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化學反應後質量和粒子數守恆,那能量來自哪裡?

2021-01-17 李論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化學反應中說質量守恆,其實已經是過時的概念了,或者說是我們在中學學習的過程中為了方便我們理解,一般一些概念都會省略掉,甚至直接忽略一些潛在的、微小的效應,這就造成了我們現在有時接受新知識時發生些許困惑。其實在化學反應中質量不守恆。

質量守恆已經是錯誤、過時的概念

首先要澄清的是,宇宙的基本守恆定律是質能守恆定律而不是質量守恆定律。這意味著在封閉的系統中,反應前的總質量和總能量等於反應後的總質量和總能量。根據愛因斯坦著名的方程E=mc^2,質量可以轉化為能量,能量可以轉化為質量。現在看來這並不是什麼奇特的過程,但事實上每次反應都會發生這個過程。

因此,質量永遠不會守恆,因為在每個反應中,它的一小部分會轉化為能量(或一小部分能量轉化為質量)。但是質量+能量總是守恆的。能量不能憑空產生。它只能通過根據E=mc^2破壞適當數量的質量來產生。在質量和能量之間,能量是更基本的性質。事實上,現代物理學家只是認為質量是能量的另一種形式。由於這個原因,他們通常不稱守恆定律為「質能守恆定律」,而是稱它為「能量守恆定律」,這意味著這個表述包含了質量。

在核反應中(原子核的變化),有足夠的能量被釋放或吸收,質量的變化十分顯著,必須加以考慮。相反,與核反應相比,化學反應(只改變原子中的電子)只釋放或吸收很少的能量,所以系統的質量變化往往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因此,作為一種合理的近似,化學家們經常提到質量守恆,並用它來平衡方程式。

但嚴格地說,在化學反應過程中,系統的質量變化,儘管很小,但永遠不會是零。如果質量的變化是零,那麼能量就沒有了來源。化學家喜歡說「化學勢能」,好像反應中釋放的能量來自於勢能。但是「化學勢能」只是一個過時的術語,我們現在知道的是質量。基本上,當化學家們說「勢能」時,他們的意思就是在說「質量」。在一個原子中,沒有勢能可以使一個化學反應發生,只有質量。

自然界的四種基本反應

在所有的反應中,無論是化學反應還是核反應,質量的損失(或增加)已經得到很好的證實,並且在實驗中得到了證實。一般有四種基本反應:

化學鍵的斷裂,它總是吸收能量並增加質量。化學鍵的形成,總是釋放能量,降低質量。化學鍵的轉換,實際上是系統向不同狀態的激發(總是吸收能量並增加質量)和系統向不同狀態的「去激發」(總是釋放能量和減小質量)。粒子的產生(總是吸收能量和增加質量)和粒子的湮滅(總是釋放能量和減少質量)。請注意,當一個化學反應吸收能量,因此獲得質量,它不是創造了電子。額外的質量不是由新粒子的出現引起的。相反,額外的質量是作為一個整體存在於系統中。

根據粒子在系統中的相對位置和狀態,除了粒子的單個質量外,系統還會增加或減少質量。這個概念和經典的勢能概念非常相似,但是我們現在知道能量實際上是以質量的形式儲存的。如果你用非常靈敏的儀器測量兩百萬個氫原子和一百萬個氧原子的質量,然後測量一百萬個水分子的質量,你會發現這些質量是不同的,水分子這個系統中會以質量的形式儲存能量。

總結

綜上所述,化學反應後的質量並不守恆,而是整個系統中的能量守恆,這個能量來自化學鍵的斷裂,重組或原子的重新排列。這個其實跟核能是一樣的,核反應後核子數並沒有變化,但是它們重組後還是會發現質量減輕了,那麼損失的質量來自哪裡?來自原子核中的結合能,是由強力提供的。

