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質能方程中為什麼會出現光速平方,而不是立方呢?

2020-12-04 靚仔講知識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靚仔講知識,關注我,每天都會用心給大家分享未知事件,感謝您的收看!

史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公式之一 E= mc揭示了一個物體所含的能量與它自身的質量之間的本質聯繫,如果說愛因斯坦和相對論是享有盛譽的話,這一公式貢獻了一半的能量。

名利歸名利,一些朋友仔細考慮這個公式後有了這樣的疑問:

質能方程揭示了能量和質量的關係,那麼為什麼光速的方程式中的係數一定是光速的平方?我們知道光速是一個常數,但是為什麼我們要用平方而不是立方呢?

事實上,這種懷疑沒有任何價值,甚至可以說是毫無用處的,為什麼要這樣說?如果你使用幾何單位制,那麼質量能量方程就直接變成了 E= m,光速 c就不會出現任何影子,因為在幾何單位制中,光速 c的值是1,利用這個單位制,質量能量方程的意義就更清晰了。

也許有一些朋友又要反駁了,你把單位制轉換成幾何單位制,從國際單位制轉換成幾何單位制,雖然樣子變了,但少了的光速卻變成了另一種形式,現在我想知道,為什麼質能方程會出現光速,為什麼在國際單位制中出現光速平方?

既然這樣,那麼只能用狹義相對論來解釋,因為質能方程本身就是狹義相對論的一個推論,而光速這個物理量在狹義相對論中有著特殊的位置,因為它的兩個基礎之一是光速不變原理。所以說,如果要說清楚的話,那就等於說狹義相對論是從零開始推導出來的,但是在科普文章中,這顯然是不合適的,所以我們首先要找一個大家公認的認知基礎,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推導出來,既不失嚴謹,也不顯得太繁雜。

那什麼是這種共同的認知基礎呢?是的,就是狹義相對論的增值效應,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物體移動得越快,它的質量就變得越大(當然,這種說法純粹是為了科普,不過我們也不必糾結,大概意思是對的)。

首先認識到質增效應該是存在的,並且是合理的,然後在此基礎上推導出運動物體從靜止開始,利用動能是力與位移的乘積這一點,具體過程如下圖所示:在這裡,我們注意到,在狹義相對論中,力的定義仍然是動量與時間的導數,但是這裡的動量與牛頓力學中的不同之處在於,質量不再是一種定量,而是一種變量(即質增效應的表現),注意到這一點後,接下來的是常規的數學推導,最後得出一個公式:物體動能= mc-m0c,其中m0表示物體靜止時的質量, m表示運動時的質量。

為了得出這個結論,我們首先要找出物體的動能公式,它在牛頓力學中是1/2 mv,在狹義相對論中是完全不同的,儘管在低速條件下,它仍然可以退化成牛頓力學的形式;此外,愛因斯坦還假定,在物體運動時,物體的總能量,m0c稱為靜止能量,這就是質能方程。

顯然,愛因斯坦最初並沒有採用這種方法來推導質能方程,而是利用一個發光體在不同慣性系中的表現來得出結論,下圖是當年愛因斯坦提出質能方程的論文:物體的慣性是否取決於其能量含量?

單獨看這篇論文,有一些條件是無法理解的,因為這篇論文的內容實際上是承接的「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即後來被稱為狹義相對論的那篇論文),雖然只是這篇短小的補充論文,卻提供了後來廣泛傳播的質能方程式。

下面回答題目中的問題:為什麼質能方程中的光速會出現在光速的平方上?由於這是數學推導的結果,追根溯源,那就是狹義相對論的兩大基礎,即「光速不變原理」和「狹義相對性原理」,你們對質能方程的所有疑問和疑問,都源於你們對「光速不變原理」和「狹義相對性原理」(特別是光速不變原理)的不理解。

退後一步,質疑光速不變原理,其實也是正常的,因為從常識的角度來看,為什麼光速不會疊加?由於日常生活中移動的物體速度都可以疊加啊。但是,令人遺憾的是,無論從麥克斯韋方程組還是麥可森-莫雷實驗來看,在任意慣性系中,光速都是一個定值,這已成為不可爭論的事實。

一旦以這樣的結論為先決條件,我們將會發現,由此產生的狹義相對論,對自然界中更多的物理現象,提供了更好、更合理的解釋,例如,後來人類研究出的核武器,而質能方程式,解釋了為什麼核武器可以有如此巨大的能量釋放(注意,質能方程式並非核武器發展的理論基礎,而只是解釋了巨大能量的來源)。

