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能方程E=mc^2是如何被愛因斯坦發現的?

2020-11-25 鍾銘聊科學

光速不變原理

在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數篇具有開創性的論文,其中就包括光電效應,布朗運動,狹義相對論以及狹義相對論的補充篇:質能等價。(質能方程E=mc^2其實就是在質能等價這篇論文當中的)

也就是說,質能等價理論其實是狹義相對論當中的一部分。那狹義相對論到底包含了哪些內容呢?

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那就是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當中先是統一了「時間」和「空間」。他認為應該將兩者並稱為時空;其次,他統一了「能量」和「質量」,這也就是質能等價的內容,他認為能量和質量其實是一回事。那質能方程其實是利用了狹義相對論中的理論推導而來的。

那具體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呢?我們來簡單說道一下。

質能方程

我們其實也可以來思考一下,為什麼愛因斯坦沒有把狹義相對論和質能等價同時發表,而是分開發表。目前有一種說法就是,愛因斯坦在提出狹義相對論之後,才發現了質能等價關係的,然後又補了這麼一篇。因此,我們想要搞懂質能方程其實首先就得搞懂狹義相對論到底說了什麼?

對於稍微了解物理學的人來說,想到狹義相對論一般都會想到「時間膨脹」、「尺縮效應」、「同時性的相對性」等等這些詞彙。但是這些其實是結果,而不是過程。那狹義相對論到底說了什麼呢?

這要從「運動」說起,大多數人從小受到的物理學方面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和牛頓力學相關的。就拿一個最簡單的運動學問題來說。下圖中,一個小車以10m/s的速度從左向右行駛,小車上有個人,以5m/s的速度沿著小車的方向行走,請問這個時候,地面上有個人,他看到的小人的速度是多少?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了,一般人脫口而出的答案就是10+5=15m/s。這其實是牛頓力學的世界觀下的結果。但是,如果我們再加一點條件,如果此時小人不走,但是手裡有個手電筒,手電筒的光沿著車的方向照射出去,那請問,這時候的光的速度應該是多少?

按照上面的方法,其實我們可以得出的結果是:光速+10m/s。

這一切看起來都沒有什麼問題,而且牛頓力學也確實解決了宏觀低速下的運動學問題。但是,後來,有個叫做麥克斯韋的科學家,他提出了一套理論,其中這套理論可以得到光速的表達式:光速c=1/ε0μ0。其中ε0和μ0都是一個常速,也就是說,麥克斯韋的理論所展示的是光速是個固定值。而麥克斯韋的理論其實是一個堪比牛頓力學的理論,也不太可能錯了。因此,科學家一直在試圖尋找調和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理論的方法。但是,都以失敗而告終。

於是,這時候愛因斯坦橫空出世,他基本上也算是個和事佬,牛頓力學中的「伽利略變換」以及麥克斯韋理論中的「光速不變原理」都被他拿來過來綜合一下,利用這兩條最基本的假設推出了狹義相對論的整套框架。具體的推導其實就是初中數學的難度,這裡不贅述,但我們要知道的是他得到了一個洛倫茲因子。(之所以叫做洛倫茲因子是因為這個推導過程最早是由一個叫做洛倫茲的科學家首先得到的,只是這位科學家沒有體會其中的物理學含義。)

有了洛倫茲因子之後,我們就可以得到很多結論,比如說,空間中物體運動速度的表達時:

尺縮效應,時間膨脹其實都是這麼推導出來的,甚至包括物體運動時的動量和質量。

而愛因斯坦其實在利用狹義相對論推導運動狀態下物體的質量時,就得到了E=mc^2的結果,其實推導過程並不難,這裡也就不大段追溯了,這個過程稍微涉及到一點微積分的知識,以及動能定理就能求得。

質能方程的物理含義

質能方程的推導其實並不難,難的其實是如何理解它。實際上,在市面上的科普書中,對於這個理論都有很大的誤區,我們一般常用的方法是「質量轉化為能量」,尤其是在原子彈相關的科普當中。

但實際上,如果你仔細去翻一下大學物理教材或者相對論相關的教材,你就會發現,為了避免很多人都有類似的誤區,這部分的內容如今已經被重點闢謠。

質能方程其實想表達的是,質量和能量其實是一回事,是一個東西的兩面,質量裡有能量,能量裡有質量。

我們舉個和錢有關的例子,假設你有一筆錢,它的總價值是固定的,但這時候,你可以選擇把這筆錢換成人民幣,也可以考慮換成美元,當然你可以是一部分是人民幣,一部分是美元。而這裡的人民幣就好比是能量,美元就好比是質量,匯率就好比是c^2。