當然化學反應則來自電磁力提供的結合能,損失的質量轉化成多少能量,也是通過E = mc^2這個方程去計算的。

相關焦點

  • 根據質能守恆,引力來自質量?質量來自能量,請問能量來自哪裡?
    答案是沒有,那為什麼我們人就需要做工才能提著重物呢?那是因為我們人體是是一個柔性結構,你需要輸出強大的能量才能讓你的肌肉保持在緊繃狀態,所以你所有的能量只是內耗而已!引力來自哪裡?如何來描述它?質量是怎麼來的?我們知道了引力來自於質量在時空中的表現,那麼現在輪到質量了!科學家一直想搞懂這個問題,我們比較幸運,2013年歐洲強子對撞機發現了賦予粒子質量的希格斯玻色子,它通過希格斯場利用自發對稱性破缺使基本粒子獲得質量。
  • 前沿理論引入靜態光粒子,否定質能互化,質量和能量分別獨立守恆
    這一新理論觀點四:光的單粒子具有確定的質量和能量值,是能量和質量的最小結構單位。如果一束質量為m的光波束,含有單個光粒子的數目為n,顯然,以秒為單位的光速,表明每一個光的震動態粒子與靜態光粒子的互換就是就是一次能量交換,也是一個周期頻率。
  • 如果能量守恆,那宇宙膨脹時,光子損失的能量去了哪裡?
    例如我們生活的地球上的主要能量來自於太陽光,而太陽光的產生是太陽核心核聚變通過每秒鐘消耗400萬噸的質量釋放的能量,這些能量通過光子的形式一部分達到地球,為我們提供了生存所必須的光和熱。除了太陽能,我們的生活也離不開化學能,這是我們人類生產生活的主力能源,但不管能量怎樣產生和被消耗,能量在傳遞的過程中都是守恆的。
  • 愛因斯坦創立了質能守恆定律,那創造物質的能量到底從哪來的?
    所謂的質能守恆定律就是質量守恆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的統稱,主要是指在一個孤立的系統內,任何物質的質量和能量不管發生什麼反應,它們的總量是不變的,如果理解這個定律呢?其實平時我們經常會遇到體現質能守恆定律的現象,比如平時我們用一個密封瓶子裝水,然後給瓶子裡面的水加熱,當加熱到一定時間後,瓶子的水減少了5%,這5%的水並沒有消失,而是以氣態的形式附在瓶子壁上,瓶子加熱前的水質量與加熱後的水質量完全沒有改變;又比如平時我們用火燒一塊木頭,一塊厚重的木頭經過燃燒之後,只剩下一層輕薄的木灰,那麼木頭消失的質量去哪了呢?
  • 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地心引力來自哪裡?物質又是怎麼來的?
    因此你可以利用引力勢能來發電,但不能反覆利用它,比如你把100克的物體垂直提升1米,就是消耗了1焦耳的能量!理論上當它落下時候將會釋放出這個能量,當然你需要忽略掉空氣阻力和機械能損耗。如果你反覆提升3600000次,那麼它落下的能量累積起來就是一度電,是不是利用重力勢能發電很簡單?
  • 如果能量守恆,那宇宙大爆炸又是怎麼來的?不矛盾嗎?
    宇宙的本質是能量的守恆早些時候,人們認為物質是宇宙的基本本質,也就是說宇宙存在基本的物質(質量)守恆定律,因為人們當時發現物質在所有物理機械過程中,不管是把一個物體捶打成什麼形狀,它的質量不會發生任何改變,而且後來在人們掌握了化學反應以後也發現,參與化學反應的物質不管是吸熱反應還是放熱反應,最後和生成物之間的質量也是守恆的
  • 大爆炸後宇宙一直在冷卻,那失去的能量去哪了?
    膨脹的宇宙,物質密度在下降,但能量守恆隨著空間的膨脹,物質密度會下降,如果空間再次收縮,密度又會開始上升,這一點很好理解!密度就是在給定的空間區域內所擁有的物質數量;質量密度是每體積所包含的質量,數量密度是每體積的數量,而能量密度是每體積的能量。
  • 能量既然不能憑空產生,那生成宇宙的能量來自哪裡
    宇宙中的能量最初是從哪來的?根據能量守恆定律,我們知道能量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憑空產生,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能量的總量是不會變的。 能量是什麼?其本質在物理上的意義是四維空間度量的一個物理量,就好比三維空間度量的物理量--動量,或二維空間度量的物理量--質量等。
  • 愛因斯坦告訴我們質能是守恆的,那麼創造物質的能量是哪來的?
    上文中我們說了中子和質子捕獲以及光致蛻變是幾種方式,那麼組成它的質子和中子就不會改變了嗎?在標準粒子模型中,質子的重子數大致守恆,因此質子不會以攝動的形式衰變成其他粒子,因為質子已經屬於能量最低的重子了,中子倒是會衰變,自由中子的半衰期大約15分鐘,但在鐵原子核中,中子也是穩定的。
  • 原子核聚變後中子與質子數都不變,虧損的質量來自哪裡?
    在這個話題中其實有兩個問題,因為我們需要了解損失的這些質量去哪裡了,、?然後還要搞清楚這些質量來自哪裡?為什麼要倒過來說,因為根據現象尋找本質是我們科學的學習方法,咱不妨來了解下!一、核聚變中,虧損的質量去哪了?
  • 如果不存在永動機,那為什麼地球一直在自轉?能量來自於哪裡?
