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能量怎麼會與光速產生關係?

2021-01-15 宇宙探索

(加微信:yzts111111,拉你進微信群,一起探索宇宙奧秘)

在物理學的發展中有很多的科學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例如:光的本質、太陽系的模型、起源以及宇宙的起源方式,不僅如此我們還將一些理論以非常簡潔的數學形式表達了出來,如:E=mc^2,這個方程是所有物理公式中包含信息量最大、能量最大、最簡單的數學公式,甚至可以說它已經簡單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不過這個公式就是這樣,簡單的幾個字符為我們道明了宇宙中質量和能量之間的關係,它們其實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現形式,不過有很多朋友不明白的是,為何質量物體中所包含多少能量會和光速這個宇宙常量有關係,而且為啥就是光速的平方呢?而不是立方?或其他?簡單的說,質能方程之所以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其實是因為動量和能量守恆的結果。下面我們就具體分析下。

我們先說E=mc^2中的m

你看,宇宙的尺度有大有小,有宏觀和微觀之分,但是不管是星系、恆星、地球、還是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它們都有一個自身固有的本質屬性那就是質量,這意味著就算我們將質量物體的內能全部去除,也就是將它冷卻到絕對零度,讓分子和原子的隨機運動停止,然後再讓物體本身停止運動,保持靜止狀態,那麼物體本身具有的質量屬性也會對宇宙中的其他物體產生影響。

換句話說,質量就是能量的一種表現形式,就算一個物體沒有了內能,沒有了動能,它也會攜帶靜止能量,這個能量會對宇宙時空產生影響,造成空間彎曲,並且彎曲的空間會對另外一個具有能量物體的運動方式發生改變,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萬有引力。

質量物體的對立面,沒有質量的物體

在我們的宇宙中除了有質量的粒子以外,還存在一些沒有質量但攜帶能量的粒子,比如:光子。光子可以和帶電粒子發生電磁相互作用,並且被物體吸收。而光子被物體的原子吸收後,物體的內能就會增加,分子和原子的隨機運動會獲得額外的動能,這樣一來物體就被加熱了。同時原子在吸收了相應能量的光子後,基層電子會被激發到更高的能量狀態,甚至更高能量的光子也可以將中性原子電離為帶電粒子。

光所攜帶的能量由其波長和頻率決定,波長越長頻率越低,光的能量就越低,波長越短頻率就越高,光的能量也就越高,而波長和頻率的乘積永遠等於光速,不會發生改變。我們可以通過降低一個質量粒子的速度,來降低其所攜帶的能量,但我們無法通過降低光所攜帶的能量,來使其降速,這樣只會使得光的波長增加。

以上就是質量物體和無質量的光子。現在我們考慮下,當我們將兩個正反粒子,例如:將正電子和電子相互湮滅,就會發射出兩個攜帶能量的高能光子,而根據質能方程,這兩個光子的能量就等於兩個電子的質量和乘以光速的平方。下面我們就說一個思想實驗來理解為什麼質能方程中會有光速的平方!

愛因斯坦的思想實驗是這樣的,想像一個靜止的盒子,這個盒子處在一個真空的空間中,是一個孤立的絕熱系統,在盒子的兩邊各有一個完美發射的鏡子,一個光子正在盒子中朝一面鏡子運動。

這個光子首先從盒子的左邊被發射出來,並且朝右邊運動,由於整個系統的動量是守恆的,因此光子在被發射的一瞬間,盒子就會朝左邊運動,當光子運動到右邊並被盒子吸收以後,盒子就會停止運動。

這裡就有了一個問題,整個系統沒有任何外力的作用,按理來說盒子的質心是不會發生位移的,但是當光子被發射出來以後盒子已經向左邊發生了移動,那麼如何解決這個悖論呢?我們如何能讓盒子的質心或者重心還保持在原來的位置上呢?

愛因斯坦解決了這個悖論,他提出光子發出後所攜帶的能量必須和質量等效,也就是說,光子從左邊發出以後,將一部分質量帶到了盒子的右邊,就算盒子往左邊移動了一點,但是右邊的質量增加了,所以盒子整個系統的重心還是保持在了原來的位置。這其實就是質量和能量等效的思想實驗。

下面我們用數學的方式將這個結論推導出來,光子的動量我們可以寫成:P(光)=E/C

其中E是光子的能量,C是光速。

盒子的質量為M,向左運動的速度為v,那麼盒子的動量為:P(盒)=Mv

光子從左邊出發到達右邊花費的時間為Δ t,盒子在這段時間內移動的距離為Δ X,那麼盒子的速度v=Δ X/Δ t。

由於盒子和光子的動量是守恆的,所以M(Δ X/Δ t)=E/c

假設這個盒子的長度為L,那麼光子花費的時間為:Δ t=L/c,並代入上面的公式得出:

MΔX=EL/ c^2

按照愛因斯坦的想法,我們認為光子的能量和質量等效,也就是光子將一部分質量從左邊帶到了右邊,假設這個質量為m,我們知道盒子的質量為M,盒子的位移為x1,光子的位移為x2,那麼整個系統的質心為:


我們要求實驗前和實驗後盒子的質心不發生改變,那麼:


由於實驗前光子沒有位移,也就是x2=0,所以上式可以簡化為:mL= MΔX

接下來我們將M(Δ X/Δ t)=E/c,帶入mL= MΔX

得出了:mL=EL/c^2

最終方程:E=mc^2

總結

愛因斯坦的這個思想實驗就得出了光子的能量和質量等效,並且通過動量守恆定律的得出了E=mc^2。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中,能量怎會同光速產生關係?
    在物理學的發展中有很多的科學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例如:光的本質、太陽系的模型、起源以及宇宙的起源方式,不僅如此我們還將一些理論以非常簡潔的數學形式表達了出來,如:E=mc^2,這個方程是所有物理公式中包含信息量最大、能量最大、最簡單的數學公式,甚至可以說它已經簡單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 質能方程E=mc^2是如何被愛因斯坦發現的?
    光速不變原理在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數篇具有開創性的論文,其中就包括光電效應,布朗運動,狹義相對論以及狹義相對論的補充篇:質能等價。(質能方程E=mc^2其實就是在質能等價這篇論文當中的)也就是說,質能等價理論其實是狹義相對論當中的一部分。
  • 質能方程E=mc^2的推導過程是怎樣的?
    質能方程是從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中所推導出來的,為了得到這個方程,先要了解質增效應。
  • E=mc,質能方程中為什麼會出現光速平方,而不是立方呢?
    史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公式之一 E= mc揭示了一個物體所含的能量與它自身的質量之間的本質聯繫,如果說愛因斯坦和相對論是享有盛譽的話,這一公式貢獻了一半的能量。名利歸名利,一些朋友仔細考慮這個公式後有了這樣的疑問:質能方程揭示了能量和質量的關係,那麼為什麼光速的方程式中的係數一定是光速的平方?我們知道光速是一個常數,但是為什麼我們要用平方而不是立方呢?事實上,這種懷疑沒有任何價值,甚至可以說是毫無用處的,為什麼要這樣說?
  • 質能方程E=mc^2中,光速平方有什麼物理意義?
    簡單講,質能方程E=mc^2隻是一個推導出來的公式,其中光速C的平方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物理意義,推導的結果就是光速C的平方。假設推導出來的公式是光速C的三次方,可能你還會問為何非得是光速C的三次方。根據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中的質量與速度的關係推導出來的,那麼質量與速度的關係公式怎麼得到的呢?歸根結底就是基於狹義相對論的兩個基本前提,其中一個就是:光速不變原理(另外一個是相對性原理)事實上,光速不變原理就是一個假設,也可以認為是公理,無需證明。有了這個公理,推導出質量速度的關係公式進而推導出質能方程並不難!
  • 我們能不能批判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²?
    我們知道動能是一種能量,在牛頓力學中,動能正比於質量以及速度的平方。那麼,在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中,能量肯定也正比於正比於質量以及速度的平方,所以這裡的速度無論是不是光速,至少速度一定是平方項,而不能是你說的一次方或者三次方,這個是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物理分析——量綱分析。
  • 按照質能方程E=mc^2,能量能轉化為物質麼?
    質能方程的由來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先把質能方程搞明白。或者說,我們應該搞明白的是物質、質量和能量這三者的關係。這要從1905年說起了,這一年是愛因斯坦人生當中最高光的時刻了。在這一年,愛因斯坦接連發表了多篇開創性論文。
  • 愛因斯坦質能方程 解釋為什麼光速無法超越
    關於為什麼不能超過光速,這可能對於有些人來說是個新鮮事,但是如果你熟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最著名的公式E = mc^2,你就會理解這個方程所施加的限制。  但究竟是為什麼光速無法超越呢?  科幻小說中的翹曲速度、超空間或其他能使飛船超光速的方式可實現長距離跨越,不幸的是,物理學表明科幻小說不能成為科學事實,因為我們永遠也無法超過光速
  • E=mc^2質量可以轉化成能量,但能否用能量生成質量呢?愛因斯坦:幫我打開棺材,我看誰又在誤讀我的質能方程!
    很多人對愛因斯坦的E=mc^2存在誤解,愛因斯坦並沒有說過質量轉化為能量或者能量轉化為質量。這個方程叫做質能等價方程,質量不是真正的實體,它只是能量的另外一種形態,我們測量物體的質量其實都是早測量能量,你也可以理解為能量和質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本質都是硬幣。下面我先通過公式和理論兩部分來解釋一下:1905年是愛因斯坦年,他發表了多篇曠世奇文,並且獲得了諾貝爾獎。從那時起,物理學家們跳出原來以牛頓為首的經典物理框架,開始了一番新天地。
  • 愛因斯坦是怎樣知道E = mc ^ 2?和光速怎麼扯上關係的?