所以,質量和能量的等價關係是E=mc^2,而不是轉換關係式。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能量怎麼會與光速產生關係?
    ^2,這個方程是所有物理公式中包含信息量最大、能量最大、最簡單的數學公式,甚至可以說它已經簡單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程度。簡單的說,質能方程之所以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其實是因為動量和能量守恆的結果。下面我們就具體分析下。
  • 質能方程E=mc^2的推導過程是怎樣的?
    質能方程是從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中所推導出來的,為了得到這個方程,先要了解質增效應。
  •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中,能量怎會同光速產生關係?
    在物理學的發展中有很多的科學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例如:光的本質、太陽系的模型、起源以及宇宙的起源方式,不僅如此我們還將一些理論以非常簡潔的數學形式表達了出來,如:E=mc^2,這個方程是所有物理公式中包含信息量最大、能量最大、最簡單的數學公式,甚至可以說它已經簡單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他是怎麼發現這個公式的?
    (質能方程E=mc^2其實就是在質能等價這篇論文當中的) 也就是說,質能等價理論其實是狹義相對論當中的一部分 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那就是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當中先是統一了「時間」和「空間」。他認為應該將兩者並稱為時空;其次,他統一了「能量」和「質量」,這也就是質能等價的內容,他認為能量和質量其實是一回事。那質能方程其實是利用了狹義相對論中的理論推導而來的。
  • E=MC^2參與著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質能轉換
    ——愛因斯坦確實是這樣,不過我們聽得最多的就是核反應和粒子加速器,但質能之間的轉化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粒子加速器如何將能量轉化為質量愛因斯坦最著名的方程:E = mc^2,列出了在靜止狀態下,物質中儲存了多少能量,並告訴我們,首先需要多少能量來才能創造物質。
  • 原子彈威力那麼大,愛因斯坦後悔發現E=mc質能方程了嗎?
    氫彈的威力有目共睹,比如全世界威力最大的氫彈是當量5800萬噸,它的總質量達到了27噸,不過真正轉換為能量的質量不過2.9千克而已,當然氫彈爆炸的能量完美遵循了質能方程,愛因斯坦將這個不應該被人類掌握的能量從魔鬼的手中釋放了出來,他會有一絲後悔的想法嗎?質能方程是怎麼來的?
  • 我們能不能批判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²?
    那麼,在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中,能量肯定也正比於正比於質量以及速度的平方,所以這裡的速度無論是不是光速,至少速度一定是平方項,而不能是你說的一次方或者三次方,這個是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物理分析——量綱分析。一個人能不能學好物理,需要看兩點。
  • 如何理解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質量是如何消失的
    文/科學新視界,百家號首發,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在愛因斯坦誇時代的提出質能方程以前,人們總是講質量和能量做了絕對的區分,那時候科學家認為,質量和能量是不一樣的,質量有實體,而能量像是空中樓閣,只能間接的測量,並沒有精準的定義
  • 質能方程為什麼是E=M*C^2?
    所以,了解物理意義有的時候要比搞懂數學要重要一些,這也是愛因斯坦厲害的地方(當然,我這裡說的是針對非專業人士而言。)所以,我覺得沒有必要大段去闡述狹義相對論的質能等價到底是咋來的,對於普通人而言,主要還是去思考一下,愛因斯坦是如何想到的更有意義。
  • 質能方程E=mc^2中,光速平方有什麼物理意義?
    簡單講,質能方程E=mc^2隻是一個推導出來的公式,其中光速C的平方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物理意義,推導的結果就是光速C的平方。假設推導出來的公式是光速C的三次方,可能你還會問為何非得是光速C的三次方。根據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中的質量與速度的關係推導出來的,那麼質量與速度的關係公式怎麼得到的呢?歸根結底就是基於狹義相對論的兩個基本前提,其中一個就是:光速不變原理(另外一個是相對性原理)事實上,光速不變原理就是一個假設,也可以認為是公理,無需證明。有了這個公理,推導出質量速度的關係公式進而推導出質能方程並不難!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著名方程 E=mc 有什麼意義?