    永動機是人們想像中的一種神奇的機器,它不需要外力的介入或者是只需要一個初始的能量,就可以持續不斷地做功,然而現在的我們都知道,由於能量守恆定律和熱力學定律的限制,這種永動機是不可能存在的。
  • 粒子照鏡子:什麼是宇稱守恆?
    在空間裡,沿著任何方向平移一單元,如果平移後的圖像與原圖無法區分(即完全重合),而且這種操作可繼續下去,這就是平移對稱。規整的網格就具有平移對稱性,在自然界中,蜂巢、竹節或串珠都具有平移對稱性。把一個質地均勻的球繞球心旋轉任意角度,它的形狀、大小、質量、密度分布等等,所有的性質都保持不變,這就是旋轉對稱。
  • 核聚變、裂變損失的質量來自哪裡?
    核子中多出來的質量來自哪裡?(結合能)如果我們分別查一下夸克和質子、中子的質量,我們就會知道中子和質子不僅僅是由三個夸克組成的。我們通常說質子由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組成,中子由一個上夸克和兩個下夸克組成。
  • 地震後地球自轉為何會加快?它釋放的能量來自哪裡?
    那地震之所以如此神秘和讓人恐懼的原因是,它的無法預測性和強大的破壞能力。我現在能準確地預測天氣預報,是因為我們可以把衛星放在天上俯視整個地球的大氣活動,但我們無法鑽到地底下去看地球,這是地震無法預測的主要原因。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對它的成因和能量的來源不了解。
  • 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這就是能量,一個小物體就擁有巨大的能量?
    ,還是能量,都無法實現單獨守恆,只有二者相結合才能實現真正的守恆,這就是質能守恆。只要你上過初中化學課,那麼就一定做過化學式的配平,而配平化學式的過程會使得我們產生一種誤會,誤會質量是守恆的。而在實際的化學實驗過程中,化學反應前與反應後的物質質量似乎的確是相同的,這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有些粒子不衰變?
    讓我們來看看它的矛盾之處:把I型粒子靜止地放在你的面前,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關係公式,它的所有的能量只有來自它質量的能量(稱為靜止能量,下面簡稱靜能)。現在假設它衰變為II型粒子。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則I型粒子的靜能 = II型粒子的靜能 + II型粒子的動能我們都知道動能在任何時候都是正的,或者是零,那麼II型粒子的靜能必然要小於或等於I型粒子的靜能。
  • 我們來自哪裡,宇宙中的物質又是來自何方?是無中生有嗎?
    物質都是都由原子組成,那麼原子是來自哪裡,怎麼會突然出現的呢?當然除了這兩種主要元素之外,還有很多種元素,而這些元素都是來自恆星內部核聚變而演變出來。其實地球並沒有那麼大的能力製造出這麼多元素,歸根究底,很多元素都是來自恆星的核聚變。然後產生各種化學反應,進一步演變後續的元素。
  • 如果永動機不存在,地球一直自轉的能量,究竟來自於哪裡?
    如果永動機不存在,地球一直自轉的能量,究竟來自於哪裡?回溯人類的歷史,誕生無數偉大的發明家,他們為世人留下寶貴的財富。例如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愛迪生發明的電燈等等,都為現代社會造福。說起永動機,這是人類臆想中的產物,它無需靠外力的介入,就可以永久的轉動,只需一個初始的能量,就能持續做功。從物理學來說,能量守恆定律和熱力學定律都有限制,永動機是根本不存在的。很多人心中都感到困惑,既然永動機根本不存在。為什麼地球會一直自轉?它的能量究竟來源於哪裡呢?這個問題其實扯得較遠。如果永動機不存在,地球一直自轉的能量,究竟來自於哪裡?
  • 哪些是質量轉化為能量的過程?質量和能量是等價的嗎?
    從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來看,質量和能量在本質上是等價的。核聚變反應(比如氫彈和恆星)、核裂變反應(原子彈和核電站)、放射性衰變以及正反物質的湮滅反應,這些過程都是質量轉化為能量的過程。既然質能等效,並且質量能夠轉化為能量,反過來,能量也是能夠轉化為質量。在很多高能粒子加速器(比如大型強子對撞機)中,就是利用能量來產生新粒子,以驗證理論預言。
  • 到底什麼是能量?它一定是守恆的嗎?看完你就會明白
    「雷射旅行」概念是:依靠一個大型雷射陣列來打擊和加速一個大體積、低質量的太空飛行器。這有可能使非生命體加速到接近光速的速度,使星際旅行成為可能。當物體移動一定距離時,雷射所做的功就是能量從一種形式轉移到另一種形式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