量轉化成能量,但能否反過來用能量生成1g質量呢?愛因斯坦提出來的質能公式,可以說是最偉大的物理公式之一,直接揭示了能量和質量的內在關係。而質能公式的提出,也給核變反應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持。
  • 愛因斯坦:E=mc^2,能量確實可以轉化為質量,科學家已觀測到
    在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提出之前,當時的科學界普遍都認為質量就是質量,能量就是能量,它們是相互獨立涇渭分明的不能混為一談的兩種東西。但是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卻打破了這一點,根據E=mc^2,我們知道能量和質量本質上是一樣的,它們是同一概念的不同屬性,有著明確的數量關係。
  • E=mc 是否意味;即使是一個粉筆,也擁有巨大的能量?
    那麼根據質能方程,是否可以認為,一個粉筆頭所具有的能量都可以燒開夠地球人100年喝的開水呢? 單單來看質能方程E=mc^2,1克的物質所對應的能量 =0.001 * (3*10^8)^2 = 9*10^13 J,那麼1度電對應的能量 = 3.6*10^6 J。
  • 問:如何通過E=mc^2將能量轉換為1g質量?為何愛因斯坦無言以對?
    很多人對愛因斯坦的E=mc^2存在誤解,愛因斯坦並沒有說過質量轉化為能量或者能量轉化為質量。這個方程叫做質能等價方程,質量不是真正的實體,它只是能量的另外一種形態,我們測量物體的質量其實都是早測量能量,你也可以理解為能量和質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本質都是硬幣。
  •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能量怎麼會與光速產生關係?
    ,如:E=mc^2,這個方程是所有物理公式中包含信息量最大、能量最大、最簡單的數學公式,甚至可以說它已經簡單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程度。我們先說E=mc^2中的m愛因斯坦解決了這個悖論,他提出光子發出後所攜帶的能量必須和質量等效,也就是說,光子從左邊發出以後,將一部分質量帶到了盒子的右邊,就算盒子往左邊移動了一點,但是右邊的質量增加了,所以盒子整個系統的重心還是保持在了原來的位置。這其實就是質量和能量等效的思想實驗。
  • 愛因斯坦怎樣知道E=mc^2?和光速怎麼扯上關係的?
    根據狹義相對論,質量和能量都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現形式,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是一個有點陌生的概念。——愛因斯坦 有一些科學概念已經如此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世界,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它是什麼,也能完整的表述出來,但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是那樣。例如:愛因斯坦提出的E=mc^2。
  • 愛因斯坦是怎樣知道E = mc ^ 2?和光速怎麼扯上關係的?
    根據狹義相對論,質量和能量都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現形式,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是一個有點陌生的概念。——愛因斯坦有一些科學概念已經如此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世界,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它是什麼,也能完整的表述出來,但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是那樣。例如:愛因斯坦提出的E=mc^2。
  •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中,能量怎會同光速產生關係?
    在物理學的發展中有很多的科學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例如:光的本質、太陽系的模型、起源以及宇宙的起源方式,不僅如此我們還將一些理論以非常簡潔的數學形式表達了出來,如:E=mc^2,這個方程是所有物理公式中包含信息量最大、能量最大、最簡單的數學公式,甚至可以說它已經簡單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 方程 E = mc² 中,m 的能量從何而來?
    一百多年前,愛因斯坦首次發現了這個方程,它教會了我們很多重要的東西:可以將物質轉變為純能量,比如說核裂變、核聚變或者物質和反物質的湮滅,可以利用純能量來產生粒子(或者反粒子)。更為有趣的是,任何有質量的物體,無論怎麼冷卻它、讓它減速或者將它與其他物質相隔離,都不會丟失其固有的能量。但是這些能量是從何而來的呢?
  • 根據愛因斯坦的E=mc, 是不是所有物質其實都具有巨大的能量?
    愛因斯坦的E=mc^2告訴我們,質量為m千克的任何物質,內部都隱藏著mc^2焦耳的能量。這些巨大的能量和物質的結構有關。主要以物質中粒子和粒子之間的勢能(核能)形式存在。這些巨大能量的釋放並不那麼容易。像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恆星內部,當前存在著大量的原子、原子核、質子和中子。這些粒子在巨大的壓力下相互碰撞,釋放出巨大的光能和熱能,源源不斷地輻射到宇宙空間。
  • E=mc^2質量可以轉化成能量,但能否用能量生成質量呢?愛因斯坦:幫我打開棺材,我看誰又在誤讀我的質能方程!
    很多人對愛因斯坦的E=mc^2存在誤解,愛因斯坦並沒有說過質量轉化為能量或者能量轉化為質量。這個方程叫做質能等價方程,質量不是真正的實體,它只是能量的另外一種形態,我們測量物體的質量其實都是早測量能量,你也可以理解為能量和質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本質都是硬幣。下面我先通過公式和理論兩部分來解釋一下:1905年是愛因斯坦年,他發表了多篇曠世奇文,並且獲得了諾貝爾獎。從那時起,物理學家們跳出原來以牛頓為首的經典物理框架,開始了一番新天地。
  • 方程E=mc²中,m 的能量從何而來?
    一百多年前,愛因斯坦首次發現了這個方程,它教會了我們很多重要的東西:可以將物質轉變為純能量,比如說核裂變、核聚變或者物質和反物質的湮滅,可以利用純能量來產生粒子(或者反粒子)。更為有趣的是,任何有質量的物體,無論怎麼冷卻它、讓它減速或者將它與其他物質相隔離,都不會丟失其固有的能量。但是這些能量是從何而來的呢?這就是我們不解的地方。
  • 根據E=mc^2,是不是一個粉筆頭釋放能量,就足夠人類使用100年?
    E=mc這個簡單的公式十分簡潔地告訴了我們一個靜止的質量物體中包含了多少能量,如果將這些質量全部轉化能釋放多少能量,也告訴了我們需要多少能量才能創造出相應質量的物質。我們人類目前所掌握的能量質量之間的相互轉化的方式最多最常見的就是化學反應、核反應和粒子加速器。
  • 質能方程E=mc^2是如何被愛因斯坦發現的?
    (質能方程E=mc^2其實就是在質能等價這篇論文當中的)也就是說,質能等價理論其實是狹義相對論當中的一部分。那狹義相對論到底包含了哪些內容呢?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那就是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當中先是統一了「時間」和「空間」。
  • 如果化學反應後質量和粒子數守恆,那能量來自哪裡?
    其實在化學反應中質量不守恆。質量守恆已經是錯誤、過時的概念首先要澄清的是,宇宙的基本守恆定律是質能守恆定律而不是質量守恆定律。這意味著在封閉的系統中,反應前的總質量和總能量等於反應後的總質量和總能量。根據愛因斯坦著名的方程E=mc^2,質量可以轉化為能量,能量可以轉化為質量。現在看來這並不是什麼奇特的過程,但事實上每次反應都會發生這個過程。
  • 人類已能按E=mC把質量轉化為能量,但能用能量生成1g質量?
    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的質能關係式E=mc深刻揭示了物體的質量和能量之間的轉化和對應關係,不能把能量和質量簡單解釋為物質的一體兩面而從廣義的物質概念說,能量是物質的最基本屬性,一個物體可以沒有質量,但不能沒有能量。從以上可以看出,不管是從狹義還是廣義上理解,能量是物質最本質的東西,可以說沒有能量就沒有物質,能量是客觀實在性的最原始存在體現。我們的一切一切,宇宙的一切一切都是從能量開始,都是從宇宙奇點的大爆炸開始,超高能量通過奇點膨脹而出,創造出了我們這個能夠感受到能量存在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