一般而言,我們不需要考慮為什麼是光速的平方,因為 E= mc是狹義相對論的一個非常自然的推論,它所反映的只是一系列宇宙自然規律,至於為什麼是這樣,這是一個科學無法回答的問題。由於這種持續不斷的提問,最終將歸結為宇宙究竟是什麼,等等這些問題。

今天的「靚仔講知識」就到這裡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未知事件,關注我,讓大家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味,你的點讚、分享、收藏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我們明天見~~

相關焦點

  • 質能方程E=mc^2,為何是光速的平方而不是立方呢?
    為何質能方程中包含質量、光速?並且光速還是以平方的形式出現?通過這兩個原理能建立洛倫茲變換,而有了洛倫茲變換則能推導出諸如鍾慢尺縮、質量增加、質能方程等結論。
  • 質能方程E=mc^2中,光速平方有什麼物理意義?
    簡單講,質能方程E=mc^2隻是一個推導出來的公式,其中光速C的平方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物理意義,推導的結果就是光速C的平方。假設推導出來的公式是光速C的三次方,可能你還會問為何非得是光速C的三次方。沒有為什麼,也沒有特殊的物理含義,就是推導出來的公式而已。怎麼推導出來的呢?根據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中的質量與速度的關係推導出來的,那麼質量與速度的關係公式怎麼得到的呢?
  • 質能方程E=mc^2中,光速c的平方有什麼物理意義?
    質能方程E=mc平方是狹義相對論的一個推論,它的數學形式是推導出來的,告訴我們物體的總能量與其質量成正比,至於為什麼係數是光速,而且還是光速的平方,歸根結底還是狹義相對論的兩條基本原理,除此之外並無它意。
  •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中,能量怎會同光速產生關係?
    在物理學的發展中有很多的科學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例如:光的本質、太陽系的模型、起源以及宇宙的起源方式,不僅如此我們還將一些理論以非常簡潔的數學形式表達了出來,如:E=mc^2,這個方程是所有物理公式中包含信息量最大、能量最大、最簡單的數學公式,甚至可以說它已經簡單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能量怎麼會與光速產生關係?
    ,例如:光的本質、太陽系的模型、起源以及宇宙的起源方式,不僅如此我們還將一些理論以非常簡潔的數學形式表達了出來,如:E=mc^2,這個方程是所有物理公式中包含信息量最大、能量最大、最簡單的數學公式,甚至可以說它已經簡單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 質能方程的常數剛好是光速的平方,是否暗藏更深層的宇宙規則?
    是光速的平方還是立方什麼的,這些都不重要,如果非要提暗含的深層的宇宙規則,那就得先說質能方程本身了,基於狹義相對論通過光速這一常數的聯繫,給出了物質質量與自身包含能量的簡潔關係,稱得上是驚人的發現。我們要知道質能方程是基於狹義相對論提出的,也就是狹義相對論的推論,所以即便質能方程再怎麼符合物理和數學上的美感,那都是狹義相對論給予的,所以質能方程中的光速平方並沒有代表什麼特殊規則。
  • 質能方程E=mc^2的推導過程是怎樣的?
    質能方程是從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中所推導出來的,為了得到這個方程,先要了解質增效應。
  • 質能方程E=mc^2是如何被愛因斯坦發現的?
    光速不變原理在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數篇具有開創性的論文,其中就包括光電效應,布朗運動,狹義相對論以及狹義相對論的補充篇:質能等價。(質能方程E=mc^2其實就是在質能等價這篇論文當中的)也就是說,質能等價理論其實是狹義相對論當中的一部分。
  • 我們能不能批判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²?
    我們知道動能是一種能量,在牛頓力學中,動能正比於質量以及速度的平方。那麼,在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中,能量肯定也正比於正比於質量以及速度的平方,所以這裡的速度無論是不是光速,至少速度一定是平方項,而不能是你說的一次方或者三次方,這個是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物理分析——量綱分析。
  • 愛因斯坦質能方程 解釋為什麼光速無法超越
    關於為什麼不能超過光速,這可能對於有些人來說是個新鮮事,但是如果你熟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最著名的公式E = mc^2,你就會理解這個方程所施加的限制。  但究竟是為什麼光速無法超越呢?  科幻小說中的翹曲速度、超空間或其他能使飛船超光速的方式可實現長距離跨越,不幸的是,物理學表明科幻小說不能成為科學事實,因為我們永遠也無法超過光速