    根據狹義相對論,質量和能量都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現形式,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是一個有點陌生的概念。——愛因斯坦有一些科學概念已經如此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世界,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它是什麼,也能完整的表述出來,但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是那樣。例如:愛因斯坦提出的E=mc^2。
  • 愛因斯坦怎樣知道E=mc^2?和光速怎麼扯上關係的?
    根據狹義相對論,質量和能量都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現形式,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是一個有點陌生的概念。——愛因斯坦 有一些科學概念已經如此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世界,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它是什麼,也能完整的表述出來,但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是那樣。例如:愛因斯坦提出的E=mc^2。
  • 質能方程E=mc^2中,光速c的平方有什麼物理意義?
    質能方程E=mc平方是狹義相對論的一個推論,它的數學形式是推導出來的,告訴我們物體的總能量與其質量成正比,至於為什麼係數是光速,而且還是光速的平方,歸根結底還是狹義相對論的兩條基本原理,除此之外並無它意。
  • E=mc 是否意味;即使是一個粉筆,也擁有巨大的能量?
    在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中,描述了質量和能量是等價的,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質能方程,表述為物質的能量(E)等於物質的質量(m)和光速平方(c2)的乘積,即E=mc^2。
  • E=MC^2參與著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質能轉換
    「根據狹義相對論,質量和能量都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現形式,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是一個有點陌生的概念。」——愛因斯坦確實是這樣,不過我們聽得最多的就是核反應和粒子加速器,但質能之間的轉化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
  •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他是怎麼發現這個公式的?
    (質能方程E=mc^2其實就是在質能等價這篇論文當中的) 也就是說,質能等價理論其實是狹義相對論當中的一部分 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那就是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當中先是統一了「時間」和「空間」。他認為應該將兩者並稱為時空;其次,他統一了「能量」和「質量」,這也就是質能等價的內容,他認為能量和質量其實是一回事。那質能方程其實是利用了狹義相對論中的理論推導而來的。
  • 網友問: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利用洛倫茲變換,很容易推導出質能方程。質能方程是愛因斯坦,在1905年發表的論文《物體慣性時候決定其內能?》中提出來的,描述了物質的質量和能量之間的關係。利用相對論質增關係,然後結合動量定理和動能定理,就可以推導出質能方程。相對論動能E=mc^2-m0c^2=Δmc^2,其中Δm=m-m0。描述:一個物體包含的總能量,可以分為相對論質增效應的能量,和一個固有能量m0c^2。
  • 質能方程E=mc^2,為何是光速的平方而不是立方呢?
    為何質能方程中包含質量、光速?並且光速還是以平方的形式出現?通過這兩個原理能建立洛倫茲變換,而有了洛倫茲變換則能推導出諸如鍾慢尺縮、質量增加、質能方程等結論。
  • 問:如何通過E=mc^2將能量轉換為1g質量?為何愛因斯坦無言以對?
    愛因斯坦要聽到這話,估計會從棺材中跳出來。很多人對愛因斯坦的E=mc^2存在誤解,愛因斯坦並沒有說過質量轉化為能量或者能量轉化為質量。這個方程叫做質能等價方程,質量不是真正的實體,它只是能量的另外一種形態,我們測量物體的質量其實都是早測量能量,你也可以理解為能量和質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本質都是硬幣。下面我先通過公式和理論兩部分來解釋一下:1905年是愛因斯坦年,他發表了多篇曠世奇文,並且獲得了諾貝爾獎。
  • 一口氣搞懂質能方程
    他會說,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那這個說法對還是不對呢?我們直接給出解釋:並不對。如果非要評選一個人類史上最著名的公式,這個質能方程很有可能是第一名,實在太好記了。但如果要評選一個人類史上誤會最深的公式,那質能方程應該可以穩居第一名。
  • 原子彈威力那麼大,愛因斯坦後悔發現E=mc質能方程了嗎?
    氫彈的威力有目共睹,比如全世界威力最大的氫彈是當量5800萬噸,它的總質量達到了27噸,不過真正轉換為能量的質量不過2.9千克而已,當然氫彈爆炸的能量完美遵循了質能方程,愛因斯坦將這個不應該被人類掌握的能量從魔鬼的手中釋放了出來,他會有一絲後悔的想法嗎?質能方程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