    提問:愛因斯坦的方程E=mc 有什麼意義? 回答:從歷史來看,質能方程E=mc 展現了裂變會產生能量,所以它是怪異放射性的一個競爭者(似乎是放射性鋇元素的一部分)在鈾元素被慢速中子轟擊的時候。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著名方程 E=mc有什麼意義?
    提問:愛因斯坦的方程E=mc 有什麼意義?
  • E=mc,質能方程中為什麼會出現光速平方,而不是立方呢?
    史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公式之一 E= mc揭示了一個物體所含的能量與它自身的質量之間的本質聯繫,如果說愛因斯坦和相對論是享有盛譽的話,這一公式貢獻了一半的能量。為了得出這個結論,我們首先要找出物體的動能公式,它在牛頓力學中是1/2 mv,在狹義相對論中是完全不同的,儘管在低速條件下,它仍然可以退化成牛頓力學的形式;此外,愛因斯坦還假定,在物體運動時,物體的總能量,m0c稱為靜止能量,這就是質能方程。
  • 沒有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就沒有原子彈的出現?事實並非如此
    提到「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c^2」以及「原子彈」這三個詞,很多人就會聯想到一句話,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為原子彈的提出和製造提供了理論基礎。也就是說,如果當年愛因斯坦沒有提出狹義相對論,沒有發現質能方程,那麼人類就不能製造出原子彈。
  • 根據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C2的思考
    這個公式是通過EK=mc2-m0c2,意思是當物體高速運動時它的質量m會比靜止質量m0大,而此時物體的動能Ek就是△mc2從而擴展到E=MC2舉氫彈為例子:氫彈的原理是核聚變,就是在高溫高壓情況下,4個氫原子聚變成1一個氦原子。
  • 網友問: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利用洛倫茲變換,很容易推導出質能方程。質能方程是愛因斯坦,在1905年發表的論文《物體慣性時候決定其內能?》中提出來的,描述了物質的質量和能量之間的關係。利用相對論質增關係,然後結合動量定理和動能定理,就可以推導出質能方程。相對論動能E=mc^2-m0c^2=Δmc^2,其中Δm=m-m0。描述:一個物體包含的總能量,可以分為相對論質增效應的能量,和一個固有能量m0c^2。
  • 按照質能方程E=mc^2,能量能轉化為物質麼?
    質能方程的由來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先把質能方程搞明白。或者說,我們應該搞明白的是物質、質量和能量這三者的關係。這要從1905年說起了,這一年是愛因斯坦人生當中最高光的時刻了。在這一年,愛因斯坦接連發表了多篇開創性論文。
  • 質能方程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質能方程的推導需要用到狹義相對論中的質速關係(從洛倫茲變換中得到):質速關係表明,物體的慣性質量並非一個不變的常數,而是會隨著速度v的加快而變大。當速度v趨於光速c時,原本靜質量只有m0的物體,運動質量m會增大到無窮。
  • E=mc^2質量可以轉化成能量,但能否用能量生成質量呢?愛因斯坦:幫我打開棺材,我看誰又在誤讀我的質能方程!
    很多人對愛因斯坦的E=mc^2存在誤解,愛因斯坦並沒有說過質量轉化為能量或者能量轉化為質量。這個方程叫做質能等價方程,質量不是真正的實體,它只是能量的另外一種形態,我們測量物體的質量其實都是早測量能量,你也可以理解為能量和質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本質都是硬幣。下面我先通過公式和理論兩部分來解釋一下:1905年是愛因斯坦年,他發表了多篇曠世奇文,並且獲得了諾貝爾獎。從那時起,物理學家們跳出原來以牛頓為首的經典物理框架,開始了一番新天地。
  • 愛因斯坦質能方程的三大意義,第三個創造了整個宇宙!
    無論開始有什麼,中間是如何進行的,結果又產生了什麼,開始的質量總和最終的質量總和都是相等的。但是根據狹義相對論,質量根本不是最終的守恆量,因為不同的觀察者對於系統的能量有不同的看法。下面,就來看一下愛因斯坦從狹義相對論中推導出的最著名方程——質能方程:E=mc^2這個方程由三部分組成,(1)E是能量,位於方程的一邊,表示系統的總能量;(2)m是質量,與能量存在聯繫;(3)c^2是光速的平方,使能量和質量等價的換算因子。