  • E=MC^2參與著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質能轉換
    ——愛因斯坦確實是這樣,不過我們聽得最多的就是核反應和粒子加速器,但質能之間的轉化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粒子加速器如何將能量轉化為質量愛因斯坦最著名的方程:E = mc^2,列出了在靜止狀態下,物質中儲存了多少能量,並告訴我們,首先需要多少能量來才能創造物質。
  • 質能方程為何如此簡潔,沒有額外的係數?
    質能方程E=mc^2,本質上光速的平方就是係數,假如我們重新定義單位長度和單位時間,使得光速值為「1」,那麼質量和能量在數值上將是等價的,這正是質量和能量統一的體現。很多物理學的基本定律當中,存在一些需要測量的係數,比如萬有引力定律的G,庫侖定律的k,麥克斯韋方程組中的基本電荷e,真空介電常數ε0,以及真空磁導率μ0等等,但是相對論中的質能方程非常簡潔,形式堪稱完美。
  • E=mc 是否意味;即使是一個粉筆,也擁有巨大的能量?
    在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中,描述了質量和能量是等價的,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質能方程,表述為物質的能量(E)等於物質的質量(m)和光速平方(c2)的乘積,即E=mc^2。
  • 質能方程為什麼是E=M*C^2?
    整個過程稍微需要一點點的微積分就能求出來,隨便翻一本大學物理學教材或者網上搜一下都能找到,可問題是,如果你不是理科生,數學和物理全忘了。估計,看完後也是不知所云。就好像當初物理學家洛倫茲和數學家龐加萊就曾經無限接近狹義相對論,可結果呢,還是以失敗而告終。
  • 一口氣搞懂質能方程
    至於你要問為什麼?他會說,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那這個說法對還是不對呢?我們直接給出解釋:並不對。如果非要評選一個人類史上最著名的公式,這個質能方程很有可能是第一名,實在太好記了。但如果要評選一個人類史上誤會最深的公式,那質能方程應該可以穩居第一名。
  • E=mc^2質量可以轉化成能量,但能否用能量生成質量呢?愛因斯坦:幫我打開棺材,我看誰又在誤讀我的質能方程!
    這個方程叫做質能等價方程,質量不是真正的實體,它只是能量的另外一種形態,我們測量物體的質量其實都是早測量能量,你也可以理解為能量和質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本質都是硬幣。下面我先通過公式和理論兩部分來解釋一下:1905年是愛因斯坦年,他發表了多篇曠世奇文,並且獲得了諾貝爾獎。從那時起,物理學家們跳出原來以牛頓為首的經典物理框架,開始了一番新天地。
  • 愛因斯坦是怎樣知道E = mc ^ 2?和光速怎麼扯上關係的?
    ——愛因斯坦有一些科學概念已經如此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世界,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它是什麼,也能完整的表述出來,但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是那樣。例如:愛因斯坦提出的E=mc^2。那為什麼質量物體蘊含的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這個方程怎麼能如此簡潔的正好相等呢?為什麼方程中再沒有其他常數呢?為什麼不是E=amc^2而a是任意常數?
  • 愛因斯坦怎樣知道E=mc^2?和光速怎麼扯上關係的?
    ——愛因斯坦 有一些科學概念已經如此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世界,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它是什麼,也能完整的表述出來,但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是那樣。例如:愛因斯坦提出的E=mc^2。那為什麼質量物體蘊含的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這個方程怎麼能如此簡潔的正好相等呢?為什麼方程中再沒有其他常數呢?為什麼不是E=amc^2而a是任意常數?
  • 方程E = mc 中,m 的能量從何而來?
    但是這些能量是從何而來的呢?這就是我們不解的地方。我的問題是,在方程 E = mc 中,「m」 中的能量來自哪裡?讓我們從最小的尺度開始探索它的來源。混合物和基本粒子的大小,在已知粒子中可能存在更小的粒子。
  • 質能方程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質能方程的推導需要用到狹義相對論中的質速關係(從洛倫茲變換中得到):質速關係表明,物體的慣性質量並非一個不變的常數,而是會隨著速度v的加快而變大。當速度v趨於光速c時,原本靜質量只有m0的物體,運動質量m會增大到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